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河车平喘汤治疗COPD急性期疗效的临床研究

沈平心;杨延峰;王洁;李刚;陈海斌

关键词: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药物疗法, 河车平喘汤
摘要:目的 研究河车平喘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期的疗效.方法 用随机数字奇偶分组法将80例COPD急性期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用抗生素、低流量(1.0~1.5 L/ml)氧疗、解痉平喘、化痰止咳及补液支持等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河车平喘汤(紫河车6 g,五味子10 g,麦冬15 g,麻黄9 g,杏仁10g,苏子15g,冬花15g,半夏10g,桑白皮12g,黄芩12g,白果10g,甘草6g加减),疗程均为12d.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1s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改良呼吸困难指数(mMRC)分级情况.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2.5% vs 72.5%,P<0.05);两组治疗后的FVC、FEV1%、FEV1/FVC均较治疗前高(均P< 0.05),CAT评分、mMRC分级均较治疗前低(均P<0.05);两组间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河车平喘汤治疗COPD急性期可明显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抗感染治疗在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抗感染治疗在急诊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疗效.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方法将160例急诊外科创伤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消毒方法进行清创处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出现手术切口感染6例,占7.5%;对照组43例,占5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采用对症治疗后,切口均愈合.结论 预防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急诊外科创伤手术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概率,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马瑞;宋亚琪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股骨远端复杂骨折手术治疗50例分析

    目的 探讨股骨远端复杂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50例股骨远端复杂骨折,15例采用股骨动力髁螺钉固定,28例采用股骨髁支撑钢板固定,7例采用股骨髁上髓内钉固定,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术后6个月采用Merchan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优28例,良13例,可5例,差4例,优良率82.0%.结论 股骨远端复杂骨折患者应根据患者情况采用不同的内固定方法治疗,能够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陈庆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腹壁切口疝合成补片修补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

    目的 分析腹壁切口疝合成补片修补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关预防对策.方法 选取接受腹壁切口疝合成补片修补术的患者135例,对其术后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对策.结果 本组135例患者在腹壁切口疝合成补片修补术术后有56例患者出现术后切口感染,切口感染率为41.48%.术后切口感染与发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及基础疾病有关(均P<0.05),而与性别、原手术切口关系不大(均P>0.05).手术方式、手术时间、切口疝大小与术后感染率有关(均P< 0.05).结论 患者的年龄、BMI、基础疾病、切口疝大小与术后感染发生率有关,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严格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控制手术时间,并采取相关预防对策,降低腹壁切口疝合成补片修补术术后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章小兵;江四平;毛水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2009-2013年医院重症监护病房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和抗菌药物耐药性情况.方法 应用WHONET5.6软件分析2009-2013年ICU送检标本中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及抗菌药物耐药变迁情况.结果5年内检出肺炎克雷伯菌391株,分别为2009年48株,2010年39株,2011年41株,2012年65株,2013年198株.菌株主要分离自痰液(80.8%),其次为血液(7.9%)、脓液(2.8%).5年内检出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菌株总计138株(分离率35.3%),分别是9株、15株、19株、27株、68株.5年间肺炎克雷伯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上升.细菌对包括二、三、四代头孢在内的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率普遍已达70%以上;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的耐药率已达50%以上;5年间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2.4%~74.6%,美罗培南2.6%~71.2%,2011-2013年对厄他培南47.1%~75.5%;2013年替加环素出现2株耐药株,耐药率为1.2%;2013年对磷霉素耐药率0.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逐年上升,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了解耐药趋势,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

    作者:王郁丹;胡丽庆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肾动脉阻力指数对重症肾脏评估的研究进展

