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宫产术后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双侧TAP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比较

沈虹春;蔡利

关键词:剖宫产, 局部麻醉, 腹横筋膜平面, 罗哌卡因
摘要: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后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经腹横筋膜平面阻滞镇痛效果差异.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实验方法,选取剖宫产手术住院患者75例,随机分为3组,即0.4%罗哌卡因组(25例)、0.5%罗哌卡因组(25例)和0.6%罗哌卡因组(2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等比重0.4%罗哌卡因10 mg蛛网膜下腔注射,分娩后15 min 0.5%罗哌卡因35 mg硬膜外追加.术后患者每6小时口服50 mg双氯芬酸钾.服用期间进行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价,维持患者48h内NRS评分≤4分.观察术后2、4、6、12、24、36和48 h NRS评分,包括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术后每12小时阿片类药物使用量.Ramsay评分法评估镇静程度.记录患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记录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记录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记录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结果 3组患者术后静息状态、运动状态2h NRS评分均为0分.静息状态,24h 0.4%罗哌卡因组患者NRS评分高于0.5%罗哌卡因组(P=0.013)和0.6%罗哌卡因组(P=0.027);36 h0.4%罗哌卡因组患者NRS评分高于0.5%罗哌卡因组(P=0.02)和0.6%罗哌卡因组(P<0.001),但0.5%罗哌卡因组和0.6%罗哌卡因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运动状态,36 h 0.4%罗哌卡因组患者NRS评分高于0.5%罗哌卡因组(P=0.023)和0.6%罗哌卡因组(P=0.006),但0.5%罗哌卡因组和0.6%罗哌卡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组患者曲马多使用量,0.4%罗哌卡因组较0.5%罗哌卡因组、0.6%罗哌卡因组24~36h明显增加.术后3组患者不同时间间隔杜冷丁使用量均为0 mg.术后3组患者曲马多使用量,0.4%罗哌卡因组较0.5%罗哌卡因组、0.6%罗哌卡因组24~36h明显增加(均P<0.05),其他时间间隔内使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每侧使用20 ml 0.5%罗哌卡因可提供术后36h有效镇痛,其镇痛有效时间长于0.4%罗哌卡因,与0.6%罗哌卡因基本相同,可应用于临床剖宫产术后患者镇痛.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同型半胱氨酸与高血压病、高血压病合并脑出血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高血压病、高血压病合并脑出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单纯高血压病组64例,高血压病合并脑出血组94例,分别于禁食8h后抽静脉血测定血浆Hcy水平.结果 单纯高血压病组、高血压病合并脑出血组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高血压病合并脑出血组Hcy水平高于单纯高血压病组(P<0.05).在高血压病合并脑出血组中,男性Hcy水平高于女性(P<0.05).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浆Hcy较健康者高,当合并脑出血时,血浆Hcy升高更加明显,且男性高于女性.

    作者:杨磊;宓洪挺;谢建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分层管理在提高精神科基础护理质量的应用

    基础护理是专科护理的基础,患者在生理功能、机体代谢、形体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异常变化而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护理内容包括生活照顾、饮食护理及观察病情等[1].护理过程中需要与患者密切接触,从而直接为患者提供各种生活和技术服务.

