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于海洋;李超;干阜生;赵致良

关键词:外固定架, 胫骨, 腓骨, 骨折
摘要:目的:评价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一期闭合创口、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法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56例,其中结合有限螺丝钉内固定及同期自体髂骨植骨术6例,术后加石膏外固定4例.结果:56例均获随访6~12月,51例达临床愈合.另5例中3例伤口感染不愈合者行二期肌皮瓣转位加游离植皮覆盖创面+行植骨术治愈,2例合并骨缺损者二期植骨手术治愈.外固定器拆除时间平均183d,临床疗效满意.结论: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方便、患者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有利于骨折愈合、软组织修复,并能减少伤口感染机会,对开放性骨折的治疗也有较大优势.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相关文献
  • 骶髂关节及相关的解剖观测和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骶髂关节及相关的解剖观测,为半盆脱位骶髂关节穿钉固定术提供临床应用依据.方法:观察成人干燥骨盆标本30付,并测量60侧穿钉时涉及的数据,以统计学方法计算出该组数据的国人正常值范围.结果:得出骶髂关节螺钉固定的进钉点、方向、安全范围及深度.结论:掌握骶髂关节的相关解剖及进钉要点,对临床施行半盆脱位骶髂关节穿钉固定术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李伟元;李洪恩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枕下远外侧入路模拟手术显微解剖观察

    目的:探讨枕下远外侧入路切除枕骨大孔前方及外侧方肿瘤的方法.方法:收集颅脑肿瘤外科死亡标本15具,经福尔马林固定处理后,对其中未经手术治疗的13例行枕下远外侧入路枕骨大孔前方及外侧方肿瘤切除的模拟手术,另2例生前已行颅内手术者开颅观察.结果:本组13具模拟手术标本中,切除位于枕骨大孔前方的肿瘤6例、下斜坡3例、外侧区4例.结论:经该入路切除枕骨大孔前方及外侧方肿瘤,可扩大手术视野,更彻底地切除肿瘤组织,并能减少对脑干和重要血管、神经的牵拉与损伤,增加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曾效恒;刘建芝;欧阳四新;彭田红;谭建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腹腔脏器反位1例

    内脏反位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畸形,有部分内脏反位和全内脏反位两种类型.作者发现腹腔全脏器反位1例,报道如下.男性尸体,年龄29岁,身长172厘米.①肝脏:肝脏比正常人明显增大,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和腹上区,小部分位于右季肋区.

    作者:赵建成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原因探讨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原因.方法:分析156例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并发57例心律失常时的多项指标及诱因.结果:本组156例,术前心电图异常者65例中术后发生心律失常31例(47.7%),年龄≥60岁者64例中发生31例(48.4%),手术操作时间≥4h 80例中发生41例(51.3%),行主动脉弓上或颈部吻合者71例中发生38例(53.5%),术前患有心肺等疾病者34例中发生20例(58.8%),术后有其他1项或多项并发症者55例中发生心律失常40例(72.7%),与相应组两两比较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术前心肺功能异常、缺氧、手术创伤大、手术时间长、高龄、其他术后严重合并症均是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

    作者:聂弘;孙明;祝会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多关节同时置换术后康复训练的护理要点

    人工全髋关节、全膝关节置换术是一种疗效确定的手术,而术后及时的康复治疗和有效的功能训练,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及时恢复关节功能,提高术后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减少和预防各种并发症.我科于2002年10月至2003年1月成功地进行1例双膝人工关节置换术及1例3关节同时置换术(左髋、双膝),经合理有序的康复训练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英;宋一平;张传开;夏云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阴道镜检查在妇科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在妇科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68例患者的阴道镜检查资料并结合细胞学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68例阴道镜检查结合病理学检查中,阳性结果240例(占89.56%),其中慢性宫颈炎191例(79.58%),宫颈尖锐湿疣32例(13.33%),宫颈不典型增生6例(2.50%),宫颈原位癌6例(2.50%),宫颈浸润癌4例(1.67%),宫颈结核1例(0.42%).结论:阴道镜检查结合细胞学检查为早期宫颈癌和宫颈尖锐湿疣早期阶段的诊断提供了可靠依据,对慢性宫颈炎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临床价值,可作为妇科疾病常规检查和宫颈癌普查项目之一.

