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康复治疗对32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段志宏;杨长生;郭曙萍

关键词:康复治疗, 老年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疾病缓解期, 患者生存质量,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疗效观察, 常见病, 生命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当今严重威胁老年人生命及影响生存质量的常见病之一,缓解期COPD的康复治疗目前正受到重视.文章报道康复治疗对老年缓解期COPD32例疗效观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绝经后偏瘫患者继发性骨质疏松的预防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儿童脑性瘫痪神经干细胞机制的研究进展

    文章综述了儿童脑性瘫痪的神经干细胞机制的研究进展和可能的治疗前景.

    作者:温恩懿;赵聪敏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抑郁症患者的心理防御方式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的心理防御机制,为心理治疗打下基础.方法利用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和防御方式问卷(DSQ),分别检测抑郁症组和正常对照组,并将两组进行比较.结果抑郁症组患者MMPI多项指标异常,与对照组比较主要是存在明显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防御机制的不健全,DSQ结果表明抑郁症的心理防御机制以不成熟防御机制为主,大多防御机制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抑郁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不成熟,在心理治疗过程中要注意纠正.

    作者:郭克锋;王秉康;贾俊平;杨文清;朱银星;关菊香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速度变化的研究

    目的该文通过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速度的变化与病程关系的研究,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速度恢复的规律.方法35例发病后6周内进行步行功能训练的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连续进行12周的步行速度评测.步行速度测量方法采用10m大步行速度测定方法.结果脑卒中偏瘫患者大步行速度的变化与病程呈近似双曲线函数关系Y=A-B/X(R2=0.971).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速度恢复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而且是可以预测的.

    作者:瓮长水;高怀民;毕胜;徐军;于增志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老年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目的了解老年人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MAU)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对65例老年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血糖、胰岛素、血脂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等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MAU组ISI显著低于未合并MAU组,而且ISI与UAER呈独立相关.结论在老年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抵抗是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何伟民;郭树龙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认知神经科学10年与记忆的神经机制研究进展

    文章简述了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层次和研究方法,并探讨了记忆的神经机制和分子学基础研究.

    作者:汪凯;王长青;王琥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精神分裂症、情感性障碍和老年期痴呆住院患者的成本效益分析

    目的了解不同病种的精神患者住院费用和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比较和分析54例精神分裂症、45例情感性障碍和45例老年期痴呆住院患者的住院费用和出院疗效.结果情感性障碍的治疗效果好,老年期痴呆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长,治疗效果差,而且住院成本较高.结论合理使用医疗资源,重视情感性障碍患者的住院治疗,提倡老年期痴呆家庭、社区和医院相结合的治疗护理模式,提高医保的经济效益.

    作者:周国权;郑宏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脑性瘫痪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与智能的关系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脑瘫)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与智能的关系.方法对82例用MEB-5304K型诱发电位仪做听觉诱发电位检测(BAEP),用0~3岁盖泽尔发育诊断表做智力测验.结果BAEP正常组46例,异常组36例,两组与DQ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与社会适应能力之间差别有统学意义(P<0.01).结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用来对脑瘫患儿早期智能发育的检查,对BAEP正常儿及时给予智力康复治疗可减轻或防止出现智力不足.

    作者:张丽华;李海华;庞伟;王丽萍;吕洋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嗓音语图频谱分析对帕金森病患者的诊断意义

    目的研究正常人及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患者手术前后嗓音的声学特征,探讨语音频谱分析系统在帕金森病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USSA语音频谱分析系统对30例正常成人及54例喉病患者发持续元音[a:]时的声音信号进行检测,分析帕金森病的基频、共振峰、频率微扰、振幅微扰和谐噪比,同时观察语图谐波、共振峰及噪声成分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帕金森病F0,F1,F2,F3值与对照组及术后比较,频率均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PD组手术前APQ值、FPQ值增高,H/N值下降,与正常组及术后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D患者语图表现谐波及共振峰不规则,噪声成分增加.结论计算机语音频谱分析系统可作为检测PD的有效客观指标.

    作者:孙永柱;崔鹏程;陈文弦;李贵泽;孙安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表面肌电图评价肌肉的功能状况

    评价肌肉的功能状况是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的重要课题.肌肉在做功的过程也就是电活动的过程.如何宏观量化肌肉的电活动?肌肉的功能下降时,如何方便快捷地发现电活动的变化?表面肌电图的诞生,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作者:余洪俊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瞬目反射、双侧面神经传导速度、肌电图联合检测对面神经炎的诊断价值及预后判断