    作者:徐爱琴;刘道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严重多发伤患者合并肺不张多因素研究

    目的 研究引起严重多发伤患者合并肺不张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严重多发伤合并肺不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肺不张的发生原因:年龄、慢性肺部疾病、低蛋白血症、肋骨骨折、血气胸、肺挫伤、损伤严重度评分(ISS)评分、手术、气管插管和呼吸机使用、疼痛严重度及肋骨固定带应用等.结果 多发伤患者合并肺不张发病率为8.3%.肺部损伤患者、ISS评分>20分者、气管插管和呼吸机使用患者及ICU滞留时间>7d患者肺不张发生率高(均P<0.05),提示上述4类原因是肺不张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镇痛剂患者肺不张发生率低(P<0.05),提示早期使用镇痛剂能够降低肺不张的发生.结论 疼痛、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合并胸部损伤及ISS评分等是引起严重多发伤合并肺不张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针对性进行干预,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谢月华;金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替吉奥单药治疗高龄食管癌15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替吉奥单药治疗高龄食管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行替吉奥单药化疗的高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9例,稳定(SD)5例,进展(PD)1例,总有效率60.0%(9/15),临床获益率93.3%(14/15);13例(86.7%)患者进食梗阻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对于无法手术的高龄食管癌患者,可采用单药替吉奥化疗的治疗方法,可缓解食管癌病情并提高生活质量且延长生命.

    作者:应建义;姚永庭;张志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微信群在外科护理团队建设中的应用

    外科是综合型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外科基本理论的完善,手术技术的提高,手术难度及复杂性的增大,对护理的要求及难度也随之增大,再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法律意识的增强,使外科护士在工作中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与冲击.

    作者:宓莹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TEOAE联合AABR进行听力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慈溪市新生儿听力筛查现状,为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对浙江省慈溪市助产机构出生的新生儿于生后3d至出院前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进行初筛,未通过者在生后28~42 d应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进行复筛,仍未通过者转送宁波市新生儿听力管理中心行听性脑干反应(ABR)确诊检查.结果 2012-2014年在慈溪市助产机构出生的新生儿共47 600例,自愿接受听力筛查的新生儿46 595例,筛查率为97.89%,初筛未通过2 857例,未通过率为6.13%.复筛召回2624例,召回率为91.84%,复筛未通过133例,未通过率为5.07%.各年度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2-2014年慈溪市听力复筛未通过者133例,转诊至听力管理中心116例,确诊听力异常94例,确诊率为81.03%.2012-2014年慈溪市听力异常发病率为2.02‰.各年度新生儿听力异常确诊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OAE联合AABR可提高听力筛查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应注意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假阴性率,加强宣传教育,提倡高危儿听力筛查随访制度,日常工作中广泛应用行为测听.

    作者:陶奕红;徐起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研究进展

    乳腺癌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百年前Beatson通过卵巢切除抑制进展期乳腺癌的恶化,开启了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1],如今乳腺癌的辅助内分泌治疗已经有效的将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年病死率降低至31%[2].近年来,针对非转移性乳腺癌在应用局部治疗前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已成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本文拟将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报道如下.

    作者:甄世慧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结肠癌并发肠梗阻不同术式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用于治疗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不同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结果 右半结肠癌Ⅰ期手术实施率高于左半结肠癌患者Ⅰ期手术实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分期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手术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短于分期手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应根据具体病情及术中情况选择术式,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艳兵;李利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低位直肠癌保肛患者行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患者行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的效果.方法 将行保肛手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64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行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对照组不行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及吻合口瘘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观察组总蛋白、清蛋白及前清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低位直肠癌保肛患者采用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的方法效果良好,能够有效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超声心动图在成人永存左上腔静脉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成人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多层螺旋CT (MSCT)或手术证实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PLSVC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结果 12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PLSVC的成人患者中Ⅰ型11例,Ⅱ型1例;91.7%(11/12)经术前超声心动图确诊,漏诊1例.结论 多数PLSVC患者可经术前超声心动图检出,为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有效的信息,可作为PLSVC首选检查手段.

