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成
目的:总结采用形状记忆合金固定器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固定器治疗锁骨粉碎性骨折12例,其中锁骨中段骨折5例,中外1/3处骨折7例.结果:术后X线片示骨折复位固定佳,无需外固定.随访4~24个月,平均8个月,12例全部治愈.结论:对于锁骨中段和中外1/3交界处粉碎性骨折,形状记忆合金固定器安装方便,固定牢靠,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圣;董俊;周歧勇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保留胸肌切口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结果.方法:对42例胸部疾病的患者施行剖胸手术时,采用保留背阔肌和前锯肌的胸部切口,于第5或第6肋间径路完成手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其中2例病人因胸腔广泛粘连而改为标准后外侧切口,其余病人均能顺利完成手术.结论:保留胸肌切口行普胸外科手术可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顾江魁;陶立伟;葛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报告关节镜下深低温冷藏异体前交叉韧带(ACL)重建膝关节ACL的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该法手术治疗2例膝关节ACL陈旧性断裂患者.结果:2例患者均于术后6周去拐行走,前抽屉试验及Lachman试验阴性 ;术后6个月复查,临床症状消失,行走步态恢复正常,关节活动度正常.结论:膝关节镜下采用异体ACL重建ACL,可同时达到解剖重建和等长重建的双重目的,手术损伤小,康复快,疗效肯定.
作者:周建生;刘泉;张长春;肖玉周;刘振华;官建中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对骨盆前后环联合损伤各种组合的半盆脱位采用手术治疗,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提高疗效.方法:对57例半盆脱位患者应用前入路骶髂关节复位后,再用解剖定位法,后路经皮空心双头螺纹钉固定骶髂关节,同时用综合法固定前环,稳定骨盆.结果:62例半盆脱位,除5例未手术外,手术的57例中53例获随访,参考1996年Matta评定标准:优44例,良5例,差4例.随访期:3个半月~7年8个月,平均1年1个月,优良率92.45,仅1例耻骨上切口感染,经换药而愈.结论:应用解剖定位法固定后环,同时固定前环,简单易行,安全可靠.
作者:李伟元;李洪恩;刘祥清;许屾;李国建;彭光军;朱喆;张印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应用横形包皮岛状皮瓣一期治疗尿道下裂的手术效果.方法:利用横形包皮岛状皮瓣,对38例尿道下裂(阴茎型33例,阴茎阴囊型5例)进行一期修复手术,同时作膀胱造瘘23例,另15例仅留置导尿管.结果:一次手术成功33例,占86.8%;术后并发尿瘘5例,其中1例术后2周瘘口自愈、3例术后6个月再手术修补成功、1例两次手术修补后成功;尿道狭窄6例,占15.8%,经尿道扩张4~9次痊愈;阴茎旋转4例,获随访2例,分别于术后11个月和15个月恢复正常.结论:横形包皮岛状皮瓣一期手术治疗尿道下裂,效果良好,手术成功率高.
作者:耿和;关超;常睿;朱永献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评价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一期闭合创口、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法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56例,其中结合有限螺丝钉内固定及同期自体髂骨植骨术6例,术后加石膏外固定4例.结果:56例均获随访6~12月,51例达临床愈合.另5例中3例伤口感染不愈合者行二期肌皮瓣转位加游离植皮覆盖创面+行植骨术治愈,2例合并骨缺损者二期植骨手术治愈.外固定器拆除时间平均183d,临床疗效满意.结论: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方便、患者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有利于骨折愈合、软组织修复,并能减少伤口感染机会,对开放性骨折的治疗也有较大优势.
作者:于海洋;李超;干阜生;赵致良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枕下远外侧入路切除枕骨大孔前方及外侧方肿瘤的方法.方法:收集颅脑肿瘤外科死亡标本15具,经福尔马林固定处理后,对其中未经手术治疗的13例行枕下远外侧入路枕骨大孔前方及外侧方肿瘤切除的模拟手术,另2例生前已行颅内手术者开颅观察.结果:本组13具模拟手术标本中,切除位于枕骨大孔前方的肿瘤6例、下斜坡3例、外侧区4例.结论:经该入路切除枕骨大孔前方及外侧方肿瘤,可扩大手术视野,更彻底地切除肿瘤组织,并能减少对脑干和重要血管、神经的牵拉与损伤,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曾效恒;刘建芝;欧阳四新;彭田红;谭建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总结非血管化髂骨移植修复下颌骨肿瘤切除术后骨缺损的经验以及提高移植骨的成活率.方法:对52例下颌骨良恶性肿瘤患者切除肿瘤后采用自体非血管化髂骨同期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结果:术后3~6月随访,51例下颌骨缺损获得修复,外形及健侧咬合功能满意,其移植成活率为98.1%;1例感染失败(1.9%).结论:采用自体非血管化髂骨同期植入修复下颌骨缺损是重建其功能和外形的较理想方法.
作者:徐锦程;卢保全;黄全顺;徐涛;宣礼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内脏反位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畸形,有部分内脏反位和全内脏反位两种类型.作者发现腹腔全脏器反位1例,报道如下.男性尸体,年龄29岁,身长172厘米.①肝脏:肝脏比正常人明显增大,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右季肋区.
