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忠华;郑晋伟;陈骏萍;吴超双
目的 探讨频发心室期前收缩对心功能、心肌电生理和交感神经活性的影响.方法 8只杂种犬植入双腔起搏器,两根电极均植入心室,4只为对照组,4只为心室期前收缩组.心室期前收缩组通过调节房室传导时间造成心室期前收缩两联律模型.起搏前和起搏4周后心脏彩超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抽血测试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电生理检查测量心室有效不应期(VERP)和程控刺激诱发室性心动过速.结果 心室期前收缩组在4周的起搏后LVEF和LVESD均较起搏前低(均P<0.05),LVEDD较起搏前高(P<0.05);对照组在整个观察期间未见LVEF、LVEDD、LVESD有明显的变化.心室期前收缩组在4周的起搏后VERP较起搏前有延长的趋势,对照组在观察期间VERP未见明显变化.两组在4周前后均不能程控刺激诱发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结论 长时间高负荷的心室期前收缩能造成左心扩大、LVEF下降,还可能引起血浆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升高和VERP的延长.
作者:郑继锋;张建勤;江力勤;王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管壁回声跟踪技术(ET)评价吸烟对男性颈总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 3208例男性吸烟者纳入研究对象,按吸烟有无合并高危因素分为吸烟不伴高危因素组(1 319例)、吸烟伴一种高危因素组即吸烟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中任意一种(1 346例)、吸烟伴任意两种高危因素组(486例)、吸烟伴三种高危因素(57例),另设正常对照组(1 608例).根据年龄~20岁、~30岁、~40岁、~50岁、~60岁、61岁~分为6组.分别应用ET技术对颈总动脉血流动力学进行量化分析来评估动脉硬化参数,包括压力应变弹性参数系数(Ep)、僵硬度(β),顺应性(AC)、脉搏波传导速度(PWVβ)、膨大指数(AI).并用单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吸烟伴危险因素与年龄的交互作用.结果 入选对象的颈动脉左右比较,β、Ep、AC、AI和PWV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右侧颈动脉弹性参数值均较左侧数值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及高危因素数目的增多,各弹性参数值(β、Ep、AI和PWVβ)逐渐增高而AC值减低,且各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影响各弹性参数值的因素中,年龄增长的作用较吸烟等危险因素大.结论 吸烟及增龄是影响颈动脉弹性的重要因素,而且吸烟伴随着高危因素的增多对动脉弹性的影响也就越大,ET能早期发现吸烟者颈动脉内皮功能的改变,是一种便捷、无创的检查方法.
作者:徐涛;苏楠;张盛敏;许幼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的婚姻质量及社会功能,为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的家庭及社会支持提供若干指标.方法 选择已婚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96例,应用Olson婚姻质量问卷(ENRICH)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患者及其配偶进行调查.结果 精神分裂症组婚姻质量均低于常模(均P<0.05),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以及配偶有8个因子的得分低于常模(均P< 0.05),配偶的婚姻满意度和性生活得分高于患者(均P<0.05),影响患者婚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家庭收入和社会功能.结论 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婚姻质量下降,要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宣教以及精神科护理.
作者:汤娟萍;沈海群;李亚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出现微出血后的血压波动变化特点.方法 有高血压病史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13例,根据1.5 T磁敏感加权成像磁共振扫描分为有病后新发微出血患者组(48例)和无新发微出血患者组(65例),完成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两组间日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日间收缩压负荷值、日间舒张压负荷值、夜间收缩压负荷值、夜间舒张压负荷值及非杓型血压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讨论 高血压在微出血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微出血患者昼夜血压负荷升高更加明显,应加强血压控制.
作者:黄悦士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评估以索拉非尼(SOR)为主的化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将140例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索拉菲尼联合奥沙利铂化疗组(SOR+OHP组)和索拉菲尼联合优氟泰(SOR+UFT组),每组60例;比较分析患者生存状况评估远期疗效,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总观察人群的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稳定(SD)、进展(PD)分别为2.26%、21.80%、33.08%和42.86%,中位生存期为9.3个月,累积6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54.14%、30.83%和8.27%;SOR+OHP组和SOR+UFT组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以索拉非尼为主的化疗方案是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的较好姑息疗法.
