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C-反应蛋白、肌酸磷酸激酶与脑梗死的关系

王桂利;杨延敏

关键词:C-反应蛋白, 肌酸激酶, 脑梗死
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肌酸激酶(CK)的联合检测与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的关系.[方法]对58例脑梗死的患者及正常对照组60例正常者检测CK及CRP,进行横向比较;脑梗死患者在发病3d内及临床康复出院2周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4mL,进行纵向比较.[结果]在脑梗死患者组中CK及CRP异常比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脑梗死患者CK及CRP结果在治愈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血清CRP、CK结果可以作为脑梗死的患者脑损伤程度的重要的指标之一.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RP-HPLC法测定威斯康辛州产西洋参中人参皂苷Rg1、Rb1的含量

    [目的]采用RP-HPLC法测定威斯康辛州不同生长环境及生长年限的西洋参中人参皂苷Rg1、Rb1的含量.[方法]采用Hypersil BDS-C18色谱柱,流动相A为0.1%磷酸溶液,B为乙腈,B相梯度程序:0~5min,20~25%;5~20min,25~35%.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03nm,柱温:40℃.[结果]人参皂苷Rg1:Y=440432.60X+60487.68,r=0.9999,线性范围:1.50~9.00μg.人参皂苷Rb1:Y=413142.90X+30725.32,r=0.9999,线性范围:1.25~7.50μg.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1.13%,97.99%.[结论]野生品较栽培品含量高,新品较旧品含量高.方法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西洋参的含量测定.

    作者:陈孔荣;潘爱娟;李兆翌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自制中药漱口液预防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并发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本院自制中药漱口液对于预防重症监护室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并发症的作用.[方法]将100例经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50例,采用自制中药漱口液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50例,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护理.比较2组患者口臭情况、口腔溃疡及真菌感染发生率等.[结果]试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制中药漱口液对于预防重症监护室经口气管插管患者真菌感染和口腔溃疡的发生、防止口臭疗效明显,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卢瑾;王兰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论卫分证与太阳病的关系

    本文从太阳病和卫分证的概念范畴、所感外邪性质、辨证论治三个角度,并结合王灿晖教授的温病学课堂讲稿,进行两者之间的差异比较来明确温病和狭义伤寒之间的关系.

    作者:王贾靖;刘涛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细菌性阴道病及支、衣原体感染与胎膜早破的关系

    [目的]探讨孕期细菌性阴道病(BV)、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感染与胎膜早破、早产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120例孕妇(胎膜早破组42例,无胎膜早破组78例),对其BV、UU、CT感染情况和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寻找相互关系.[结果]胎膜早破组较无发生胎膜早破组更倾向于发生早产,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BV、CT的发病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UU的发病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早产患者中有较高的BV发病率和CT感染率.

    作者:蓝关翠;卢丽为;张雷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再生障碍性贫血中医证型的客观化研究进展

    综述近20年来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中医证型与内分泌系统、微量元素、免疫学指标、基因等关系的研究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

    作者:夏乐敏;王运律;胡琦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穴位贴敷对失眠症改善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予中药穴位贴敷和艾司唑仑片口服,对照组予单纯艾司唑仑片口服,治疗2个月.观察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PSQI总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失眠症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特别在改善睡眠质量、日间功能障碍和安眠药物依赖方面更明显.

    作者:殷建权;李立红;严伟;李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血清C-反应蛋白、肌酸磷酸激酶与脑梗死的关系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肌酸激酶(CK)的联合检测与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的关系.[方法]对58例脑梗死的患者及正常对照组60例正常者检测CK及CRP,进行横向比较;脑梗死患者在发病3d内及临床康复出院2周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4mL,进行纵向比较.[结果]在脑梗死患者组中CK及CRP异常比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脑梗死患者CK及CRP结果在治愈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血清CRP、CK结果可以作为脑梗死的患者脑损伤程度的重要的指标之一.

    作者:王桂利;杨延敏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针灸结合SSRIs剂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灸结合SSRIs剂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药物组30例采用单纯SSRI类药物治疗,针药组25例采用针刺配合SSRI类药物治疗,灸药组25例采用针刺加艾灸配合SSRI类药物治疗.分别观察三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2、4、6周HAMD量表总评分情况,采用HAMD量表评定疗效.[结果]灸药组、针药组在治疗1、2、4周、6周HAMD总分改善明显优于药物组.灸药组在第2周起HAMD减分率大于针药组和药物组,减分率比较有差异.灸药组、针药组总有效率均为100%,与药物组总有效率(83%)比较有差异,灸药组与针药组总有效率比较无差异.[结论]针刺加艾灸结合SSRI类药物治疗抑郁症疗效优于单用SSRI类抗抑郁药,且起效速度快.针刺结合SSRI类药物的治疗也有类似的疗效,但针刺加艾灸结合药物治疗对改善患者抑郁情绪、减少HAMD量表积分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作者:徐蕾;姜劲峰;王玲玲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肝癌中医治法研究概述

    [目的]中医药防治肝癌是我国治疗肝癌的特色和优势,中医治疗肝癌的治法研究重视扶正与驱邪兼顾,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笔者对近10年来中医治疗肝癌的治法研究进行了总结.

