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彩莲;刘丽梅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作为长期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对其防治应愈加重视.大量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作为身体的一部分,直接或间接参与了疾病的发展.本研究综述了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与肠道菌群关系及发病机制,为早期监测和预防糖尿病进展为并发症期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作者:赵利慧;周雪;太珍珍;钟蔚;董鑫;韩丽丽;唐立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延安市非淋菌性尿道炎(NGU)患者解脲支原体(Uu)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状况及其特点.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FQ-PCR)对388例临床确诊的NGU患者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同时作Uu DNA和CT DNA检测.结果 388例NGU患者阳性检出率为62.11%,其中Uu、CT和混合感染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3.20%、21.13%和17.78%.不同性别在不同病原体感染中有所差异,总体上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Uu单一感染中,女性感染率远高于男性,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CT单一感染中,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不同年龄感染情况显示,感染者主要集中在21~40岁年龄段,其中31~40岁年龄段阳性病例数多.结论 本地区NGU患者Uu的感染率稍高于CT,女性在性活跃期感染率较高.
作者:张欠欠;仵恒立;胡军婷;成俊珍;任勇;杨晗;马莹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提高植物乳杆菌素LPC718的产量.方法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对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结果 单因素试验表明,产植物乳杆菌素LPC718优碳源、氮源分别为蔗糖和聚蛋白胨,适刺激因子为吐温80.Plackett-Burman试验表明,蔗糖、牛肉膏和硫酸镁是影响植物乳杆菌素LPC718产量的三个显著因子.Box-Benhnken试验确定了适培养基成分为(g/L):蔗糖41.16,酵母粉5.00,聚蛋白胨10.00,牛肉膏20.49,七水硫酸镁1.13,磷酸氢二钾2.00,柠檬酸二铵5.00,乙酸钠5.00,硫酸锰0.25,吐温80 5.00 mL.在适条件下所获抑菌圈直径为23.35mm,与模型预期值接近,抑菌活性比优化前提高了72.96%.结论 获得了佳培养基配方,为进一步在食品保鲜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蔡庆霞;陈晓琳;张明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并了解泌尿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性,为临床合理有效的抗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2014年住院及门诊部送检的中段尿标本分离的1 187株病原菌,对其菌群分布和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187株尿培养病原菌中,细菌占82.8% (983/1 187),真菌占17.2% (204/1 187).检出率前四位的细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31.2%)、屎肠球菌(10.5%)、肺炎克雷伯菌(9.6%)和粪肠球菌(9.2%),其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阳性率分别是61.2%和26.9%,对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和单环酰胺类抗生素的敏感率普遍较低,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敏感率>85%.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且表现出较高的多药耐药性,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敏感率分别为100.0%和95.1%,粪肠球菌对青霉素G和氨苄西林完全敏感.检出率前两位的真菌分别是白假丝酵母菌(9.0%)和光滑假丝酵母菌(6.2%),两者对5-氟胞嘧啶和两性霉素B近乎100.0%敏感.结论 本院引起泌尿道感染的病原菌种类繁多,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差异较大,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权衡利弊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和控制耐药菌株的形成.
作者:张恩;李霞;常燕子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对大庆油田本源菌筛选得到高效驱油备用菌株.方法 采用血平板实验、排油活性测定、原油凝固点测定、乳化性能测定等方法.结果 筛选得到能够利用石油为唯一碳源生长的菌株13株,其中5株菌株分别在不同驱油性能方面有突出作用.结论 综合筛选结果得到2株在产表面活性剂、较强的排油性能和乳化性能方面均具有较好效果的菌株.
作者:徐晶雪;郎亚军;任国领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北桑寄生提取液对沼泽红假单胞菌生长的影响.方法 通过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的常规培养基和北桑寄生提取液,培养沼泽红假单胞菌,观察活菌量的变化规律、生长曲线及脱氢酶活性.结果 在全量培养基和无常规培养基中,北桑寄生提取液浓度分别为(0~6.25) g/L和(0~12.50) g/L,有利于细菌生长.佳转化和未转化条件下细菌的脱氢酶活性分别增加9.72和7.20倍,活菌数无明显变化.结论 低质量浓度北桑寄生促进沼泽红假单胞菌生长,反之则表现为抑制作用.高浓度北桑寄生提取液可以增强脱氢酶活性.
