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质疏松症患者运动处方及运动疗效

周勇;熊正英;陈一冰;李靖

关键词:骨质疏松症, 运动疗法, 运动处方, 适应性改变, 疗效
摘要: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骨质疏松症(OP)的疗效及治疗OP的运动处方.方法将26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P)患者按病情平分成A、B两组,B组的运动负荷约为A组的75%,治疗18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的骨密度值以及两组的疗效.结果骨密度值都明显增大(P<0.01或P<0.05),并且A组的增幅大于B组;经疗效评定,A组治愈率为69.2%,好转率为23.1%,B组治愈率为38.5%,好转率为53.8%,A组的疗效优于B组(P<0.01).结论不同运动对原发性OP患者的治疗作用及疗效有所不同;运动负荷强度影响着治疗效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绝经后偏瘫患者继发性骨质疏松的预防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存质量评估

    文章对生存质量的含义、生存质量研究在骨质疏松症中的重要性进行评述,同时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asteoporosis,PMOP)生存质量的评定方法及内容等进行了探讨,希望PMOP生存质量能够地尽早应用于研究的各个方面.

    作者:邵敏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脊髓损伤后截瘫患者的骨质疏松发生情况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运动训练对脑梗死大鼠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脑梗死大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用Wistar大鼠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MACO)模型,48h后随机分为训练组20只、对照组20只和假手术对照组10只.运动组每天被动跑笼40min,各组均单独饲养于小鼠笼中.分别于术后48h,1,2,3和4周进行平衡、姿势反射和肌力评定.结果训练组各项功能恢复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训练有助于脑梗死大鼠功能的恢复.

    作者:贾子善;张淑琴;国雪;张咏梅;李聪元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脑性瘫痪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与智能的关系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脑瘫)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与智能的关系.方法对82例用MEB-5304K型诱发电位仪做听觉诱发电位检测(BAEP),用0~3岁盖泽尔发育诊断表做智力测验.结果BAEP正常组46例,异常组36例,两组与DQ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与社会适应能力之间差别有统学意义(P<0.01).结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用来对脑瘫患儿早期智能发育的检查,对BAEP正常儿及时给予智力康复治疗可减轻或防止出现智力不足.

    作者:张丽华;李海华;庞伟;王丽萍;吕洋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海洛因依赖者自伤行为原因分析与对策

    许多研究表明[1-2],海洛因依赖者个性不稳定、心理状态差.因此,常常会出现一些不理智的冲动、过激的自伤行为.宁波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自1999年1月~2000年8月收治883例戒毒者,病历档案经回顾性调查,发现有各种自伤行为95例(10.75%),现分析其原因并探讨对策如下.

    作者:柳昌杰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血清维生素A和B2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为了解COPD缓解期患者维生素摄入和血清维生素浓度的变化,为该病的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文章对上海市区56例COPD缓解期患者的膳食及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B2进行分析.

    作者:龚燕;蔡映云;柳启沛;王伟光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儿童脑性瘫痪神经干细胞机制的研究进展

    文章综述了儿童脑性瘫痪的神经干细胞机制的研究进展和可能的治疗前景.

    作者:温恩懿;赵聪敏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社区内 10周的力量及平衡训练程序对减少摔倒危险因素的效果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用BiPAP呼吸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期患者的临床观察

    BiPAP呼吸机治疗康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报道较少.于1997年5月~2001年5月,对105例COPD康复期患者用该机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1次治疗后及1个疗程后的临床表现.动脉血气和肺功能等指标变化,结果发现该机能较有效地纠正COPD康复期患者的低氧血症,改善肺功能及自觉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1].

    作者:田军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心理行为干预对学龄儿童病毒性肝炎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学龄儿童病毒性肝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1例病毒性肝炎儿童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行为干预措施,对照组只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分别于就诊第1天和1月后复诊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两组患儿的焦虑值和抑郁值,并观察记录两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胃纳好转时间、乏力改善时间、转氨酶下降和乙肝病毒标志物阴转情况等.结果干预组的焦虑值和抑郁值在采取措施后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及采取措施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干预组的黄疸消退时间、胃纳好转时间及乏力改善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可减缓病毒性肝炎患儿的不良心理反应,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康复,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秀荣;陈积;舒乔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阿尔茨海默病随访研究中脑电地形图的演变规律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脑电地形图(BEAM)的动态演变规律,以寻找判断痴呆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方法对35例来自宣武医院门诊和病房的轻中度AD患者平均间隔2年后进行随访.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参考DSM-IV-R标准.使用CFM-8型海神便携式脑电检测仪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结果随访时BEAM全部记录点θ和δ功率显著增高(P<0.01);α1频带在额部功率减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其余位点亦减低,但未达到显著性差异;α2、β1和β2频带在全部位点功率均减低,但都未达到显著性差异.结论脑电地形图的动态演变规律可为判断痴呆严重程度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王丽冬;张新卿;周景升;宋蕾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嗓音语图频谱分析对帕金森病患者的诊断意义

    目的研究正常人及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患者手术前后嗓音的声学特征,探讨语音频谱分析系统在帕金森病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USSA语音频谱分析系统对30例正常成人及54例喉病患者发持续元音[a:]时的声音信号进行检测,分析帕金森病的基频、共振峰、频率微扰、振幅微扰和谐噪比,同时观察语图谐波、共振峰及噪声成分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帕金森病F0,F1,F2,F3值与对照组及术后比较,频率均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PD组手术前APQ值、FPQ值增高,H/N值下降,与正常组及术后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D患者语图表现谐波及共振峰不规则,噪声成分增加.结论计算机语音频谱分析系统可作为检测PD的有效客观指标.

