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液灌流联合活性维生素D冲击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临床观察

施翎;陈其军;包蓓艳

关键词:血液灌流, 活性维生素D冲击疗法,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摘要:[目的]观察血液灌流(HP)联合活性维生素D冲击疗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疗效.[方法]对17例SHPT在常规血液透析基础上采用HA型树脂血液灌流联合活性维生素D冲击疗法,前后自身对照,观察治疗前后血清全段反应性甲状旁腺激素(iPTH)、血钙、血磷、血红蛋白及临床症状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患者iPTH显著下降(P<0.01),血钙上升,血磷下降,血色素上升,临床症状好转.[结论]血液灌流(HP)联合活性维生素D冲击疗法对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疗效满意.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司帕沙星致光敏性药疹2O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司帕沙星引起光敏性药疹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司帕沙星引起光敏性药疹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此类光敏性药疹皮损局限于暴光部位,停服司帕沙星,口服抗组胺药物有效.[结论]司帕沙星引起光敏性药疹潜伏期1d-7d左右,停药、避光,按一般光敏性皮炎处理,预后良好.

    作者:徐杨斌;邓丹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二仙汤合苦味叶下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2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二仙汤合苦味叶下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对32例非干扰素、核苷类似物适应证的乙肝患者,用中药汤剂二仙汤合并叶下珠胶囊治疗.[结果]32例中,显效2例,有效25例,总有效率达84.4%.[结论]二仙汤结合叶下珠胶囊施治于非干扰素、核苷类似物适应证的乙肝患者,标本兼治,疗效显著.

    作者:韩晶晶;张元奎;洪丽蓉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分光光度法测定咳尔康口服液中多糖的含量

    [目的]建立咳尔康口服液中多糖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改良的苯酚-硫酸法,以葡萄糖为对照品,考察方法的线性、稳定性及加样回收率.通过检测葡萄糖的含量,反映样品中多糖的含量.[结果]葡萄糖浓度在18.2~91.0mg·ml-1范围呈线性关系(R2=0.9952);平均回收率99.94%;相对标准偏差RSD=1.10%.[结论]运用改良的苯酚-硫酸法测定三批咳尔康口服液中多糖的含量分别为36.32,30.90,32.75mg·mL-1,方法简便,重现性好,可以作为咳尔康口服液中多糖成分的质量控制方法.

    作者:巩丽虹;李孟全;李春彦;石秀梅;于万君;金秀东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四君子汤加减治疗酒精性脂肪肝286例

    [目的]评价四君子汤加减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方法]运用四君子汤加减配合禁酒治疗酒精性脂肪肝286例.[结果]接受治疗者临床症状减轻甚至消失,有效率为97.6%.[结论]以四君子汤为基本方治疗酒精性脂肪肝非常有效.

    作者:虞海红;顾晓蕾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黄芪注射液不良反应31例分析

    [目的]分析黄芪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对31例黄芪注射液的不良反应的用药情况及不良反应类型等统计分析.[结果]黄芪注射液所致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变态反应,其中皮肤反应12例(占38.7%),过敏性休克6例(占19.4%),药物热8例(占25.8%),呼吸系统5例(占16.1%).[结论]黄芪注射液可导致不良反应,其表现多样化,原因是多方面的.

    作者:杨芳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两乌酒治疗痛痹型坐骨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治疗痛痹型坐骨神经痛的有效方法.[方法]共176例分2组,治疗组102例采用两乌酒治疗,对照组74例用常规西药治疗.[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两乌酒治疗痛痹型坐骨神经痛有明显疗效.

    作者:李永康;王怡明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加强大学生信用建设的思考

    通过分析我国当代大学生信用现状及其信用缺失的原因,提出深化信用教育,营造信用环境,引导信用实践,建立信用评价体系等措施来加强大学生的信用建设.

