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长连;李德泰;罗建光;沈树斌
目的探讨吐温80温热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的可行性. 资料与方法原发性肝癌54例,男4l例,女13例.巨块型肝癌11例,结节型肝癌43例.治疗前AFP值升高者33例,AFP阳性率为61.1%.Karnofsky评分均≥60分.分为温热灌注化疗栓塞组(治疗组),常规化疗栓塞组(对照组).治疗组将吐温80、化疗药和碘油均加温至62℃行化疗栓塞治疗.对照组行常规化疗栓塞治疗. 结果肿瘤生长率治疗组为-0.47±0.22,对照组为-0.19±0.2l,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近期有效率治疗组(80%)大于对照组(52.9%)(P<0.05).毒副反应治疗组轻度4例(20%),中度11例(55%),重度5例(25%);对照组轻度7例(20.6%),中度21例(61.8%),重度6例(17.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吐温80温热灌注化疗栓塞治疗肝癌,能进一步提高疗效,安全可行.
作者:樊树峰;汝复明;童乾纲;奚顺法;叶强;顾伟中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患者女,27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膝内侧疼痛,行走时加重,抗炎治疗稍有好转.体检:右膝内侧压痛明显,无明显红肿,膝关节活动尚可,浮髌征(-).CT平扫:右股骨内侧髁骨质斑片状破坏,骨皮质中断,邻近软组织轻度肿胀.右膝关节间隙未见异常(图1).MRI:右股骨下端见长T1等T2信号影,其周围软组织及右膝关节间隙未见明显异常.右胫骨上端亦可见小点状长T1等T2信号影.MRA示病变上下方见较粗大供血动脉,病变血供丰富,股动脉稍受压移位(图2、3).
作者:叶慧;王仁法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氢质子波谱(1H MRS)研究肢体骨-软组织疾病的可行性及其价值. 资料与方法对10例下肢正常骨、5例下肢正常肌肉、6例下肢良性骨病、11例下肢恶性骨肿瘤及1例下肢恶性横纹肌肉瘤进行1H MRS测量,并采用单体素激发回波序列(SVS-STEAM). 结果下肢骨-软组织疾病的1H MRS波形与正常组织明显不同,良、恶性病变也存在差异,恶性病变的胆碱(Cho)含量明显升高. 结论 1H MRS是无创性研究肢体骨-软组织疾病的生化及代谢变化的理想方法.
作者:周春香;孟悛非;陈应明;罗柏宁;张中伟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评估螺旋CT不同成像方法在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意义. 资料与方法对29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2D、MPR以及包括MIP、SSD和3DMT的三维成像进行对比.其中10例与手术所见对照. 结果 2D、MPR和3DMT成像对内膜瓣的显示率为93.1%(27/29),MIP、SSD和3DMT成像均不能显示血管腔内膜瓣轮廓;2D成像对破口的显示率为65.5%(19/29),与手术符合率为100%(10/10),MPR成像的显示率为13.8%(4/29),MIP、SSD和3DMT未能显示破口;2D、MPR和3DMT成像对真、假腔的显示率为93.1%(27/29),区分率均为92.6%(25/27);SSD对两腔显示率为68.9%(20/29),不能区分真假腔,有2例仅显示了一个腔;2D、MPR和3DMT对血栓的显示率均为51.7%(15/29),SSD为13.8%(4/29);2D成像100%(29/29)能判断其起始与终止部位.MPR能部分分段显示,SSD和3DMT均能整体显示;夹层邻近的血管分支的受累,2D图像显示率为71.4%(20/28),其余重建方法难以显示. 结论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成像能采用多种重建方法,提供具有各自特点的图像信息,满足临床的要求.
