胡永东;左方;李清春;张战勇
目的:评价CT在腹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曾行腹部急诊CT检查的病人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脾破裂61例,肾脏损伤17例,肝脏损伤5例,腹部多发伤20例.其中合并头胸部损伤7例,合并肠系膜损伤3例,十二指肠伴胰头损伤2例,小肠损伤2例,腰椎横突骨折6例.腹腔积血72例,后腹膜血肿16例.结论:CT能较准确地反映腹部损伤的损害情况,对临床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以作为腹部损伤的首选方法.
作者:黄云海;张进;蒋朝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比较猪下腔静脉(IVC)血栓形成后第1、4、7天内皮细胞表达IL-1、TNF-α、P-selectin含量的变化.方法:取仔猪30头,15头进腹结扎肾下段IVC制成血栓模型为实验组,5头开腹不结扎IVC为对照组.待形成血栓模型后第1天(A组)、第4天(B组)和第7天(C组)取出结扎段静脉标本,以酶解法收集内皮细胞,采用半定量RT-PCR法检测细胞内IL-1,TNF-α及P-selectin表达变化情况.结果:酶解法收集的内皮细胞纯度达99.42%±0.07%.TNF-α在A组即有表达,B组达高峰(P<0.05),C组则降低;P-selectin的表达随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P<0.05);IL-1只在A组表达;上述三种炎症因子在对照组均不表达.结论:(1)内皮细胞不仅是炎症介质的靶细胞,也能自主表达多种活性因子促进静脉血栓形成.(2)IL-1 mRNA仅在血栓形成早期短暂表达;TNF-αmRNA表达在血栓形成早期逐渐增强;P-selectin mRNA表达在血栓形成急性期呈逐渐增强的趋势.
作者:段鹏飞;李晓强;周为民;桑宏飞;高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收肌管压迫综合征(Adductor canal compression syndrom),是一种多发生在年轻人中的由于股动脉、股静脉、隐神经受周围肌肉及肌腱异常收缩压迫终造成急性动脉闭塞所致的一组症候群.自从此综合征的严重后果可导致截肢以来,人们便认识到此综合征的重要性.此综合征多发生于年轻人在运动后,尤其是在军事训练活动中,出现下肢痉挛明显局部缺血时[1].现就对此综合征的解剖与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王辉;单云官;张玉和;魏焕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应用组合组织瓣移植一期修复手部毁损伤及重建部分手功能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4例手部毁损伤患者,应用吻合血管的皮瓣、(足母)甲瓣、组合移植一期修复创面及拇、手指再造重建部分手功能.结果:所有移植组织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24个月,再造拇、手指功能优良率82.60%.结论:一期组合组织移植具有疗程短、手功能恢复好的优点,是治疗手部毁损伤的较好方法.
作者:赵风林;李宗宝;王文德;李强;王业本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随着肝脏外科的发展,肝短静脉(Short hepatic vein,SHV)越来越受到临床医生的关注.肝尾状叶肿瘤切除的大风险在于癌灶紧贴下腔静脉,SHV直接汇入下腔静脉,术中稍有不慎即可撕破SHV;肝移植中正确处理SHV可缩短无肝期和手术时间;非规则性肝叶或肝段切除、活体肝移植的供肝切取术中注意保留SHV有助于剩余肝脏功能的顺利恢复;通过扩张SHV可使Budd-Chiari综合征的治疗简化.现就SHV的解剖与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董磊;张传森;纪荣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为隐动脉膝上皮支逆行筋膜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20侧新鲜成人下肢标本用红色乳胶液加压灌注,在5倍手术放大镜下观测隐动脉及其皮支的起始、走行、外径、供血范围及其与缝匠肌的关系,设计隐动脉膝上皮支逆行筋膜皮瓣.结果:隐动脉于收肌结节上方(2.69±1.09)cm处发出恒定的膝上皮支,外径(1.10±0.18)mm,有两条伴行静脉,外径(1.12±0.10)mm.该支于收肌结节上方(1.48±0.53)cm处穿深筋膜后分为上行支及下行支.下行支长度为(2.91±1.01)cm;上行支直接行经(4.39±1.09)cm,末端与隐动脉近侧穿支、肌皮支形成网状联系.结论:隐动脉膝上皮支起始位置恒定,口径较粗,以收肌结节上1.5cm处为皮瓣旋转点,以股内侧中下段为供区,可设计隐动脉膝上皮支逆行筋膜皮瓣用于修复膝周软组织缺损.