作者:赵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在评估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99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计433个结节)的超声资料,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采用2011年Kwak提出的TI-RADS分类诊断标准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确定TI-RADS分类的临界值,并以此来判断结节的良恶性,以病灶大径分为两组:≤1cm组,>1cm组,比较两组间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433个甲状腺结节中,TI-RADS分类为2~5类者其恶性结节所占百分率分别为2类0(0/23)、3类1%(1/97)、4a类6.8%(5/73)、4b类34.7%(17/49)、4c类87.7%(135/154)和5类100%(37/37).获得ROC曲线,其曲线下面积为0.947,通过分析,取得合适诊断临界值为4c类,即TI-RADS分类≥4c类者诊断为恶性,而TI-RADS分类<4c类者诊断为良性.以TI-RADS分类≥4c类为诊断恶性的标准,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8.2%、92.0%、90.3%.以此标准诊断两组不同大小结节间的良恶性,其准确性分别为87.1%(≤1 cm组)与93.5%(> 1c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RADS分类在评估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毛锋;张盛敏;苏楠;陈立斌;姜月茗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全口龈下刮治术与根面平整(SRP)联合咬(牙合)创伤牙位咬(牙合)调整治疗牙周炎伴咬(牙合)创伤的效果.方法 将60例牙周病伴咬(牙合)创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全口SRP治疗,观察组采用全口SRP联合咬(牙合)创伤牙位咬(牙合)调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牙周指标和咬(牙合)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牙周指标及咬(牙合)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1).结论 全口SRP联合咬(牙合)创伤牙位咬(牙合)调整治疗牙周炎伴咬(牙合)创伤可显著改善牙周炎症和咬(牙合)状况,临床疗效好.
作者:陈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老年患者医疗需求急剧增加,而与此同时,我国非常缺乏专业化老年中长期医疗照护机构,医院几乎是中国老年人获取医疗服务的唯一选择,老年人无论是急性病、危重病,还是慢性病、康复期,都只能来到医院获取各种医疗服务,一旦出院便很难获得持续性的后续医疗.
作者:严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膜性肾病(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为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9.89%~30%,其特征性病理改变为肾小球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增厚,根据其病因可以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家族性.研究发现,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1)及其抗体在MN病因诊断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现将其做一概述,报道如下.
作者:叶晴晴;朱彩凤;朱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在重症患者中,急性肾损伤(AKI)是常见疾病,尽管近年来重要脏器功能支持技术及早期液体复苏理念在不断提高,但AKI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高居不下.肾脏多普勒超声对肾动脉阻力指数(RRI)提供较好的实时测定.由于AKI患者肾血流灌注减少可能远早于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增高以及少尿等临床表现的出现,早期发现肾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将有助于预测AKI的发生.现就RRI对AKI患者肾功能评估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郑漾;呼邦传;孙仁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百令胶囊联合阿魏酸哌嗪分散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DN)的疗效.方法 将82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41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百令胶囊联合阿魏酸钠哌嗪分散片,共观察8周.观察两组患者的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及尿微量白蛋白/肌酐(MAlb/Cr)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8%,高于对照组56.1%(P<0.05);治疗组UAER、MAlb/Cr及Scr较对照组低(均P<0.01).结论 百令胶囊联合阿魏酸哌嗪分散片能明显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UAER、MAlb/Cr及Scr,减轻肾脏损害,延缓DN的进展.
作者:孙梅琴;娄成利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腹壁切口疝合成补片修补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关预防对策.方法 选取接受腹壁切口疝合成补片修补术的患者135例,对其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对策.结果 本组135例患者在腹壁切口疝合成补片修补术术后有56例患者出现术后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率为41.48%.术后切口感染与发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及基础疾病有关(均P<0.05),而与性别、原手术切口关系不大(均P>0.05).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切口疝大小与术后感染率有关(均P< 0.05).结论 患者的年龄、BMI、基础疾病、切口疝大小与术后感染发生率有关,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严格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控制手术时间,并采取相关预防对策,降低腹壁切口疝合成补片修补术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章小兵;江四平;毛水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LAP)与腺苷脱氨酶(ADA)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性肝病生化指标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72例HBV感染性肝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15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血清中LAP与ADA水平,同时记录观察组患者肝功能相关指标、肝脏纤维化程度及炎症活动程度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LAP、ADA水平较对照组高(均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LAP与肝功指标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及γ-谷氨酰转移酶(GGT)呈正相关(r=0.398、0.191、0.514、0.242、0.781,均P<0.05);与白蛋白(ALB)和胆碱酯酶(Che)呈负相关(r=-0.375、-0.289,均P<0.05).血清ADA与D-Bil、I-Bil、球蛋白(GLB)、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LP及GGT呈正相关(r=0.417、0.319、0.367、0.491、0.382、0.512、0.781,均P<0.05),与ALB和Che呈负相关(r=-0.229、-0.341,均P<0.05).血清LAP与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及炎症活动程度呈正相关(r=0.425、0.281、0.382,均P< 0.05);ADA与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炎症活动程度及纤维化程度均呈正相关(r=0.561、0.398、0.371、0.671、0.726,均P<0.05).结论 LAP、ADA可以作为HBV感染性肝病生化检测指标,可以用于诊断、检测、评估及判断疾病预后的参考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平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MRI对非典型性脑膜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典型性脑膜瘤临床资料及MRI图像.结果 大脑半球凸面21例,大脑镰旁7例,前颅窝底5例,脑室内5例,后颅窝3例,鞍区3例,跨前中颅窝2例,天幕、蝶骨嵴及右侧颞下窝翼腭窝跨颅底各1例,2例为多发脑膜瘤;19例肿瘤形态不规则,16例呈分叶状,13例呈圆形、类圆形,l例呈葫芦状;36例信号不均,其中10例内含囊变、坏死,1例有出血,2例呈轻中度强化,47例强化明显,39例呈不均匀强化;43例脑膜尾征阳性,多表现为短粗而不规则.结论 非典型性脑膜瘤由于其特殊的组织生物学特性,导致其内部信号不均、边缘毛糙及复杂的肿瘤强化情况,充分认识病变的特点对肿瘤定位及定性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助于完整切除肿瘤、减少复发及提高预后.
