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改良的颧骨弓投照方法

李华兵;李佐华

关键词:颧骨骨折, 投照方法, 胸部外伤, 俯卧位, 受检者, 轴位, 临床, 昏迷
摘要:临床上颧骨骨折较为常见.常规采用的X线投照方法有颧骨弓轴位(图1)、华氏位、铁氏位等,都要求受检者取俯卧位.由于在实际工作中经常遇到外伤较严重甚至昏迷者,尤其是胸部外伤不能俯卧者,但又必须摄片了解颧骨弓骨折情况.为此,笔者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出一种颧骨弓的投照方法,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
临床放射学杂志相关文献
  • 先天性后鼻孔闭锁一例

    患者男,16岁.右侧鼻塞10余年,无其他临床症状及体征.影像学检查:鼻窦冠状位CT扫描示两侧上颌窦、筛窦及眼眶结构对称,鼻中隔不规则偏曲,右侧鼻腔后部逐渐狭窄,中、上鼻甲部分发育不全,右侧后鼻孔狭窄,周围硬腭、蝶骨体及蝶骨翼内板稍增厚,右侧鼻后孔区可见闭锁的纤维膜,纤维膜厚约1.0cm,其中见小孔洞(图1),高约1.0cm,宽约0.5cm,位于硬腭上方,内接梨骨,外接蝶骨的翼内板,向上附着于蝶骨体.CT诊断:右侧后鼻孔膜性闭锁伴骨性狭窄.拟行经鼻内镜下右后鼻孔成形术.

    作者:于凤凯;朱俭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下腰椎小关节突方向非对称性与椎间盘突出方向关系的研究

    腰椎间盘突出是常见病、多发病.了解其突出方向与椎小关节方向之间的关系有重要意义,笔者研究小关节突方向非对称性对椎间盘突出方向的影响.手术切除突出之椎间盘同时注意纠正小关节角非对称性、重塑椎体的稳定性,对预防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及其他并发症有重要价值.

    作者:卢定友;顾建华;孙为高;史讯;时大海;郭荣;钱金娣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术后心影大小变化的分析

    目的分析39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术后心影的大小变化及相关因素. 资料与方法搜集我院39例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病例,按术后2次复查的心脏大小分成2组,对其术前、后的临床和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 结果术后半个月~1个月首次摄片复查心胸比例平均0.63±0.08(P>0.05),较术前缩小者26例(66.7%).2~6个月第2次复查心胸比例0.58±0.05(P<0.05),较前缩小30例(76.9%).术后2~6个月超声检查结果显示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较前明显改善(术前平均52.5±8.89mm,术后47.9±8.75mm,P<0.001).Ⅲ~Ⅳ级心功能由术前的23例降至术后5例.术后发生并发症17例.单纯性二尖瓣病变及术后早期无并发症发生的病例的预后较联合性瓣膜病及早期有并发症发生的病例明显要好.术前二尖瓣口面积越小,术后心影缩小越明显. 结论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后1个月内心影缩小不明显,2个月后心功能及瓣膜功能有明显改变,心影缩小明显.有部分患者疗效差主要考虑为术前病史长,心功能差,以及早期并发症的影响;还有远期遗留左心房增大,肺动脉高压,风湿活动,服药不规律等因素.

    作者:周淑芳;吴文森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胸腔异位肾一例

    患者男,54岁.平素身体健康.外院健康体检时发现左侧胸部肿块来我院进一步检查.

    作者:翟和平;姚武军;胡春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儿童烟雾病MRI与MRA诊断

    目的探讨MRI、MRA对儿童烟雾病(Moyamoya)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分析11例3.5~14岁烟雾病患儿的MRI和MRA表现.MRI至少包括横断面T1WI、T2WI;MRA采用3D TOF法,2例行增强MRA. 结果 MRI可显示颈内动脉(ICA)末段、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基底动脉(BA)末段、大脑后动脉(PCA)血管流空影纤细或缺失(11/11),脑实质内代偿扩张的穿动脉流空影(11/11),以两侧基底节丘脑区明显;MCA、PCA周围细小血管流空影(11/11);伴脑梗死9例、脑萎缩3例;FLAIR可显示软脑膜血管代偿扩张(3/5).MRA对血管狭窄或闭塞范围、程度显示更直观,且能显示眼动脉、颈外动脉(ECA)分支、PCA等扩张,但由于失相位和饱和效应,导致对血管狭窄或闭塞过高评价,细小血管不能充分显示,增强MRA有助于显示颅底血管网. 结论 MRI可提示本病诊断,MRA结合MRI可明确诊断.

