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种提取小鼠肠道中活体微生物的方法

蒋婕;郭抗萧;周赛男;张华玲;谭周进

关键词:肠道微生物, 提取方法, 细菌总数, 大肠埃希菌, 还原糖含量
摘要:目的 建立一种有效的肠道微生物提取方法,用于基于培养方法研究肠道微生物.方法 研究NaCl溶液体积、内容物振荡时间、离心转速和高速离心次数对肠道微生物提取数量、质量及其活性的影响.结果 在盛有适量玻璃珠的三角瓶中,将肠道内容物与0.85%的NaCl溶液按质量体积比(g∶mL)不大于1∶10进行混合,120 r/min漩涡振荡30 min,500 r/min离心5 min去除沉淀,将上清液分装于EP管中12 000 r/mim高速离心1次,弃去上清,在EP管中加入0.85% NaCl溶液进行漩涡振荡使菌体充分分散,即可得到提取完全、质量高的小鼠肠道微生物.结论 该方法能够提取足够多的肠道微生物,并且保持其活性.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分离株耐药性与β-内酰胺酶基因研究

    目的 调查儿童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分离株的耐药性和产β-内酰胺酶情况,研究分离株β-内酰胺酶基因的特征.方法 2011年1月到2012年6月,从儿童呼吸道分离流感嗜血杆菌,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常用抗生素低抑菌浓度;用Nitrocefin纸片法检测β-内酰胺酶;用PCR扩增结合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对分离株β-内酰胺酶基因进行分型;比较TEM+菌株和ROB-1+菌株、TEM-1+菌株和TEM-2+菌株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537株流感嗜血杆菌的β-内酰胺酶产酶率为52.3%(281/537);产酶株对氨苄西林、头孢克洛、头孢呋辛的MIC50、MIC90和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株(P<0.05);产酶株TEM基因阳性率为91.8%(258/281),其中90.3%为TEM-1型(233/258),7.4%为TEM-2型(19/258),ROB-1基因阳性率为8.2%(23/281);ROB-1+菌株对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MIC50和MIC90高于TEM+菌株,但头孢菌素类的MIC50和MIC90低于TEM+菌株;除头孢呋辛外,TEM-1+菌株和TEM-2+菌株对β-内酰胺类的MIC50和MIC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成都地区儿童呼吸道流感嗜血杆菌分离株β-内酰胺酶产酶率较高,产酶株主要携带TEM-1基因,对氨苄西林、头孢克洛和头孢呋辛等β-内酰胺类的影响明显.

    作者:谢成彬;王频佳;吴雨露;颜源;易娟;苏喆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PCR-SSCP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相关基因rpoB突变

    目的 建立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RFP)耐药相关基因rpoB突变.方法 设计结核分枝杆菌RFP耐药相关rpoB基因PCR引物,建立PCR-SSCP技术检测临床菌株rpoB基因的突变导致的运动变位,同时采用PCR直接测序(PCR-DS)技术检测rpoB基因突变,并对上述方法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84株临床菌株均含有rpoB基因;PCR-SSCP和PCR-DS检测结果显示,56株RFP敏感菌株中rpoB基因分别有3株和2株检测出突变,检测特异性分别为94.6% (53/56)和96.4%(54/56);28株RFP耐药菌株中rpoB基因分别有27株和28株发生突变,检测灵敏度分别为96.4%和100%.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PCR-SSCP技术能快速、简便、特异、敏感地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基因rpoB突变,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邱媛;陶峰;孙爱华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利用改良MSRV-MPN法对食品中沙门菌定量的研究

    目的 目的建立一种操作简单、准确、快速的沙门菌定量方法,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从河南省肉鸡专项监测点在不同环节采集60份生鸡肉,分别利用常规MPN法和改良MSRV-MPN法进行沙门菌的定量检测.结果 两种方法的检测限均为0.3 MPN/g,常规MPN法计数结果有9份样品高于改良MSRV-MPN法,改良MSRV-MPN法计数结果有37份样品高于常规MPN法,有14份样品二者计数结果相等,经统计学分析(SPSS 10.1),Z=-4.01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改良MSRV-MPN法计数结果高于常规法.结论 改良MSRV-MPN法优于常规MPN法,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张冬民;炊慧霞;崔莹;张秀丽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鸡源双歧杆菌定向选育和发酵参数研究