    作者:留碧丽;叶咏菊;徐子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精神分裂症伴抑郁患者的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精神分裂症伴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12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伴抑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氮平,研究组联合应用奥氮平和艾司西酞普兰.比较两组疗效、抑郁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61.7%(P< 0.05);治疗后,两组BPRS、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自治疗4周起研究组患者的BPRS、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滕军波;吕斌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百乐眠胶囊联合普拉克索片治疗原发性不安腿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百乐眠胶囊联合普拉克索片治疗原发性不安腿综合征(RLS)的疗效.方法 将40例原发性RLS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分别给予百乐眠胶囊联合普拉克索片治疗和单用普拉克索片治疗,疗程6周.使用国际不安腿综合征研究小组RLS严重程度量表(IRL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疗效,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6周后,两组IRLS、PSQI评分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IRLS、PSQI评分较对照组更加明显(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结论 百乐眠胶囊联用普拉克索片治疗原发性RLS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步益锋;蔡哲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肝脏滑膜肉瘤一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肝脏滑膜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等.方法 报道1例肝脏滑膜肉瘤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染色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患者男性,49岁,行肝肿瘤切除术.术后常规染色初步考虑为肝脏癌肉瘤,经联合病例讨论及免疫组化检查后确诊为肝脏原发性双相型滑膜肉瘤.结论 肝脏滑膜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及侵袭性强的肿瘤,预后较差.确诊主要依据组织病理学评估并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必要时需要细胞遗传学辅助诊断.

    作者:张甜;陈兰;刘洋;王爱忠;金夏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齿状突骨折治疗进展

    齿状突和周围韧带结构所构成的寰枢区解剖结构复杂,外伤时颈部过伸、过屈、旋转以及垂直轴向压缩等均可造成齿状突的骨折和周围韧带复合体的损伤.各种复杂的损伤机制使齿状突骨折形态多样、变化多端.

    作者:王清;廖烨晖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后巩膜加固术治疗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的效果

    目的 评价后巩膜加固术对病理性近视并发黄斑劈裂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3例(18眼)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患者行改良的后巩膜加固术,术后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术(OCT)等方法检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期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有提高,OCT示劈裂的视网膜内外层之间的腔隙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总厚度降低),其中有6眼劈裂腔完全消失,黄斑部视网膜达到解剖复位,5眼旁中心凹处仅可见细小裂隙.1眼发生黄斑出血.结论 OCT检测揭示后巩膜加固术能够加固向后延伸呈葡萄肿的巩膜,缓解了对后极部各层的牵引,治愈或减轻了黄斑劈裂,从而改善视功能.

    作者:袁建树;马蓉;郭晓红;王育文;王鹏贇;陈侃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心内科病房高危药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心内科病房高危药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将1 239例HFMEA引入前病房高危药品管理工作前收治患者列为对照组,将1 385例HFMEA引入后病房高危药品管理工作后收治患者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主要失效模式RPN评分、高危药品相关不良事件、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经HFMEA管理,观察组标识不清、存放不规范、药品过期、配置错误、发放/给药错误的RPN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高危药品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HFMEA不仅有效规范了其日常管理,降低了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水平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黄琳;傅红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联合内分泌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联合内分泌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效果.方法 将46例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采用TURP联合内分泌治疗,对照组采用TURP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及国际前列腺癌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残余尿量、大尿流速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均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TURP联合内分泌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方面具有很好的实效性,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抑制癌细胞生长,缓解尿路梗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阮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手术去势间断联合抗雄激素药物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手术去势间断联合抗雄激素药物治疗(ADT)晚期前列腺癌(PCa)的疗效.方法 80例PCa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ADT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术去势间断联合ADT.观察及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及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QOL),并随访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PS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手术去势间断联合ADTPCa既能达到治疗目的,也可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对老年及经济承受能力较差的晚期PCa患者是较好的选择.

    作者:王国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老年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脂检测的意义.方法 选择老年糖尿病患者120例为观察组,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老年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FBG、HbA1C和血脂等指标,对指标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FBG和HbA1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C、TG和LDL较对照组显著升高,HDL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BG与TC、TG、LDL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与HDL呈负相关(P<0.05);HbA1C与TC、TG、LDL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与HDL呈负相关(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血脂密切相关,患者在监测血糖的同时也要注意监测血脂,积极降脂治疗,对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及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琴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 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治疗乳腺癌护理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且以每年2%~3%的速度递增,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能显著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1].CIK是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过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一群异质细胞.

    作者:朱晓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宁波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