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林林;秦建君;曲海英
目的:探讨慢性主观性头晕(Chronic subjective dizziness,CSD)的人格特征.方法:选取48例CSD患者作为实验组,以52例有前庭症状和合并有情绪障碍的慢性头晕患者作为对照组,利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眩晕功能水平评分量表进行测评.结果:在人口统计学、焦虑和抑郁水平、眩晕功能水平相近的情况下,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内外向性E存在统计学差异(t=-4.297,P<0.001),在神经质N和精神质P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CSD患者较其他慢性头晕患者的性格偏内向,可能是疾病发展的危险因素.
作者:姚珍珍;张培莉;单希征;孙勍;杨玉兰;孙风丽;李荷君;李辰;韩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考察高职院校学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山东几所高职院校随机整群抽取284名学生,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特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UCLA孤独量表进行调查.结果:男生(t=-12.722,P<0.01)、来自农村(t=2.869,P<0.05)、独生子女(t=2.081,P<0.05)有较高孤独感;生活事件(r =0.140~0.367,P<0.05)、消极应对方式(r=0.157,P<0.01)和社会支持(r=-0.251,0.296,-0.275;P<0.01)都与孤独感有显著相关性;生活事件、消极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能有效预测孤独感,其中社会支持是生活事件和孤独感之间关系的中介因素.结论: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对社会支持的主观感知能力,能有效降低其孤独感.
作者:田原;王瑞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幸福感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小学教师工作压力量表、教师工作满意感量表、教师职业幸福感问卷对2019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存在性别(f =-4.99,P<0.05)、婚姻状况(F=19.30,P<0.01)和教龄(F=13.72,P<0.01)的差异;②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呈显著负相关(r =-0.36,P<0.01),工作压力对工作满意度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工作压力与职业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r =-0.36,P<0.01),工作压力对职业幸福感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 =-0.85,P<0.01),工作满意度对职业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③中小学教师工作满意度在工作压力与职业幸福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工作压力既可以直接影响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也可以通过工作满意度间接影响职业幸福感.
作者:姚振东;凌辉;张建人;文雅静;阳子光;宁童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老年人社会支持的状况.方法: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胶州城镇化进程中200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①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月均收入、经济来源、子女看望频率的老年人在主观支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F=16.021,9.731,10.811,5.362,21.301;P<0.05);②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月均收入、经济来源、子女看望频率、有无养老保障、做重大决策时子女的支持情况的老年人在客观支持上存在显著差异(F=3.184,11.137,12.771,6.576,9.663,3.169,17.813;P<0.05);③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月均收入、经济来源、子女看望频率、有无养老保障的老年人在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上存在显著差异(F=7.473,10.348,9.578,9.521,6.112,10.575;P<0.05),但是做重大决定时子女的支持情况在老年人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上没有差异(P>0.05);④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月均收入、经济来源、子女看望频率、有无养老保障、做重大决策时子女的支持情况的老年人在社会支持总分上存在显著差异(F=14.529,15.301,16.930,9.227,18.198,12.419,19.990;P<0.05).结论: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老年人的社会支持受到年龄、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有无养老保障,老年人做决定时子女的支持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作者:刘林林;秦建君;曲海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流动儿童社会认同、自尊与同伴关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法对314名流动儿童进行施测.结果:①流动儿童城市身份认同对其同伴关系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t=2.54,P=0.05),老家身份认同对其同伴关系没有显著预测作用(t=1.23,P=0.22);②流动儿童自尊对其同伴关系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t=9.84,P=0.000);③自尊在流动儿童城市身份认同对同伴关系的影响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结论:自尊在流动儿童城市身份认同对同伴关系的影响中起着完全中介作用,城市身份认同通过自尊影响同伴关系.
作者:李思南;袁晓娇;吴海艳;胡红彦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2~3岁儿童社会退缩行为与父母婚姻质量的关系,以期为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干预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深圳市404名儿童及其家长,通过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中国人婚姻质量量表对儿童退缩行为、父母婚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儿童社会退缩行为异常的检出率为23.51%,男童检出率(27.12%)与女童的检出率(18.45%)差异具统计学意义(x 2=4.908,P<0.05).具有社会退缩行为儿童的父母婚姻质量总分及父母性格相容、夫妻交流、化解冲突、经济安排、业余活动、子女与婚姻、亲友关系、生活观念8个因子的均值均低于无社会退缩行为儿童的父母(P<0.05).同时,社会退缩行为与父母婚姻质量总分及其除情感与性生活、家庭角色外的其余8个因子均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业余活动以及亲友关系对儿童社会退缩行为有影响(t=-4.726,-2.698;P<0.01).结论:儿童早期社会退缩行为与父母婚姻质量有关.婚姻质量高的父母其子女退缩行为检出率较低.