作者:李建斌;李强;童竑章;李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微栓子信号(MES)与大脑中动脉狭窄(MCAS)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症状性MCAS患者70例,无症状性MCAS患者20例;症状性MCAS组又分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14例和脑梗死组56例.所有患者均行头颅MRI证实有无梗死灶,并记录梗死部位;行CT血管成像(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大脑中动脉有无狭窄以及狭窄程度进行分级;行MES监测,记录栓子数量、部位.结果 症状性MCAS组MES阳性率高于无症状组(P<0.05);症状性MCAS组,轻、中、重度狭窄3组的MES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性MCAS组MES阳性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低于阴性患者(P<0.05);症状性MCAS组交界区梗死和散发皮质小梗死MES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梗死类型(P<0.05).结论 充分评估脑血管影像学检查,结合MES监测,对于不同类型的脑梗死采用个体化治疗.
作者:杨春瑛;高峰;张宝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 将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药物使用时间和症状控制时间,治疗2、7d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统计30 d内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96.00%vs 78.00%,P<0.05).观察组药物干预时间和症状控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治疗2、7d后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30d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14.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基础上采用替罗非班治疗,可缩短药物干预时间和症状控制时间,改善心肌缺血状态,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显著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玉峰;江隆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大剂量乌司他丁治疗肺脂肪栓塞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急性肺脂肪栓塞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4 100 U,ih,q12 h)及甲泼尼龙(80mg,iv,q8 h)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大剂量乌司他丁20万U每100 ml 0.9%氯化纳注射液静脉滴注,4次/d,7d为一疗程治疗.比较两组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的各项重要指标变化,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并对住院期间死亡人数进行记录.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超敏C反应蛋白,乳酸及APACHE Ⅱ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乌司他丁治疗肺脂肪栓塞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侯思聪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后正中切口下多裂肌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未合并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未合并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170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85例)和观察组(8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后正中切口下开放入路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后正中切口下多裂肌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下地时间,记录两组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与伤椎上下椎体前后缘高度比、Cobb角度数及切口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下地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和切口裂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椎体与伤椎上下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及Cobb角度数均有所改善(均P<0.05).结论 后正中切口下多裂肌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未合并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可有效减少术中创伤,缓解术后腰背疼痛,促进椎体高度和后凸角度恢复,且有助于降低切口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黄伟;张龙;肖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 10-A2文件初步评价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试剂的性能.方法 按照NCCLS颁布的EP 10-A2文件,按中、高、低、中、中、低、低、高、高、中的顺序连续测定各浓度样本5d.计算测定结果的偏差、总不精密度、截距、斜率、非线性、携带污染和漂移.结果 低、中、高浓度IMA样本偏差分别为0.1、0.3和0.0 U/L;总不精密度分别为2.77%、2.00%和2.14%;截距、斜率、非线性、携带污染、漂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MA试剂盒准确度、精密度均较好,线性良好,携带污染率低,稳定性好,试剂性能可满足临床应用需求.
作者:陈红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在断指再植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收集断指再植术后患者60例,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两组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A组PCIA方案:舒芬太尼+昂丹司琼+利多卡因;B组PCIA方案:舒芬太尼+酮咯酸氨丁三醇+昂丹司琼+利多卡因,两组方案均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到100ml.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动、静态下术后3、6、12、24及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静态下各时间的VAS评分均<3分,镇痛效果优良,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动态下B组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较A组显著降低,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67%,A组为4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断指再植术镇痛效果良好.
作者:陆叶兰;徐洲;陈海亚;李小双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