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代曲;杨海棠;谭君
从1998年起对社区中7357位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了普查,并依托社区3级防盲、治盲网络,在社区居民中定期开展康复、治疗、干预工作,终减少新发低视力和眼盲人数,以达到康复的目的.
作者:王伟伟;陆建华;张晶;邹海东 刊期: 2002年第23期
Background: Incidence of paralysis in stroke is very high and drug therapy is often adopted. But ignorance of function exercise will influence prognosis of disease, even lead to relapse.
作者:曹忠梅;载丽芝 刊期: 2002年第23期
目的研究丙戊酸在癫痫大鼠的额叶神经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成对照组与癫痫组,每组各6只.癫痫组大鼠用印防己碱(PTX)腹腔注射点燃,腹腔注射丙戊酸钠400mg/kg后不同时间点收集两组大鼠额叶细胞外液透析液及血标本.结果丙戊酸迅速吸收入额叶中,在额叶中浓度显著低于血中浓度;癫痫大鼠与正常大鼠额叶的神经药代动力学参数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给药1h后额叶丙戊酸浓度与血清丙戊酸浓度均呈下降趋势.结论癫痫大鼠与正常大鼠额叶丙戊酸神经药代动力学特征相似;丙戊酸在癫痫大鼠额叶的分布可能与额以局部脑血流量变化、血脑屏障功能障碍、丙戊酸穿过血脑屏障需单羧酸(MCA)载体转运等因素有关;监测给药一段时间后血清丙戊酸浓度有助于了解脑卒中后晚发性癫痫患者的额叶丙戊酸浓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龙小艳;章蓓;肖波;王煜;谢菊生 刊期: 2002年第23期
文章综述了儿童脑性瘫痪的神经干细胞机制的研究进展和可能的治疗前景.
作者:温恩懿;赵聪敏 刊期: 200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百忧解辅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机制和治疗效果.方法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按病情分别给予抗凝、溶栓、脱水、利尿、降压、降血糖及营养脑神经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服百忧解胶囊,20mg/d,1次/d.疗程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后1月、3月进行HAMD抑郁量表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的康复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2组抑郁的治疗效果的比较,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基本痊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基本痊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百忧解辅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安全有效,并能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
作者:何文贞;欧利民;郑俊忠 刊期: 2002年第23期
评价肌肉的功能状况是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的重要课题.肌肉在做功的过程也就是电活动的过程.如何宏观量化肌肉的电活动?肌肉的功能下降时,如何方便快捷地发现电活动的变化?表面肌电图的诞生,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作者:余洪俊 刊期: 2002年第23期
帕金森病(PD)治疗总体效果不佳,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很大.探索佳途径和方案很重要.现进行PD治疗临床证据查询,回顾相关的系统评价,为PD治疗提供新证据.
作者:何成奇;丁明甫 刊期: 2002年第23期
海水浴体疗操是集海水浴、日光浴、空气浴、景观治疗和运动操为一体的海滨康复项目.2001年6月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了三四个疗程的海水浴体疗操运动,观察其对患者心身症状的改善和调节作用.
作者:林龙;戴蓉;王俊;王海军;刘秀珍 刊期: 2002年第23期
文章简述了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层次和研究方法,并探讨了记忆的神经机制和分子学基础研究.
作者:汪凯;王长青;王琥 刊期: 2002年第23期
单纯性肥胖症的主要特征之一是食欲旺盛,摄食过量但易饥;加之遗传因素和运动量少等,以致能量摄入过多,消耗过少,过剩的能量则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终导致肥胖.许多研究发现,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消化系统功能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改变.
作者:惠海鹏;朱智明;高连如 刊期: 200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神经电生理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48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患侧与健侧面神经传导速度及肌电图检查.结果神经传导速度检测显示患侧面神经运动潜伏期延长,M波波幅降低,与健侧相比差异显著(P<0.05);肌电图检侧显示患侧面肌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延长、多相波增多,募集电位减弱,并有自发电位出现.结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神经电生理变化与预后有关,患健侧M波波幅比值>50%面瘫恢复较好,<30%面瘫恢复较差.