    作者:王海平;孙泽民;韩德昌;才艳玲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腹膜后巨大脂肪肉瘤一例

    患者男,33岁.腹部不适伴胀痛50天.1个月前感右腹部不适、胀痛,伴低热,以夜间为甚,并逐渐加重.查体:右腹部扪及巨大肿物,质地中等偏硬,表面欠光滑,轻度压痛.B超提示为腹腔内巨大实性包块.全消化道钡餐检查示胃、十二指肠及空、回肠均受压移向左下腹.IVP显示:右上中腹部密度增高,双侧肾影均位于左腹部,肾盂、肾盏及输尿管无特殊.腹部CT:平扫见右腹部有巨大椭圆形肿块影,上至肝门区,下至骨盆入口,向左超过脊柱左缘5cm,肿块大小24cm×21cm×20cm,其内部密度不均匀,可见脂肪密度影,CT值-62.8~42.4HU(图1),包膜完整,境界清晰,右肾受压向前向左移位并旋转(图2),下腔静脉及腹主动脉左移,肠腔均受压移至左下腹,增强扫描示肿块不均匀强化.CT诊断:右腹膜后脂肪肉瘤可能性大.DSA检查:右肾动静脉迂曲、拉长,显著左移,右肾静脉回流受阻,下腔静脉左移明显,静脉血回流速度减慢,肝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向上、向左移位.上述各动脉未见参与肿瘤供血及直接受侵表现.

    作者:龚希丛;张清;王海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诊断

    目的分析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特征.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卵巢颗粒细胞瘤的MRI特征,并与手术及病理对照研究. 结果 15例中,囊实性肿块8例,内有多发大小不等的囊性变,囊内壁光滑,囊内容物MR T1WI呈等低混杂信号,T2WI呈混杂高信号,囊与囊间有厚壁分隔;实性肿块3例,T1WI及T2WI信号均高于肌肉;单一较大的囊性病灶4例.13例子宫均匀增大,内膜增厚,1例并有子宫内膜癌. 结论诊断卵巢颗粒细胞瘤的可靠依据为:(1)肿瘤内多发囊变,间有厚壁分隔,囊内壁光滑; (2)合并子宫体积增大,内膜增生.

    作者:刘波;魏光师;陈树良;周霞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MRI诊断价值(附36例报告)

    目的探讨MRI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搜集经临床证实为DAI者98例,从中筛选临床及MRI资料完整的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5例还先后作过CT检查). 结果 36例DAI早期MRI均表现为弥漫性脑肿胀,脑室及脑沟、裂、池受压变小或闭塞;脑实质出血灶30例,呈斑点状,直径大多<2.0cm,主要位于胼胝体、脑干、小脑、基底节区及皮髓质交界处;蛛网膜下腔和/或脑室出血24例;合并硬膜外血肿9例,硬膜下血肿12例,颅骨骨折5例. 结论 MRI对DAI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弥补CT的局限性,对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及评价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郭会利;张敏;李树新;程敬亮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腹膜后恶性局限性腹膜间皮瘤一例

    患者男,21岁.主因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伴巩膜发黄,腹痛1月余入院.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作者:田锦林;陈为军;孙永青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假性腰椎间盘膨出的CT研究

    目的研究因椎体因素致假性腰椎间盘膨出的CT征象. 资料与方法对87例腰椎间隙上下椎缘平面大小不一的CT扫描图像进行分析.在CT轴位图像上测量椎间盘与相邻椎缘平面大横径和在定位像上测量椎间盘上下缘椎体的矢径,比较其大小. 结果 67例诊断为假性腰椎间盘膨出,其CT表现与椎间盘膨出相同,但膨出的椎间盘不大于相邻较大椎缘平面,且无腰椎间盘膨出的伴随征. 结论 CT诊断腰椎间盘膨出时,应注意膨出的椎间盘与相邻椎体平面大小的比较,以排除假性腰椎间盘膨出.

