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比较采用腹腔镜肝切除术和开腹治疗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收集8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分为两组;其中45例患者采用腹腔镜肝切除术(腔镜组),35例患者采用开腹肝切除术进行治疗(开腹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止痛药使用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结石清除率以及复发率.结果 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患者术中均未输血,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止痛剂使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并发症、切口感染率、结石清除率和结石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而开腹手术具有同样效果.同时腹腔镜术中切口小,对腹腔干扰少、能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具有一定优势.
作者:叶树位;严梅娣;刘金成;范建荣;孙华山;陈旭;杨凯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普拉克索联用美多芭治疗原发性帕金森病(PD)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140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比分析普拉克索及甲磺酸溴隐亭片联用美多芭治疗PD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UPDRS Ⅲ评分及HAMD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后4、8及12周的UPDRS Ⅲ评分和治疗后8及12周的HAMD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情况:头晕4例,恶心2例,嗜睡2例,便秘1例;对照组出现头晕2例,恶心2例,腹部可疑皮疹2例,便秘2例,出现幻觉1例,出现视觉异常1例,胸闷1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普拉克索联合美多芭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叶华;王耀光;金哲如;吴曙智;黄建双;辜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浓度对其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COPD患者的资料,按患者的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对两组血清CysC水平进行比较;再根据血清CysC水平将患者分为CysC正常组和CysC增高组,对两组的病死率、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H)评分值和机械通气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存活组患者血清CysC浓度(0.92±0.42)mg/L,死亡组(1.53±0.95) m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病死率与APACHE Ⅱ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血清CysC水平进行早期评估,这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淑华;汪芳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指导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125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康复指导组(60例)和对照组(65例).康复指导组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早期康复指导,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入选时、出院前1d、出院后1个月、2个月和3个月进行随访,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价两组患者入选时和随访时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两组入选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前1d、出院后1个月、2个月和3个月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高于入选时(均P<0.05);康复指导组出院前1d、出院后1个月、2个月和3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早期康复指导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水平.
作者:陈雪梅;林裔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低位直肠癌保肛患者行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的效果.方法 将行保肛手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64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行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对照组不行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及吻合口瘘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周观察组总蛋白、清蛋白及前清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低位直肠癌保肛患者采用预防性回肠末端造瘘的方法效果良好,能够有效降低吻合口瘘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膀胱部分切除术(PC)联合放化疗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IBC)的效果.方法 MIBC患者272例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72例)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RC)治疗;观察组(200例)行PC治疗,术后行放化疗.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生存质量(EORTC-QLQ-C30评分)、5年生存率及生存时间.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EORTC-QLQ-C30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5年生存率及生存时间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C联合放化疗治疗MIBC能明显提高生存率与术后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卢红荪;罗晓;陈善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在预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情严重程度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抗体荧光染色法检测125例老年CAP血清PCT水平,同时用CURB-65评分和肺炎严重度指数(PSI)评分评估C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分析血清PCT与CAP患者PSI评分、CURB-65评分的关系,同时与血清CRP水平、血WBC计数两项炎症指标、住院天数及病死率(或自动出院率)两项转归结果作对比.结果 CAP患者血清PCT与CURB-65评分、PSI评分均呈正相关(均P<0.05),血清CRP水平与PSI评分呈正相关性(P<0.05),与CURB-65评分无相关性(P>0.05),血WBC计数与CURB-65评分、PSI评分均无相关性(均P>0.05),血清PCT与病死率(或自动出院率)正相关性(P<0.05),与住院天数无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PCT对评估CAP严重程度与CURB-65评分、PSI评分基本一致,是预测CAP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较理想指标,提示PCT对临床医生及时准确判断CAP的病情有实用价值.