作者:谭长连;李德泰;罗建光;沈树斌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微血管密度(MVD)及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MR动态增强指标间的关系. 资料与方法以33例经手术证实为NSCLC的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肿块的大强化斜率(Smax)和峰值到达时间(TTP).组织切片经CD34和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MVD和VEGF表达的阳性率.将Smax和TTP分别与肿瘤的病理类型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MVD、VEGF)进行各自的比较. 结果 (1)肺癌的Smax与MVD和VEGF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615,0.723,P<0.001);(2)TTP与MVD和VEGF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r分别为-0.478和-0.538,P<0.01和0.001). 结论 MR动态增强指标Smax和TTP能够反映NSCLC的MVD和VEGF表达的高低,从而推测其血管生成状况.
作者:邢伟;胡春洪;张晓膺;郭亮;谢道海;丁乙;沈海林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简称甲旁亢)时,由于甲状旁腺激素(parathormone PIH)分泌过多,刺激破骨细胞的活动,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引起骨改变的表现文献中已有详尽的论述[1~3].笔者仅就经外科手术证实为甲状旁腺腺瘤、且长期误诊误治的2例女性患者(分别为23岁和16岁)进行回顾性分析中,发现其中1例头部正位片上显示增强的颞线(图1),国内文献较少提及.现结合文献特报告如下.
作者:邰迎吉;张炜;李峻;邹伟;杜柏林;邓建林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颅内侵犯的CT与MRI表现及诊断价值.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MRI发现颅内肿块,并经病理证实为鼻咽癌颅内侵犯者15例,其中8例作了CT扫描. 结果 MRI全部发现颅内病变,并作出正确诊断,表现为中颅凹鞍旁的软组织肿块,有明显强化,冠状位增强扫描可见连接鼻咽部肿块与颅内肿块的条状强化影,2例侵犯岩尖及后颅窝.15例同侧乳突均有炎症.作CT检查的8例中,3例平扫未发现颅内病变,3例增强扫描发现病变但未能作出正确的定性诊断. 结论 MRI是诊断鼻咽癌颅内侵犯的首选方法;CT有一定的局限性,可以通过增强扫描、骨窗观察颅底骨质有无破坏、乳突有无炎症及必要时扩大扫描范围、加扫冠状位等方法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闻颂苏;王贵美;杨洪文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患者男,46岁.数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右颈部多发肿块,头颅左偏畸形,伴右侧上、下肢体酸痛麻木、无力.因头昏、颈部疼痛加重来院诊治.查体:右颈部扪及多个不规则肿块,质硬,边缘不光滑,无压痛及叩击痛,颈椎活动度极差,右侧上、下肢体感觉减退.
作者:吴治伟;陈东;吴文孝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小儿纵隔肠源性囊肿及其并发症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小儿纵隔肠源性、神经肠源性囊肿及其并发畸形、感染及出血时的影像学表现. 结果小儿纵隔肠源性囊肿多位于中后纵隔,呈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均匀,边缘清楚.较大时可占据一侧胸腔的大部分.并发感染时囊肿壁模糊,囊内密度增高;囊肿穿孔后可与支气管相通,引起吸入性肺炎及咯血.神经肠源性囊肿均存在脊椎畸形.25%病例同时存在腹部肠重复畸形. 结论小儿纵隔肠源性囊肿少见,除囊肿本身的特点以外,还须注意其他伴发征象,诊断应依靠临床和综合影像学分析.
作者:李润明;王丽华;张秋娟;陈君宏;于伟利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腹内囊腺癌的CT表现并重点探讨其共同CT特征. 资料与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内囊腺癌45例,其中来自肝、胰和卵巢分别为4例、16例和25例.所有病例均经CT平扫和增强扫描. 结果腹内囊腺癌的共同CT表现有:大部分为多房囊性肿块,囊壁及分隔厚薄不均、毛糙并有不同程度强化,多有壁结节或肿块实质部分,少数伴有钙化.肿瘤复发与原发灶CT表现相似,胰、卵巢囊腺癌可出现囊样肝转移. 结论腹内囊腺癌具有多种相似CT特征,认识这些特征有助于对这类疾病的正确诊断.