作者:李晶;陈圆圆;刘国艳;张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新型城镇化中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老年人基本情况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山东某三地市新型城镇化中278名农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结果:①新型城镇化中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总分(130.03±24.88);②性别、慢性病、年龄、居住形式、月收入、子女状况、子女看望次数、子女对重大决定的支持度在心理健康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性别在老年人在躯体化、敌对、恐怖、偏执和其他5个维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14,2.666,-5.258,2.595,-4.671;P<0.05);慢性病在老年人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其他和总分维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5,4.96,6.66,8.30,8.98,5.87,6.45,7.37,9.03;P<0.05);年龄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其他和总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54,8.613,3.600,7.220,3.655,4.35,4.065,4.688,4.445;P<0.05);居住形式在躯体化、偏执、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强迫症状和总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58,4.689,3.351,3.233,6.400,3.126,4.296,4.400;P<0.05);月收入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和焦虑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31,4.313,7.313,3.30,3.596;P<0.05);子女看望次数在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偏执和总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525,6.044,7.115,4.920,3.13;P<0.05);子女对重大决定的支持度在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恐怖、其他和总分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60,3.156,4.697,4.569,3.52,9.561,5.123;P<0.05).结论:新型城镇化中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适中,性别、年龄、居住安排、月收入、子女状况、子女看望次数、子女对老人重大决定的支持度、慢性病等因素会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曲海英;刘林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东西审美文化的相互碰撞以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审美文化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审美需求.为了了解和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的审美价值观,需要重新构建大学生审美价值观体系.方法:使用审美价值观自编问卷对197名大学生进行初测,再补充施测126人.结果:①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碎石图验证大学生审美价值观包括深邃、形式化、沉浸和高雅4个维度,各维度的α信度系数分别为0.786、0.780、0.690、0.634,;②闲暇时娱乐以网络为平台,以影视剧(77.6%)和听音乐(76.6%)为主来放松心情(87.2%)和舒缓压力(73.4%);③审美价值观存在显著性别差异,女性在深邃、沉浸、高雅维度上均显著高于男性(t=-3.084,P<0.01;t =-3.893,P<0.001;t =-2.540;P<0.05),而男性在形式化维度上得分显著高于女性(t=2.649,P<0.01);④审美价值观在高雅维度上存在显著城乡差异(t=2.027,P<0.05),在深邃、形式化、沉浸上不存在城乡显著差异;⑤文科生、理科生在深邃因子和高雅因子上得分上均显著高于工科生(P<0.05).结论:大学生审美价值观包括深邃、形式化、沉浸、高雅4个维度.当今大学生的审美价值观受网络影响较大,审美欣赏更注重深邃性,城乡与大中城市不同专业的学生存在审美差异.
作者:王雪梅;陈丽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正确评价高中生自我接纳程度与学业自我妨碍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自编人口学问卷和中学生学业自我妨碍问卷、自我接纳问卷对整群抽取的某县级高中60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总体来讲,男生的学业自我妨碍水平显著高于女生(t=5.521,P<0.001);②独生子女的学业自我妨碍水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t=13.435,P<0.001);③自我接纳可以较为显著地预测高中生学业自我妨碍.具体而言,自我评价能够显著地负向预测行为式自我妨碍,自我接纳总分可以显著地负向预测自我妨碍的各维度.结论:高中生的自我接纳程度能够较显著地预测其学业自我妨碍.
作者:李宏;徐勇;何兴鑫;宋丽萍;侯晓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了解上海市高中生的人格特征及其与特长学习经历的关联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抽取上海市5个区9所高中,对4056名高中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高中生特长学习相关情况,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测量其人格特征.结果:被调查高中生中,71.2%的人参加过特长学习.17.1%的被调查高中生典型内向,13.5%的高中生典型外向,13.9%为典型精神质,13.8%为典型情绪稳定,15.5%为典型情绪不稳定.参加特长学习的学生精神质的比例均低于未参加特长学习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参加艺术、科技、体育特长学习的学生比不参加的学生均倾向于外向,OR值分别为1.44(1.01~1.81)、2.04(1.35~3.07)、1.41(1.06~1.86);参加特长学习的起始年龄每减小1岁,典型内向的可能性减小5%;喜欢其参加的特长学习的学生典型内向和典型精神质的可能性分别减小29%和36%(P均<0.05).结论:参加特长学习的种类、起始年龄和是否喜欢会对高中生人格特征产生不同程度影响.