    目的观察面神经炎患者瞬目反射(BR)、双侧面神经传导速度(NCV)、额肌和口轮匝肌肌电图(EMG)表现,评价3项联合检测对面神经炎患者面神经损害诊断、定位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对33例面神经炎患者的BR、双侧面神经NCV、额肌和口轮匝肌EMG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BR异常33例,阳性率为100%.(2)NCV异常27例,阳性率为82%.(3)EMG异常26例,阳性率为78%.结论BR可反映面神经全程传导功能,能早期诊断神经损害,并能定位诊断中枢段或周围段损害,结合NCV定位诊断面神经近端或远端段损害,可帮助判断预后;EMG异常与病程相关,可直接反映神经损害程度.三者结合使用对面神经炎的早期诊断、定位诊断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郭红敏;曾莲意;刘素英;张小燕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骨质疏松症患者运动处方及运动疗效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骨质疏松症(OP)的疗效及治疗OP的运动处方.方法将26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P)患者按病情平分成A、B两组,B组的运动负荷约为A组的75%,治疗18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的骨密度值以及两组的疗效.结果骨密度值都明显增大(P<0.01或P<0.05),并且A组的增幅大于B组;经疗效评定,A组治愈率为69.2%,好转率为23.1%,B组治愈率为38.5%,好转率为53.8%,A组的疗效优于B组(P<0.01).结论不同运动对原发性OP患者的治疗作用及疗效有所不同;运动负荷强度影响着治疗效果.

    作者:周勇;熊正英;陈一冰;李靖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对遗传性运动感觉性神经病的诊断

    目的了解遗传性运动感觉性神经病(HMSN)的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变化.方法对一家三代HMSN的12例患者和1例无症状者进行检查.结果MEP和SEP的异常率分别为84.6%,92.3%.结论绝大多数HMSN患者的MEP和SEP均异常.

    作者:崔毅;刘莹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综合疗法与单纯针刺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患者偏瘫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并因为疼痛直接影响了患者的康复,甚至因疼痛导致患者对上肢功能的恢复失去了信心.近几年,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偏瘫后肩-手综合征,并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群;吴伟宏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性瘫痪步行训练中的应用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about walk training of cerebral palsy treatment with conductive education approach and Bobath method .Methods 86 patients with cerebral pals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reated with conductive education approach and Bobath method.Effects was evaluated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Results The overall score on motion function development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P >0.05).However,There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walking established and gait improved in the two groups(P< 0.05).Conclusion Both of the two therapeutic methods are effective in treating cerebral palsy.However,conductive education approach is more effectual in walking established and gait improved.

    作者:梁松;赵阳;徐云萍;刘洪涛;张少敏;王莉平;高春霞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针刺与肌张国平衡促法对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的作用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acupuncture and balance facilitation of muscular tension on the early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and hemiplegia.Methods Divided the 96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 hemiplegia into group A and B randomly (group B as control). Evaluate the rehabilita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rapy, and deal with the data in statistics. The courses are 26 to 28 days. In group A, stab negative channel and points of upper limb as well as positive channel and points of lower limb of paralysis side in flaccid paralysis stage. After the muscular tension resumed, stab positive points of upper limb and negative points of lower limb, and try to recover the balance of muscular tension, and avoid muscular spasm to establish normal moving pattern. Results 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group A had prominent difference on the process of muscular tension resuming, incidence rate of muscular spasm, the ratio of reducing of neurologic impairment scores and increasing of motor function integral (FMA), MBI of the ability of daily life (ADL) as well as index of quality of life (QLI), P<0.01. Conclusion Acuppuncture and balance facillitation of muscular tension are useful in the early rehabilitation in hemiplegia.

    作者:钟长明;刘庆芳;金红阳;刘洪茂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神经电生理研究

    目的探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神经电生理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48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患侧与健侧面神经传导速度及肌电图检查.结果神经传导速度检测显示患侧面神经运动潜伏期延长,M波波幅降低,与健侧相比差异显著(P<0.05);肌电图检侧显示患侧面肌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延长、多相波增多,募集电位减弱,并有自发电位出现.结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神经电生理变化与预后有关,患健侧M波波幅比值>50%面瘫恢复较好,<30%面瘫恢复较差.

    作者:李志伟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运动处方

    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具有发病率较高,发病年龄较低,病程缠绵迁延以及和遗传因素有关等特征,及时合理治疗极为重要.经实践体会,早期体育疗法和病后康复运动干预对该疾病均有理想疗效,不失为有效且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作者:吴明方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强化训练对严重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的康复作用

    目的该文探讨对严重脑卒中偏患者行之有效的康复训练办法.方法对42例较年轻的严重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一系列的强化训练对策,平均训练3个月后观察运动功能、平衡能力、步行情况和日常生活活动(ADL)改变情况.结果其中27例恢复独立步行能力,大大提高了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质量.但这些措施对提高手臂功能无效.结论强化训练对较年轻的严重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提高自理能力是有价值的.

    作者:黄力平;王锦辉;黄明威;赵振彪;宋兰欣;魏国荣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用BiPAP呼吸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患者的临床观察

    BiPAP呼吸机治疗康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报道较少.于1997年5月~2001年5月,对105例COPD康复期患者用该机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1次治疗后及1个疗程后的临床表现.动脉血气和肺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发现该机能较有效地纠正COPD康复期患者的低氧血症,改善肺功能及自觉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1].

    作者:田军 刊期: 2002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