作者:金雪文;黄桔红;江军兵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心内直视术患者手术前、中、后外周血CDTT淋巴细胞人白细胞抗原-DR(HLA-DR)抗原表达及CD14+单核细胞HLA-DR抗原表达的动态变化及意义.方法 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测定18例心内直视术患者术前、手术即刻及术后1d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比值;并用流式细胞术测定CD3+T淋巴细胞及CD14+单核细胞HLA-DR抗原的表达.结果 与手术前相比,手术时CD+T淋巴细胞HLA-DR抗原表达显著下调(P<0.05),单核细胞在白细胞中的比值也下调(P< 0.05),而CD14+单核细胞HLA-DR抗原表达无显著差异.与手术时相比,术后CD3+T淋巴细胞HLA-DR抗原表达上升(P<0.05),单核细胞比值也上升(P<0.05),CD14+单核细胞HLA-DR抗原表达无显著差异.术前、术中及术后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CD3+T淋巴细胞HLA-DR抗原表达和单核细胞能反映心内直视术前后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和炎症变化,动态监测T淋巴细胞表面HLA-DR抗原的表达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项指标.
作者:杨嫆嫆;陈亥;陆红;张卓;吴莲凤;胡王强;林向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高血压病、高血压病合并脑出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单纯高血压病组64例,高血压病合并脑出血组94例,分别于禁食8h后抽静脉血测定血浆Hcy水平.结果 单纯高血压病组、高血压病合并脑出血组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高血压病合并脑出血组Hcy水平高于单纯高血压病组(P<0.05).在高血压病合并脑出血组中,男性Hcy水平高于女性(P<0.05).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浆Hcy较健康者高,当合并脑出血时,血浆Hcy升高更加明显,且男性高于女性.
作者:杨磊;宓洪挺;谢建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不同血液稀释方法对不同化学结构非去极化肌松药药效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在全身麻醉下择期行骨科下肢手术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输血输液组(C组)、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组及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HH)组,各40例.上述3组按给予肌松药种类的不同(维库溴铵、罗库溴铵、阿曲库铵及顺式阿曲库铵)再分为4个亚组,一共12组.观察患者围术期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浆总蛋白(TPP)、清蛋白(ALB)及电解质的变化.用肌松监测仪TOF-WATCH SX对神经肌肉传递功能进行监测.结果 血液稀释后,患者的Hb、Hct、TPP、ALB及K+、Ca2+、Na+浓度均明显下降(均P< 0.05).ANH组维库溴铵、罗库溴铵、阿曲库铵亚组TOF无反应期、阻滞维持时间、体内作用时间明显延长,AHH组维库溴铵、阿曲库铵亚组也有相同效应(均P< 0.05).结论 不同肌松药有不同的药代学及药效学差别,血液稀释对机体生理功能影响复杂,血液稀释后能明显增强部分肌松药的神经肌肉阻滞效应,延长其作用时间.
作者:蔡畅;杜金满;陈小非;刘礼霞;黄春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胫骨骨折不愈合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胫骨骨折不愈合患者32例,患者从首次治疗出院到再次入院时间为6个月至2年,均进行2次手术治疗,根据其术后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进行评估分析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随访4~20个月,平均12个月,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无皮肤坏死.全部患者未见骨不愈合、感染、畸形及再骨折发生.结论 胫骨骨折处本身的解剖及生理特点、创伤严重、医源性损害、感染、不合理的康复训练及患者营养状况均是导致胫骨不愈合的重要原因.
作者:蒋渭仙;姜颂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8例拟行PCI治疗的老年冠心病(hs-CRP≥3.0 mag/L)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PCI术前2~3 d至术后3d口服阿托伐他汀80 mg,1次/d;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20 mg.于PCI治疗前及治疗后1、3、5d测定患者血浆hs-CRP、尿微量白蛋白(Alb)及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含量,并计算肌酐清除率(Ccr)、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尿Alb/Cr和NAG/Cr.结果 观察组血浆hs-CRP在术后1~5 d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cr和eGFR术后1d降低、术后3~5 d开始升高,观察组在术后1~3 d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Alb/Cr和NAG/Cr在术后1~5d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术后对比剂肾病(CIN)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是术后发生CIN的保护性因素(OR=0.356,95%CI 0.165~0.862,P<0.05).结论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老年冠心病PCI术后的肾功能具有保护效应,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冠心病患者机体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孙启银;林霞;唐坎凯;罗玉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布托啡诺(BTP)预防瑞芬太尼(RFT)麻醉后早期急性疼痛(EAP)的效果.方法 106例胆结石(G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2例),均采用RFT复合七氟醚进行麻醉,观察组患者手术结束前给予BTP,治疗后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过敏持续时间及过敏缓解时间,运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表(VAS)以及六点行为评分法(BRS6)评分测量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情况,并同时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后苏醒情况.结果 两组过敏缓解时间及过敏维持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治疗后VAS及BRS6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苏醒、拔管和离开PACU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各时间段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BTP能显著抑制RFT复合七氟醚麻醉致患者痛觉过敏,值得推广.