    作者:朱建良;曹嘉燕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体会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的疗效.[方法]分析26例复住欠佳或发生再移位的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原始X片,第一次复位后发生再移位11例,其中未按医嘱复诊6例,复位不完全15例.属高能量损伤11例,严重骨质疏松者6例.放弃治疗2例.采取再次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固定24例,其中4例仍发生再移住改行手术.[结果]骨折复位按低影像学标准进行.采取再次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固定患者20例,按1975年全国骨科会议<骨折疗效标准草案>进行疗效评定:优12例,良6例,可2例,差O例,优良率为90%.[结论]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按低影像学标准进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可得到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邵强;蔡飞龙;王勇刚;孙罡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针药合用刺激嗅觉系统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自由基系统的影响

    [目的]探讨针药合用刺激嗅觉系统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海马自由基系统的影响作用.[方法]成年SD雄性大鼠48只,体重(300±10)g.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VD模型组、VD嗅球损毁模型组、嗅三针组、丁香酚刺激组和针药合用组,每组8只.制作VD大鼠模型和VD并损毁嗅球大鼠模型,分别通过嗅三针电刺激、丁香酚刺激、针药合用方法,测试大鼠水迷宫学习记忆能力并测定海马MDA含量、GSH-Px和SOD活性.[结果]定位航行试验显示,平均逃避潜伏期和平均游泳路程比较,正常对照组明显短于VD模型组(P<0.01);嗅三针组、丁香酚刺激组和针药合用组均明显短于VD模型组(P<0.01);针药合用组短于嗅三针组、丁香酚刺激组(P<0.05);嗅三针组与丁香酚刺激组相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VD模型组与VD嗅球损毁模型组相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海马自由基系统检测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VD模型组海马MDA含量显著增高(P<0.01),而海马GSH-Px和SOD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VD模型组比较,嗅三针组、丁香酚刺激组和针药合用组海马MDA含量显著降低(P<0.01),而海马GSH-Px和SOD活性显著增高(P<0.01);针药合用组与嗅三针组、丁香酚刺激组比较,海马MDA含量降低(P<0.05).[结论]嗅三针和丁香酚均能够显著增强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能降低海马MDA的含量、并且提高海马GSH-Px和SOD的活.

    作者:牛文民;刘智斌;杨晓航;牛晓梅;王渊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参附汤加复方丹参注射液辅助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目的]观察参附汤内服加复方丹参注射液静点辅助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2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1例采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给氧、保暖、保湿、升压、抗茵等综合治疗法;治疗组21例在采用CPAP给氧、保暖、保湿、升压、抗菌治疗的同时,用参附汤煎剂内服加复方丹参注射液静点.治疗7d后,比较治愈率.[结果]治疗组存活率95.23%,治愈率71.4%;对照组存活率80.95%,治愈率47.62%.治疗组在临床症状、体征、血气分析及X线检查结果等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汤内服加复方丹参注射液静点可以帮助改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症状和体征,使患儿度过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期.

    作者:杨桂染;李淑贞;闫瑞霞;崔茂香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2008年绍兴地区腺病毒引起咽结膜热暴发流行病原学分析

    [目的]探讨2008年夏季发生于绍兴地区咽结膜热的病毒病原学.[方法]采用急性咽结膜炎患儿急性期咽及肛门拭子进行病毒分离,并同时用PCR法检查标本中病毒及分离病毒鉴定,对分离出部分毒株采用多个内切酶进行内切酶分析.此外,还测定患儿双份血中病毒的中和抗体增长.[结果]19份患儿咽拭子和肛门拭子病毒分离阳性率分别为63.2%;所有分离病毒株均为3型腺病毒.[结论]本次急性咽结膜炎暴发流行是由3型腺病毒引起.

    作者:王玲玲;刘孝忠;盛利行;俞秀英;孔云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宣肺散寒化痰逐饮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70例

    [目的]观察宣肺散寒化痰逐饮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70例口服宣肺散寒化痰逐饮剂,对照组使用青霉素和氨茶碱常规剂量治疗,7天为1疗程,观察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0%)明显优于对照组(66.7%.P<0.01),临床症状改善,缩短病程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肺散寒化痰逐饮荆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疗效显著.