    目的 从肉仔鸡肠道中筛选出耐酸、耐胆盐和耐消化酶的优良双歧杆菌,研究其生长特性,并优化其发酵参数,为转化生产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通过无菌采样并分离得到多株双歧杆菌,对分离获得的双歧杆菌进行形态学、生化特性研究,然后采用牛津杯法,测定90株双歧杆菌对大肠埃希菌和沙门菌的抑制作用,采用改良MRS培养基,模拟鸡胃肠道逆环境,对其耐消化道特性进行研究,筛选出优良双歧杆菌,再进行生长特性研究及发酵参数优化.结果 从肉仔鸡肠道分离出90株双歧杆菌,初步挑选出23株作为候选菌株,抑菌试验测得双歧杆菌B1、B2和B3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然后经过耐受消化道逆环境试验,发现B2菌株的耐受能力好,初步鉴定双歧杆菌B2为小鸡双歧杆菌,并将其定名为Bifidobacterium pullorum B2,对其生长特性的研究发现经18 h发酵细菌总数可以从8.3×105 CFU/mL升高到1.3×109 CFU/mL,运用优化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中试试验,发酵后的活菌数可达1.41×1010 CFU/mL.结论 本实验从肉仔鸡肠道中分离筛选并初步鉴定了Bifidobacterium pullorum B2,优化了制备Bifidobacterium pullorum B2发酵液的发酵条件,降低了生产成本.

    作者:赵龙妹;李桂霞;张日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金昌地区小儿腹泻病原学和耐药性分析

    目的 寻求金昌地区小儿腹泻病原学和耐药性特征,以及肠道菌群变化,为有效预防、科学治疗金昌地区小儿腹泻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1年全年金昌市第一人民医院258份小儿腹泻粪便标本同时行粪常规检验、A群轮状病毒抗原测定,标本直接涂片革兰染色后行显微镜菌群分析、细菌培养、病原菌药敏试验,结合患儿临床信息,综合分析金昌地区小儿腹泻病原学和耐药性特征、肠道菌群变化特点.结果 (1)现阶段金昌地区小儿腹泻病原体以轮状病毒为主;(2)细菌感染引起的小儿腹泻,耐药情况复杂;(3)各种腹泻均可使小儿肠道菌群失调.结论 (1)要有效预防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2)经验治疗小儿细菌性腹泻可以使用β-内酰胺类+酶抑制剂;(3)要重视小儿肠道菌群失调.

    作者:何凡;何丁;邵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微生物检测用培养基、试剂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全面分析微生物检测用培养基、试剂质量控制方法,从培养基的购置、验收、储存、使用等方面进行分类研究,明确培养基的质量控制方法途径,对微生物实验室培养基质量控制工作提供系统指导,提高微生物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李志芬;刘锐萍;杜伟;刘珊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黄酒对慢性应激大鼠肠道微生物的影响

    目的 探讨黄酒对慢性应激大鼠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方法 将45只SD大鼠制成慢性应激模型,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慢性应激对照组和慢性应激黄酒组.正常对照组、慢性应激对照组仅给予正常饲料喂食,慢性应激黄酒组饲料中每日添加酒精度为15.0% (v/v)的黄酒5 mL,6周后处死大鼠,取肠道内容物做肠道乳酸菌、大肠埃希菌及真菌等微生物培养,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 黄酒不影响大鼠的血糖变化,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慢性应激对照组乳酸菌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肠埃希菌和真菌数量增加,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应激黄酒组乳酸菌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埃希菌和真菌数量减少,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应激状态下,肠道微生物发生明显的变化,适量饮用黄酒能增加肠道益生菌,减少肠道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对肠道微生物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作者:马良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脑卒中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确定脑卒中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HAP)的病原学特点及耐药性.方法 对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重症监护病房脑卒中患者发生的医院感染3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60例肺炎患者中,分离出病原菌640株,G-菌396株,前三位的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G+菌184株.真菌60株,以白色念珠菌多.结论 综合ICU病房中脑卒中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菌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作者:朱太平;周建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一种提取小鼠肠道中活体微生物的方法

    目的 建立一种有效的肠道微生物提取方法,用于基于培养方法研究肠道微生物.方法 研究NaCl溶液体积、内容物振荡时间、离心转速和高速离心次数对肠道微生物提取数量、质量及其活性的影响.结果 在盛有适量玻璃珠的三角瓶中,将肠道内容物与0.85%的NaCl溶液按质量体积比(g∶mL)不大于1∶10进行混合,120 r/min漩涡振荡30 min,500 r/min离心5 min去除沉淀,将上清液分装于EP管中12 000 r/mim高速离心1次,弃去上清,在EP管中加入0.85% NaCl溶液进行漩涡振荡使菌体充分分散,即可得到提取完全、质量高的小鼠肠道微生物.结论 该方法能够提取足够多的肠道微生物,并且保持其活性.

    作者:蒋婕;郭抗萧;周赛男;张华玲;谭周进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罗格列酮对大鼠肺组织IL-4、IL-8和TNFα的影响

    目的 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的受体γ(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大鼠肺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4(IL-4)的影响.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罗格列酮组.制备肺组织匀浆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用放免法检测IL-8、TNF-α,用ELISA法测IL-4.结果 罗格列酮组大鼠肺组织匀浆的IL-4含量[(5.36±1.08) ng/mL]高于正常对照组[(3.48±1.70) ng/mL],P<0.01.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激活PPAR-γ可诱导肺组织产生IL-4.