作者:韩飚;崔海彬;李庆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N)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化染色表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切除及病理确诊的胰腺SPN的组织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表达谱及临床预后信息.结果 20例胰腺SPN均为女性患者,半数(10/20)肿瘤发生于胰尾部,7例发生于胰头部,3例位于胰体部.肿瘤大直径2.5~20.3 cm.18例肿瘤局限于胰腺实质内,2例出现胰腺外的扩散.组织形态学:肿瘤嗜酸性和透明细胞组成,18例肿瘤界限清楚,部分可见包膜,2例肿瘤出现脾脏累及.20例肿瘤内均存在假乳头状结构,16例可见细胞内、外的玻璃样小滴,15例可见不同程度的囊性变,12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肿瘤性坏死,10例和8例肿瘤内分别可见间质玻璃样变性和胆固醇结晶形成.细胞特征:13例内肿瘤细胞可见纵形核沟,4例肿瘤出现核分裂像,但未见非典型核分裂像;1例肿瘤内偶见奇异性瘤细胞.免疫组化染色:20例均表达Vimentin、CD56、CD10及NSE,16例局灶表达PR,10例局灶性表达Syn,2例局灶表达广谱角蛋白AE1/AE3,所有病例均不表达CgA及角蛋白Cam5.2.预后方面,10例肿瘤具有随访资料,随访时间8~108个月均无肿瘤复发、转移或因疾病而死亡证据.结论 胰腺SPN好发于年轻女性,预后较好;组织形态学上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免疫组化染色可帮助与其它形态学类似的胰腺肿瘤区别开来.
作者:陈东;史雪琴;薛德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替吉奥单药治疗高龄食管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行替吉奥单药化疗的高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9例,稳定(SD)5例,进展(PD)1例,总有效率60.0%(9/15),临床获益率93.3%(14/15);13例(86.7%)患者进食梗阻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对于无法手术的高龄食管癌患者,可采用单药替吉奥化疗的治疗方法,可缓解食管癌病情并提高生活质量且延长生命.
作者:应建义;姚永庭;张志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钛夹联合高频电治疗老年大肠巨大有蒂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6例老年患者共28枚大肠有蒂巨大息肉行肠镜下肽夹联合高频电凝切除术,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28枚大肠有蒂巨大息肉均全瘤切除,术中、术后均未见出血、穿孔病例,术后第3、6个月复查均未见复发或残留.结论 高频电切术联合金属钛夹治疗老年大肠巨大有蒂息肉,能有效预防切除术中和术后出血,大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郑建芳;岑均儿;章四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的临床特点和动态脑电图(AEEG)变化,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00例急性脑梗死病例的临床特点和AEEG改变,痫性放电患者作AEEG追踪访查.结果 首次描记时间2d内AEEG检查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22例,痫性放电与AEEG检查时间、脑梗塞的部位有关,部位以皮质区为多;在治疗脑梗死同时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结论 AEEG对预测癫痫发作、病情变化及预后可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尽早检查AEEG可作为早发性癫痫的筛选方法.
