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清热活血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

蔡品均;姜泉;曹炜;唐晓颇;张华东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清热活血, 痹证, 湿热瘀阻
摘要:通过对活动期RA湿热瘀阻型病因病机的分析,对活动期RA患者与湿热瘀阻型的关系,探讨清热利湿活血通络法在治疗活动期RA的临床地位,以更有效的指导临床.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瘢痕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结了治疗瘢痕的各种方法,反映了瘢痕治疗研究的概貌,并对未来传统中医药治疗瘢痕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者:郭建辉;曹毅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期与治疗方法选择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期与治疗方法.[方法]38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分期,Ⅰ期(功能障碍期)112例,Ⅱ期(退变失稳期)208例,Ⅲ期(增生狭窄期)62例.分别采用非手术治疗或手术治疗.[结果]Ⅰ期非手术治疗87例,手术25例,有效率:91.96%;Ⅱ期非手术治疗154例,手术54例,有效率:91.35%;Ⅲ期非手术治疗42例,手术20例,有效率:83.87%.三期382例病人治愈:143例,好转:202例,未愈:37例.总有效率90.3%.[结论]对于LDH目前所有的治疗方法均为缓解症状,而非治愈.治疗方式的选择要以椎间盘突出的病理改变为基础,先行非手术治疗,再考虑手术治疗.

    作者:伍忠东;游旭旺;李水英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医院用工制度改革人才派遣用工实践

    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坚持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改革方向,人才派遣用工方式,不疑有利于人才流动,推动人才分布的合理调整,促进人才的合理使用,推动医院人事制度改革.

    作者:钱绍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增效减毒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激素治疗SLE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副作用或并发症的防治作用.[方法]212例SLE患者随机分为中西结合组(123例)和西药组(89例),西药组以激素为主,中西结合组在激素基础上结合中医解毒祛瘀滋阴法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观察6个月,并对西药组16例、中西结合组25例随访观察2年.观察主要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变化,对比总结临床疗效,并统计激素用量、副作用发生率和劳动力恢复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副作用及并发症方面,中西结合组完全缓解率、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11.38%、30.08%和92.68%)均显著高于西药组(分别为5.62%、22.47%和86.52%)(P<0.05),且在改善发热、红斑、口腔溃疡、脱发、关节痛、光过敏、雷诺现象、月经失调、肾脏病变、神经系统异常等临床表现和白细胞、血小板、血沉、血红蛋白、抗ds-DNA阳性率、IgG、补体C3等实验室指标方面均显著优于西药组(分别为P<0.05或P<0.01).中西结合组治疗后强的松日用量(12.8±7.6 mg)显著低于西药组(21.6±12.5 mg)(P<0.05),单例6个月治疗中强的松总量也显著低于西药组(P<0.01).中西医结合组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或柯兴氏征、骨质疏松、痤疮或多毛等皮肤症状、失眠或抑郁等情绪异常、继发真菌或病毒感染等副作用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西药组,家务劳动恢复率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随访两年比较,中西结合组家务劳动和正常劳动的恢复率均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SLE具有显著的协同作用,既能提高其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减轻激素用量,又能有效降低各种副作用或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劳动力的恢复,且治疗时间越长综合疗效越显著.因此值得SLE患者长期使用和临床推广.

    作者:温成平;范永升;李永伟;吴华香;李学铭;王新昌;曹灵勇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加减抵当汤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肝脏胰岛素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加减抵当汤对IR大鼠肝脏InR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造模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加减抵当汤高、中、低剂量组、文迪雅组,用RT-PCR方法检测加减抵当汤对IR大鼠肝脏InR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加减抵当汤高、中剂量组能明显上调IR大鼠肝脏InRmRNA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加减抵当汤能上调InR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改善IR的机理之一.

