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宁波市北仑区35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临床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肖伟;翁幼娜;李巧方

关键词:手足口病, 重症病例, 临床特征, 流行特征
摘要:目的 分析宁波市北仑区2009-2013年35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35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个案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建立数据库系统分析.结果 35例重症病例中,男24例,女11例;3岁以下儿童占94.29%,年龄中位数为1岁;散居儿童30例(85.71%),发病集中在5~7月份.临床上均有较明显的发热和出疹症状,多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发热平均持续4.6d,高温度≥39℃的28例(80%),出疹平均持续4.0 d;首次就诊无典型出疹临床表现的占45.71%.发病后平均0.5d就医,到县级及以上医院就诊平均需0.8d,确诊平均1.5d,初诊正确率为48.57%.病原学以肠道病毒71型(88.57%)为主.结论 应重点做好低年龄段儿童手足口病防控工作,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业务培训,提高早发现早诊断能力,同时加强病原学监测,及时预警.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在评估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TI-RADS)在评估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99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计433个结节)的超声资料,以组织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采用2011年Kwak提出的TI-RADS分类诊断标准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来确定TI-RADS分类的临界值,并以此来判断结节的良恶性,以病灶大径分为两组:≤1cm组,>1cm组,比较两组间的诊断准确性.结果 433个甲状腺结节中,TI-RADS分类为2~5类者其恶性结节所占百分率分别为2类0(0/23)、3类1%(1/97)、4a类6.8%(5/73)、4b类34.7%(17/49)、4c类87.7%(135/154)和5类100%(37/37).获得ROC曲线,其曲线下面积为0.947,通过分析,取得合适诊断临界值为4c类,即TI-RADS分类≥4c类者诊断为恶性,而TI-RADS分类<4c类者诊断为良性.以TI-RADS分类≥4c类为诊断恶性的标准,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8.2%、92.0%、90.3%.以此标准诊断两组不同大小结节间的良恶性,其准确性分别为87.1%(≤1 cm组)与93.5%(> 1c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RADS分类在评估甲状腺良恶性结节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毛锋;张盛敏;苏楠;陈立斌;姜月茗茗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脑微出血与抗血小板治疗及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脑微出血(CMB)与抗血小板治疗及脑出血转化(HT)相关性.方法 采用梯度回波T2加权成像(MRI GRE-T2*)及CT扫描检测23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CMB的患病率及HT的发生率.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既往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组中CMB患病率为27.63%,未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组中CMB患病率为26.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中CMB阳性组HT率为15.87%,而CMB阴性组为13.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B与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及HT无相关性.

    作者:杨剑宏;吴月飞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2009-2013年医院重症监护病房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布和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和抗菌药物耐药性情况.方法 应用WHONET5.6软件分析2009-2013年ICU送检标本中肺炎克雷伯菌的分布及抗菌药物耐药变迁情况.结果5年内检出肺炎克雷伯菌391株,分别为2009年48株,2010年39株,2011年41株,2012年65株,2013年198株.菌株主要分离自痰液(80.8%),其次为血液(7.9%)、脓液(2.8%).5年内检出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菌株总计138株(分离率35.3%),分别是9株、15株、19株、27株、68株.5年间肺炎克雷伯菌对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上升.细菌对包括二、三、四代头孢在内的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率普遍已达70%以上;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的耐药率已达50%以上;5年间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2.4%~74.6%,美罗培南2.6%~71.2%,2011-2013年对厄他培南47.1%~75.5%;2013年替加环素出现2株耐药株,耐药率为1.2%;2013年对磷霉素耐药率0.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耐药率逐年上升,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了解耐药趋势,规范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控制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

    作者:王郁丹;胡丽庆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舒芬太尼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在断指再植术后中的镇痛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在断指再植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 收集断指再植术后患者60例,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两组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PCIA),A组PCIA方案:舒芬太尼+昂丹司琼+利多卡因;B组PCIA方案:舒芬太尼+酮咯酸氨丁三醇+昂丹司琼+利多卡因,两组方案均用0.9%氯化钠注射液稀释到100ml.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动、静态下术后3、6、12、24及48 h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静态下各时间的VAS评分均<3分,镇痛效果优良,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动态下B组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较A组显著降低,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6.67%,A组为4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断指再植术镇痛效果良好.

