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家庭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中的作用

邱亚锋;马丽霞;仝倩

关键词:家庭心理治疗, 精神分裂症, 康复
摘要:目的探讨家庭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20例符合临床痊愈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家庭心理治疗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都照常规在出院后进行药物维持治疗,分别在出院时,出院后半年、1年,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及其复发率和就业率进行评估.结果在1年的2次评定中,家庭心理治疗组患者BPRS和SDSS量表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就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家庭心理治疗对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2型糖尿病患者376例院外用药依从性分析

    Background: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ics is mainly by mouth and the patients often need take medicine all their life.But most patients often do not comply,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patients' life quality.

    作者:王迎军;张健;李向顺;刘宣民;常艳华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集中的运动训练对男性脊髓损伤患者上肢骨量的影响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社区防盲干预169例效果分析

    从1998年起对社区中7357位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了普查,并依托社区3级防盲、治盲网络,在社区居民中定期开展康复、治疗、干预工作,终减少新发低视力和眼盲人数,以达到康复的目的.

    作者:王伟伟;陆建华;张晶;邹海东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康复治疗脑性瘫痪37例疗效观察

    对1999年2月~2002年2月收治的37例小儿脑性瘫痪(CP)患儿采用药物、功能训练及中医手法进行康复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海宁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区级综合医院康复病房的建设

    2002年建成了独立完整的康复病房.现介绍康复科扩建的一些体会.

    作者:邓爱文;魏东;冉春风;庞丽梅;李泉;袁雪光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心理行为干预对学龄儿童病毒性肝炎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学龄儿童病毒性肝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1例病毒性肝炎儿童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1例和对照组30例,干预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行为干预措施,对照组只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分别于就诊第1天和1月后复诊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量两组患儿的焦虑值和抑郁值,并观察记录两组患儿的黄疸消退时间、胃纳好转时间、乏力改善时间、转氨酶下降和乙肝病毒标志物阴转情况等.结果干预组的焦虑值和抑郁值在采取措施后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及采取措施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干预组的黄疸消退时间、胃纳好转时间及乏力改善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可减缓病毒性肝炎患儿的不良心理反应,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康复,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秀荣;陈积;舒乔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老年髋部骨折患者骨质疏松治疗的评估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脑伤泰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大鼠P300与海马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改变及脑伤泰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Pulsinlli-4血管法制作VD大鼠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测定P300潜伏期,免疫组化法行海马突触素染色并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P300延长,海马SYN光密度值明显下降,但在术后8周P300缩短,海马SYN光密度值明显上升.结论脑伤泰缩短P300潜伏期,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海马SYN水平有关.

    作者:周建军;冯华;王宪荣;吴国材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速度变化的研究

    目的该文通过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速度的变化与病程关系的研究,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速度恢复的规律.方法35例发病后6周内进行步行功能训练的的脑卒中偏瘫患者,连续进行12周的步行速度评测.步行速度测量方法采用10m大步行速度测定方法.结果脑卒中偏瘫患者大步行速度的变化与病程呈近似双曲线函数关系Y=A-B/X(R2=0.971).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速度恢复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而且是可以预测的.

    作者:瓮长水;高怀民;毕胜;徐军;于增志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帕金森病的临床循证

    帕金森病(PD)治疗总体效果不佳,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很大.探索佳途径和方案很重要.现进行PD治疗临床证据查询,回顾相关的系统评价,为PD治疗提供新证据.

    作者:何成奇;丁明甫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太极拳和门球运动对老年人血脂、血液流变学指标影响的比较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太极拳和门球运动对老年人血脂、血液流变指标影响.方法对48例老年受试者进行了2年追踪研究.结果老年人常年坚持太极拳运动可以调节脂类代谢,降低血脂,增强高密脂胆固醇的含量及提高高密脂胆固醇与三酰甘油(TG)的比值;可以改善以血粘度为代表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使其趋向于正常水准,而常年坚持门球运动却不具备此优势.结论不同形式的运动的锻炼的效果不同,由此对全民健身运动提供指导.