    作者:孔祥文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循经取穴点揉配合主、被动腰屈伸运动治疗急性腰部损伤

    采用循证取穴点揉配合主、被动腰屈伸运动的方法,治疗急性腰部扭伤的效果满意,基本上一次见效.

    作者:张能忠;熊爱民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针刺加艾灸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尿失禁的治疗方法.[方法]运用针刺加艾灸治疗符合纳入标准的35例患者,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尿失禁的改善程度.[结果]经2个疗程的治疗,总有效率94.286%.[结论]针刺加艾灸治疗卒中后尿失禁疗效确切.

    作者:吴晓毅;王欣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六味地黄丸组方的临床应用及研究

    笔者从方剂溯源、古代应用于临床各种疾病、现代研究及临床应用角度、结合现代疾病探讨六味地黄丸治疗疾病谱的范围,通过寻找疾病的共同发病机制,确定六味地黄丸研究的多系统靶点,明确六味地黄丸的主要药理作用方向及有效成份.

    作者:杨林;孙静;郝璐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反应停与柳氮磺胺吡啶联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方法]AS患者102列,随机分成4组,A组(反应停+SASP)26例、B组(反应停)24例、C组(SASP)25例、D组(非甾体抗炎药NASAIDS)27例.观察治疗前后晨僵时间、外周关节痛指数、指地距、枕墙距、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变化.比较4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结果]晨僵时间、外周关节痛指数,指地距、枕墙距、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各组总有效率为65.4%、50.0%、32.0%、14.8%.不良反应反应停联舍组明显低于SASP组28.0%和NASAIDS组48.1%(P<0.05).[结论]反应停与SASP联合治疗AS比单用反应停SASP和NASAIDS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

    作者:童海燕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尿多酸肽(CDA-2)诱导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8226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尿多酸肽(CDA-2)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RPMI8226抑制增殖和凋亡作用.[方法]应用MTT法,检测CDA-2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8226增殖的影响.通过Hochest33258染色、流式细胞仪(Annexin V和PI双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结果]CDA-2明显抑制RPM18226细胞的增殖.CDA-2作用RPM18226细胞增殖24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64mg/g.采用Hochest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CDA-2以2mg/g及4mg/g终浓度作用于RPM18226 24h后细胞形态改变,可见明显的凋亡小体出现.Annexin V-PI双标记法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显示,RPM18226细胞2mg/gCDA-2作用6、12、24h后.早期凋亡细胞百分数分别为5.43%、12.02%、29.07%,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4.88%.[结论]CDA-2对MM细胞株RP-M18226有生长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其发生凋亡而起作用.

    作者:叶宝东;沈一平;周郁鸿;邵科钉;俞庆宏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头穴久留针对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症状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头穴久留针对血管性痴呆(V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试验的60例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留针4h)和对照组(留针30min),共治疗6周.治疗前后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改良的ADL积分量表(ADL-R)评定.[结果]两组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症状均有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P<0.01);而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VD患者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头穴久留针效果优于留针30min治疗.

    作者:冯爱春;李立红;殷建权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关于孤立性房颤非疾病诱发因素的分析

    目前随着射频消融和内科药物的不断研新,房颤的预防和治疗已经获得很大的进步.但是对于引起孤立性房颤非疾病诱因(比如年龄性别等因素)的相关研究不多,将通过文献研究,对孤立性房颤的非疾病诱因做一个较系统的回顾和总结.

    作者:何斌 刊期: 2010年第05期

  • 自拟疏肝调冲抗早汤治疗女童性早熟48例

    [目的]观察自拟疏肝调冲抗早汤治疗女童性早熟的疗效.[方法]对48例女童性早熟患儿予以自拟疏肝调冲抗早汤,观察治疗前后的症状、性征、年龄、乳腺肿块大小、血液激素水平及子宫、卵巢等方面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性征消退或不再进展,骨龄增长减缓,血液激素水平下降,乳腺肿块缩小.[结论]自拟疏肝调冲抗早汤对女童性早熟疗效较.

    作者:严宇仙;朱慧萍;王谦信;林鸣 刊期: 2010年第05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浙江中医药大学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