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伟
目的 探讨后正中切口下多裂肌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未合并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未合并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患者170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85例)和观察组(8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后正中切口下开放入路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后正中切口下多裂肌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下地时间,记录两组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椎体与伤椎上下椎体前后缘高度比、Cobb角度数及切口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下地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和切口裂开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椎体与伤椎上下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及Cobb角度数均有所改善(均P<0.05).结论 后正中切口下多裂肌肌间隙入路内固定治疗未合并神经损伤胸腰椎骨折可有效减少术中创伤,缓解术后腰背疼痛,促进椎体高度和后凸角度恢复,且有助于降低切口并发症发生风险.
作者:黄伟;张龙;肖曦 刊期: 2015年第04期
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老年患者医疗需求急剧增加,而与此同时,我国非常缺乏专业化老年中长期医疗照护机构,医院几乎是中国老年人获取医疗服务的唯一选择,老年人无论是急性病、危重病,还是慢性病、康复期,都只能来到医院获取各种医疗服务,一旦出院便很难获得持续性的后续医疗.
作者:严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在重症患者中,急性肾损伤(AKI)是常见疾病,尽管近年来重要脏器功能支持技术及早期液体复苏理念在不断提高,但AKI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高居不下.肾脏多普勒超声对肾动脉阻力指数(RRI)提供较好的实时测定.由于AKI患者肾血流灌注减少可能远早于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增高以及少尿等临床表现的出现,早期发现肾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将有助于预测AKI的发生.现就RRI对AKI患者肾功能评估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郑漾;呼邦传;孙仁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频发心室期前收缩对心功能、心肌电生理和交感神经活性的影响.方法 8只杂种犬植入双腔起搏器,两根电极均植入心室,4只为对照组,4只为心室期前收缩组.心室期前收缩组通过调节房室传导时间造成心室期前收缩两联律模型.起搏前和起搏4周后心脏彩超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抽血测试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电生理检查测量心室有效不应期(VERP)和程控刺激诱发室性心动过速.结果 心室期前收缩组在4周的起搏后LVEF和LVESD均较起搏前低(均P<0.05),LVEDD较起搏前高(P<0.05);对照组在整个观察期间未见LVEF、LVEDD、LVESD有明显的变化.心室期前收缩组在4周的起搏后VERP较起搏前有延长的趋势,对照组在观察期间VERP未见明显变化.两组在4周前后均不能程控刺激诱发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结论 长时间高负荷的心室期前收缩能造成左心扩大、LVEF下降,还可能引起血浆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升高和VERP的延长.
作者:郑继锋;张建勤;江力勤;王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定标活检术在肠道黏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行肠镜检查的患者89例,使用一次性定标活检钳在其肠道黏膜进行标记,通过定期复查肠镜,分析单次标记成功率、标记的存在情况、标记局部黏膜的组织反应及其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89例患者中单次定标成功率84.27%,总有效率96.63%.随访超过6个月、12个月、1 8个月和24个月的患者中,定标总有效率分别为82.35%、78.56%、76.54%和67.89%.结论 定标活检术在肠道黏膜中具有标识清晰,留存时间较长,适合肠道疾病的纵向对比研究,临床推广意义较大.
