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焱
目的探讨家庭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择120例符合临床痊愈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家庭心理治疗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都照常规在出院后进行药物维持治疗,分别在出院时,出院后半年、1年,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及其复发率和就业率进行评估.结果在1年的2次评定中,家庭心理治疗组患者BPRS和SDSS量表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就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家庭心理治疗对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邱亚锋;马丽霞;仝倩 刊期: 2002年第23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23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患者常伴有营养不良.为了解COPD缓解期患者维生素摄入和血清维生素浓度的变化,为该病的营养干预提供依据,文章对上海市区56例COPD缓解期患者的膳食及血清维生素A和维生素B2进行分析.
作者:龚燕;蔡映云;柳启沛;王伟光 刊期: 2002年第23期
从1998年起对社区中7357位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了普查,并依托社区3级防盲、治盲网络,在社区居民中定期开展康复、治疗、干预工作,终减少新发低视力和眼盲人数,以达到康复的目的.
作者:王伟伟;陆建华;张晶;邹海东 刊期: 2002年第23期
针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早期康复治疗是以休息为主,还是以活动为主,临床上一直有所争议,文章收集了40例AMI,从临床症状、体征及心室重塑(VR)等角度进行以下探讨.
作者:李桂茹 刊期: 2002年第23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脑性瘫痪(脑瘫)患儿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与智能的关系.方法对82例用MEB-5304K型诱发电位仪做听觉诱发电位检测(BAEP),用0~3岁盖泽尔发育诊断表做智力测验.结果BAEP正常组46例,异常组36例,两组与DQ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与社会适应能力之间差别有统学意义(P<0.01).结论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可用来对脑瘫患儿早期智能发育的检查,对BAEP正常儿及时给予智力康复治疗可减轻或防止出现智力不足.
作者:张丽华;李海华;庞伟;王丽萍;吕洋 刊期: 2002年第23期
目的了解老年人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MAU)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对65例老年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与血糖、胰岛素、血脂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等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MAU组ISI显著低于未合并MAU组,而且ISI与UAER呈独立相关.结论在老年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胰岛素抵抗是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何伟民;郭树龙 刊期: 2002年第23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23期
目的比较小剂量抗抑郁药物盐酸帕罗西汀和匹维溴胺与单独应用盐酸帕罗西汀及单独应用匹维溴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56例符合罗马(诊断标准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简称P+P组),52例应用盐酸帕罗西汀(1次/d,口服10mg/次)加匹维溴胺(3次/d,口服50mg/次);对照组1(简称P1组),50例应用盐酸帕罗西汀;对照组2(简称P2组),54例应用匹维溴胺,疗程均为12周.结果在胃肠道症状方面,P+P组对腹痛程度和腹痛天数、腹胀程度和腹胀天数及大便次数的改善优于P1组及P2组,而在大便性状(腹泻或便秘)改善方面3组间则无差异;在精神和躯体症状方面,P+P组对焦虑及腰背痛症状的改善优于P2组,但不优于P1组,其它如抑郁、不愉快、疲惫及头痛改善方面3组间也无差异.结论小剂量盐酸帕罗西汀加匹维溴胺能明显改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胃肠道及部分精神和躯体症状,是肠易激综合征药物治疗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周惠清;李定国;宋光辉;刘清华;许小幸;陆汉明 刊期: 2002年第23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23期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和主要的致残因素之一.目前临床治疗方法不一,但疗效往往不够满意,文章观察了近2年来35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加用弥可保及血栓通治疗2周,观察病情改善情况,并与对照组比较.
作者:钟树妹;刘泽洪;王健雄;李韶今 刊期: 2002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百忧解辅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临床机制和治疗效果.方法脑卒中后并发抑郁症的患者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7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按病情分别给予抗凝、溶栓、脱水、利尿、降压、降血糖及营养脑神经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加服百忧解胶囊,20mg/d,1次/d.疗程3个月.治疗前和治疗后1月、3月进行HAMD抑郁量表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的康复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2组抑郁的治疗效果的比较,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1个月后基本痊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基本痊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百忧解辅助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安全有效,并能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
作者:何文贞;欧利民;郑俊忠 刊期: 2002年第23期
目的研究8Hz,90dB和130dB次声作用后不同时间点,大鼠海马中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变化.方法8Hz,90dB和130dB次声作用于大鼠,2h/d,分别作用1,7,14,21,28d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海马星形胶质细胞GFAP表达的时程改变.结果130dB组从作用1d开始大鼠海马中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开始增加,14d达到高潮,21d开始下降,但仍然维持较高水平;90dB组大鼠各时间点GFAP反应均比130dB组弱.结论8Hz,90dB和130dB次声作用可以激活海马大量星形胶质细胞,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袁华;龙华;李玲;牟翔;邱建勇;刘静;陈景藻 刊期: 2002年第23期
目的研究正常人及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患者手术前后嗓音的声学特征,探讨语音频谱分析系统在帕金森病的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USSA语音频谱分析系统对30例正常成人及54例喉病患者发持续元音[a:]时的声音信号进行检测,分析帕金森病的基频、共振峰、频率微扰、振幅微扰和谐噪比,同时观察语图谐波、共振峰及噪声成分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帕金森病F0,F1,F2,F3值与对照组及术后比较,频率均值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PD组手术前APQ值、FPQ值增高,H/N值下降,与正常组及术后对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D患者语图表现谐波及共振峰不规则,噪声成分增加.结论计算机语音频谱分析系统可作为检测PD的有效客观指标.
作者:孙永柱;崔鹏程;陈文弦;李贵泽;孙安 刊期: 2002年第23期
作者使用的YYD4型音乐电疗仪是20世纪80年代解放军第二二医院和航天部239工厂联合研制的磁带单放机式音乐电疗仪.由于该仪器将音乐的频率、幅度转化为音乐电流作用于人体的独特构思而成为理疗界的骨干治疗手段,并产生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唐军凯;吴敏;史敏;姜平 刊期: 2002年第23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23期
对1999年2月~2002年2月收治的37例小儿脑性瘫痪(CP)患儿采用药物、功能训练及中医手法进行康复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唐海宁 刊期: 2002年第23期
交流是心理治疗过程中的关键性问题,它除了言语交流外还包括非言语交流,对一位治疗师来说,不仅应当掌握交流的技巧,更应能够对来访者的非言语行为做出合理观察,这对整个治疗过程意义重大.来访者的非言语信息包括面部表情、躯体动作、沉默现象、副语言现象、到达咨询室的时间以及治疗时所伴随的生理反应等.对非言语行为进行观察时,首先应注意将多种非言语信息结合考虑;其次,要注意不能失去宝贵的言语信息.
作者:范红霞;姚彩琴 刊期: 2002年第23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