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雅佳;陈彤箴;王玖华;张廷
目的探讨关节旁骨内腱鞘囊肿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X线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1例关节旁骨内腱鞘囊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5例位于膝关节附近,5例位于踝关节附近,1例位于肘关节,且均为单发. 结果 11例X线表现:7例为单房性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减低区,其中2例与关节腔有一宽约1 mm的通道;2例呈多房性囊状扩张,其内有粗细不等的间隔;另2例呈半圆形骨质缺损,开口朝向关节腔.11例均显示边界清楚,周围有宽约1 mm的硬化边. 结论关节旁骨内腱鞘囊肿在临床和X线片上可早期诊断,但应与相关疾病鉴别,防止误诊.
作者:张伟;张泽坤;赵静品;王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垂体腺瘤对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影响以及垂体腺瘤侵袭海绵窦时颈内动脉的MRI表现. 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03例经病理证实的垂体腺瘤的MRI资料,测量两侧颈内动脉距中线距离、横径、被肿瘤包绕程度、颈内动脉间距,并与150例非鞍区病变患者颈内动脉的MRI表现相比较. 结果非鞍区病变患者两侧颈内动脉海绵窦段间平均距离为(17.0±3.5) mm,而垂体腺瘤患者则为(24.4±4.2) mm.颈内动脉间距与肿瘤横径明显相关,而与肿瘤体积的相关性相对不明显.海绵窦是否受侵犯与同侧颈内动脉被包绕范围明显相关,而与颈内动脉距中线距离及颈内动脉横径无关. 结论两侧颈内动脉间距仅能反映垂体腺瘤的大小,与侵袭性无关.海绵窦是否受侵与颈内动脉的移位、狭窄情况无关,而与颈内动脉的包绕程度相关,颈内动脉被肿瘤包绕范围<1/3,海绵窦未受侵犯;若>2/3,则海绵窦受侵犯.颈内动脉的包绕程度可作为评价垂体腺瘤是否侵袭海绵窦的指标.
作者:李萍;张云亭;刘松龄;刘国栋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男,73岁.右下腹痛伴发热15d,30年前有阑尾切除史.体检:T 38.2℃,右下腹可见一陈旧性手术瘢痕并可触及一个大小13cm×10cm包块,麦氏点压痛.血常规:白细胞18.1×109/L,中性粒细胞0.87,淋巴细胞0.13.大便隐血(+).
作者:何茜;韩丹;王克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高危颈动脉狭窄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资料与方法自2000年12月~2001年6月,共采用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不宜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的高危颈动脉狭窄患者14例,其中3例为无症状者. 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地植入支架.术前、术后平均狭窄程度分别为(82.3±5.1)%、(17.0±3.8)%.1例术中发生同侧颞叶梗死但恢复良好,无其他手术并发症.临床随访1年以上无1例缺血再发作,影像学检查无再狭窄. 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特别适合于行CEA高危的患者.
作者:黄清海;刘建民;许奕;洪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初步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MR PWI)用于实验性脑胶质瘤研究的可行性. 材料与方法 15只荷瘤大鼠随机分成三组,每组5只.用立体定向技术将C6细胞接种在大鼠的右侧尾状核建立模型.MR PWI对比剂剂量分别为0.2 mmol/kg体重(第一组)、0.4 mmol/kg体重(第二组)和0.6 mmol/kg体重(第三组).根据PWI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计算rCBV、SRRmax、QrCBV和QSRRmax值. 结果三组大鼠肿瘤组织rCBV和SRRmax值皆大于正常脑组织(P<0.01).三组大鼠QrCBV分别为1.77±0.12(第一组)、2.07±0.17(第二组)和1.36±0.10(第三组),第二组大于第一组(P<0.01),第三组小于第一组(P<0.01).三组大鼠QSRRmax分别为1.48±0.25(第一组)、1.69±0.18(第二组)和1.18±0.06(第三组),第三组小于第一组(P<0.05),然而第二组与第一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MR PWI可用作研究大鼠C6脑胶质瘤,其中对比剂剂量以0.2~0.4 mmol/kg体重为宜.
