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骶管减压腰髂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不稳定骶骨骨折伴神经损伤疗效分析

孙建军;许楠健;陈启旺;袁绍忠;童军;舒帆;李跃红;陈卫

关键词:骶管减压, 腰髂固定, 骶骨骨折, 神经损伤
摘要:目的 探讨骶管减压腰髂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术治疗不稳定骶骨骨折伴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分析5例采用骶管减压腰髂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治疗不稳定骶骨骨折伴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有明显的骶神经根损伤症状,采用骶管减压腰髂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观察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及1年复查X线片及CT检查,观察骨折复位情况和植骨愈合情况,应用Gibbons标准评分评定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80~240min,平均(216.0±25.10)min;术中出血量800~1 500 ml,平均(1180.0±327.11)ml,术中无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18.8±6.10)个月,术后6个月复查X线片及CT检查,提示骨折愈合,植骨融合,无明显骨盆畸形残留及假关节形成.结论 骶管减压腰髂固定后外侧植骨融合可以恢复脊柱骨盆的整体稳定性,有利于神经损伤的恢复,允许术后早期负重,便于术后护理,是治疗不稳定骶骨骨折伴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社区管理216例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高血压社区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432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6例,比较两组患者对高血压基本防治知识的了解程度、高血压控制情况、防治前后的血压、血脂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高血压疾病基本知识了解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血压、血脂各项检测指标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在对治疗的满意度、服药依从率和生活行为变化率方面明显提高,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216例高血压患者经社区管理,高血压控制率为91.67%;对照组高血压控制率为5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社区管理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顾小鸣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如何建立医院为基础的老年病医疗模式

    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老年患者医疗需求急剧增加,而与此同时,我国非常缺乏专业化老年中长期医疗照护机构,医院几乎是中国老年人获取医疗服务的唯一选择,老年人无论是急性病、危重病,还是慢性病、康复期,都只能来到医院获取各种医疗服务,一旦出院便很难获得持续性的后续医疗.

    作者:严静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健康老龄化,我们能做些什么?

    在中国“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慢性病高发、失能半失能老人越来越多的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深层次挑战?实现“健康老龄化”需要全社会以及老年医学工作者付出怎样的行动?这都是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值得深思.

    作者:陈新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免疫健全者新型隐球菌肺炎合并肺栓塞一例报告

    新型隐球菌肺炎是由吸入环境中的新生隐球菌引起,免疫抑制宿主多见,如艾滋病等[1],而在免疫健全者中,隐球菌的感染率极低.目前肺栓塞的发病率缺乏准确的流行病学资料,既往在临床实践中误诊、漏诊或诊治不规范等普遍存在,但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生对该病的认识及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诊治肺血栓栓塞症的病例数也逐年提高.但总体来说,上述两种疾病在免疫正常人群的发病率均非常低,两者并存的病例更是罕见,宁波市鄞州第二医院2014年3月收治1例免疫健全者出现不典型原发性隐球菌肺炎合并多发肺栓塞.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邦盛;冯妩娜;易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认知干预对断指再植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断指再植术后容易发生血管危象,将直接影响断指再植成活率,而患者术后的不良心态及治疗依从性是造成血管危象发生的重要因素[1].本研究拟探讨认知干预对断指再植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浙江省瑞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断指再植术患者112例(137指),剔除有合并伤患者.其中男95例,女17例;年龄16~55岁,中位年龄34岁.

    作者:兰丽琴;汤礼贵;王海梅;陈贤慧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微小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运用二值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在鉴别甲状腺微小结节(≤1.0cm)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00例患者共123枚甲状腺微小结节的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图像进行分析,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建立回归模型,比较进入方程中的特征指标的优势比(OR值),评价弹性成像及各种特征指标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4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指标(P<0.05),按优势比(OR值的大小)排列为:微钙化>生长方向>内部成分>弹性成像.结论 微钙化、生长方向、内部成份、弹性分级能较好地鉴别甲状腺微小结节的良恶性,弹性分级作为新出现的技术,比微钙化、生长方向、内部成份外的其他特征指标更有助于鉴别诊断.

    作者:胡爽征;黄声岳;胡洁;范晓东;龚梁;俞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宁波市三甲医院护生实习现状调查

    临床实习是护生生成为一名合格的护±之前的必经之路.在实习中,护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从事各项护理操作,熟练掌握各项技能,为以后的工作积累宝贵的经验.本文旨在了解宁波地区实习生的现状,特自制调查表对此展开调查,现报道如下.

    作者:崔琼;陈思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全口龈下刮治术与根面平整联合咬(牙合)创伤牙位咬(牙合)调整治疗牙周炎伴咬(牙合)创伤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全口龈下刮治术与根面平整(SRP)联合咬(牙合)创伤牙位咬(牙合)调整治疗牙周炎伴咬(牙合)创伤的效果.方法 将60例牙周病伴咬(牙合)创伤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全口SRP治疗,观察组采用全口SRP联合咬(牙合)创伤牙位咬(牙合)调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牙周指标和咬(牙合)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牙周指标及咬(牙合)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1).结论 全口SRP联合咬(牙合)创伤牙位咬(牙合)调整治疗牙周炎伴咬(牙合)创伤可显著改善牙周炎症和咬(牙合)状况,临床疗效好.