    在重症患者中,急性肾损伤(AKI)是常见疾病,尽管近年来重要脏器功能支持技术及早期液体复苏理念在不断提高,但AKI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高居不下.肾脏多普勒超声对肾动脉阻力指数(RRI)提供较好的实时测定.由于AKI患者肾血流灌注减少可能远早于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增高以及少尿等临床表现的出现,早期发现肾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将有助于预测AKI的发生.现就RRI对AKI患者肾功能评估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郑漾;呼邦传;孙仁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监测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2型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AS)中的监测效果.方法 选取80例2型糖尿病并发AS患者分为观察组(TG≥1.7 mmol/L、TC≥5.17 mmol/L、HDL-C<1.03 mmol/L高危因素患者归为观察组A组,剩余患者为观察B组),收集同期收治8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hsCRP、空腹血糖(FPG)、体质量指数(IBM)、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 观察组hsCRP、TC、TG、LDL-C及2hPG均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A组hsCRP水平高于观察组B组(P<0.05).结论 hsCRP可作为临床诊断2型糖尿病并AS有重要意义.

    作者:褚涯东;胡荣盛;王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高乌甲素对甲状腺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观察高乌甲素对甲状腺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及循环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60例,分为高乌甲素组(G组)和0.9%氯化钠注射液(C组),各30例,分别于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注射高乌甲素8 mg(以0.9%氯化钠溶液稀释至10 ml)和等容量0.9%氯化钠溶液.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时间及拔管时间(术毕至拔管),观察两组患者在麻醉苏醒期躁动、循环波动、口述痛觉评分(VRS)及拔管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C组患者拔管即刻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均较麻醉前升高(均P<0.05);与C组比较,G组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及咽喉痛明显减少(均P< 0.05),拔管即刻MAP、HR均明显降低(均P<0.05),各时间点VRS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 术毕前静脉注射高乌甲素可减少甲状腺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缓解术后疼痛,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临床.

    作者:施忠华;郑晋伟;陈骏萍;吴超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慢性乙型肝炎和肝功能衰竭患者血清IL-32、IL-6、IL-8检测的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32、IL-6及IL-8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和肝功能衰竭中的意义.方法 分别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30例)、肝功能衰竭患者(40例)和健康对照者(60例),比较3组间和不同病情严重程度的乙型肝炎患者间的IL-32、IL-6和IL-8水平.结果 肝炎组和肝衰竭组的IL-32、IL-8及IL-6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肝衰竭组的IL-32、IL-8及IL-6均高于肝炎组(均P<0.05);且病情越严重,IL-32、IL-8及IL-6值越高(均P< 0.05).结论 IL-32、IL-8及IL-6细胞因子的水平会随着病情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增加,可以用于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对病情加以评估,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海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频发心室期前收缩对犬心功能、交感活性和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频发心室期前收缩对心功能、心肌电生理和交感神经活性的影响.方法 8只杂种犬植入双腔起搏器,两根电极均植入心室,4只为对照组,4只为心室期前收缩组.心室期前收缩组通过调节房室传导时间造成心室期前收缩两联律模型.起搏前和起搏4周后心脏彩超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射血分数(LVEF);抽血测试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浓度;电生理检查测量心室有效不应期(VERP)和程控刺激诱发室性心动过速.结果 心室期前收缩组在4周的起搏后LVEF和LVESD均较起搏前低(均P<0.05),LVEDD较起搏前高(P<0.05);对照组在整个观察期间未见LVEF、LVEDD、LVESD有明显的变化.心室期前收缩组在4周的起搏后VERP较起搏前有延长的趋势,对照组在观察期间VERP未见明显变化.两组在4周前后均不能程控刺激诱发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结论 长时间高负荷的心室期前收缩能造成左心扩大、LVEF下降,还可能引起血浆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升高和VERP的延长.

    作者:郑继锋;张建勤;江力勤;王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婚姻状况及社会功能的调查研究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的婚姻质量及社会功能,为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的家庭及社会支持提供若干指标.方法 选择已婚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96例,应用Olson婚姻质量问卷(ENRICH)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对患者及其配偶进行调查.结果 精神分裂症组婚姻质量均低于常模(均P<0.05),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以及配偶有8个因子的得分低于常模(均P< 0.05),配偶的婚姻满意度和性生活得分高于患者(均P<0.05),影响患者婚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家庭收入和社会功能.结论 精神分裂症男性患者婚姻质量下降,要进一步加强精神卫生宣教以及精神科护理.