作者:宋凌云;林琪;周军;程秀;沃海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快速康复外科(FTS)是一种新的外科理念,应用一系列基于循证医学的有效措施以减少手术应激及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康复,以达到缩短术后住院日和减少住院费用的目的[1].而整体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护理,使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得到健康恢复.本研究拟探讨FTS理念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苏敏;谢浩芬;费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比较缝合锚、带袢钢板及肩锁钩钢板内固定治疗Rockwood 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Rockwood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103例,其中采用缝合锚固定33例,带袢钢板固定30例,肩锁钩钢板固定40例,在末次随访时对3组临床疗效(肩关节JOA评分)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3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19个月.钩钢板组与缝合锚组及带袢钢板组JO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钩钢板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缝合锚组和带袢钢板组(均P< 0.05).结论 缝合锚与带袢钢板内固定治疗Rockwood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疗效优于钩钢板内固定,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无需二次手术取出,能减轻患者痛苦与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作者:邵利芳;王人彦;华永均;陆建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醋酸钙联合高通量透析对尿毒症患者高磷血症的疗效.方法 将5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入组前均行低通量透析≥12个月.入组后对照组改用高通量透析联合碳酸钙口服,观察组给予高通量透析联合醋酸钙口服治疗.测定两组入组时,治疗2、4个月个月时血钙(Ca)、血磷(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iPTH)水平,并评价两组皮肤瘙痒程度.结果 治疗2个月,两组患者Ca水平均较入组时高(均P< 0.05),P、iPTH均较入组时低(均P<0.05);治疗4个月,两组血P、iPTH下降更为明显.观察组治疗2、4个月P及iPTH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血Ca水平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经治疗后皮肤瘙痒程度评分均呈下降趋势(均P< 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高钙血症发生率较高于观察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醋酸钙联合高通量透析对MHD患者的高磷血症疗效确切,皮肤瘙痒显著改善,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高钙血症的发生.
作者:朱欢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对喉癌Hep-2细胞增殖活性、凋亡水平、细胞周期及侵袭迁移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鸦胆子油乳注射液作用Hep-2细胞后,利用MTT法检测鸦胆子油乳注射液作用后细胞增殖抑制情况;利用Hoechst33258观察细胞的凋亡现象;流式细胞仪检测分析细胞周期分布、凋亡情况;Transwell实验分析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变化情况.结果 经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处理后,Hep-2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受到抑制(P<0.05),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细胞核出现致密的固缩形态及颗粒状荧光,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诱导了细胞凋亡;细胞周期都被阻滞在G2/M期;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Hep-2细胞侵袭迁移能力(P<0.05).结论 鸦胆子油乳注射液可抑制喉癌Hep-2细胞的增殖及侵袭迁移能力,可能与其引起肿瘤细胞周期阻滞,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张朝晖;金巧智;李志海;陈武兵;孙栋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骶管减压腰髂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不稳定骶骨骨折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5例采用骶管减压腰髂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不稳定骶骨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有明显的骶神经根损伤症状,采用骶管减压腰髂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观察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1年复查X线片及CT检查,观察骨折复位情况和植骨愈合情况,应用Gibbons标准评分评定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80~240min,平均(216.0±25.10)min;术中出血量800~1 500 ml,平均(1180.0±327.11)ml,术中无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8.8±6.10)个月,术后6个月复查X线片及CT检查,提示骨折愈合,植骨融合,无明显骨盆畸形残留及假关节形成.结论 骶管减压腰髂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可以恢复脊柱骨盆的整体稳定性,有利于神经损伤的恢复,允许术后早期负重,便于术后护理,是治疗不稳定骶骨骨折伴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孙建军;许楠健;陈启旺;袁绍忠;童军;舒帆;李跃红;陈卫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临床实习是护生生成为一名合格的护±之前的必经之路.在实习中,护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从事各项护理操作,熟练掌握各项技能,为以后的工作积累宝贵的经验.本文旨在了解宁波地区实习生的现状,特自制调查表对此展开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崔琼;陈思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铁蛋白对早期识别和指导孕妇贫血治疗的应用价值,了解妊娠期铁蛋白缺乏与贫血患病情况及相互关系,为预防孕妇贫血、降低孕妇贫血患病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330例孕妇,测定血红蛋白及血清铁铁蛋白水平,采用问卷调查孕妇家庭情况、个人情况以及孕妇营养与饮食状况.结果 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患病率14.55%,铁蛋白缺乏率70.91%.随着孕周的增加,铁蛋白缺乏的患病率越来越高(P<0.05),贫血患病率也随之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铁蛋白能较早反映铁耗竭的指标,血清铁蛋白筛查对早期识别、指导妊娠期缺铁性贫血治疗有着重要应用价值.