    作者:孙振;王忠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耗散结构理论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研究

    耗散结构理论自诞生以来,其全新的思想就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并取得一定的成果.本文就耗散结构理论在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健康与疾病观等方面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易耀森;林端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副反应和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及护理经验.[结果]46例小细胞肺癌患者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8例,病灶稳定(SD)20例,疾病进展(PD)8例,总有效率(CR+PR)39%.化疗期间出现的主要副反应有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口腔溃疡,皮肤毒性.[结论]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毒副作用出现时间及程度,精心护理对于提高患者对于化疗副反应的耐受性,顺利完成化疗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傅恩琴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百康生物共振治疗仪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儿童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观察百康生物共振治疗仪联合地氯雷他定治疗儿童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症状、体征的变化及复发情况,探讨百康生物共振治疗仪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百康生物共振治疗仪治疗配合内服地氯雷他定治疗,对照组内服地氯雷他定,在治疗第1、2周观察疗效,并在第6、12周观察复发率.[结果]两组第1、第2周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第6、12周复发率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百康生物共振治疗仪对儿童慢性特发性荨麻疹防止复发有一定作用,可作为变态反应性疾病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作者:王玲;剡建平;何玉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球囊扩张术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16例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球囊扩张术治疗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16例(21条患肢)膝下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治疗前后踝肱指数(ABI)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条患肢治疗成功,临床症状缓解;1条患肢因腘动脉完全闭塞介入治疗失败.[结论]球囊扩张术应用于膝下动脉狭窄和闭塞的治疗,具有微创、疗效确切的特点.

    作者:余汁;楼新江;单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气囊导尿管拔管困难的原因及处理

    [目的]探讨气囊导尿管拔出困难的原因,避免再次发生.[方法]将收治的4例存在置管后拔出困难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与回顾性分析.[结果]球囊回缩不良、气囊内液体不易抽出、尿管周围结晶形成等原因均易使导尿管拔出困难.[结论]熟悉男女尿道生理构造、对不同患者拔管困难情况应根据不同情况具体对待、加强患者留置气囊导尿管的处理.

    作者:董晓飞;陈民福;许试友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慢性持续性低血压

    [目的]探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维持性血透患者慢性持续性低血压的疗效.[方法]对18例我院门诊规律血液透析慢性持续性低血压患者给予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1剂/d,浓煎100mL,分早晚2次口服.服用28d为1个疗程.[结果]18例中显效15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4.44%.[结论]口服补中益气汤加减方,可以预防和减少维持性血液透析慢性持续性低血压患者在透析过程中血压进一步下降,同时能改善患者头晕乏力、心悸气短等症状.

    作者:陈静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刺络拔罐加康复训练治疗中风痛肩的观察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痛肩的疗效.[方法]将中风痛肩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刺络拔罐加康复训练组(A组)和康复训练组(B组),记录并比较三个疗程前后VAS疼痛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A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分别为7.2±1.1、2.3±0.7,B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分别为7.1±1.0、4.1±0.8,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A组和B组治疗后比较,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络拔罐加康复训练和康复训练均能改善中风痛肩的疼痛指数,而前者比后者改善得更显著一些.

    作者:吴赞杨;黄为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2009年至2011年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同源性比较与进化分析

    [目的]分析杭州市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血凝素(HA)的基因序列,探讨该病毒的遗传变异和分子特性.[方法]应用RT-PCR的方法从临床标本中扩增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HA基因片段并测序.利用DNAMAN和Sequencher4.7软件对HA基因序列进行分析,比较HA基因氨基酸亲缘系数并绘制进化树.[结果]成功地对15例新甲型H1N1病毒的HA基因进行扩增并测序,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A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参考株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其亲缘系数为98.9%~100%,且HA基因氨基酸序列发生了一定的变异.[结论]2009年至2011年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基因组HA序列与我国和其他国家的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具有高度的同源性,但HA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发生了变异,可能与患者的病情有关,因此需密切关注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流行情况.

    作者:邹伟华;崔大伟;吴英萍;郑书发;何丽;许世佳;余斐;秦志梅;李游江;陈凌晓;陈瑜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观察临床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探讨脑卒中患者肢体康复的规范化护理模式.[方法]将66例住院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为32例和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康复治疗及护理方法,实验组采用名床路径护理模式;分别在不同时间点对患者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记录各型并发症等,对比评价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首日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住院2月末及出院后1月末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按临床护理路径实施康复护理,可以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郑舟军;戎燕;张丽平;龚戬芳;刘文琴;郁迪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小组合作学习在中专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护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实习中存在的不足,探讨教学方法.[方法]将小组合作学习用以课外复习,以寝室为单位来复习当天学过的知识,以问卷方式结合访谈法调查结果.[结果]小组合作学习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提高学生语言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成绩有显著提高.

    作者:毛羽艳 刊期: 2011年第03期

  • 黄芪合丹参酮ⅡA注射液治疗肺心病心衰56例

    [目的]探讨黄芪合丹参酮ⅡA注射液治疗肺心病心衰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肺心病心衰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患者均应用抗感染、吸氧、解痉平喘、强心利尿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黄芪合丹参酮ⅡA注射液治疗,7d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缩短疗程,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慢性肺心病心衰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合丹参酮ⅡA注射液治疗,疗效满意,改善了患者心脏功能.

    作者:陈兴华;何维 刊期: 2011年第03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浙江中医药大学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