    作者:陆叶兰;徐洲;陈海亚;李小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连续性血液净化在劳力性热射病合并横纹肌溶解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对劳力性热射病(ExHS)合并横纹肌溶解综合征(RM)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16例ExHS合并RM患者,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标准Ⅱ (APACHE Ⅱ评分)>20分,经股静脉留置单针双腔管,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于CBP前及CBP后第3天分别测定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肌酐(Scr)、肌酸激酶(CK)及肌红蛋白值,并监测治疗前后进行APACHE Ⅱ评分.结果 CBP治疗后,患者CK及肌红蛋白下降明显(均P<0.01),肝肾功能明显改善(均P< 0.01),APACHE Ⅱ评分亦下降明显(P<0.01).结论 CBP应用于ExHS合并RM患者,具有促进CK及肌红蛋白的排出,保护肝肾功能,改善预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立新;朱海勇;王肖铭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微量输液泵静脉滴注奥曲肽对急性胰腺炎症状及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微量输液泵静脉滴注奥曲肽对急性胰腺炎症状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收集10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皮下注射奥曲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微量输液泵静脉滴注奥曲肽;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临床体征好转时间、淀粉酶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有效4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2%;观察组有效4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1%.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体征好转时间、淀粉酶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C反应蛋白治疗第1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天和第7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微量输液泵静脉滴注奥曲肽治疗急性胰腺炎不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而且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姚燕飞;方荣春;唐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与腺苷脱氨酶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性肝病生化指标检测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观察血清亮氨酸氨基肽酶(LAP)与腺苷脱氨酶(ADA)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性肝病生化指标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172例HBV感染性肝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15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血清中LAP与ADA水平,同时记录观察组患者肝功能相关指标、肝脏纤维化程度及炎症活动程度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LAP、ADA水平较对照组高(均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LAP与肝功指标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及γ-谷氨酰转移酶(GGT)呈正相关(r=0.398、0.191、0.514、0.242、0.781,均P<0.05);与白蛋白(ALB)和胆碱酯酶(Che)呈负相关(r=-0.375、-0.289,均P<0.05).血清ADA与D-Bil、I-Bil、球蛋白(GLB)、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LP及GGT呈正相关(r=0.417、0.319、0.367、0.491、0.382、0.512、0.781,均P<0.05),与ALB和Che呈负相关(r=-0.229、-0.341,均P<0.05).血清LAP与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及炎症活动程度呈正相关(r=0.425、0.281、0.382,均P< 0.05);ADA与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Ⅳ型胶原、炎症活动程度及纤维化程度均呈正相关(r=0.561、0.398、0.371、0.671、0.726,均P<0.05).结论 LAP、ADA可以作为HBV感染性肝病生化检测指标,可以用于诊断、检测、评估及判断疾病预后的参考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平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监测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2型糖尿病并发动脉粥样硬化(AS)中的监测效果.方法 选取80例2型糖尿病并发AS患者分为观察组(TG≥1.7 mmol/L、TC≥5.17 mmol/L、HDL-C<1.03 mmol/L高危因素患者归为观察组A组,剩余患者为观察B组),收集同期收治8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hsCRP、空腹血糖(FPG)、体质量指数(IBM)、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结果 观察组hsCRP、TC、TG、LDL-C及2hPG均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A组hsCRP水平高于观察组B组(P<0.05).结论 hsCRP可作为临床诊断2型糖尿病并AS有重要意义.