    作者:郭建华;施广霞;沈洁;滕斌;李红凌;郭连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大豆多糖联合环磷酰胺对S180荷瘤小鼠抗肿瘤增效作用研究

    目的 从免疫学角度研究大豆多糖对环磷酰胺的减毒增效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用昆明种小鼠80只,随机分为阴性对照;大豆多糖(SSPS)组:50、100、200 mg/(kg· d);阳性对照:环磷酰胺(CP) 25 mg/(kg·d);大豆多糖联合环磷酰胺组:(1)CP 25 mg/(kg·d)+SSPS mg/(kg·d)、(2)CP 25 mg/(kg·d)+SSPS 100 mg/(kg·d)、(3)CP25 mg/(kg·d)+SSPS200 mg/(kg·d);0.2 mL/只,腋下接种S180,腹腔给药,连续给药10d.测定大豆多糖联合环磷酰胺对S180荷瘤小鼠瘤重、胸腺指数、脾指数的影响,ELISA法检测S180荷瘤小鼠外周血血清中细胞因子IL-2含量的影响.结果 大豆多糖能够抑制S180荷瘤小鼠的肿瘤生长,其抑瘤率分别为24.10%、35.39%和39.75%,与环磷酰胺合用后其抑瘤率为89.87%、91.91%和92.63%(P<0.05,P<0.01),q值0.99 ~1.00,具有协同作用;且合用后提高了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小鼠的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并促进S180荷瘤小鼠分泌IL-2.结论 大豆多糖通过增加荷瘤小鼠免疫功能而减轻环磷酰胺对机体的毒副反应,增强其抗肿瘤作用.

    作者:张秀娟;李其成;白雪莹;季宇彬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土壤硅酸盐细菌的研究进展

    目的 不同土壤均含有丰富的磷、钾元素,但它们多以稳定的铝硅酸盐和磷灰石状态存在,不能直接为作物吸收和利用.硅酸盐细菌能通过代谢产生有机酸、多糖而释放出可溶态的磷、钾、硅等元素,而且具有一定的固氮能力,有利于植物的吸收和利用.因此土壤硅酸盐细菌的研究,不仅可为挖掘土壤潜在肥力、维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本研究从硅酸盐细菌在土壤中的分布、研究方法、应用等方面对国内外土壤硅酸盐细菌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

    作者:谷付旗;季秀玲;魏云林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从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发现β-内酰胺酶ADC基因和膜孔蛋白carO基因新的变异型

    目的 调查一组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β-内酰胺酶基因和膜孔蛋白基因的存在和变异情况.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浙江某医院ICU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的多耐药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各10株,用分子鉴定法鉴定菌种,再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34种β-内酰胺酶基因与膜孔蛋白carO基因.结果 本组20株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共检出TEM-1型20株(100%)、OXA-23型10株(50.0%)、ADC-30型12株(60.0%)、ADC基因新的变异型ADC-60型8株(40.0%)(GenBank登录号:JQ692087).10株PDR菌均检出OXA-23型β-内酰胺酶基因,而10株MDR菌则均未检出OXA-23型β-内酰胺酶基因.20株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膜孔蛋白carO基因均存在有义突变,19株测得序列相同,翻译成氨基酸序列后与鲍曼不动杆菌敏感株(SDF)比较,一致率为76.0%.8号株carO基因序列与其他19株测得DNA序列不同,第351位缺失了12个碱基并导致过早出现终止密码子.结论 本组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主要与产TEM、ADC、OXA-23和carO基因存在有义突变相关.OXA-23型β-内酰胺酶基因阳性是PDR菌耐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原因.ADC基因存在新变异型:ADC-60是国内外首次报道.

    作者:黄东标;周茂亮;申屠桥民;孔海深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细菌性阴道病临床及实验室诊断方法

    目的 细菌性阴道病(BV)是我国女性常见的下生殖道感染,BV患者约有50%无症状,有症状者多诉分泌物增多、有鱼腥臭味,阴道瘙痒、灼热等症,镜检可发现线索细胞,胺试验阳性.若得不到及时正确的诊治,极易引发不孕不育、子宫内膜炎、早产、流产,以及盆腔炎、宫颈炎等上生殖道感染,因此受到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关注.本研究对临床上细菌性阴道病常用的镜检法、培养法、生化法等诊断方法进行综述,为临床医生选择合理的检测方法提供参考.