作者:丰波;路来金;刘志刚;张志新;庄玉君;宫旭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介绍应用小切口单侧关节突问开窗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的手术方法.方法:1998年至2002年采用此手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结果:本组50例均治愈,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这种手术方法切口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松;吕霞;田慧中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AF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不全瘫的临床疗效.方法:24例胸腰椎骨折病人均行AF系统内固定,其中2例行椎板减压椎管内游离骨块取出.结果:所有病例神经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骨折椎体的平均高度与正常椎体高度之比:术前54.37%,术后94.28%;内固定物无误植,无断钉、折弯等.结论:A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伴不全瘫是方便、安全、疗效可靠的方法之一.为维持脊柱的相对稳定,减少创伤和并发症的发生,除椎管内有游离骨折块或破裂的纤维环外,可不行椎板减压.
作者:于庆星;曹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1994年~2003年发生的2例全胃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资料.结果:1例经非手术治疗痊愈,1例经非手术治疗死亡.结论:全胃切除术后吻合口瘘,一旦确诊应尽早采取治疗措施.
作者:嵇成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时段超低温保存对兔肌腱组织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以15%DMSO(二甲基亚砜)为低温保护剂,采用两步冷冻保存步骤,对青紫兰兔肌腱进行维持温度-50℃的冷冻预处理,-196℃液氮保存18d、180d,测试前用40℃水浴复温,每组肌腱8段,与新鲜肌腱对照进行拉伸实验.结果:肌腱的破坏荷载在对照组、18d组、180d组分别为(66.0±19.49)N、(65.0±7.07)N和(54.0±11.4)N,各组肌腱的延伸率(%)依次为63.5±17.3、38.6±0.98和30.6±0.47.结论:经不同时段超低温冷冻保存的兔肌腱,拉伸实验的生物力学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
作者:李丽;张发惠;陈日齐;郑和平;陈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评价磁共振尿路成像(MRU)在尿路梗阻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尿路梗阻的患者,进行MRU检查,结合B超、静脉尿路造影(IVU)及手术和病理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输尿管肾盂连接部狭窄7例,肾和输尿管重复畸形5例,肾盏憩室1例,梗阻型巨输尿管1例,输尿管手术后输尿管扭曲成角或狭窄3例,MRU均诊断明确;输尿管结石6例,MRU可明确梗阻部位,其中4例显示出无信号的结石影;输尿管癌1例,肾盂癌1例,MRU未能做出诊断.结论:MRU对尿路梗阻性疾病具有很高的定位诊断价值,尿路形态显示满意;对梗阻原因的定性诊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作者:耿和;孙静;常睿;李庆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我院自1997年至2003年收治股骨髁间骨折15例,应用动力髁螺钉内固定,辅以CPM机功能锻炼.经过1a以上的随访,效果满意.