    作者:褚涯东;胡荣盛;王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应用NCCLS EP10-A2文件初步评价缺血修饰白蛋白试剂性能

    目的 探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 10-A2文件初步评价缺血修饰白蛋白(IMA)试剂的性能.方法 按照NCCLS颁布的EP 10-A2文件,按中、高、低、中、中、低、低、高、高、中的顺序连续测定各浓度样本5d.计算测定结果的偏差、总不精密度、截距、斜率、非线性、携带污染和漂移.结果 低、中、高浓度IMA样本偏差分别为0.1、0.3和0.0 U/L;总不精密度分别为2.77%、2.00%和2.14%;截距、斜率、非线性、携带污染、漂移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MA试剂盒准确度、精密度均较好,线性良好,携带污染率低,稳定性好,试剂性能可满足临床应用需求.

    作者:陈红燕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超声弹性成像在甲状腺微小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 运用二值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在鉴别甲状腺微小结节(≤1.0cm)良恶性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00例患者共123枚甲状腺微小结节的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图像进行分析,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建立回归模型,比较进入方程中的特征指标的优势比(OR值),评价弹性成像及各种特征指标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经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4个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特征指标(P<0.05),按优势比(OR值的大小)排列为:微钙化>生长方向>内部成分>弹性成像.结论 微钙化、生长方向、内部成份、弹性分级能较好地鉴别甲状腺微小结节的良恶性,弹性分级作为新出现的技术,比微钙化、生长方向、内部成份外的其他特征指标更有助于鉴别诊断.

    作者:胡爽征;黄声岳;胡洁;范晓东;龚梁;俞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药物急救与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 将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药物使用时间和症状控制时间,治疗2、7d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统计30 d内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96.00%vs 78.00%,P<0.05).观察组药物干预时间和症状控制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 0.05).观察组治疗2、7d后心电图ST段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30d内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为4.00%,低于对照组14.0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规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基础上采用替罗非班治疗,可缩短药物干预时间和症状控制时间,改善心肌缺血状态,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具有显著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玉峰;江隆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高龄患者院外压疮原因分析及循证护理

    压疮发生率是衡量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压疮可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增加疾病不良预后,延长住院时间,而且增加了护理工作量及医疗负担[1].笔者采用循证方法,给予47例高龄压疮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收集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宁波市第一医院收治的院外带入压疮高龄(≥80岁)患者47例.

    作者:缪萍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胸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表现

    目的 探讨前纵隔胸腺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表现.方法 对9例病理证实的胸腺原发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分析总结,并与病理对照.结果 胸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CT主要征象如下.部位:肿块局限于胸腺1例(11.1%)或以胸腺区为主8例(77.8%);大小形态,直径>5 cm的分叶状肿块7例(66.7%);肿瘤侵犯情况:包括胸部大血管、心包、邻近肺组织和胸壁等毗邻的结构,或压迫气管和食管8例(77.8%,),肿瘤内坏死5例(55.6%).心包积液5例(55.6%),胸膜腔积液2例(22.2%);仅伴有单一的其他结外脏器受侵,且直径小于胸腺肿块2例(22.2%);除胸腺区域内淋巴结肿大外,本组9例不伴有其他部位淋巴结肿大.结论 CT在胸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中的主要价值在于肿瘤定位,尤其是评价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当CT发现<40岁患者发现前上纵隔巨大分叶状肿块,压迫、侵犯毗邻的结构且不伴有其他部位淋巴结肿大,增强后呈均匀渐进性强化等特征时需考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可能.

    作者:丁峰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高尿酸血症与心血管危险事件的相关分析

    目的 探讨高尿酸血症的影响因素,及与心血管危险事件的关系.方法 按照尿酸指标对健康体检人群进行分组,比较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尿酸正常组与高尿酸各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组(420~479 μmoL/L)与2组(480~539 μmoL/L)、3组(≥540 μmol/L)比较,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与3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酸与血糖、血脂、心血管事件有明显相关性(均P< 0.05).结论 加强对尿酸水平的控制有利于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作者:董桂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老年医学的核心技术——老年综合评估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衰老的发生,老年人各种生理功能逐渐下降,常伴有多种慢性疾病,加之身体机能的衰弱,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丧失,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临床上需从躯体情况、功能状态、心理健康和社会环境等多层面对老年患者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估,进而做出恰当的干预.老年综合评估(CGA)是对老年人医学、心理和功能等多项目、多维度进行鉴定的诊断过程,已经成为老年医学实践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据此提出维持或改善功能状态的处理方法,大限度地提高或维持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余晶波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在脓毒症患者中急性肾损伤的诊断意义