    作者:陈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M型磷脂酶A2受体及其抗体与膜性肾病关系研究进展

    膜性肾病(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为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9.89%~30%,其特征性病理改变为肾小球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增厚,根据其病因可以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家族性.研究发现,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1)及其抗体在MN病因诊断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现将其做一概述,报道如下.

    作者:叶晴晴;朱彩凤;朱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度洛西汀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度洛西汀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疗法和度洛西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右佐匹克隆.比较两组疗效、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N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PSQI)评分和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11% vs88.89%,P>0.05).两组治疗后HAMD、N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PSQI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TE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度洛西汀联合右佐匹克隆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抑郁疗效确切,能显著提高睡眠质量,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急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发生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的危险因素及MDRO分布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49例急性SAP患者(年龄48~87岁)的临床资料,行临床标本病原学检测和药敏试验,按照其是否发生MDRO感染分为感染组及非感染组,比较各个因素组SAP发生MDRO感染危险因素的差异,并分析多重耐药菌的分布特点.结果 76例发生MDRO感染,感染率为51.0%.MDRO感染的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78株,其中多重耐药菌109株,G-杆菌67株,占61.5%;G+球菌35株,占32.1%;真菌7株,占6.4%.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晚发性肺炎、意识障碍、病房级别、卒中类型是急性SAP发生MDRO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OR=4.025、3.531、2211、2.013,均P<0.05).结论晚发性肺炎、意识障碍、入住重症监护病房及卒中类型是急性SAP发生MDRO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冯学问;陈春友;吴伟林;冯劲东;郑永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经Gerdy结节截骨手术入路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治疗Hoffa骨折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经Gerdy结节截骨手术入路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治疗Hoffa骨折的效果.方法 22例Hoffa骨折患者采用经Gerdy结节截骨手术入路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22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及断钉等并发症.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2个月,平均10个月.术后6个月按Letenneur 评估系统评价疗效,优10例,良6例,可4例,差2例,优良率72.7%.结论 经Gerdy结节截骨手术入路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治疗Hoffa骨折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旭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胸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表现

    目的 探讨前纵隔胸腺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表现.方法 对9例病理证实的胸腺原发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分析总结,并与病理对照.结果 胸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主要征象如下.部位:肿块局限于胸腺1例(11.1%)或以胸腺区为主8例(77.8%);大小形态,直径>5 cm的分叶状肿块7例(66.7%);肿瘤侵犯情况:包括胸部大血管、心包、邻近肺组织和胸壁等毗邻的结构,或压迫气管和食管8例(77.8%,),肿瘤内坏死5例(55.6%).心包积液5例(55.6%),胸膜腔积液2例(22.2%);仅伴有单一的其他结外脏器受侵,且直径小于胸腺肿块2例(22.2%);除胸腺区域内淋巴结肿大外,本组9例不伴有其他部位淋巴结肿大.结论 CT在胸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中的主要价值在于肿瘤定位,尤其是评价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当CT发现<40岁患者发现前上纵隔巨大分叶状肿块,压迫、侵犯毗邻的结构且不伴有其他部位淋巴结肿大,增强后呈均匀渐进性强化等特征时需考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可能.

    作者:丁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与腺苷脱氨酶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性肝病生化指标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观察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LAP)与腺苷脱氨酶(ADA)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性肝病生化指标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72例HBV感染性肝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15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血清中LAP与ADA水平,同时记录观察组患者肝功能相关指标、肝脏纤维化程度及炎症活动程度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LAP、ADA水平较对照组高(均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LAP与肝功指标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及γ-谷氨酰转移酶(GGT)呈正相关(r=0.398、0.191、0.514、0.242、0.781,均P<0.05);与白蛋白(ALB)和胆碱酯酶(Che)呈负相关(r=-0.375、-0.289,均P<0.05).血清ADA与D-Bil、I-Bil、球蛋白(GLB)、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LP及GGT呈正相关(r=0.417、0.319、0.367、0.491、0.382、0.512、0.781,均P<0.05),与ALB和Che呈负相关(r=-0.229、-0.341,均P<0.05).血清LAP与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及炎症活动程度呈正相关(r=0.425、0.281、0.382,均P< 0.05);ADA与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炎症活动程度及纤维化程度均呈正相关(r=0.561、0.398、0.371、0.671、0.726,均P<0.05).结论 LAP、ADA可以作为HBV感染性肝病生化检测指标,可以用于诊断、检测、评估及判断疾病预后的参考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平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宁波市北仑区35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临床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宁波市北仑区2009-2013年35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35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个案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建立数据库系统分析.结果 35例重症病例中,男24例,女11例;3岁以下儿童占94.29%,年龄中位数为1岁;散居儿童30例(85.71%),发病集中在5~7月份.临床上均有较明显的发热和出疹症状,多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发热平均持续4.6d,高温度≥39℃的28例(80%),出疹平均持续4.0 d;首次就诊无典型出疹临床表现的占45.71%.发病后平均0.5d就医,到县级及以上医院就诊平均需0.8d,确诊平均1.5d,初诊正确率为48.57%.病原学以肠道病毒71型(88.57%)为主.结论 应重点做好低年龄段儿童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业务培训,提高早发现早诊断能力,同时加强病原学监测,及时预警.

