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龙;戴蓉;王俊;王海军;刘秀珍
自1995年以来,共收孤独症患儿20例,诊断标准以<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CCMD2-R为准,针对孤独症患儿的社交能力障碍,目光对视及触觉敏感等特点,通过感知觉运动训练和语言符号的输入,收到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琴;王华敏;任灵敏 刊期: 2002年第23期
失眠日益成为一种临床常见症状.文章将高压氧、高压静电两者结合运用于临床,效果确切,现报道如下.
作者:谢秋幼;黄怀;陈轶;康贤通 刊期: 2002年第23期
目的考察中药制剂清风胶囊治疗稽延性戒断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20例脱毒10d以上的海洛因依赖者随机分成安慰剂组及清风胶囊组进行比较,共用药30d.结果用药后,清风胶囊组(n=208)患者的稽延性戒断症状评分值及焦虑症状评分值明显低于给药前,也明显低于安慰剂组(n=112).清风胶囊能明显改善睡眠,缓解焦虑症状,消除躯体的疼痛,并能降低患者对毒品的渴求.结论清风胶囊对海洛因依赖者脱毒后的稽延性戒断症状及焦虑症状具有显著治疗作用.
作者:莫志贤;王彩云;罗晓云;张希凡;黄宇辉 刊期: 2002年第23期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主要的致残因素之一.目前临床治疗方法不一,但疗效往往不够满意,文章观察了近2年来3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加用弥可保及血栓通治疗2周,观察病情改善情况,并与对照组比较.
作者:钟树妹;刘泽洪;王健雄;李韶今 刊期: 2002年第23期
目的了解不同病种的精神患者住院费用和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比较和分析54例精神分裂症、45例情感性障碍和45例老年期痴呆住院患者的住院费用和出院疗效.结果情感性障碍的治疗效果好,老年期痴呆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长,治疗效果差,而且住院成本较高.结论合理使用医疗资源,重视情感性障碍患者的住院治疗,提倡老年期痴呆家庭、社区和医院相结合的治疗护理模式,提高医保的经济效益.
作者:周国权;郑宏 刊期: 2002年第23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23期
酸中毒可以分为呼吸性酸中毒和代谢性酸中毒两大类,又可以根据酸中毒时体液的pH值变化分为代偿性酸中毒(pH值不变)及非代偿性酸中毒(pH值降低).显然只有在非代偿性酸中毒时才会对运动能力产生明显的影响,与运动性疲劳的发生密切相关.多年的研究表明:运动时影响机体运动能力的主要形式是非代谢性酸中毒,多见于短时大强度运动.本文仅就运动时酸中毒对机体运动能力影响的一些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余潮平 刊期: 2002年第23期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早期康复治疗是以休息为主,还是以活动为主,临床上一直有所争议,文章收集了40例AMI,从临床症状、体征及心室重塑(VR)等角度进行以下探讨.
作者:李桂茹 刊期: 2002年第23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23期
脑性瘫痪(脑瘫)患儿免疫功能低下,易患肺炎迁延不愈,采用超短波辅助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爱萍;徐东霞 刊期: 2002年第23期
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具有发病率较高,发病年龄较低,病程缠绵迁延以及和遗传因素有关等特征,及时合理治疗极为重要.经实践体会,早期体育疗法和病后康复运动干预对该疾病均有理想疗效,不失为有效且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作者:吴明方 刊期: 200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对脑梗死大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用Wistar大鼠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MACO)模型,48h后随机分为训练组20只、对照组20只和假手术对照组10只.运动组每天被动跑笼40min,各组均单独饲养于小鼠笼中.分别于术后48h,1,2,3和4周进行平衡、姿势反射和肌力评定.结果训练组各项功能恢复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训练有助于脑梗死大鼠功能的恢复.
作者:贾子善;张淑琴;国雪;张咏梅;李聪元 刊期: 200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家庭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20例符合临床痊愈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家庭心理治疗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都照常规在出院后进行药物维持治疗,分别在出院时,出院后半年、1年,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及其复发率和就业率进行评估.结果在1年的2次评定中,家庭心理治疗组患者BPRS和SDSS量表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就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家庭心理治疗对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邱亚锋;马丽霞;仝倩 刊期: 2002年第23期
脑卒中常引发上运动神经元瘫痪,患者呈现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痉挛姿势,常引起关节变形、固定等严重后遗症,给患者带来终身痛苦.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瘫痪早期(2周时)卧位的选择对患者肢体关节功能有很大的影响,遂进行了对照观察,认识到抗痉挛体位较普通卧位更能维护关节的正常功能.