作者:余日胜;程莉芬;楼芬兰;李蓉芬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抗生素在兔椎间盘髓核组织内药物动力学改变,比较静脉和经皮穿刺椎间盘给药2种方法的药代动力学差异,为临床治疗椎间盘炎的方法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材料与方法将35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 3组.A组为经皮穿刺椎间盘给药,共15只,随机再分为3组,并分别于用药后24h、48h、72h取髓核标本测定药物浓度;B组为静脉多次给药,共15只,随机再分为3组,并分别于用药24h、48h、72h后于次日取髓核标本测定药物浓度;C组为静脉单次给药,共5只,静脉给药后,每隔30min取1只动物的髓核样本测定药物浓度. 结果经皮穿刺椎间盘给药(A组)24h后检测髓核药物浓度高峰达到1 180μg/g,平均值665μg/g,与静脉多次给药(B组)24h后检测髓核药物浓度的平均值4.04μg/g有显著差异(P<0.05);与静脉单次给药(C组)2.5h内检测髓核药物浓度的平均值16.6μg/g亦存在显著差异.静脉单次给药组2.5h内检测髓核药物浓度随时间推移而有所降低,与静脉多次给药组24h后检测髓核药物浓度同样存在显著差异(P<0.01).经皮穿刺椎间盘给药组48h、72h后检测髓核药物浓度明显降低,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24h检测结果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静脉多次给药组24h、48h、72h后检测髓核药物浓度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静脉注射头孢唑啉,药物对椎间盘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对预防椎间盘炎的发生及轻度椎间盘炎的治疗有一定价值;经皮穿刺椎间盘注射头孢唑啉,24h内髓核药物浓度维持在小抑菌浓度的数百倍,是治疗椎间盘炎、特别是重度椎间盘炎的首选方法.
作者:谢学斌;杨建勇;余文昌;庄文权;邹学农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前列腺癌(PC)的MR和MRS的表现,探讨MRS在前列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资料与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7例(BPH 17例,PC 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和MRS所见.MRI分析指标为前列腺大小和形态、病变位置、信号特点和肿瘤侵犯程度.MRS观察枸橼酸盐(Citr)和胆碱复合物(Cho)化学位移及其比值. 结果 12例(12/17,70.6%)BPH T1WI上前列腺不规则增大,呈均匀的低信号,5例(5/17,29.4%)前列腺大小、形态正常;T2WI上前列腺中央腺体显著增大,与外周带高信号分界清楚,14例(82.4%)增生腺体表现为多个大小不等的圆形低信号和高信号结节灶,3例(17.6%)表现为弥漫性低信号;MRS上Citr波峰升高, Citr/Cho比值增大.10例PC T2WI上高信号外周带内见局灶性低信号区;4例位于前列腺包膜内,6例前列腺包膜受累,3例侵犯精囊,2例侵犯血管神经束,1例侵犯膀胱,1例盆腔内见多个肿大淋巴结,部分相互融合成块.MRS上Citr峰明显下降,Cho峰升高,Citr/Cho比值明显下降,与BPH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MRI能很好地反映BPH特点和判断PC包膜内、外受累;MRS能提供前列腺组织的代谢信息有助于鉴别PC和BPH.
作者:田志雄;孙骏谟;吴光耀;黄雄;屈艳娟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三峡大学医学院影像专业有18年办学历史,经历了两次历史性的高校合并.10年大专层次的教育积累了基本办学经验,8年本科教育在提高本科生综合素质方面作了长时期探索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近2年来,部分教师又在实践教学方法、布置课外作业、书写诊断报告方面进行大胆改革尝试,在探索实践教学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令人满意.