作者:闫鸿羽;胡嘉琳;毕磊;张源;杨飞;杨官娥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深部热疗在大肠癌深静脉置管术后导管相关感染的作用.方法 收集接受深静脉置管术的大肠癌患者301例次,干预组151例次,接受深部热疗;对照组150例次,术后不接受深部热疗,观察穿刺部位导管相关感染及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导管相关机械性静脉炎22例次,发生率为14.6%,无导管相关感染;观察组导管相关机械性静脉炎52例次,发生率为34.7%,导管相关感染2例,发生率为1.3%.两组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静脉炎Ⅰ级、Ⅱ级、Ⅲ级和Ⅳ级的发生率分别为2.6%、7.3%、4.7%和0.0%,而对照组分别为4.0%、17.2%、12.2%和1.3%,各级发生率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部热疗是预防大肠癌化疗深静脉插管术后导管相关感染及机械性静脉炎的理想方法.
作者:何红梅;高晓明;任珊玲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本院80~100岁高龄患者血液感染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种类及其耐药状况,为本院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BacT/Alert 3D血培养仪对血液标本进行阳性鉴定;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K-B纸片扩散法对抗菌药物进行敏感性测定;使用WHONET 5.4分析软件分析数据.结果 本院高龄患者血液培养阳性标本中共分离出革兰阴性杆菌108株,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其次为非发酵菌,前者主要为大肠埃希菌52株(48.15%)和肺炎克雷伯菌37株(34.26%),后者主要包括铜绿假单胞菌10株(9.26%)和鲍曼不动杆菌8株(7.41%).其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92%和13.51%,两者对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林、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均高于50.00%;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0.00%和25.00%,后者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前者.结论 碳青酶烯类抗生素可作为本院高龄患者常见革兰阴性杆菌所致血液感染的首选药物;但在治疗中应考虑细菌的耐药特点及患者的代谢特点合理选择抗生素.
作者:赵金云;许文芳;金法祥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育龄妇女泌尿生殖道无乳链球菌感染情况与耐药性.方法 选择3 000例在我院就诊的育龄期妇女,所有患者送检泌尿道或生殖道标本,进行无乳链球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试验,探讨育龄妇女泌尿生殖道无乳链球菌感染情况及耐药性.结果 3 000例育龄妇女中177例感染无乳链球菌,感染率5.90%,其中肾内科患者感染率高,达到8.97%.2012至2015年育龄期妇女无乳链球菌感染率逐年增加.无乳链球菌对四环素、克林霉素、红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性较高,分别达到80.80%、60.45%、56.50%、45.2o%.无乳链球菌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亚胺培南、万古霉素未产生耐药性.结论 育龄妇女无乳链球菌感染率较高,呈逐年上升趋势,防治形势严峻,无乳链球菌对多种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较高,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张传飞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HPV分型及其高危亚型与宫颈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采用HPV基因分型技术对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就诊和体检的3 142例患者进行HPV分型检测,其中327例患者进行宫颈病理检查,分析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 3 142例受检对象中,21种HPV型别均被检测出,阳性检出者共969例,总检出率为30.80%,其中高危型741例,检出率为23.58%.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升高,高危型HPV阳性率也相应升高(P<0.05),HPV16型感染阳性者宫颈癌发生率高(P<0.05).高危型HPV阳性者中单一感染和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程度无关(P>0.05).结论 高危型HPV亚型检测在宫颈病变预防和诊治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蔡振华;方伟祯;肖木洲;孙六娜;蓝红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在胃癌术后的应用对于肠道菌群及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表达的影响.方法 2012年5月到2015年2月在我院诊治的胃癌术后患者11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治疗,两组治疗观察时间为14 d.结果 治疗组的首次排气时间与首次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治疗组的反流、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拟杆菌、真杆菌、消化球菌的菌群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大肠杆菌、肠球菌和小梭菌菌群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清CRF表达量分别为(265.66±32.54) ng/mL和(287.45±22.83) ng/mL,都明显低于治疗前的(312.87±32.87) ng/mL和(311.83±33.00) ng/mL,同时组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歧杆菌辅助治疗胃癌术后患者能有效调节肠道菌群失调状况,促进血清CRF表达的下降,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谭婷婷;马丽;朱超;廖伟;郝英杰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巨噬细胞迁移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rs755662,rs11548059,rs1049829,rs1803976)与结直肠癌发生风险的关系.方法 收集共计192例结直肠癌患者(CRC)和256名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样本,以聚合酶链反应和Taqman探针分析方法,检测MIF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以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不同基因型与结直肠癌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 rs755662基因型的出现频率在CRC组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而在rs11548059、rs1049829和rs1803976位点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0、P=0.700和P=0.959).此外,rs755662还分别与早期发病(年龄≤50岁,P=0.026)、分期(Ⅳ期,P=0.038)以及分化(P=0.040)有关.与正常对照组比,rs755662与Ⅲ期和Ⅳ期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34和0.003).结论 MIF基因5'-UTR区域rs755662 (G/C)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结直肠癌的易感性、患者发病年龄和分期有关.