    作者:肖伟;翁幼娜;李巧方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河车平喘汤治疗COPD急性期疗效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河车平喘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期的疗效.方法 用随机数字奇偶分组法将80例COPD急性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用抗生素、低流量(1.0~1.5 L/ml)氧疗、解痉平喘、化痰止咳及补液支持等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河车平喘汤(紫河车6 g,五味子10 g,麦冬15 g,麻黄9 g,杏仁10g,苏子15g,冬花15g,半夏10g,桑白皮12g,黄芩12g,白果10g,甘草6g加减),疗程均为12d.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1s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改良呼吸困难指数(mMRC)分级情况.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5% vs 72.5%,P<0.05);两组治疗后的FVC、FEV1%、FEV1/FVC均较治疗前高(均P< 0.05),CAT评分、mMRC分级均较治疗前低(均P<0.05);两组间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河车平喘汤治疗COPD急性期可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作者:沈平心;杨延峰;王洁;李刚;陈海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一次性双管喉罩在新生儿复苏中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Supreme LMA在新生儿复苏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胎龄≥34周,需正压通气复苏的新生儿360例.随机分为面罩组(M组)、Classic LMA组(C组)和Supreme LMA(S组).比较各组置入时间、首次置入的成功率、复苏时间、复苏成功率、气管插管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C组与M组、S组与M组1 min Apgar评分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min Apgar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组与C组5 min Apgar评分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S组的置入时间显著减少(t=6.054,P< 0.01),首次置入的成功率显著增加(P<0.01),复苏时间、复苏成功率、气管插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与M组相比,C组复苏时间显著减少,复苏成功率显著增加、气管插管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Classic LMA和Supreme LMA都可以安全快速地对需要复苏的新生儿建立有效开放的气道,但Supreme LMA操作更加简单,技术要求较低,可在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罗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妊娠期血浆脂联素水平变化与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通过血浆脂联素(ADP)与妊娠期糖尿病(GDM)相关性的研究,探讨妊娠期ADP的水平变化对GDM的诊断价值.方法 被确诊为GDM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组,并根据葡萄糖耐量实验(OGTT)将观察组患者分为血糖恢复正常组(A组)70例和血糖未恢复组(B组)30例.并选择同期经门诊排除的正常糖代谢组孕妇(NGT组)3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测量身高和体质量计算孕妇体质量指数(BMI);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空腹血糖(FBG)水平;采用全自动时间分辨分析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采用Elisa方法测定血清脂联素水平以及应用稳态模型评估法(HOMA)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IR).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AD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ADP水平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ADP的水平与BMI、FBG、FINS和IR呈负相关关系(r=-0.801、-0.651、-0.416、-0.296、-0.825、-0.636、-0.404、-0.268,均P<0.05).结论 孕妇患者ADP水平降低与GDM发病明显相关,ADP水平的检测评估对GDM患者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价值.

    作者:李海雁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

    快速康复外科(FTS)是一种新的外科理念,应用一系列基于循证医学的有效措施以减少手术应激及并发症,加速患者术后康复,以达到缩短术后住院日和减少住院费用的目的[1].而整体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以护理程序为框架,对患者实施全方位的护理,使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得到健康恢复.本研究拟探讨FTS理念在手术室整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李苏敏;谢浩芬;费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减少鼻咽纤维血管瘤术中出血的方法探讨(附41例报告)

    目的 探讨鼻咽纤维血管瘤术中出血的原因及减少出血的各种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41例经病理证实的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分析患者的肿瘤分期、手术径路、术前是否行责任血管的栓塞或结扎、术中是否应用控制性降压等相关因素,以期寻求减少鼻咽纤维血管瘤术中出血的对策.结果 肿瘤供血血管栓塞对术中出血影响的分析,栓塞组的出血量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手术方式对术中出血影响的分析,开放手术组的出血量与鼻内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肿瘤4个分期患者的出血量进行统计分析,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控制性降压组出血量与非控制性降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鼻咽纤维血管瘤血管瘤术前的供血血管栓塞及采用鼻内镜手术对于减少术中的出血具有明显的效果,同时肿瘤的分期对于手术出血量的影响较大,无直接证据表明术中控制性降压与术中出血量相关.

    作者:裘世杰;沈志森;李群;任远;叶栋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宁波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