作者:张在沛;黄晓飞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异位胸腺瘤的影像学诊断及意义.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活检和手术病理证实的异位胸腺瘤患者的胸片、CT、MRI的影像学资料,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 11例异位胸腺瘤分别位于左侧中中、中下纵隔3例,右侧中中、中下纵隔4例,右侧前中、前下纵隔4例. 结论正侧位胸片、CT、MRI是诊断异位胸腺瘤的重要方法,对于制定手术方案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郭盛仁;钱铭辉;沈钧康;龚建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提高对多房性囊性肾瘤的影像学的认识. 资料与方法报告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且临床与影像学资料完整的多房性囊性肾瘤.分析其B超、IVU、CT、MRI检查所见征象,并与手术、病理所见对照,结合文献复习,对多房性囊性肾瘤作深入讨论. 结果影像学表现为肾区单发、多房性囊性病灶;囊肿边界清楚,与肾盏不相通,肾脏被挤压变薄,未受累区的肾脏正常;囊内容均匀或不均匀;囊间隔的密度比正常肾实质低,分隔完全且厚薄不一,可强化,但强化程度不及正常的肾组织.术后病理证实为多房性囊性肾瘤. 结论 CT、MRI能反映多房性囊性肾瘤的病理基础,是术前诊断该病的佳方法.术前完善的影像学检查对该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至关重要.
作者:范淼;王秀林;李子平;黄兆民;何文艳;李冰;郭燕;刘明娟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分析是一种检测活体器官组织能量代谢、生化改变和特定化合物定量分析的非创伤性技术.MRS早应用于分析化学.随着高场强MRI/MRS一体化装置的问世和MRS灵敏度的提高,其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就其在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李勇;戴建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患者男,11岁.进行性右侧肢体无力3个月余入院.查体:右侧额纹及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左歪,左侧肢体肌力5级,右侧肢体肌力4级,右侧肱二、三头肌腱反射(+ +),桡骨膜反射(+ +),膝、跟腱反射(+ +),左侧正常.Babinski征左(-),右(+);脑膜刺激征(-).
作者:马湘乔;邱士军 刊期: 2003年第12期
患者男,30岁.左额左眼渐隆起突出20余年入院.患者20余年前开始无诱因出现左额左眼渐隆起突出,左眼球稍红肿,视物较模糊和重影呈渐进加重.查体:左眼球明显隆起突出.初步诊断:左额眶部占位性病变.
作者:李勇武;赵云辉;许乙凯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通过探讨单克隆抗体磁共振对比剂(Gd-DTPA-chTNT)对裸鼠瘤体信号改变的规律,评价Gd-DTPA-chTNT诊断肝肿瘤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材料与方法首先chTNT与caDTPA(DTPA环二酸酐)连接,再标记上钆离子,制得Gd-DTPA-chTNT;将5~6周龄SPF级BLAB/C裸鼠皮下接种人肝癌瘤块作为动物模型;将裸鼠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前者腹腔注射Gd-DTPA-chTNT 1ml,后者腹腔注射含相同Gd3+浓度的Gd-DTPA,观测注射前后T1WI瘤体信号改变情况.注射后扫描时间点选为6h、24h、36h、48h、60h、72h. 结果注射对比剂36h后,实验组裸鼠瘤体信号增加与扫描前差异有统计意义,48h时差异大,72h时仍有差异.对照组注射对比剂后任何时间点与扫描前瘤体信号差异均无统计意义. 结论 Gd-DTPA-chTNT对裸鼠瘤体信号增加的持续性提高了肝肿瘤定性诊断特异性.
作者:丁建辉;曾蒙苏;薛琼;钟高仁;沈继章;陈财忠;周康荣 刊期: 2003年第12期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MRI诊断特点. 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NC 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11~49岁,平均28.5岁,分析其MRI表现. 结果肿瘤均位于侧脑室透明隔和(或)第三脑室,靠近Monro孔处,T1WI呈等信号;T2WI信号强度与皮层灰质比较多为等或略高信号.内部多见囊变、出血及钙化,边缘清晰. 结论青年人位于透明隔的肿瘤,应考虑CNC的诊断.MR有助于术前诊断此病,确定手术方案.
作者:胡凌;高培毅 刊期: 2003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