    作者:楼春华;焦国宾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铜绿假单胞菌MSHA菌苗小鼠体内抗癌效应的研究

    目的 通过对铜绿假单胞菌MSHA菌苗小鼠体内抗癌效应的研究,验证该菌苗对多系小鼠瘤细胞的侵袭是否有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 预防性治疗研究时,先给阳性对照组小鼠皮下注射B.C.G6 mg、预防治疗组小鼠注射PA-MSHA菌苗0.5 mL,再对全部小鼠均进行16A3及S180细胞株移植,25 ~ 30 d后统计小鼠的抗癌效应;治疗性疗效研究时,先给小鼠进行相应的瘤株移植,再随机分组进行B.C.G、PA-MSHA菌苗注射治疗,末次注射5~10 d后统计小鼠的抗癌效应.结果 B.C.G注射液对多系小鼠肿瘤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P<0.05)而PA-MSHA菌苗对小鼠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效果更加显著(P<0.01).结论 PA-MSHA菌苗能通过增强机体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和非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活性改善自身的免疫状态而发挥其抗癌效应,从而预防和治疗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作者:孙文平;高小平;陈艳君;赵宝霞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对肝硬化腹水白细胞计数及腹泻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 研究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金双歧)对肝硬化腹水伴腹泻患者腹水白细胞计数的影响及对腹泻的治疗效果,为指导临床安全、合理用药及为益生菌对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SBP)治疗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63例肝硬化腹水同时伴有腹泻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n=31)和对照组(n=32).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金双歧,对照组仅给予综合治疗,疗程为14 d.治疗结束后观察治疗前后腹水白细胞计数变化及腹泻好转情况.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后,腹水白细胞计数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腹水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两组相比,治疗组腹水白细胞计数降低明显(P<0.05).治疗组腹泻缓解总有效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更能明显降低肝硬化患者腹水白细胞计数,更能有效改善肝硬化患者腹泻症状,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婧;张军;郑鹏远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桥本甲状腺炎合并良恶性病变超声图像对比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在桥本甲状腺炎合并良恶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本组病例: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82例,合并良性病变87例,结合病理结果和术前超声检查,总结其声图像特点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良恶性病变时,在超声图像上有其明显的特征表现,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有如下特点:结节多呈低回声,边缘不规整,无明显包膜;多伴有砂砾样钙化;有的局部腺体回声明显减低,伴有弥漫性的砂砾样钙化,血流显示多为结节内的条状血流.良性病变结节多轮廓清晰,结节内回声高低不等,少有砂砾样钙化,结节周边多可见血流显示.结论 对桥本状腺炎合并其他病变时,超声检查应注意腺体回声情况及腺体内病变的回声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判断;对于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伴有钙化灶、衰减应注意有恶性病变变的可能.

    作者:陶春梅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小儿细菌性痢疾临床特点及病原学分析

    目的 了解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近3年小儿急性细菌性痢疾的临床特点、致病菌群分布以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住该院儿科的44例急性细菌性痢疾患儿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的一般资料、症状、血常规、生化常规以及病原菌的分型以及耐药性情况的临床特点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小儿细菌性痢疾多流行于5~11月,以1~6岁患儿高发.病例多以普通型为主,偶有中毒型.脓血便已不是细菌性痢疾的典型表现.血液学检测白细胞增高,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福氏志贺菌是主要流行菌群.志贺菌属对头孢唑啉、氨苄青霉素几乎全部耐药,对喹诺酮类以及氨基糖苷类以及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也较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派酮舒巴坦则全部敏感.结论 小儿细菌性痢疾临床表现亦趋于不典型和多样化,尽早做大便培养以明确.在治疗上应当首选含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

    作者:诸宏伟;孙琦;沈怀云;彭万胜;王磊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宁波地区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调查

    目的 研究宁波地区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微生物的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必要的病原学依据.方法 对慈溪市红十字医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住院的233例成年CAP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33例CAP患者中,134例病原学检查阳性,病原菌102株,其中主要为流感嗜血杆菌42株,肺炎链球菌36株,肺炎克雷伯杆菌16株.非典型病原阳性32例,主要为肺炎支原体27例.流感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耐药率为15.6%;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为35.1%,对阿齐霉素耐药率为62.4%;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率为11.8%.结论 宁波地区CAP患者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要病原菌,对喹诺酮类和第三代头孢菌素具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可以选择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抗生素和碳青酶烯类抗生素.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CVP不容忽视.

    作者:史静静;胡芸;潘金波 刊期: 2013年第05期

  • 女性常见阴道感染认知水平调查及干预对策

    目的 阴道感染是女性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其不像生殖系统癌症具有高致死率,一般未引起患者和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但某些阴道感染的临床症状体征极为相似,极易造成误诊.若久治不愈,易引发合并感染和上行感染.通过对医患双方阴道感染相关知识的调查分析,为加强阴道感染的科学诊疗,提高阴道感染治愈率,本研究结合国内外相关学者研究成果与笔者多年临床实践经验,特提出循证护理等相关干预建议.

    作者:潘裴彩;王玫瑾 刊期: 2013年第05期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大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