    作者:褚瑞华;徐春福;高丽娟;左胜前;刘布克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CT增强延时扫描在泌尿系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CT增强延时扫描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资料与方法对25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包括肾损伤7例,肾盏憩室2例,膀胱憩室2例,肾脏输尿管先天发育异常6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2例,输尿管中段梗阻2例,巨输尿管1例,单纯输尿管囊肿1例,肾上极大盏结石合并小盏囊状扩张1例,肾盂内血凝块1例)行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和增强延时扫描. 结果 CT增强延时扫描能明确显示肾脏集合系统的损伤、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破裂所致的尿外渗及肾内血肿形成引起的肾收集系统的梗阻、移位、变形等继发病变;显示憩室内囊液的延迟强化和持续长时间强化;显示发育异常的肾脏、输尿管的结构、位置和功能;显示尿路梗阻所致的尿外渗;显示肾盂内血凝块. 结论 CT增强延时扫描在泌尿系病变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对某些疾病的诊断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龚洪翰;王敏;王永正;肖香佐;邱春梅;汪丽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股骨头缺血坏死髋关节腔积液的MRI研究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坏死(AVN)的髋关节腔积液的MRI表现. 资料与方法对86例(121髋)AVN的髋关节积液的MRI表现进行分析.全部病例均行SE T1WI、FSE T2WI和T2WI+压脂,横轴及冠状位扫描.参照Mitchell对关节腔液体定量方法,将液体分为0~Ⅲ级进行统计. 结果关节腔积液于T2WI和T2WI+脂肪抑制冠状位扫描显示清楚.57%的AVN髋关节腔内可见Ⅱ~Ⅲ级的液体.股骨头皮质不完整组关节积液量与完整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在AVN病例中,关节腔积液与病变进展相关,股骨头塌陷的髋关节腔内液体多.MRI是显示髋关节腔液体的敏感的无创方法.

    作者:刘春红;刘晓红;刘吉华;徐爱德;马大庆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肝癌化疗栓塞术后肝细胞周期的研究

    目的探讨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肿瘤周围正常肝组织的细胞周期变化及其变化特点. 材料与方法 VX2肝癌模型兔50只,分为A~E 5组,每组10只,分别行TACE和肝癌肝叶切除术(PH).术后第1、第3天取兔肝组织行流式细胞术(FCM),进行细胞周期分析,测定S期细胞比率(SPF),增殖指数(PI)的变化,并测定有丝分裂指数(MI). 结果 TACE术后第1天兔MI、SPF、PI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01);术后第3天,所有的指标较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并且术后第1天,TACE术后肝细胞增殖弱于肝癌肝叶切除术,各项指标差异明显(P<0.05). 结论 TACE术后兔肝组织存在一定程度的DNA复制与细胞增殖再生, 但弱于肝叶切除术后的肝细胞增殖再生,其原因可能与碘油的选择性栓塞和化疗药物作用有关.

    作者:李震;胡道予;褚倩;高纯;郭友;张玉琴;黄艳蓉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MRI对Balo病同心圆硬化的生前诊断

    目的探讨Balo病同心圆硬化的MRI特征及其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报告3例Balo病同心圆性硬化患者的MRI表现.其中2例为活检病理所证实,1例经激素治疗后半年行MRI复查.3例中的2例行增强MRI扫描. 结果 2例T1WI和T2WI均较好地显示出本病的同心圆结构特征,与病理表现相吻合.1例MRI表现与多发性硬化类似,但增强扫描时,可见其病灶呈同心圆样索条状强化;经激素治疗后,病灶缩小且增强扫描无强化表现. 结论 Balo病同心圆性硬化的MRI及其增强扫描具有特征性表现,可作为本病生前诊断的主要方法,并可用于疗效的观察.