作者:李志伟 刊期: 2002年第23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对骨质疏松症(OP)的疗效及治疗OP的运动处方.方法将26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OP)患者按病情平分成A、B两组,B组的运动负荷约为A组的75%,治疗18个月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椎的骨密度值以及两组的疗效.结果骨密度值都明显增大(P<0.01或P<0.05),并且A组的增幅大于B组;经疗效评定,A组治愈率为69.2%,好转率为23.1%,B组治愈率为38.5%,好转率为53.8%,A组的疗效优于B组(P<0.01).结论不同运动对原发性OP患者的治疗作用及疗效有所不同;运动负荷强度影响着治疗效果.
作者:周勇;熊正英;陈一冰;李靖 刊期: 200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病患者手工编织治疗的康复效果.方法对2001年全年参加手工编织治疗的精神病患者,分别进行不同形式的手工疗法.手工治疗活动贯穿内容多样化、趣味化,以及有奖活动,激励患者的兴趣,以正性强化、负性强化和行为量化评分强化等行为治疗方法.结果参加并完成手工编织治疗者共126例.应用精神康复活动观察量表(PRARS)、阴性症状量表(SANS)、社会功能筛选量表(SDSS)进行康复效果评定,初参加与治疗2个月末评分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对住院患者进行正规、系统的手工编织治疗,有利于患者锻炼完善思维,减轻思想压力而配合临床治疗;也有利于改善精神病的衰退症状和阴性症状的缓解,从而减少精神药物用量;可使患者感到单调沉闷封闭式的住院变得丰富多彩,自我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安心住院,增强自信心,更快地获得全面康复.
作者:刘文英;高欢 刊期: 2002年第23期
目的研究8Hz,90dB和130dB次声作用后不同时间点,大鼠海马中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方法8Hz,90dB和130dB次声作用于大鼠,2h/d,分别作用1,7,14,21,28d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的时程改变.结果130dB组从作用1d开始大鼠海马中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开始增加,14d达到高潮,21d开始下降,但仍然维持较高水平;90dB组大鼠各时间点GFAP反应均比130dB组弱.结论8Hz,90dB和130dB次声作用可以激活海马大量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袁华;龙华;李玲;牟翔;邱建勇;刘静;陈景藻 刊期: 2002年第23期
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具有发病率较高,发病年龄较低,病程缠绵迁延以及和遗传因素有关等特征,及时合理治疗极为重要.经实践体会,早期体育疗法和病后康复运动干预对该疾病均有理想疗效,不失为有效且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作者:吴明方 刊期: 2002年第23期
海洛因、吗啡等阿片类药物成瘾者的治疗,现代戒毒模式包括了脱毒、康复、后续照管等3个阶段.
作者:肖晓山 刊期: 2002年第23期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早期康复治疗是以休息为主,还是以活动为主,临床上一直有所争议,文章收集了40例AMI,从临床症状、体征及心室重塑(VR)等角度进行以下探讨.
作者:李桂茹 刊期: 2002年第23期
自1995年以来,共收孤独症患儿20例,诊断标准以<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2版修订本CCMD2-R为准,针对孤独症患儿的社交能力障碍,目光对视及触觉敏感等特点,通过感知觉运动训练和语言符号的输入,收到满意的效果.
作者:张琴;王华敏;任灵敏 刊期: 200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脑电地形图(BEAM)的动态演变规律,以寻找判断痴呆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方法对35例来自宣武医院门诊和病房的轻中度AD患者平均间隔2年后进行随访.阿尔茨海默病的诊断参考DSM-IV-R标准.使用CFM-8型海神便携式脑电检测仪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结果随访时BEAM全部记录点θ和δ功率显著增高(P<0.01);α1频带在额部功率减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其余位点亦减低,但未达到显著性差异;α2、β1和β2频带在全部位点功率均减低,但都未达到显著性差异.结论脑电地形图的动态演变规律可为判断痴呆严重程度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王丽冬;张新卿;周景升;宋蕾 刊期: 2002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