作者:钟代曲;杨海棠;谭君 刊期: 200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脑电地形图(BEAM)的动态演变规律,以寻找判断痴呆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方法对35例来自宣武医院门诊和病房的轻中度AD患者平均间隔2年后进行随访.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参考DSM-IV-R标准.使用CFM-8型海神便携式脑电检测仪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结果随访时BEAM全部记录点θ和δ功率显著增高(P<0.01);α1频带在额部功率减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其余位点亦减低,但未达到显著性差异;α2、β1和β2频带在全部位点功率均减低,但都未达到显著性差异.结论脑电地形图的动态演变规律可为判断痴呆严重程度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王丽冬;张新卿;周景升;宋蕾 刊期: 2002年第23期
Background:Naloxone hydrochloride injection produced by Guang dong Kangli Company was applied to treat acute infarction,which acheived markedly effect.It was found recently,when cerebral ischemia and infarction,hypothalamus arcuate nuclei release much β -endorphin,which inhibited neuron activity and made secondary lesion of CNS heavier.Further lead to disturbance of limb,mentality change even coma.Naloxone might resist blood flow decrease caused by β -endorphin,enhance oxgen supply of brain tissue,lighten lesion of cerebral perfusion.
作者:黄燕;梁可珍 刊期: 2002年第23期
人的正常生理性功能活动以及各种病理性活动与人体内血流变化密切相关,因此获取人类活体组织微循环血流的灌注信息一直是医学影像学关注的热点.传统的测定活体组织灌注一直为核医学的研究领域,包括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氙-CT以及单光子发射体层摄影等.
作者:范国光;郭启勇 刊期: 2002年第23期
目的观察面神经炎患者瞬目反射(BR)、双侧面神经传导速度(NCV)、额肌和口轮匝肌肌电图(EMG)表现,评价3项联合检测对面神经炎患者面神经损害诊断、定位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对33例面神经炎患者的BR、双侧面神经NCV、额肌和口轮匝肌EMG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BR异常33例,阳性率为100%.(2)NCV异常27例,阳性率为82%.(3)EMG异常26例,阳性率为78%.结论BR可反映面神经全程传导功能,能早期诊断神经损害,并能定位诊断中枢段或周围段损害,结合NCV定位诊断面神经近端或远端段损害,可帮助判断预后;EMG异常与病程相关,可直接反映神经损害程度.三者结合使用对面神经炎的早期诊断、定位诊断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郭红敏;曾莲意;刘素英;张小燕 刊期: 2002年第23期
目的比较小剂量抗抑郁药物盐酸帕罗西汀和匹维溴胺与单独应用盐酸帕罗西汀及单独应用匹维溴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56例符合罗马(诊断标准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简称P+P组),52例应用盐酸帕罗西汀(1次/d,口服10mg/次)加匹维溴胺(3次/d,口服50mg/次);对照组1(简称P1组),50例应用盐酸帕罗西汀;对照组2(简称P2组),54例应用匹维溴胺,疗程均为12周.结果在胃肠道症状方面,P+P组对腹痛程度和腹痛天数、腹胀程度和腹胀天数及大便次数的改善优于P1组及P2组,而在大便性状(腹泻或便秘)改善方面3组间则无差异;在精神和躯体症状方面,P+P组对焦虑及腰背痛症状的改善优于P2组,但不优于P1组,其它如抑郁、不愉快、疲惫及头痛改善方面3组间也无差异.结论小剂量盐酸帕罗西汀加匹维溴胺能明显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胃肠道及部分精神和躯体症状,是肠易激综合征药物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周惠清;李定国;宋光辉;刘清华;许小幸;陆汉明 刊期: 2002年第23期
帕金森病(PD)治疗总体效果不佳,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很大.探索佳途径和方案很重要.现进行PD治疗临床证据查询,回顾相关的系统评价,为PD治疗提供新证据.
作者:何成奇;丁明甫 刊期: 2002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