    作者:翟羽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精囊腺囊肿一例

    患者男,45岁.尿频、尿急、尿痛反复发作2年,再发加重3天就诊.体检:心肺(-),腹部无异常体征,尿道口可见少许脓性分泌物.实验室检查:WBC 12.5×109/L,N 0.84,L 0.16.前列腺液:白细胞(+ +).尿常规:脓细胞(+ + +).B超提示前列腺旁一囊性肿物,大小约4.0cm×3.2cm.

    作者:张文清;王玉祥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MR-DSA在评价脑动静脉畸形栓塞前后的价值和限度

    目的评价动态MR血管造影(MR-DSA)在观察脑动静脉畸形栓塞前后的价值和限度. 资料与方法 22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在栓塞前后均行MR-DSA、三维增强MR血管造影(3D-CEMRA)、质子加权成像(proton imaging)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同时由2位有经验的医师独立进行双盲对照研究. 结果 MR-DSA和DSA在22例脑动静脉畸形栓塞前后的瘤巢大小及分类上结果一致(100%),MR-DSA能够显示脑动静脉畸形栓塞后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瘤巢及引流静脉延迟显影17例,瘤巢变小13例(其中完全消失4例),与DSA的符合率为100%.与DSA相比,分别有瘤巢内动脉瘤和栓塞后引流静脉及供血动脉直径变小各1例,MR-DSA没有显示,而3D-CEMRA显示清晰.栓塞后的质子加权图像与栓塞前相比,22例均可见不同程度的高信号. 结论 MR-DSA是一种快速、有效且无创的血管造影检查方法,能提供脑动静脉畸形栓塞前后的血流动力学信息,MR-DSA、3D-CEMRA和质子加权成像应在脑动静脉畸形的随访中相互结合,综合运用.

    作者:陈爽;姚振威;冯晓源;Danielle Baleriaux;Thierry Metens;Georges Rodesch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腕骨骨折的CT诊断

    腕关节的外伤一般X线平片即可明确诊断,勿需CT扫描.而腕部的隐蔽性骨折,X线平片难以发现或确定.CT的高分辨率、多平面扫描及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却很适合显示这些隐蔽性骨折.笔者选择12例有明确外伤史,其中X线平片未见骨折6例,发现骨折片不能确定来源3例,有骨折史疑骨坏死及愈合评估3例进行CT扫描,并分析其结果,力求找出准确的检查方法.

    作者:马千红;李康;徐刚;高山;葛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

    目的总结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及特征,探讨鉴别诊断依据. 资料与方法搜集有完整CT资料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49例,分析其大小、边缘、形态、密度及强化特征. 结果 49例中,皮质腺瘤19例,肿瘤直径为1.0~4.0cm,有包膜,密度均匀但较低,强化较轻.皮质腺癌4例,表现为不规则、分叶状、密度不均匀、环状强化的肿块.嗜铬细胞瘤14例,单侧,良性,瘤体大,平扫不均匀,实质强化明显,低密度区无强化.髓质脂肪瘤4例,低密度的脂肪密度区是其特征性CT表现.转移瘤5例,均为肺癌转移,多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较明显.畸胎瘤3例,CT可见脂肪密度和钙化. 结论肾上腺肿瘤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及生化检查,做出诊断是有可能的.对于体积较大的肾上腺肿瘤,还需与其他腹膜后肿瘤相鉴别.

    作者:文利;孙清荣;张冬;戴书华;范中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十二指肠及腹膜后血肿一例

    患者男,30岁.上腹部隐痛伴嗳气、返酸2年,加重伴全腹疼痛1天.2年前,无明显诱因感上腹部隐痛,以饥饿时为著,伴嗳气、返酸,1天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上腹部疼痛,无放射,活动时加重,伴恶心,无呕吐.查体:腹部膨隆,全腹压痛,反跳痛,以上腹部为著,腹肌紧张,未触及包块,肠鸣音弱.腹腔穿刺抽出暗红色血性液约10ml.

    作者:唐茂松;李海飞;孙本川;郑维波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口咽右侧壁巨大神经鞘瘤一例

    神经鞘瘤常见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发生在口咽旁的巨大神经鞘瘤较罕见,笔者遇到1例,报告如下.

    作者:颜世其;周伟强;林发洪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