    作者:汤娟萍;沈海群;李亚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医学的核心技术——老年综合评估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衰老的发生,老年人各种生理功能逐渐下降,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加之身体机能的衰弱,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丧失,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临床上需从躯体情况、功能状态、心理健康和社会环境等多层面对老年患者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估,进而做出恰当的干预.老年综合评估(CGA)是对老年人医学、心理和功能等多项目、多维度进行鉴定的诊断过程,已经成为老年医学实践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据此提出维持或改善功能状态的处理方法,大限度地提高或维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余晶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三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肩锁关节Ⅲ~Ⅴ型脱位的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缝合锚、带袢钢板及肩锁钩钢板内固定治疗Rockwood 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的疗效.方法 Rockwood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103例,其中采用缝合锚固定33例,带袢钢板固定30例,肩锁钩钢板固定40例,在末次随访时对3组临床疗效(肩关节JOA评分)及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3组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0~19个月.钩钢板组与缝合锚组及带袢钢板组JO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钩钢板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缝合锚组和带袢钢板组(均P< 0.05).结论 缝合锚与带袢钢板内固定治疗RockwoodⅢ~Ⅴ型肩锁关节脱位疗效优于钩钢板内固定,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无需二次手术取出,能减轻患者痛苦与经济负担,值得推广.

    作者:邵利芳;王人彦;华永均;陆建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青年男性高血清癌胚抗原的临床分析

    目的 评估抗幽门螺旋杆菌(Hp)治疗高血清癌胚抗原(CEA)的疗效.方法 将49例不吸烟青年男性CEA升高的体检者(经胃镜、14C呼气试验均为Hp阳性)分为治疗组(26例)及对照组(23例),治疗组行含铋剂四联抗Hp治疗7d,对照组门诊随访,每2周复查CEA.结果 8周内,对照组9例(39.13%) CEA降至正常,治疗组21例(80.77%)降至正常.增高者均继续随访8周,5例失访,44例中血清CEA假阳性率(97.73%).结论 中青年男性合并血清CEA假阳性高,抗Hp治疗可使其大部分下降至正常.

    作者:李访贤;周方满;林冠斌;虞松园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改进持续封闭负压引流联合显微外科技术在一期严重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目的 根据分层引流的理念改进持续封闭负压引流(VSD)技术,观察其联合显微外科技术在一期严重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改进VSD联合显微外科技术一期修复严重组织缺损29例,术后评估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本组29例中25例患者术后7~10d拆除VSD后皮瓣全部成活,3例患者术后遗留有较小的创面,二次清创植皮后创面完全修复;1例皮瓣出现血管危象,经手术探查处理后成活.本组患者均治愈,治疗时间15~30d;本组患者3例失访,随访不足半年9例,随访半年以上17例,随访患者创面愈合良好,功能良好,皮瓣质地柔软,外形好,无慢性感染.结论 改进VSD联合显微外科技术在充分引流的同时一期修复组织缺损,能达到及时修复组织缺损的目的,值得推广.

    作者:李岳瑞;俞泉;张旭;张敬良;何明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危重患者并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临床特征及不同处置措施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不同的处理措施对危重患者并发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发生的73例确诊为CRBS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1.2%患者有>3个基础疾病,68.5%患者有≥4个危险因素.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导管及单腔导管、双腔导管留置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病原菌中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真菌分别占64.3%、26.0%、9.7%.发热12h内拔除中心静脉导管(CVC)且及时应用敏感抗生素者,退热和血培养转阴时间早于其他患者(均P<0.05),病死率亦较低(均P<0.05).结论 危重患者并发CRBSI多发生于有多个基础疾病和多个危险因素情况下,以股静脉处和双腔CVC较易发生感染,以革兰阳性细菌较多见.及时拔除CVC和给予恰当抗生素可降低病死率.