    作者:钱俊文;柴可夫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和分析球囊扩张后凸成型术(per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椎体后凸成型术治疗4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术前后应用国际通用疼痛目测分级评分法(VAS)评分.术后平均随访17个月(6~21个月).[结果]96%患者术后疼痛立即减轻,其余约4%患者疼痛部分减轻.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型术创伤小,可有效缓解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所引起的疼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忠名;肖鲁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通滞活络颗粒冲剂治疗后天性眼肌麻痹35例

    [目的]探讨中医药对后天性眼肌麻痹的治疗效果.[方法]后天性眼外肌麻痹患者26例为对照组,用常规药物治疗,35例为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内服通滞活络中药颗粒剂.[结果]观察组中治愈26例,占74%,好转8例,占23%,无效1例,占3%.对照组中治愈5例,占19%,好转13例,占50%,无效8例,占31%.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通滞活络汤能促使麻痹眼外肌功能的恢复,中西医结合更能提高疗效.

    作者:瞿闻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温疫论》治法初探

    阐述吴氏治疗温疫病透达膜原、攻下疫邪、滋养阴液的三个重要治则.认为《温疫论》该书为我国第一部温热病专著,对后世温病学的发展影响极大.该书不但在理论上敢于否定前人独创新说,在治法上也是颇有见地.

    作者:李义松;刘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痛风急性关节炎期中医辨证及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痛风有效治疗方法.[方法]治疗组61例采用中药内服、外敷方法.对照组25例用口服秋水仙碱.[结果]中医治疗组显效、好转、无效、有效率为53、5、3、95.8 %;秋水仙碱组为8、15、2、92.0 %.[结论]中药内服与外敷结合、扶正祛邪兼顾方法治疗痛风急性关节炎有良效.

    作者:葛星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肾阳虚证研究的现状与思考

    从内分泌功能、免疫功能和能量代谢三个角度对目前肾阳虚证的研究状况作了分析,并提出如何应用基因组和蛋白质组技术进一步探索肾阳虚证的本质.

    作者:卢德赵;沃兴德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晚期皮肤鳞癌放疗配合外用顺铂增敏23例

    [目的]探讨晚期皮肤鳞癌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晚期皮肤鳞癌23例,采用放疗配合外用顺铂治疗,观察临床疗效及毒副.[结果]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16例,稳定2例,总有效率为91.3%;毒副反应:白细胞减少4例,皮肤急性反应13例.[结论]局部晚期皮肤鳞癌,尤其是表面破溃的肿瘤,给予低密度顺铂外用配合放疗.提高局部治疗效果又不增加毒副作用.

    作者:张明云;韩立杰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血清胃蛋白酶原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serum pepsinogen,sPG)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关系.[方法]73例经胃镜及病理确诊为慢性胃炎患者,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37例,慢性浅表性胃炎36例,对其中49例H.pylori阳性患者均给予丽珠胃三联片剂治疗,治疗前后测血清胃蛋白酶原.[结果]在H.pylori感染病例中,萎缩性胃炎组与浅表性胃炎组PGⅠ值相似,而PGⅡ值萎缩性胃炎明显高于浅表性胃炎组,H.pylori阳性者高于H.pylori阴性者,PGR(PGⅠ/PGⅡ)萎缩性胃炎明显低于浅表性胃炎组,H.pylori阳性者明显低于H.pylori阴性者.经抗H.pylori治疗,87.75%的患者H.pylori被根除,H.pylori已根除的萎缩性胃炎组PGⅠ值上升,PGⅡ值下降,PGR(PGⅠ/PGⅡ)上升,H.pylori未根除的萎缩性胃炎组PGⅠ值,PGⅡ值,PGR(PGⅠ/PGⅡ)无改变,H.pylori已根除的浅表性胃炎组,PGR(PGⅠ/PGⅡ)上升.[结论]H.pylori感染与sPG水平密切相关.血清PGⅠ、PGⅡ及PGR(PGⅠ/PGⅡ)对H.pylori相关萎缩性胃炎的早期诊断有一定应用价值.血清PGR(PGⅠ/PGⅡ)可作为H.pylori根除效果的评价指标.