作者:陈骏;余永强;钱银锋;张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男,23岁.腰背部疼痛伴左下肢放射痛1个月.患者于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述症状且活动时加重,小便困难.体检:心、肺、腹未见异常,背部皮肤无红肿,跛行,左腿抬高试验(+).
作者:王宁;陈为军;任金武;张林医;马红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女,16岁.间断性腹痛4年,加重10d.腹痛呈间断性,无放射痛.体检: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区叩击痛阳性,肝脾未触及;全身皮肤及黏膜无黄染.患者平素身体健康,否认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及外伤、手术史.
作者:王成文;徐山淡;麻伟;张新存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侧脑室内室管膜下瘤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神经放射学认识. 资料与方法搜集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侧脑室内室管膜下瘤,男5例,女3例,发病年龄16~47岁,平均32.9岁.着重分析肿瘤的好发年龄、部位,MRI信号特点,肿瘤增强情况. 结果左侧脑室内4例,右侧脑室内3例,双侧脑室内1例,除1例位于双侧脑室体部及三角区外,其余病例皆发生于侧脑室室间孔附近,肿瘤漂浮在侧脑室中.肿瘤大直径4 cm,小1 cm.T2WI肿瘤呈均匀高信号;T1WI肿瘤呈等、低信号,肿瘤内部可见小囊状低信号区.增强扫描,肿瘤无强化或有轻微强化. 结论室管膜下瘤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术前MRI检查可以对其作出明确的定位定性诊断.
作者:任爱军;高培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目前唯一能无损伤探测活体组织化学特性的方法.虽然MRS和MRI的基本原理相同,但是MRI得到的是解剖图像,MRS提供的是组织成分和代谢信息.
作者:卢洁;李坤成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男,56岁.左踝关节前缘包块4年,近1年来逐渐增大,关节肿胀,疼痛加剧,活动困难.体检:左踝关节前缘见一约6cm×10cm巨大包块,边界凹凸不平,界限不清,质地硬,无活动性,压痛明显,皮温较健侧略高.左腹股沟触及肿大的淋巴结.实验室检查无阳性发现.
作者:马海永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口咽部恶性肿瘤的CT表现,了解口咽癌及口咽淋巴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学证实的70例口咽部恶性肿瘤的CT表现.其中口咽癌45例,淋巴瘤25例,对比分析口咽癌、淋巴瘤的范围、边界、密度变化,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45例口咽癌,均为单侧病变,其中41例有明确肿物,边界不清楚有外侵32例;25例淋巴瘤中,9例为双侧病变,边界不清楚12例,肿物边界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行增强扫描的口咽癌37例,密度不均匀27例,肿物无明显或轻度强化12例,呈中度强化17例,明显强化8例;行增强扫描的淋巴瘤19例,其中内部密度均匀12例,不均匀7例,肿物无明显或轻度强化12例,中度强化7例,经统计学处理二者密度均匀性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肿物的强化程度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口咽癌与口咽部淋巴瘤有不同的影像特点,肿物的范围、边界、密度变化及颈部淋巴结等特点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作者:孙伟;罗德红;周强;李琳;梁颖;吴宁;周纯武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儿童神经节成神经细胞瘤(又称节细胞成神经细胞瘤、节母细胞瘤,简称节母)是一种起源于交感神经系统较少见的恶性神经源性肿瘤.以往文献报道[1,2]均认为它与成神经细胞瘤在病理和形态学均相似,但两者临床表现及预后明显不同.现将我院3例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节母细胞瘤临床表现及CT征象报告如下.