    作者:陶福正;陈英姿;陈仁辉;王和浩;江荣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与腺苷脱氨酶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性肝病生化指标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观察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LAP)与腺苷脱氨酶(ADA)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性肝病生化指标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72例HBV感染性肝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15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血清中LAP与ADA水平,同时记录观察组患者肝功能相关指标、肝脏纤维化程度及炎症活动程度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LAP、ADA水平较对照组高(均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LAP与肝功指标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及γ-谷氨酰转移酶(GGT)呈正相关(r=0.398、0.191、0.514、0.242、0.781,均P<0.05);与白蛋白(ALB)和胆碱酯酶(Che)呈负相关(r=-0.375、-0.289,均P<0.05).血清ADA与D-Bil、I-Bil、球蛋白(GLB)、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LP及GGT呈正相关(r=0.417、0.319、0.367、0.491、0.382、0.512、0.781,均P<0.05),与ALB和Che呈负相关(r=-0.229、-0.341,均P<0.05).血清LAP与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及炎症活动程度呈正相关(r=0.425、0.281、0.382,均P< 0.05);ADA与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炎症活动程度及纤维化程度均呈正相关(r=0.561、0.398、0.371、0.671、0.726,均P<0.05).结论 LAP、ADA可以作为HBV感染性肝病生化检测指标,可以用于诊断、检测、评估及判断疾病预后的参考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平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在评估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在评估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99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计433个结节)的超声资料,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采用2011年Kwak提出的TI-RADS分类诊断标准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确定TI-RADS分类的临界值,并以此来判断结节的良恶性,以病灶大径分为两组:≤1cm组,>1cm组,比较两组间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433个甲状腺结节中,TI-RADS分类为2~5类者其恶性结节所占百分率分别为2类0(0/23)、3类1%(1/97)、4a类6.8%(5/73)、4b类34.7%(17/49)、4c类87.7%(135/154)和5类100%(37/37).获得ROC曲线,其曲线下面积为0.947,通过分析,取得合适诊断临界值为4c类,即TI-RADS分类≥4c类者诊断为恶性,而TI-RADS分类<4c类者诊断为良性.以TI-RADS分类≥4c类为诊断恶性的标准,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8.2%、92.0%、90.3%.以此标准诊断两组不同大小结节间的良恶性,其准确性分别为87.1%(≤1 cm组)与93.5%(> 1c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RADS分类在评估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毛锋;张盛敏;苏楠;陈立斌;姜月茗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大剂量乌司他丁对肺脂肪栓塞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大剂量乌司他丁治疗肺脂肪栓塞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急性肺脂肪栓塞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4 100 U,ih,q12 h)及甲泼尼龙(80mg,iv,q8 h)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大剂量乌司他丁20万U每100 ml 0.9%氯化纳注射液静脉滴注,4次/d,7d为一疗程治疗.比较两组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的各项重要指标变化,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并对住院期间死亡人数进行记录.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超敏C反应蛋白,乳酸及APACHE Ⅱ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乌司他丁治疗肺脂肪栓塞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侯思聪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协同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协同护理模式是在责任制护理基础上,充分发挥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该模式重视患者共同参与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强调护士作为临床教育者、支持者、协调者的作用,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交流,提高治疗效果.本研究拟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许佩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四种评分体系用于临床急诊评估危重患者的预后价值对比研究

    目的 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快速急诊内科评分(REMS)、简单临床评分(SCS)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在评估急诊危重患者预后的性能.方法 对急诊科561例患者进行MEWS评分、REMS评分、SCS评分和APCHEⅡ评分,比较4种评分与急诊危重患者预后的相关性,以及4种评分系统预测预后的性能.结果 4种评分分值越高,死亡危险率越高;MEWS评分、REMS评分、SCS评分和APCHE Ⅱ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39、0.723、0.799和0.873;预测能力为APCHE Ⅱ评分>SCS评分>MEWS评分>REMS评分.结论 4种评分系统均能预测患者的预后,其预测性能为APACHE Ⅱ准确,SCS评分次之,而MEWS评分和REMS评分相差不明显;而从方便快捷、精确度以及对患者预后前瞻性分析来综合考虑,SCS评分更适用于急诊患者的早期预后评估.

    作者:邓腊明;周航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宁波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