作者:朱成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椎间隙感染的MRI影像特征,评价椎间隙感染的MRI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经临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椎间隙感染患者行脊柱MRI检查,扫描序列为矢状面FrFSE-T1WI、FrFSE-T2WI、脂肪抑制T2WI,横断面FrFSE-T2WI,其中5例行Gd-DTPA增强对比扫描.结果:15例患者共发现17个椎间隙感染,其中15个发生于腰椎间隙.椎间隙狭窄(13个),病变椎间盘呈不同程度破坏、碎裂,呈长T1(17个)长T2(15个)信号,T2WI上椎间盘髓核内正常裂隙状低信号消失(13个),上下相邻椎体受累破坏(15个),椎旁软组织肿胀(8个).5例行Gd-DT-PA增强对比扫描可见病变椎间盘、相邻椎体及椎旁软组织异常强化.结论:MRI对诊断椎间隙感染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应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张俊祥;张莉;尉传社;刘志军;陈守康;宋宏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测与岩骨轴向垂直的小脑桥脑角区和岩斜区的断层解剖结构,为该区的手术显露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用5具(共l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新鲜成人尸头,取与岩骨轴向相垂直的乳突内侧缘、茎突内侧缘、颈内动脉外口内侧缘和岩尖内侧缘等颅底外标记点,做成小脑桥脑角区和岩斜区的若干断面,然后在8×40倍的手术显微镜下观测其断面形态及毗邻结构.结果:获得上述解剖标记处的小脑桥脑角区和岩斜区的断层照片及相关解剖结构的测量数据.结论:此项解剖学研究联系临床实际,为临床手术设计和应用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方法.
作者:刘翔;鲁艾林;耿晓增;傅震;张岩松;刘宏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随着交通事故的日益增加,胫骨的多段骨折亦为临床所常见,多为严重的直接暴力所致.我院自l997年1月~2002年12月,应用特型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骨多段骨折19例,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孙以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静脉血栓形成(venous thrombosis,VT)在发达国家年发病率1‰[1].且随年龄增长呈递增现象,儿童的发病率1/10万,老年人接近1%[2].VT多发生在下肢深静脉,与其相关的主要并发症是血栓后遗综合征及致死性的肺动脉栓塞,发生率分别是20%[3]及1%~2%[1].我国尚缺乏大规模血栓流行病学的调查资料.从近些年我科收治的病人来看,VT是我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作者:桑宏飞;李晓强;余朝文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外伤性睾丸脱位临床少见,易漏诊,误诊.我院自1998年8月~2003年4月共收治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汪立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为内耳疾病的定位诊断和显微手术提供正常人内耳的MRI图像及解剖学数据.方法:选择33例无任何耳部疾病的正常志愿者,采用MRI技术对两侧内耳同时进行三维重建成像,观察其形态结构,3个半规管和内听道进行测量.结果:(1)33例均能满意显示两侧内耳的解剖结构,前庭、耳蜗、半规管、内听道显示清晰.(2)3个半规管内周长、外周长、管腔面积均以后半规管长,上半规管次之,外半规管短.(3)3个半规管脚间距以上半规管大,外半规管次之,后半规管小.(4)3个半规管壶腹端直径均大于2mm,外半规管单脚端直径为(1.37±0.34)mm,上、后半规管总脚端直径为(1.73±0.15)mm.(5)内听道四壁中以前壁长,后壁短.内耳门处上下径小于前后径;内听道面积为35.45mm2.结论:利用MRI技术能立体而直观地显示内耳的细微结构.
作者:于海玲;刘清明;董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治疗声带息肉、声带小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采用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治疗的声带息肉、声带小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6例中,治愈84例,治愈率97.67%;好转2例,总有效率100%.结论:支撑喉镜下喉显微手术治疗声带息肉、声带小结是安全、彻底、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成珠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用个人电脑及自行开发的软件对肝脏CT断层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测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术前对46例行原位肝移植的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的肝脏CT断层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和测量,术后与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切除的病肝实测肝体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46例肝硬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用本方法测得平均肝脏体积为(983.33±206.11)cm3,同组实测平均肝脏体积为(904.93±209.56)cm3,二者之间呈高度正相关(γ=0.969,P<0.01),本方法测值的平均误差为8.66%.本法测得正常对照组平均肝脏体积为(1 287.00±96.18)cm3,与身高、体重、体表面积之间均存在着正相关关系.γ分别为0.845、0.933、0.932,均有显著性(P<0.01).由体表面积推导正常人群标准肝脏体积公式为:LV(cm3)=570.1×体表面积(m2)+168.8.结论:运用该方法对肝脏CT断层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和测量准确性较高.结合本方法测量和运用标准肝脏体积公式计算后所获得的资料,能客观地定量评价病肝体积的变化.
作者:王茂春;朱继业;彭吉润;冷希圣;杜如昱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