作者:胡克非;鲍家启;潘志立;明家琼;任素珍;郑训淮;黄河;刘翔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AD)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对PAD进行分型和临床分级,提出合理的影像检查流程,以提高放射医师及临床医师对PAD综合征的影像诊断水平.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内镜证实的117例PA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PAD与胆胰管末端的位置关系. 结果 117例中显示119个PAD,其中乳头上型71个,乳头下型17个;乳头开口于憩室内(憩室内型)10个,乳头开口于憩室边缘(憩室缘型)21个.以憩室内型、边缘型和乳头上型易引起胆胰系统症状.合并肝外胆管扩张者(直径>1.0 cm)77例(占65.8%),相应PAD直径明显大于胆总管不扩张者(P<0.01). 结论 ERCP结合PAD造影及MRCP都是显示PAD及其与胆总管下段解剖关系的有效的影像检查手段,是诊断PAD综合征的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小庆;龚永驰;邵华;杨爱玲;储成凤;靳激扬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评价乳腺X线片鉴别髓样癌与纤维腺瘤以及鉴别典型髓样癌与不典型髓样癌的可能性.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髓样癌27例,纤维腺瘤34例,观察X线片表现,并与病理进行对照. 结果乳腺髓样癌与纤维腺瘤均以无钙化的肿块常见,各占78%和74%.髓样癌为高密度肿块(19/25),纤维腺瘤多为等密度肿块(19/28),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1);髓样癌边缘多呈浸润性或小分叶状改变(23/25),而纤维腺瘤表现或为边缘清晰,或呈某一投照位置边缘清晰、而另一位置不能见肿块的特殊改变(25/28),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1).27例髓样癌中,9例为不典型髓样癌,典型髓样癌与不典型髓样癌在肿块形状(P=0.670)、边缘(P=0.394)及密度(P=0.637)改变上无明显差异. 结论乳腺髓样癌的X线表现有一定的特征,与其病理基础密切相关,可与纤维腺瘤作出鉴别.髓样癌病理上又可分为典型髓样癌与不典型髓样癌,两者在X线片上无法鉴别.
作者:顾雅佳;陈彤箴;王玖华;张廷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女,14岁.出生后双手畸形,发现心脏杂音12年,活动后心悸、气短6年.患者父亲有手畸形(图1).体检:胸廓隆起,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触及收缩期震颤,并可闻及Ⅳ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分裂,叩诊心脏向两侧扩大,指趾端轻度紫绀.
作者:曾建华;许尚文;贾铭;刘民英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门静脉海绵样变性(CTPV)的MR平扫及动态增强、动态对比增强MRA(DCE-MRA)的表现,评价MRI诊断CTPV的价值及临床意义. 资料与方法分析28例CTPV患者的MR平扫、动态增强或DCE-MRA资料,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或DSA证实. 结果 CTPV的MRI表现:平扫时可见门静脉闭塞,闭塞门静脉周围可见由侧支静脉形成的团块状、网状异常软组织信号影.动态MR增强动脉期见肝实质灌注异常,门静脉期见异常侧支静脉强化,DCE-MRA显示上述改变更直观. 结论 MR平扫及动态增强、DCE-MRA表现对CTPV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作者:刘于宝;胡道予;夏黎明;王承缘;李震;邹明丽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男,81岁.右手小指出现硬性肿块6年.体检:右手小指可见一分叶状肿块,表面凹凸不平,质地硬,色淡红,似新生肉芽组织,约4cm×3cm大小,局部压痛.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作者:黄科峰;赵国宏;薛宝山;宋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女,40岁.尿频、夜尿增多1年余,无尿痛及血尿.Bp:240/140 mmHg,中度贫血貌.体检:右中上腹部可扪及10cm×10cm大小的包块,右肾区叩击痛,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作者:陈菲文;李丽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患者男,50岁.10年前右小腿因车祸受伤,当时X线平片骨质未见异常.3年前右小腿中下段缓慢增粗,无明显症状.近来肿胀增大明显,并伴有轻微疼痛,劳累后加重.体检:右小腿下段粗大,表面不规则隆起,无红肿,轻压痛,质硬.
作者:徐同辉;赵怀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分析经皮穿刺硬化治疗先天性肢体低流量血管畸形(LFVM)的临床疗效. 资料与方法 15例肢体LFVM,男12例,女3例,平均年龄18岁.初诊10例,手术后复发5例.表浅型8例,较深型7例;无血供型10例,少血供型5例;蜂窝型9例,静脉型6例.均行经皮穿刺硬化术,硬化剂为无水乙醇和/或平阳霉素,对血供丰富者结合动脉栓塞. 结果经6个月~3年随访观察,8例1个疗程治愈,一次性治愈率53.3%;4例、2例和1例分别经2、3、4个疗程治愈,总治愈率达100%.病灶平均消退时间为3个月. 结论经皮穿刺硬化术是先天性肢体LFVM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姜在波;单鸿;沈新颖;黄明声;李征然;关守海;朱康顺;殷立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