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骨肿瘤的磁共振成像

靳激扬;杨世埙;许建荣

关键词:骨肿瘤诊断, 成像技术, 肿瘤特征, 术前分期, 疗效评估, 成像能力, 软组织, 多平面, 检测, 复发
摘要:MR成像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对比和多平面成像能力,被认为是评估骨肿瘤的主要成像技术之一.随着成像技术的发展,对骨肿瘤特征的认识也逐步提高,对骨肿瘤诊断、术前分期、疗效评估及复发检测均有很大帮助.
临床放射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胃平滑肌母细胞瘤一例

    患者男,44岁.因上腹部空腹痛1年而就诊.1年前无明显诱因感上腹疼痛,疼痛以空腹时明显,进食后缓解.近月来,感上腹痛加剧.无返酸嗳气,无呕血黑便史.查体:腹平坦,上腹正中深压痛,并可扪及一约7cm×8cm大小类圆形肿块,边缘光滑,稍有移动.肝脾肋下未及.

    作者:何晓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结肠运输试验及排粪造影对便秘的诊断

    目的:分析便秘的病因并评价结肠运输试验与排粪造影对便秘诊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对100例便秘患者作结肠运输试验及排粪造影.结果:结肠运输异常者43例,出口梗阻者96例,两种均存在者占42例.42例中,外科单纯纠正出口梗阻31例,术后随访发现15例症状无明显改善且复查排粪造影均表现正常.结论:由于出口梗阻与结肠无力常合并存在并相互作用.作者强调:结肠运输试验与排粪造影联合应用将有助于作出正确、全面的诊断和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作者:王毅;吴少平;龚水根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右上颌骨成纤维性纤维瘤一例

    患者男,27岁.10年前在鼻的右侧缘有一小结节,无疼痛,未治疗.以后结节状物逐渐增大成块状.检查:右侧鼻旁膨隆,质硬,无压痛,边缘不清,鼻腔内无异常发现.颌下及颈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正常,肝脾未及.

    作者:葛建立;戴英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经脾门静脉造影CT(CTSP)安全性的动物试验研究

    经脾门静脉造影CT(CT during splenoportography, CTSP)是国内学者张雪林[1]等创立的显示肝内占位病变的一种检查方法.它是经过皮肤穿刺脾脏,将造影剂注入脾脏,通过门静脉灌注肝脏而显示肝内占位病变,对检出肝内占位病变已显示了很好的效果[1],为了更准确评价CTSP的安全性及其效果,本组对10条犬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邱士军;张雪林;昌仁民;刘杏元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颈椎过伸性损伤的MRI诊断(附12例报告)

    目的:探讨颈椎过伸性损伤的MRI表现及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有典型外伤史患者的MRI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颈椎过伸性损伤依暴力的大小不同依次伤及前纵韧带、椎间盘、脊髓及后部附件结构,MRI所表现的椎前血肿、前纵韧带撕裂、椎间盘突出、椎体挫伤及脊髓受压变形、附件结构损伤具有特征性.结论:MRI可以反映颈椎过伸性损伤的全部损伤机制及其形成的病理改变,是诊断过伸性颈椎损伤的好方法.

    作者:袁明远;洪庆坚;肖湘生;贾宁阳;王晨光;贾连顺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输尿管肿瘤CT诊断三例

    以往,输尿管肿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静脉肾盂或逆行肾盂造影检查,但对于肾功能损害或年老体弱者,常给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CT做为非损伤性检查对上述情况体现出其优越性,且能提供本系统以外的一些病理情况.本文报告3例,手术病理证实,以飨读者.

    作者:黄鸿;蔡葱;杨世埙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胃肠道MRI造影剂钆喷酸葡胺口服溶液144例临床研究

    目的:进行胃肠道MRI造影剂钆喷酸葡胺口服溶液的临床验证,研究其用于胃肠道MRI造影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材料与方法:钆喷酸葡胺口服溶液,含Gd-DTPA 10mmol/L,使用时温开水稀释10倍.入选病例144例,其中134例上中腹病变患者口服给药,10例下腹病变患者灌肠给药,剂量为5~10ml/kg体重.观察给药前后胃肠道内信号及与临近器官对比显示情况,记录心率、呼吸频率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钆喷酸葡胺口服溶液口服后能显著增强消化管腔内MR信号,较好地显示肝左叶、脾、胰腺的轮廓和胃肠腔占位病变.经灌肠给药能显著增加直肠与盆腔脏器间的对比清晰度.观察的144例患者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用药前后脉搏、呼吸频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钆喷酸葡胺口服溶液是安全、有效的胃肠道MRI造影剂.