    作者:吴玲;孙祥熙;曾秋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骨治疗青壮年人股骨颈骨折

    目的:探讨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自2000年以来对11例青壮年股骨颈骨折采用改良Smith-petersen切口切开复位、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植骨治疗.结果:11例平均随访1年8个月,所有病例术后4~6个月骨折愈合,无股骨头坏死,髋关节活动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采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治疗股骨颈骨折,同时给以良好的固定,可促进骨折愈合,降低了股骨头缺血坏死的发生率.

    作者:李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重睑术后二次手术的原因分析和处理

    目的:分析重睑术后各种并发症产生的原因,并探讨二次手术的处理方法.方法:对58例重睑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结合手术过程寻找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方法修复.结果:58例患者在二次手术后均消除了原有并发症,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重睑术必须根据受术者眼睑的固有条件和审美要求,依据不同术式的适应证选择恰当的术式,辅以精细的操作,才能减少并发症,并提高二次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杨长青;林汉钊;胡锦秋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垂体的解剖及MRI检查

    垂体位于鞍隔下方,由垂体囊包裹,分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两者起源不同,其结构、功能、血供及影像特征亦有明显不同.MRI以其极高的软组织分辨力和多序列、多方位成像的独到优势,成为垂体病变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本文综述有关垂体的解剖、MRI检查方法和影像表现.

    作者:郭睿;李牧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May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下端骨折及其解剖基础

    目的:探讨MAY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下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解剖学基础.方法:本组共应用MAY解剖型腓侧胫骨远端钢板内固定治疗胫骨下端骨折39例,其中粉碎性骨折17例,骨折波及胫骨踝关节关节面11例(pilon).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所有病例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5个月,钢板螺纹钉无松动及折断,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结论:MAY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胫骨下端骨折,能实现两个平面的内固定,钢板薄、强度高、稳定性大,是目前比较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作者:许浩;刘锋;范卫民;李翔;吴乃庆;王鹤鸣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颈动脉硬化的彩超表现与中风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好发部位、狭窄程度及与脑梗塞的关系.方法:对150例脑梗塞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了解有无斑块形成及颈动脉狭窄程度.结果:150例中发现存在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斑块108例,斑块好部位依次为颈动脉分叉部(47.71%)、颈总动脉(39.45%)和颈内动脉(12.84%).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可早期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粥样斑块与脑梗塞有密切的相关性.

    作者:成素珍;卜春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心肌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应用

    为适应不同研究的需要,目前已有很多种心肌损伤的动物模型,现将常用的心肌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病理机制及其应用作一综述.1 实验动物的选择常用的实验动物主要有各年龄层次的鼠、家兔和狗等,其中大鼠为常用.大鼠价格低,易于饲养管理,基本可用于各种心肌损伤模型,但由于体积小,如需手术制作模型,则易损伤其他组织器官.家兔易于手术操作,但较脆弱,术中易猝死,不能耐受慢性模型的制作过程.狗等大型动物易于实验外科手术操作,有利于血流动力学监测和多次采血、多项指标测定,还可用于制作急、慢性心肌损伤模型.根据所做的实验选择合适的动物是实验成功的基础.

    作者:汤东;王英;朱永泽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保留胸肌切口在胸外科的应用

    目的:探讨保留胸肌切口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结果.方法:对42例胸部疾病的患者施行剖胸手术时,采用保留背阔肌和前锯肌的胸部切口,于第5或第6肋间径路完成手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其中2例病人因胸腔广泛粘连而改为标准后外侧切口,其余病人均能顺利完成手术.结论:保留胸肌切口行普胸外科手术可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顾江魁;陶立伟;葛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解剖学基础

    目的: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诊断、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参考资料.方法:选用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尸头颈部正中矢状切面(30例)60侧咽标本,用游标卡尺测量咽腔相关解剖结构.结果:腭帆后缘中点的厚度为(1.2±0.6)mm,下鼻道底至腭垂尖的高度为(31.7±5.9)mm,腭垂根部的前后径、左右径、上下径分别为(6.1±1.5)mm、(5.2±2.2)mm、(7.5±2.0)mm,腭垂两侧腭帆根部的厚度为(11.3±1.8)mm,舌根、腭垂尖、会厌尖分别至咽后壁之间的直线距离分别为(16.7±4.8)mm、(10.6±4.9)mm、(12.7±4.2)mm.结论:咽腔的异常结构在引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单云官;贝俊杰;张玉和;李又勇;王辉;唐存贵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