作者:曲爽笑;王书梅;孙晔;陈瑶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学业情绪与职业决策困难的关系.方法:运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青少年学业情绪量表以及职业决策困难量表对280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积极高唤醒、积极低唤醒学业情绪与核心自我评价存在显著正相关(r=0.275,0.372;P<0.01),与职业决策困难存在显著负相关(r=-0.329,-0.318;P<0.01);消极高唤醒、消极低唤醒学业情绪与核心自我评价存在显著负相关(r=0.574,-0.619;P<0.01),与职业决策困难存在显著正相关(r=0.537,0.621;P<0.01).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学业情绪进入回归方程后,回归方程仍达到显著水平.结论:学业情绪在核心自我评价与职业决策困难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作者:刘立敏;王美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索驾驶员人格对驾驶愤怒的影响.方法:采用驾驶愤怒问卷(DAQ)和大五人格问卷(BFI)对406名驾驶员进行测试.结果:男女驾驶员在驾驶攻击,发泄报复,不文明驾驶和轻度厌恶上得分差异显著(F=9.471,-10.228,5.435,-7.308;P<0.05).回归分析发现,在愤怒认知上,大五人格的外倾性和神经质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153,0.133;P<0.05).在愤怒行为上,大五人格的宜人性具有负向预测作用(β=-0.185,P<0.05),外倾性和神经质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134,0.167;P<0.05).结论:驾驶员人格对驾驶愤怒认知和驾驶愤怒行为均有影响.
作者:郭双;孙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该研究旨在介绍首次提出的“此刻觉察正念训练”的定义及操作要点,并初步探索其操作的可行性.方法:该研究结合佛学文献与指导实践,提出了“此刻觉察”正念训练的概念,阐述了其从特定对象的觉察进阶为“无拣择觉察”的新途径.“此刻觉察”正念训练共计8周,7名寻求减压的人参与训练,训练前后采用五因素正念量表(FFMQ),简明心境量表(POMS)进行测评.结果:训练后访谈,参训被试表示容易理解和掌握此刻觉察的概念和方法.训练前后的心理测评分量表及总分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FFMQ分量表中观察(t=-2.14,P<0.05)、描述(t =-2.27,P<0.05)、不行动(t=-2.16,P<0.05)和FFMQ总分(t=-2.45,P<0.05)有显著提高.POMS分量表中抑郁一沮丧(t=2.46,P<0.05)、愤怒一敌意(t=2.01,P<0.05)、紧张一焦虑(t=2.07,P<0.05)和迷惑一混乱(t=4.77,P<0.05)有显著降低.结论:“此刻觉察”正念训练操作上对本研究参训者具有可行性,且在正念水平的提升和情绪的调节方面都有一定的效果.然而,该训练对于缓解压力和调节情绪的效果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检验.
作者:刘兴华;徐钧;张琴;吴燕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西部高校大学生的乐观、心理健康与应激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自编的大学生乐观量表、抑郁-焦虑-应激自评量表简版、生活满意度量表与积极情绪量表为研究工具,对西部4所高校的1027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应激对乐观倾向和悲观倾向与抑郁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β=-0.138,P<0.01;β=0.199,P<0.001),但对自我效能乐观的调节作用不显著(P>0.05);②应激对悲观倾向与焦虑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β=0.088,P<0.01),但对乐观倾向和自我效能乐观的调节作用不显著(P>0.05);③应激在自我效能乐观和生活满意度关系间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β=0.503,P<0.01),但对乐观倾向和悲观倾向的调节作用不显著(P>0.05);④应激在悲观倾向和积极情绪关系间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β=0.137,P<0.05),但对乐观倾向和自我效能乐观的调节作用不显著(P>0.05).结论:西部高校大学生乐观与心理健康有着密切的相关,而应激可以发挥有效的调节作用.
作者:陈永涌;霍涌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巴林特小组的活动帮助临床医师缓解职业倦怠、焦虑抑郁的情绪,增加沟通技巧,给予心理支持.方法:对正在进行规范化培训的43名临床医师组织巴林特小组活动8次,干预前后分别应用职业倦怠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后临床医师的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因子分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5,2.253;P<0.05),而反映个人成就感的因子分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临床医师的抑郁总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3,P<0.05),焦虑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巴林特小组活动形式下的医患沟通讨论能够明显降低医师的职业倦怠感,对减少医师的负性情绪具有积极作用,是缓解临床医师职业压力的一条实用有效的途径.