作者:许玉苗;李雪芬;陈瑜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非经典型21-羟化酶缺陷症(21-OHD)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鉴别要点,为临床准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提供可靠的临床及实验室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8月在我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中女性高雄激素血症病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的特点,并进行CYP21A2基因分析.结果 共收集到合乎纳入标准患者44例,其中包括7例非经典型21-OHD和37例PCOS.实验室检测数据表明,非经典型21-OHD患者的17-羟孕酮、孕酮与PCOS患者相比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1、0.012),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皮质醇、睾酮、游离睾酮、雄烯二酮、促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催乳素等指标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经典型21-OHD临床表现与PCOS很相似,但治疗方法截然不同,进行肾上腺相关激素测定,尤其是17-羟孕酮的测定,并结合基因检测,有助于这两种疾病的鉴别,从而使临床医师对治疗方案做出正确选择.
作者:赵超群;王晓黎;苗苗;刘静;李金慧;白杨;关海霞;张锦;单忠艳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评估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2-COMPACT GN13药敏系统(VITEK2法)和纸片扩散法(K-B法)检测粘质沙雷菌对亚胺培南药敏结果的可靠性.方法 本研究选取了50株金华市中心医院2014年6月至11月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非重复的粘质沙雷菌,分别采用VITEK2法、K-B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其对亚胺培南的体外敏感性,以微量肉汤稀释法作为参考方法,评估VITEK2法、纸片扩散法与参考方法的分类一致率(CA%).结果 K-B法与参考方法的一致率为94.0% (47/50),仅有6.0%的小错误(MIE),未出现大错误(ME)和极大错误(VME);而VITEK2法与参考方法的一致率仅为48.0% (24/50),其中VITEK2法测定为敏感的菌株与参考方法的一致率达95.6%,但VITEK2法测定为耐药或中介的菌株与参考方法的一致率仅为7.4%,小错误率(MIE%)和大错误率(ME%)分别为55.6%和37.0%,未出现极大错误(VME).结论 K-B法检测粘质沙雷菌对亚胺培南的药敏结果是比较可靠的;VITEK2法检测粘质沙雷菌对亚胺培南敏感的结果也是可靠的,但对亚胺培南非敏感结果的错误率(ME+ MIE)高达到92.6%,实验室日常工作中若发现此类结果应采用K-B法或微量肉汤稀释法重新复核.
作者:应华永;唐程;杨姗姗;楼永良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并发粘质沙雷菌肺部感染的耐药现状及ESBLs、AmpC酶、碳青霉烯酶的检测率,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从缙云县人民医院肺结核并发粘质沙雷菌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液标本中分离的74株粘质沙雷菌,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采用双纸片确证试验进行ESBLs检测、头孢西丁三维试验法检测AmpC酶、改良Hodge试验筛选碳青霉烯酶,利用WHONET 5.6软件分析药敏试验数据.结果 药敏试验表明粘质沙雷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氨曲南的耐药率较高,耐药率均大于60.0%,对妥布霉素、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的耐药率较低,耐药率均小于10.0%;在74株粘质沙雷菌中,共有21株产ESBLs,检出率为28.4%;产AmpC酶15株,检出率为20.3%,同时产ESBLs和AmpC酶细菌6株,占8.1%;对美罗培南耐药的菌株5株,改良Hodge试验阳性株4株,阳性率为5.4%.结论 从肺结核患者分离出的粘质沙雷菌多重耐药率高,耐药机制复杂,耐药性的产生与产ESBLs、AmpC酶、碳青霉烯酶有关,临床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
作者:王彩莲;刘丽梅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益生菌粘附能力的强弱是其发挥益生作用的前提条件,因此确定细菌粘附力的初筛指标对于益生菌的研究意义重大.方法 以5株乳酸菌为研究对象,对其生物膜、疏水性和自凝集的特性进行研究.结果 德氏乳杆菌DM8909、罗伊乳杆菌RC-14具有良好的疏水性和自凝集能力,且成膜能力较强,而戊糖片球菌则疏水性、自凝集和生物膜的形成能力都较弱.结论 疏水性、自凝集能力和生物膜形成能力三者关系具有正相关,均可作为粘附能力的考察指标.