作者:赵建成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对于小儿腹股沟斜疝,目前临床上多采用传统的经腹股沟斜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或加强腹股沟管前后壁法加以治疗.我院自1994年3月至2003年10月,采用小切口经腹内环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及交通性鞘膜积液82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作者:李胜君;韩力浩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人工全髋关节、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疗效确定的手术,而术后及时的康复治疗和有效的功能训练,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及时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术后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减少和预防各种并发症.我科于2002年10月至2003年1月成功地进行1例双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及1例3关节同时置换术(左髋、双膝),经合理有序的康复训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英;宋一平;张传开;夏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狭窄程度及与脑梗塞的关系.方法:对150例脑梗塞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了解有无斑块形成及颈动脉狭窄程度.结果:150例中发现存在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斑块108例,斑块好部位依次为颈动脉分叉部(47.71%)、颈总动脉(39.45%)和颈内动脉(12.84%).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可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塞有密切的相关性.
作者:成素珍;卜春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重睑术后各种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并探讨二次手术的处理方法.方法:对58例重睑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结合手术过程寻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方法修复.结果:58例患者在二次手术后均消除了原有并发症,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重睑术必须根据受术者眼睑的固有条件和审美要求,依据不同术式的适应证选择恰当的术式,辅以精细的操作,才能减少并发症,并提高二次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杨长青;林汉钊;胡锦秋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垂体位于鞍隔下方,由垂体囊包裹,分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两者起源不同,其结构、功能、血供及影像特征亦有明显不同.MRI以其极高的软组织分辨力和多序列、多方位成像的独到优势,成为垂体病变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本文综述有关垂体的解剖、MRI检查方法和影像表现.
作者:郭睿;李牧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螺旋水刀在肝门区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2例螺旋水刀切除的肝门区肿瘤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例肿瘤均被完整切除,术后无胆管、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螺旋水刀具有优异、独特的分离性能,用于肝门区肿瘤的切除颇具优势.
作者:陈念平;林木生;陈明;缪辉来;谢贵林;戴维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膝关节半月板具有重要的生物力学功能,它是维持膝关节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增加关节软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关节面单位面积上的压力,其楔形结构可增加膝关节的稳定性,缓冲纵向压力.半月板切除后必然导致韧带松驰,关节不稳,软骨面磨损加快,加速膝关节退行性改变,为了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临床上采用修复和部分切除的方法治疗半月板损伤,并取得了较好效果.然而对于白-白区损伤或碎裂型损伤,不能用上述方法治疗而保留半月板者,半月板移植术成为有前景的一种治疗方法.近年来许多学者进行大量实验研究,并用于临床,这一技术被认为是半月板外科的一种重要替代治疗方法.
作者:叶永杰;周建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4例,先经健侧股静脉置入下腔静脉滤器,再切开患侧股静脉,远端血栓以挤压法驱出,近端髂股静脉内血栓以Fogarty球囊取出;球囊扩张左髂静脉狭窄11例,其中5例放置支架;后做临时性股动静脉瘘.结果:14例手术成功.13例随访2~30个月,其中12例患肢肿胀消退,1例复发.结论:本方法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多数患者能耐受.下腔静脉滤器应以临时性为首选.
作者:段鹏飞;钱爱民;桑宏飞;朱礼炜;戎建杰;李晓强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自2000年以来对11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采用改良Smith-petersen切口切开复位、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骨治疗.结果:11例平均随访1年8个月,所有病例术后4~6个月骨折愈合,无股骨头坏死,髋关节活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治疗股骨颈骨折,同时给以良好的固定,可促进骨折愈合,降低了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
作者:李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参考资料.方法:选用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尸头颈部正中矢状切面(30例)60侧咽标本,用游标卡尺测量咽腔相关解剖结构.结果:腭帆后缘中点的厚度为(1.2±0.6)mm,下鼻道底至腭垂尖的高度为(31.7±5.9)mm,腭垂根部的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分别为(6.1±1.5)mm、(5.2±2.2)mm、(7.5±2.0)mm,腭垂两侧腭帆根部的厚度为(11.3±1.8)mm,舌根、腭垂尖、会厌尖分别至咽后壁之间的直线距离分别为(16.7±4.8)mm、(10.6±4.9)mm、(12.7±4.2)mm.结论:咽腔的异常结构在引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云官;贝俊杰;张玉和;李又勇;王辉;唐存贵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原因.方法:分析156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并发57例心律失常时的多项指标及诱因.结果:本组156例,术前心电图异常者65例中术后发生心律失常31例(47.7%),年龄≥60岁者64例中发生31例(48.4%),手术操作时间≥4h 80例中发生41例(51.3%),行主动脉弓上或颈部吻合者71例中发生38例(53.5%),术前患有心肺等疾病者34例中发生20例(58.8%),术后有其他1项或多项并发症者55例中发生心律失常40例(72.7%),与相应组两两比较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术前心肺功能异常、缺氧、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高龄、其他术后严重合并症均是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作者:聂弘;孙明;祝会斌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