    作者:余传林;刘叔文;徐继红;陈卫民;徐伟;吴曙光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Sturge-Weber综合征的CT和MRI诊断(附9例报告)

    目的:研究Sturge-Weber综合征的CT、MRI表现特点,并评价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9例Sturge-Weber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全部病例均有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皮肤血管瘤以及同侧颅内相关的病理改变.经CT检查6例,MRI检查3例.结果:CT、MRI显示患侧皮层钙化9例,脑萎缩7例,侧室脉络丛增大3例,颅盖板障增厚5例.增强CT显示脉络丛明显强化2例,钙化灶周围脑回状强化1例.MRI显示侧室脉络丛增大及室管膜下静脉扩张1例.结论:CT和MRI能有效地发现Sturge-Weber综合征的颅内病理改变.在显示皮层钙化灶的存在和范围上,CT优于MRI.但在显示脑实质的其他异常,软脑膜血管瘤畸形和伴发的血管性异常方面,MRI则优于CT.

    作者:肖家和;王大有;邓开鸿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甲状腺囊腺瘤恶性变一例

    患者男,62岁.5年前发现右颈部包块,约拇指大小,表面光滑,活动良好,因无其他不适未做处理.5年来,包块渐增大,近时期增长较快.自感有压迫感.查体:右颈部肿块,约14cm×12cm大小,质中等,表面光滑,边界尚清,无压痛,肿块活动度差,气管受压左移位,无表浅淋巴结肿大及其他发现.B超:右颈部囊性肿块,内见钙斑.

    作者:李云美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前交通动脉瘤DSA全脑血管造影对外科手术的意义

    目的:总结经神经显微外科手术证实的39例前交通动脉瘤全脑血管造影.材料与方法:根据标准侧位片,将其中30例囊性前交通动脉瘤分为前下型和后上型.结果: 前下型20例,后上型10例.结论:前下型手术操作简便,预后良好;后上型操作难度大预后差.根据此分型,按载瘤动脉侧选择手术进路,评估预后,对临床外科手术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曹喜才;贺能树;孙建中;张长林;杨建国;吕提文;高永中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CT测定甲状腺体积(重量)的研究及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CT扫描测量甲亢患者甲状腺重量,并对其准确性进行研究,为临床 131 I治疗甲亢测量甲状腺重量提供一种较准确的方法.材料与方法:采用东芝TCT-300/EZ全身CT扫描系统.(1)对15个甲状腺模型进行扫描,利用CT机的体积计算功能计算甲状腺模型体积;甲状腺模型的实际体积通过模型排除水的容量来计算;(2)131例甲亢患者 131I治疗前行甲状腺扫描,计算甲状腺体积(重量).结果:(1)甲状腺模型体积的CT测值与实际测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者有高度相关性(γ=0.9998,P<0.001);(2)131例甲亢患者CT扫描计算的甲状腺重量为53.639±27.26(14.16~134.64)g,与B超检查结果进行比较,CT测值要大于B超测值.结论:CT能够准确测量甲状腺体积(重量),为临床131I治疗甲亢时测量甲状腺重量提供了又一种更准确的方法.

    作者:顾光官;邹新农;王心涛;朱海贤;杨雪英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骨原发性平滑肌肉瘤CT诊断

    骨原发性平滑肌肉瘤罕见,现报告我们经CT扫描与手术病理证实2例.例1 男,26岁.因右上胸前壁长1肿物6个月,近2个月增大明显伴消瘦入院.查体:右上胸前壁锁骨区见1巨大软组织块,表面皮色稍红,皮下静脉轻度扩张,肿块质硬,有轻度压痛.实验室检查均正常.胸部X线正位片:右上胸见一边缘清楚的巨大肿物,右锁骨中内段溶骨性骨破坏.两肺野及纵隔未见异常.CT扫描:右上胸见一向前隆起的巨大分叶状软组织块影,其中见有细砂粒状、排列成分支状高密度影,肿块CT值30~70HU,大小约为10cm×14cm×10cm,右锁骨中内段呈溶骨性破坏,未见骨膜反应.两肺未见异常,纵隔淋巴结未见肿大,右侧胸腔有中等量积液(图1).

    作者:马明;钟群;李铭山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Addison病的CT诊断和分型

    目的:探讨CT对各型Addison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CT检查对34例Addison病进行了分类,其中结核性24例,自身免疫性10例.对肾上腺区域进行非增强薄层CT扫描.结果:结核性Addison病中,63%有肾上腺钙化(其中病程长于2年者为100%,病程短于2年者为36%);79%肾上腺增大(其中病程长于2年者为50%,病程短于2年者为100%).自身免疫性Addison病中,70%肾上腺萎缩(均为幼儿患者或幼时起病的成年患者),30%肾上腺正常或增大;所有病例均无肾上腺钙化.结论:大多数(71%)的Addison病可由CT检查明确类型,结核性Addison病的肾上腺钙化和自身免疫性Addison病的肾上腺无钙化性萎缩具有特征性.结核性Addison病的肾上腺形态学变化与病程长短有关.