作者:查贵芳;刘苓;何思忠;戎伟;杨玉祥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驾驶员人格特征与心理焦虑的现状及两者的相关.方法:采用大五人格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对淄博市随机选取的公交车、出租车、私家车司机各80人进行调查研究.结果:①人格特质、焦虑在性别、事故变量上差异显著(t=-14.02~10.48;P<0.01);②焦虑水平、适应性、利他性、道德感维度在车辆类型上差异显著(F=4.21~6.04;P<0.01);③焦虑水平、适应性、开放性、道德感维度在年龄变量上差异显著(F=4.21~5.23;P<0.05);④焦虑与适应性、开放性、社交性、利他性4个维度存在显著相关;在道德感维度上相关不显著.结论:①驾驶员的焦虑水平在性别变量上差异显著,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男驾驶员的人格适应性、开放性明显低于女性,社交性得分明显高于女性;②出租车司机在焦虑水平、人格适应性上明显高于公交车、私家车司机,而在人格的开放性、道德性维度上明显高于公交车司机、私家车司机;车辆类型在社交性、利他性这两个维度上差异不显著;③30岁及以下驾驶员的焦虑水平、人格适应性明显高于30岁以上的驾驶员人群,31~40岁的驾驶员人格开放性得分高,年龄变量在社交性、利他性、道德性3个维度上的差异不显著.
作者:纪春磊;吴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包括技能训练在内的综合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患者实施综合式干预,经过12个月的观察,每3个月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现有能力及康复效果评估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I-BREF)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干预至第6个月时,两组间的康复状态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2.915,P<0.01);第9及12个月时有极显著差异(t=-3.589,-4.034;P均<0.001).生存质量方面,干预至第9个月时生理领域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t=2.333,P<0.05),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及总评有非常显著差异(t=3.208,3.017,2.888;P<0.01);第12个月时生理领域仍有显著性差异(t =2.367,P<0.05),心理领域、环境领域及总评有非常显著差异(t=3.296,3.329,3.207;P<0.01).结论:包括技能训练在内的综合干预的康复形式,有利于提升精神分裂症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李启堂;刘国友;宋君伟;张文佳;刘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大学生D型人格与孤独感的相关性,为关注其心理健康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抽取397名大学生使用D型人格量表和UCLA孤独量表进行施测,以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大学生D型人格检出率为32.74%,其中男大学生D型人格检出率为16.62%,女大学生D型人格检出率为16.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三学生D型人格检出率高为1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528,P<0.001);②大学生D型人格的高孤独感比率明显高于非D型人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53.425,P<0.001);③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D型人格的负性情感因子(NA)与孤独感呈正相关(r=0.449,P<0.01),社交抑制因子(SI)与孤独感呈正相关(r=0.499,P<0.01).结论-D型人格的大学生更易表现出高孤独感倾向.
作者:常向东;马丹英;薛玲;刘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对照研究奥氮平、阿立哌唑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睡眠呼吸的影响.方法:AD伴精神行为症状患者随机接受6周的奥氮平(n=42)、阿立哌唑(n=36)治疗;采用多导睡眠图监测治疗前后睡眠呼吸功能的变化,观察指标包括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血氧饱和度<90%时间占监测总时间的百分比(TS90%).结果:①治疗后6周时,奥氮平组AHI、TS90%较治疗前增高(t=3.101,2.613;P<0.01,0.05),MSaO2则有所降低(t=2.398,P<0.05);阿立哌唑组AHI、TS90%、MSaO2的变化均不显著(P>0.05);奥氮平组治疗后6周时的AHI、TS90%均高于阿立哌唑组(t=4.219,3.674;P均<0.001),MSaO2则低于阿立哌唑组(t=3.286,P<0.001);②治疗后6周时,两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P>0.05);AD病理行为量表(BEHAVE-AD)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两组治疗后6周时的MMSE、BEHAVE-AD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奥氮平对AD患者睡眠状态时的呼吸功能存在不良影响,阿立哌唑则影响甚微.
作者:苏宗荣;赵汉清;徐乐平;江景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孤独感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问卷和孤独感量表,对广州某高校27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得分在微信网龄上差异显著(F=6.08,P<0.01),1年以内的学生得分显著低于1年以上的学生,在每天使用微信时长维度上差异显著(F=12.22,P<0.01),1小时以内的学生得分显著低于1小时以上的学生;来自城市的学生孤独感得分显著低于城镇和农村的学生(F=5.47,P<0.05);②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存在显著负相关(r=0.156,P<0.05);③在微信环境下,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是孤独感的有效预测变量,其中情感支持和社会成员支持对孤独感具有负向预测作用.结论:在微信环境中,大学生网络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密切相关,可通过提高网络社会支持水平尤其是情感支持和社会成员支持来减少孤独感.
作者:池思晓;严晋;钟天送;张晋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