作者:龚虹;王海霞;马征途;王春颖;冯谦;马跃英;李晓军;李康宁;刘彦民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及评价酪酸梭菌活菌胶囊(商品名:阿泰宁)促进肠癌术后伤口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5例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抗生素、止血剂等常规用药,观察组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加用酪酸梭菌活菌胶囊.观察记录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发热持续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通便时间、术后首次排棕黄色便时间、住院天数等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癌围手术期应用酪酸梭菌能显著促进肠癌术后患者的伤口愈合和康复.
作者:耿东明;张永刚;王立波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脑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8例病理确诊的小细胞肺癌患者,比较发生脑转移与未发生脑转移两组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诊断时转移器官数、NSE、LDH、一线化疗周期数、一线化疗疗效、是否接受预防性全脑放疗与患者是否发生肺癌脑转移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转移器官数、NSE、一线化疗周期数与接受预防性全脑放疗是脑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转移器官数≥2 [OR:4.53,(95%CI:1.19~17.26),P=0.027]和NSE大于正常值4倍[OR:2.70,(95%CI:1.05~6.94),P=0.039]是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一线化疗周期数≥6个周期[OR:0.28,(95%CI:0.11~0.68),P=0.005]与接受预防性全脑放疗[OR:0.49,(95%CI:0.01~0.42),P=0.006]是脑转移的保护因素.
作者:陈志盛;唐贤芳;李嘉惠;鱼芳;陈晓慧;廖若含;张莎莎;陈骏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两歧双歧杆菌对菌群失衡大鼠类风湿关节炎(RA)的调整作用.方法 首先利用抗生素头孢曲松钠灌胃的方法建立大鼠(SPF级雌性Wistar大鼠20只)肠道菌群失衡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牛Ⅱ型胶原诱导方法建立大鼠RA (CIA)模型,然后分为模型组和两歧双歧治疗组,3周后,观察两组大鼠关节肿胀程度,血清中IgG、IL-1β、TNF-α、IL-6、IL-17、1L-4、IL-10的变化及血清中SOD、MDA和滑膜液中SOD的变化.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的关节肿胀评分有降低趋势;血清中的IgG(t=6.0114,P=0.0002)、IL 1β(t=6.6719,P=0.0001)、TNF-α(t=3.8461,P=0.004)和IL-17(t=4.6894,P=0.001)的含量明显降低,IL-6略有降低,IL-4和IL-10都有所升高;血清中的SOD活力有所升高,MDA含量有所降低,滑膜液中的SOD(t=-2.4793,P=0.038)活力明显升高.结论 两歧双歧杆菌能够减缓炎症和降低氧化压力,从而出现减轻关节肿胀、延缓RA发展的趋势.
作者:庞立园;丁锐;张瑾;唐立;宁凯婷;李培培;刘银辉;袁杰力;李华军 刊期: 2016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酪酸梭菌活菌胶囊(商品名:阿泰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药物的经济学价值,为寻求经济、有效的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4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A组(酪酸梭菌活菌胶囊治疗组)和B组(奥替溴铵治疗组),A组121例患者给以酪酸梭菌活菌胶囊3粒/次,2次/d,疗程为28 d,B组119例患者给以奥替溴铵片,1片/次,3次/d,疗程为28 d;观察两种药物治疗28 d的治疗效果及3个月复发情况,并计算药物治疗的成本-效果比,分析其经济学价值.结果 A组药物使用28 d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9.2%,完全缓解率为97.5%,均明显高于B组(总有效率为87.4%,临床缓解率为58.0%,P<0.05);A组药物治疗28 d的药物成本效果比314.7,明显低于B组的药物成本效果比720.6,达到单位治疗效果时,A组可以节约用药成本405.9元.结论 服用28 d的酪酸梭菌活菌胶囊可以明显提高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治疗的疗效,具有很好的成本效果比及增量成本效果比.
作者:江学良;姜开通;许刚 刊期: 2016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