    作者:任小波;裴爱国;孙革利;赵荣国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超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在鼻咽纤维血管瘤术前的应用

    目的:探讨鼻咽部纤维血管瘤术前治疗的方法、DSA表现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材料与方法:采用Seldinger′s法,用明胶海绵栓塞鼻咽部血管的供血血管.结果:7例患者栓塞后术中出血明显减少,手术视野清晰,手术时间缩短.结论:超选择性颈外动脉栓塞可以提高肿瘤切除率,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申晋昌;任英昌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孤立性肺曲菌病一例

    患者女,46岁.反复咳血14年,加重1个月(咯血间隔时间缩短,咯血量增多,每次约150ml).查体无特殊.胸部X线(后前位)表现:右上肺示一大小约7cm×9cm类椭圆形高密度影,边界清楚(图1).

    作者:周洪超;王东;孙秋德;徐涛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原发性气管肿瘤的X线诊断研究(附33例分析)

    目的:为进一步提高对气管肿瘤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总结研究了33例经纤支镜、手术病理证实的气管肿瘤的临床与X线表现.结果:根据病灶的X线表现分为6种类型,提出了发现气管肿瘤的注意事项及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要点.结论:气管肿瘤较易延误诊断,但只要提高警惕,加强对本病的认识,紧密结合临床,多数患者是能及时作出诊断的.

    作者:蔡超达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前庭导水管扩大的CT表现(附72例报告)

    目的:对72例前庭导水管扩大患者CT表现进行分析,并估计合并其他内耳发育畸形的比例.材料与方法:72例均行横断面CT扫描,20例并行冠状面扫描.结果:单纯前庭导水管扩大41耳(30.4%),合并前庭及外半规管发育不良58耳(42.9%),合并前庭、半规管、耳蜗及内耳道发育不全36耳(26.7%).结论:前庭导水管扩大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内耳迷路发育畸形,常合并前庭及外半规管发育畸形.

    作者:刘中林;李志欣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小胰头癌的CT诊断

    目的:探讨小胰头癌在动态增强CT及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图上的CT表现.材料与方法: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胰头癌患者,其中5例行动态增强CT扫描,另5例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动态增强CT扫描方法为:造影剂总量为80~100ml,行团注法,注射造影剂后20s开始作胰头部层厚、间隔各5mm的动态扫描.螺旋CT双期扫描为:造影剂总量90ml,速率3ml/s,动脉期扫描为注射造影剂30s后行胰头部螺旋扫描,层厚为5mm,螺距为1,注射造影剂后70s以同样方式作胰腺实质期扫描.结果:10例小胰头癌(其中1例小钩突癌),肿瘤大直径范围为1.5cm×1.5cm~2.0cm×2.0cm.平扫CT肿瘤病灶9例为等密度,1例为略低密度.增强扫描肿瘤基本为低密度,边缘可有环状强化,特别是5例行螺旋CT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病灶呈低密度改变甚为明显.同时,除了1例钩突癌外,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总胆管、肝内胆管扩张,胰腺管扩张和胆囊增大等.结论:小胰头癌在动态增强CT和螺旋CT动脉期扫描图上主要表现为低密度改变,并且螺旋CT动脉期扫描较之动态增强CT扫描的显示更优.

    作者:潘育清;曾蒙苏;周康荣;张宏伟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CT扫描在胸腰椎骨折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的CT扫描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胸腰椎骨折的CT扫描资料.结果:70例98节胸腰椎骨折中,单椎体骨折48例,多椎体骨折22例,CT诊断准确率为98%,以爆裂型(54.1%)和压缩型(35.7%)骨折多见,三柱受累中以前中柱(22.4%)和前中后柱(55.1%)多见,椎管狭窄发生率高达53.1%.结论:CT扫描对胸腰椎骨折的诊断、分类、判断脊柱失稳、评价脊髓损伤及选择治疗方法上均有重要价值.

    作者:董国礼;李春平;张小明;唐显映;杨汉锋 刊期: 1998年第02期

  • 改良女性尿道造影诊断尿道憩室四例

    女性尿道憩室较少见,而进行尿道造影检查的病例报道更少.几年来,我们遇见4例,用双腔管作导管进行尿道造影,取得较满意效果.现就其检查方法和X线表现介绍如下.

    作者:魏建明;程云桥;戴玉柱;张瑞生 刊期: 1998年第02期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黄石市医学科技情报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