作者:李丽菁;王笑盈;叶伟征;范东春;胡慧慧;李珺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度洛西汀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和度洛西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右佐匹克隆.比较两组疗效、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11% vs88.89%,P>0.05).两组治疗后HAMD、N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PSQI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TE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度洛西汀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疗效确切,能显著提高睡眠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垂体瘤是蝶鞍区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生率为1/10万[1-2],分为大腺瘤(直径1~4cm)和巨大腺瘤(直径>4cm)[2-3].越来越多的垂体大腺瘤手术倾向于采用经蝶入路,并且取得很好的疗效,但易并发脑性盐耗综合征(CSWS).本研究拟总结鼻蝶入路垂体大腺瘤切除术后并发CSWS的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邬静密;王建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大剂量乌司他丁治疗肺脂肪栓塞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急性肺脂肪栓塞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4 100 U,ih,q12 h)及甲泼尼龙(80mg,iv,q8 h)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大剂量乌司他丁20万U每100 ml 0.9%氯化纳注射液静脉滴注,4次/d,7d为一疗程治疗.比较两组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的各项重要指标变化,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并对住院期间死亡人数进行记录.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超敏C反应蛋白,乳酸及APACHE Ⅱ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乌司他丁治疗肺脂肪栓塞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侯思聪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产妇心理状态对于生理机能恢复及防止不良事故发生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妊娠过程会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生理及心理应激反应、分娩过程的焦虑及对外界刺激感染等不良因素共同作用,极易造成产妇产后发生心理情感障碍.心理情感障碍是指患者持续性情绪低落,伴随着思维情感、肢体活动及言语表情异常[1].产妇常存在着不良情绪等心理情感性障碍,如果不实施正确科学的缓解干预措施,产后不良心理状况持续时间长容易对产妇及新生儿构成潜在威胁,对产妇的生理及心理健康、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及家庭幸福指数均造成影响.
作者:熊晓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出现微出血后的血压波动变化特点.方法 有高血压病史的急性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13例,根据1.5 T磁敏感加权成像磁共振扫描分为有病后新发微出血患者组(48例)和无新发微出血患者组(65例),完成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两组间日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日间收缩压负荷值、日间舒张压负荷值、夜间收缩压负荷值、夜间舒张压负荷值及非杓型血压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讨论 高血压在微出血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微出血患者昼夜血压负荷升高更加明显,应加强血压控制.
作者:黄悦士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50例股骨远端复杂骨折,15例采用股骨动力髁螺钉固定,28例采用股骨髁支撑钢板固定,7例采用股骨髁上髓内钉固定,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6个月采用Merchan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28例,良13例,可5例,差4例,优良率82.0%.结论 股骨远端复杂骨折患者应根据患者情况采用不同的内固定方法治疗,能够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陈庆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20例,其中口服厄贝沙坦患者30例(对照组A);口服氨氯地平患者30例(对照组B);口服厄贝沙坦和氨氯地平患者60例(观察组),每组患者治疗12周,观察3组患者静息状态下血压(SBP/DBP)、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C-反应蛋白(CRP)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SBP、DBP低于对照组A及对照组B(均P<0.05),观察组降压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FBG、FINS、CRP及MALB均低于对照组A及对照组B(均P<0.05);3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厄贝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红样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改良后的克氏针或注射针头内固定加指甲回纳加压缝合法固定治疗末节指骨中远部骨折伴甲床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5例48指急诊外伤性末节指骨中远部骨折伴甲床损伤患者采用改良后的克氏针或注射针头顺行或逆行穿针直达末节指骨基底部内固定加甲床修复+指甲回纳纵横加压缝合外固定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3~16个月,除2例患者Ⅱ期愈合外,其余33例均Ⅰ期愈合,伤口均未发生感染,无甲下积液或积血,无甲床及皮肤坏死,拆线后指甲存活在位及无脱落,骨折均愈合,指甲全部不同程度生长,外形满意,末节指间关节功能良好.结论 改良后的克氏针或注射针头内固定加指甲回纳加压缝合法固定治疗末节指骨中远部骨折伴甲床损伤疗效确切,方法简单,取材便利,固定可靠,适合门急诊和基层医疗单位开展.
作者:管小勇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