    作者:杨佳琦;李琰华;周海鸥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中西药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48例

    [目的]观察中西药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8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辨证和辨病相结合的方法;对照组41例,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9.58%;对照组68.29%.两组疗效有差异(P=0.015).[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许素琴;徐佩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88例无痛肠镜的观察与护理

    [目的]为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患者结肠镜检查的依从性,我们对进行结肠镜检查患者采用静脉注射杜冷丁、安定针及术中监护等方法,观察该方法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8例行肠镜检查的患者予杜冷丁,安定静脉注射,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8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结肠镜的检查,检查前后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静脉注射杜冷丁、安定进行结肠镜检查是安全有效的,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作者:江丽萍;应灵妹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养阴化瘀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评价养阴化瘀汤治疗COPD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治疗组除基础治疗外予养阴化瘀汤,对照组予基础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证候改善较对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并能显著改善全血粘度、血沉方K值、红细胞压积等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养阴化瘀汤对改善全血粘度、血沉方K值、红细胞压积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具有一定作用.

    作者:刘刚;王俊;马晓东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推拿手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32例

    [目的]探讨推拿手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临床上运用颈部推拿、短杠杆微调复位、拔伸牵引等推拿手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32例.[结果]经治疗20天,临床治愈15例,占46.9%;有效14例,占43.8%;无效3例,占9.4%;总有效率为91.6%.[结论]此方法操作简便,疗效满意,可作为门诊常规手法开展.

    作者:沈肖军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肠道易激综合征从肝论治

    肠道易激综合征其发病多与情志因素有关,肝气郁滞、肝脾不和,久病伤肾是主要病机,IBS的发病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尤以肝的功能失调为密切.临床常见证型:肝气乘脾型、脾虚肝旺型、肝脾不和,寒热夹杂型.治疗上应从肝论治,参以他法.

    作者:方善光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胎儿脉络丛囊肿的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探讨胎儿脉络丛囊肿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7月在本院超声检查发现的胎儿脉络丛囊肿,并追踪胎儿超声改变及预后.[结果]共发现胎儿脉络丛囊肿49例.43例为孤立性脉络丛囊肿,6例为复杂性脉络丛囊肿.2例胎儿为18-三体染色体异常,1例失访,余46例胎儿脉络丛囊肿均于孕28周前消失,新生儿无异常发现.[结论]胎儿脉络丛囊肿是染色体异常的标记之一,产前检查发现胎儿脉络丛囊肿,应根据是否合并其他结构异常,孕妇年龄、孕周及外周血筛查结果,决定是否行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合并其他结构异常的胎儿应建议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作者:叶风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红藤健胃汤治疗小儿慢性胃炎38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治疗小儿慢性胃炎有效治疗途径.[方法]治疗组采用红藤健胃汤,对照组采用胶体柏椽酸铋.[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红藤健胃汤能有效治疗小儿慢性胃炎,并能显著改善患儿症状.

    作者:杜玉琳 刊期: 2007年第03期

  • 局部晚期鼻咽癌舌脉变化与治疗疗效分析

    [目的]舌脉异常与恶性肿瘤的治疗和预后有相关性,放疗配以化疗是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可能根治的有效方法,但是仍有较大部分患者出现局部复发以及远处转移,通过研究舌脉的变化探讨局部晚期鼻咽癌治疗预后因素.[方法]将68例进入同步根治性放化疗的局部晚期鼻咽癌分为舌脉正常组A组和舌脉异常组B组,采用常规放疗技术,放疗第一天开始同步PF方案化疗二周期,放疗后二周开始辅助化疗二周期,隔28天一周期.[结果]A组、B组五年生存率分别为51.3%、47.7%,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A组、B组五年无远处转移率分别为75.2%、60.5%,A组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舌脉是否异常对局部晚期鼻咽癌病人的五年生存率无显著影响,但可能对无远处转移率有影响.提示舌脉变化可作为鼻咽癌病人是否易发生远处转移的指标之一.

    作者:郭建新;娄鹏荣;陶庆松;徐正阳;陈俊;王锡恩 刊期: 2007年第03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杂志

主管:浙江中医药大学

主办:浙江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