    目的:评价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一期闭合创口、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法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56例,其中结合有限螺丝钉内固定及同期自体髂骨植骨术6例,术后加石膏外固定4例.结果:56例均获随访6~12月,51例达临床愈合.另5例中3例伤口感染不愈合者行二期肌皮瓣转位加游离植皮覆盖创面+行植骨术治愈,2例合并骨缺损者二期植骨手术治愈.外固定器拆除时间平均183d,临床疗效满意.结论: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具有创伤小、操作方便、患者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有利于骨折愈合、软组织修复,并能减少伤口感染机会,对开放性骨折的治疗也有较大优势.

    作者:于海洋;李超;干阜生;赵致良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右侧高位尺动脉变异1例

    在局部解剖学教学尸体解剖过程中,发现右侧高位尺动脉1例,现报道如下:男性,约70岁,消瘦,外观四肢无明显病变和畸形.左侧尺动脉起点、行程、分支及分布无异常.右侧尺动脉起于肱动脉外侧壁,距肱动脉起点1.42cm,全长42.51cm.肱深动脉在尺动脉起点上方0.43cm发自肱动脉内侧壁.右侧尺动脉起端直径为0.19cm,中间部直径0.18cm.发出后于正中神经内侧与之伴行下降,向内下越过起自肱骨内上髁的前壁屈肌表面,再潜入尺侧腕屈肌深面,与尺神经伴行下降,至腕前,经腕横韧带浅面,豌豆骨外侧入手掌.右侧肱动脉下行至肘窝,平桡骨颈高度分为桡动脉(直径0.21cm)和骨间总动脉(长3.67cm,直径0.17cm),后者向内下入旋前圆肌深头深面,分为骨间前动脉、骨间后动脉及尺侧返动脉(直径为0.11cm),同侧桡动脉发出的桡侧返动脉直径为0.14cm.

    作者:余崇林;范光碧;汤华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腹盆腔囊性肿块49例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腹盆腔囊性肿块的疗效.方法:对49例腹盆腔囊性肿块患者行超声引导下介入治疗.结果:穿刺54次,成功50次(92.59%),总有效率97.96%,总治愈率81.63%.结论:超声介入治疗腹盆腔囊性肿块成功率高,疗效显著,恢复快,值得推广.

    作者:蔡烈火;柳叶;唐贻德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肝外胆管的动脉血供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肝外胆管主要供血动脉,探讨预防术后胆管缺血的手术措施.方法:对15例乳胶灌注的尸体标本进行显微解剖,对其主要的供血动脉即胆囊动脉、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及肝右动脉的分支进行观测.结果: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发出部位距胃十二指肠动脉起始部距离为(0.89±0.23)cm(0.49~1.88cm),直径为(0.17±0.02)cm(0.12~0.21cm),发出的分支为3~5支.结论:行肝移植手术时,保留胰十二指肠上后动脉可减少术后胆管缺血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霍胜军;范松青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红霉素致闭锁肺综合征1例报道

    1 临床资料患者男,68岁,因反复咳喘10余年,加重伴呼吸困难2d入院.查体:T 37.0℃,P 94次/min,R 24次/分,BP 130/85mmHg.神志清,呼吸稍急促,口唇略紫绀,双肺满布哮鸣音及小水泡音,心率94次/min,律齐,心音低钝,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未闻及杂音.腹软,肝右肋下2cm,质地中等,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

    作者:姜喜英;张华山;毕玉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 经乳突乙状窦前入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经乳突乙状窦前入路切除岩斜区肿瘤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通过该入路显微手术顺利切除8例上中下斜坡以及桥小脑角颈静脉孔区肿瘤.结果:肿瘤完全切除6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并发面瘫1例,脑脊液耳漏2例.后者经外耳道填塞分别于术后1周和3周治愈.结论:经乳突乙状窦前入路适用于上中斜坡、岩斜区及桥小脑角的肿瘤切除术.

    作者:苏贺先;桂松柏;娄飞云;马骏;孙辉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主管:解剖与临床;中国解剖与临床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