    作者:孙永柱;崔鹏程;陈文弦;李贵泽;孙安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中药康复新、福康片和可乐定对阿片类戒断症状的双盲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康复新胶囊、福康片、盐酸可乐定对海洛因依赖的脱毒效应、不良反应及安全度.方法海洛因依赖者,按区组随机进入康复新胶囊组33例,可乐定组30例,福康片组28例,安慰剂组29例.3次/d口服给药.在规定时间内按照原卫生部药政管理局制定的<阿片类戒断症状药物临床试验指导原则>评定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按照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焦虑情绪变化情况.肝肾功能、血常规、心电图、尿吗啡定性检测(TLC)治疗前后各查1次.结果(1)康复新胶囊、福康片和可乐定疗效相当,疗程结束后戒断症状无反复.(2)吸毒史、末次用量、末周平均用量、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以及戒断症状总分与药物的疗效呈高度相关.(3)康复新胶囊不良反应评分介于可乐定组与福康片组之间.结论发现中药戒毒药物疗效明确,可用于治疗较重度戒断症状,无依赖性,不良反应轻.

    作者:康林;李静;黄明生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技能训练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技能训练对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方面的作用.方法将96例非急性期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技能训练组(以下简称训练组;48例,其中脱落2例)和对照组(48例).对技能训练组进行技能训练共16周.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1)训练组干预后与干预前的MRSS评分、依赖量表得分、活动功能缺乏量表得分、社交量表得分、目前症状和异常行为量表得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进行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2)干预后时点与干预前时点评分差值的比较,两组的MRSS总分、社交量表得分、目前症状和异常行为量表得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的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技能训练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

    作者:项玉涛;李文咏;翁永振;侯也之;高亮;陈国澜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精神病患者126例手工编织疗法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手工编织治疗的康复效果.方法对2001年全年参加手工编织治疗的精神病患者,分别进行不同形式的手工疗法.手工治疗活动贯穿内容多样化、趣味化,以及有奖活动,激励患者的兴趣,以正性强化、负性强化和行为量化评分强化等行为治疗方法.结果参加并完成手工编织治疗者共126例.应用精神康复活动观察量表(PRARS)、阴性症状量表(SANS)、社会功能筛选量表(SDSS)进行康复效果评定,初参加与治疗2个月末评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住院患者进行正规、系统的手工编织治疗,有利于患者锻炼完善思维,减轻思想压力而配合临床治疗;也有利于改善精神病的衰退症状和阴性症状的缓解,从而减少精神药物用量;可使患者感到单调沉闷封闭式的住院变得丰富多彩,自我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安心住院,增强自信心,更快地获得全面康复.

    作者:刘文英;高欢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大鼠坐骨神经离断后髓鞘碱性蛋白的变化研究

    目的探讨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在坐骨神经离断后的变化以及外源性给予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治疗后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行单侧坐骨神经切断,断端采用硅胶管桥接,管内注入NGF,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电镜扫描法观察坐骨神经组织髓鞘的变化,实验分组为3组,Ⅰ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Ⅱ组为:硅胶管内给NGF组,Ⅲ组为:硅胶管内给NGF+每日肌肉注射NGF(500ng/kg连续2周)组.结果(1)ELISA检测显示:治疗组之间比较无统计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24h、2周MBP含量较伤前显著升高(P<0.01),1个月后基本恢复到伤前水平;(2)电镜扫描观察到:对照组术后24h,2周严重脱髓鞘,轴浆严重变性,治疗组术后1个月后脱髓鞘和轴浆变性有所缓解.结论NGF治疗后可促进再生神经的生长和轴突髓鞘化,从而降低MBP的含量.

    作者:曾琳;龙在云;陈恒胜;杨恒文;李应玉;伍亚民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康复治疗脑性瘫痪37例疗效观察

    对1999年2月~2002年2月收治的37例小儿脑性瘫痪(CP)患儿采用药物、功能训练及中医手法进行康复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海宁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家庭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家庭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20例符合临床痊愈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家庭心理治疗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都照常规在出院后进行药物维持治疗,分别在出院时,出院后半年、1年,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及其复发率和就业率进行评估.结果在1年的2次评定中,家庭心理治疗组患者BPRS和SDSS量表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就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家庭心理治疗对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邱亚锋;马丽霞;仝倩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海水浴体疗操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身调节作用

    海水浴体疗操是集海水浴、日光浴、空气浴、景观治疗和运动操为一体的海滨康复项目.2001年6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了三四个疗程的海水浴体疗操运动,观察其对患者心身症状的改善和调节作用.

    作者:林龙;戴蓉;王俊;王海军;刘秀珍 刊期: 2002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