    作者:郭守靖;卢传生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综合疗法与单纯针刺治疗脑卒中肩-手综合征的效果分析

    肩-手综合征是脑卒中患者偏瘫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并因为疼痛直接影响了患者的康复,甚至因疼痛导致患者对上肢功能的恢复失去了信心.近几年,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偏瘫后肩-手综合征,并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群;吴伟宏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中药康复新、福康片和可乐定对阿片类戒断症状的双盲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康复新胶囊、福康片、盐酸可乐定对海洛因依赖的脱毒效应、不良反应及安全度.方法海洛因依赖者,按区组随机进入康复新胶囊组33例,可乐定组30例,福康片组28例,安慰剂组29例.3次/d口服给药.在规定时间内按照原卫生部药政管理局制定的<阿片类戒断症状药物临床试验指导原则>评定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按照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焦虑情绪变化情况.肝肾功能、血常规、心电图、尿吗啡定性检测(TLC)治疗前后各查1次.结果(1)康复新胶囊、福康片和可乐定疗效相当,疗程结束后戒断症状无反复.(2)吸毒史、末次用量、末周平均用量、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以及戒断症状总分与药物的疗效呈高度相关.(3)康复新胶囊不良反应评分介于可乐定组与福康片组之间.结论发现中药戒毒药物疗效明确,可用于治疗较重度戒断症状,无依赖性,不良反应轻.

    作者:康林;李静;黄明生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对遗传性运动感觉性神经病的诊断

    目的了解遗传性运动感觉性神经病(HMSN)的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变化.方法对一家三代HMSN的12例患者和1例无症状者进行检查.结果MEP和SEP的异常率分别为84.6%,92.3%.结论绝大多数HMSN患者的MEP和SEP均异常.

    作者:崔毅;刘莹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功能性影像:CT灌注成像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

    人的正常生理性功能活动以及各种病理性活动与人体内血流变化密切相关,因此获取人类活体组织微循环血流的灌注信息一直是医学影像学关注的热点.传统的测定活体组织灌注一直为核医学的研究领域,包括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氙-CT以及单光子发射体层摄影等.

    作者:范国光;郭启勇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抗痉挛体位对脑卒中瘫痪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

    脑卒中常引发上运动神经元瘫痪,患者呈现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痉挛姿势,常引起关节变形、固定等严重后遗症,给患者带来终身痛苦.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瘫痪早期(2周时)卧位的选择对患者肢体关节功能有很大的影响,遂进行了对照观察,认识到抗痉挛体位较普通卧位更能维护关节的正常功能.

    作者:钟代曲;杨海棠;谭君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酸中毒对机体运动能力的影响

    酸中毒可以分为呼吸性酸中毒和代谢性酸中毒两大类,又可以根据酸中毒时体液的pH值变化分为代偿性酸中毒(pH值不变)及非代偿性酸中毒(pH值降低).显然只有在非代偿性酸中毒时才会对运动能力产生明显的影响,与运动性疲劳的发生密切相关.多年的研究表明:运动时影响机体运动能力的主要形式是非代谢性酸中毒,多见于短时大强度运动.本文仅就运动时酸中毒对机体运动能力影响的一些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余潮平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早期静脉氧疗对新生儿缺氧性脑病的康复价值

    目的评价早期静脉氧疗对新生儿缺氧性脑病的康复价值.方法对照分析高压氧疗组、静脉氧疗组新生儿缺氧性脑病患儿的格拉斯昏迷积分和脑地形图全脑平均能量谱的变化.结果全组26例,其中,高压氧疗组11例,静脉氧疗组15例.治疗前,高压氧疗组和静脉氧疗组格拉斯昏迷积分分别为6.25±0.68和7.14±0.96(P>0.05),两组脑地形图全脑平均能量谱分别为(13.52±2.57)μV/s和(11.63±3.07)μV/s(P>0.05);经3周治疗后,静脉氧疗组格拉斯昏迷积分(13.28±1.32)显著高于高压氧疗组(9.63±1.02,P<0.05),静脉氧疗组脑地形图全脑平均能量谱(53.64±7.35)μV/s非常显著地高于高压氧疗组[(31.65±6.35)μV/s,P<0.01].结论在改善新生儿缺氧性脑病患儿的意识状态及脑电活动方面,静脉氧疗比高压氧疗更显著,方法更简便实用,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何华源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神经电生理研究

    目的探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神经电生理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48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患侧与健侧面神经传导速度及肌电图检查.结果神经传导速度检测显示患侧面神经运动潜伏期延长,M波波幅降低,与健侧相比差异显著(P<0.05);肌电图检侧显示患侧面肌运动单位电位时限延长、多相波增多,募集电位减弱,并有自发电位出现.结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神经电生理变化与预后有关,患健侧M波波幅比值>50%面瘫恢复较好,<30%面瘫恢复较差.

    作者:李志伟 刊期: 2002年第23期

  •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调节器官发育及其对老龄病防治的初步思考

    文章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家族(FGFs)近年在脂肪代谢、骨骼形成和磷酸盐代谢及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等方面的新研究进行了概述.试图通过认识FGFs对这些器官组织形成的调控作用,探索FGFs预防和治疗老年病的潜在药用价值.

    作者:姜笃银;杨银辉;付小兵 刊期: 2002年第23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