    目的 了解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在脓毒症患者急性肾损伤(AKI)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根据危险、损伤、衰竭、肾功能丧失、终末期肾病(RIFLE)诊断标准将58例脓毒症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每例患者入重症监护病房后连续4d检测清晨尿液NGAL浓度.结果 58例脓毒症患者中33例诊断为AKI.AKI组在连续4d尿的NGAL值均较非AKI组高(均P<0.01).ROC曲线分析尿NGAL对AKI诊断有预测意义,曲线下面积0.879,截断值为12.15 ng/ml时,特异度72.1%,敏感度87.9%.病情恶化组尿NGAL浓度较病情改善组高(P<0.01),AKI组中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治疗组的尿NGAL浓度高于非CRRT组(P<0.01).结论 尿NGAL对脓毒症患者中AKI的诊断有一定意义,并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作者:叶继辉;朱建华;王娟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大剂量乌司他丁对肺脂肪栓塞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大剂量乌司他丁治疗肺脂肪栓塞的疗效.方法 将80例急性肺脂肪栓塞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抗凝(4 100 U,ih,q12 h)及甲泼尼龙(80mg,iv,q8 h)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大剂量乌司他丁20万U每100 ml 0.9%氯化纳注射液静脉滴注,4次/d,7d为一疗程治疗.比较两组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的各项重要指标变化,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并对住院期间死亡人数进行记录.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超敏C反应蛋白,乳酸及APACHE Ⅱ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乌司他丁治疗肺脂肪栓塞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侯思聪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M型磷脂酶A2受体及其抗体与膜性肾病关系研究进展

    膜性肾病(MN)是成人肾病综合征为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占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9.89%~30%,其特征性病理改变为肾小球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伴肾小球基底膜弥漫性增厚,根据其病因可以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家族性.研究发现,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1)及其抗体在MN病因诊断及预后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现将其做一概述,报道如下.

    作者:叶晴晴;朱彩凤;朱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非典型性脑膜瘤49例MRI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MRI对非典型性脑膜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典型性脑膜瘤临床资料及MRI图像.结果 大脑半球凸面21例,大脑镰旁7例,前颅窝底5例,脑室内5例,后颅窝3例,鞍区3例,跨前中颅窝2例,天幕、蝶骨嵴及右侧颞下窝翼腭窝跨颅底各1例,2例为多发脑膜瘤;19例肿瘤形态不规则,16例呈分叶状,13例呈圆形、类圆形,l例呈葫芦状;36例信号不均,其中10例内含囊变、坏死,1例有出血,2例呈轻中度强化,47例强化明显,39例呈不均匀强化;43例脑膜尾征阳性,多表现为短粗而不规则.结论 非典型性脑膜瘤由于其特殊的组织生物学特性,导致其内部信号不均、边缘毛糙及复杂的肿瘤强化情况,充分认识病变的特点对肿瘤定位及定性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助于完整切除肿瘤、减少复发及提高预后.

    作者:李建斌;李强;童竑章;李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全腔镜甲状腺手术意外出血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 探讨完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术中、术后出血的原因及防范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102例行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中、术后出血原因及防范措施.结果 102例手术中出现术中、术后出血共8例,其中1例中转开放手术,其余7例均予适当处理后得到控制.结论 通过选择合适的病例,掌握正确的建腔技巧,正确的处理甲状腺组织及其血管,重视术中细节等措施是有效的减少完全腔镜甲状腺手术术中、术后出血的关键.

    作者:袁雁;章波;冯联忠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宁波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