作者:喻红霞;徐慧珍;张丹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治疗食管胃黏膜下肿瘤的效果.方法 66例食管胃黏膜下肿瘤患者接受ESE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 66例患者涉及67处黏膜下肿瘤病变组织,其中25处位于食管,42处位于胃内.肿瘤直径大小为0.5~5.0 cm,平均(1.46±0.90)cm.本组患者完整切除率达到98.5 %(66/67).穿孔率及术后迟发性出血率分别为6.0 %(4/67)和1.5 %(1/67).食管术中出血率为8.0%(2/25),胃内为4.8%(2/42).本组组织病理类型分别为平滑肌瘤34处,胃肠间质瘤24处,异位胰腺3处,脂肪瘤2处,神经鞘膜瘤2处及血管畸形2处.在随访期间(12~52个月)未见复发或肿瘤残留情况发生.结论 ESE治疗直径<5cm食管胃黏膜下肿瘤具有较高完整切除率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是一项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作者:范晓圆;许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脂检测的意义.方法 选择老年糖尿病患者120例为观察组,同期100例健康体检老年人为对照组,比较两组FBG、HbA1C和血脂等指标,对指标间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FBG和HbA1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C、TG和LDL较对照组显著升高,HDL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FBG与TC、TG、LDL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与HDL呈负相关(P<0.05);HbA1C与TC、TG、LDL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与HDL呈负相关(P<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血脂密切相关,患者在监测血糖的同时也要注意监测血脂,积极降脂治疗,对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及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琴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索新诊断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新诊断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50例,分为胰岛素泵组(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和传统组(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速效胰岛素基础量及3餐前大剂量;传统组给予3餐前注射速效胰岛素和睡前注射中效胰岛素.对比两组胰岛素用量、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剖宫产率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经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基本达标,胰岛素泵组血糖达标时间和胰岛素用量均优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低血糖发生率、剖宫产率及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胰岛素泵组20例病例置泵期间均未发生穿刺部位红肿、出血、渗液及穿刺针脱落等现象.结论 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治疗新诊断妊娠糖尿病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比传统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更好.
作者:林琴;沈屹;杨远行;符鸿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百乐眠胶囊联合普拉克索片治疗原发性不安腿综合征(RLS)的疗效.方法 将40例原发性RLS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分别给予百乐眠胶囊联合普拉克索片治疗和单用普拉克索片治疗,疗程6周.使用国际不安腿综合征研究小组RLS严重程度量表(IRL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疗效,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6周后,两组IRLS、PSQI评分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IRLS、PSQI评分较对照组更加明显(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结论 百乐眠胶囊联用普拉克索片治疗原发性RLS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步益锋;蔡哲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隐性失血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初次单侧TKA治疗的膝关节疾病患者118例,记录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出血情况,输血情况,并根据Goss方法计算隐性失血量.分析性别、术中止血带使用时间及术后抗凝方式等因素对隐性失血量的影响.结果 本组男性患者隐性失血量高于女性(P<0.05);术中松止血带止血能减少隐性失血量(P< 0.05),但对总体失血量不产生影响(P>0.05);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抗凝者隐性失血量明显低于采用利伐沙班抗凝者(P>0.05).结论 隐性失血是TKA患者失血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充分有效地恢复患者有效循环血量.
作者:王仲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120例PLC患者均予TACE治疗,术前和术后1周测定患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血清总蛋白(TP)、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清蛋白(PA)和凝血酶原时间(PT)变化,以及术前及术后1周的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结果 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AST、ALT、TBIL和DBIL水平明显上升(均P<0.05);TP、ALB和PA明显下降,而PT明显增加(均P<0.05);肝功能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LC患者使用TACE治疗会引起肝功能受损,建议在TACE治疗同时实施保肝治疗.
作者:刘华生;杜文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术中应用温热液体对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液流动学和术后低体温的影响.方法 将70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温下进行补液和冲洗,观察组予以温热液体进行补液和冲洗.观察两组麻醉诱导后(T0),手术开始时(T1)、术中1h(T2)和术毕即刻(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鼻咽部温度(NPT)和心肌耗氧量(MVO2)的变化,以及术后20 min的寒战和寒冷不适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T2和T3的HR、MAP、MVO2及NPT水平明显高于T0与对照组(均P<0.01),两组T0和T1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寒战发生率及寒冷不适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术中应用温热液体能够稳定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血液流动学,缓解术后寒战和寒冷不适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钱浓浓;成丽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锌硒制剂及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疗效.方法 118例AAD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两组患儿均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采用合理饮食、保护胃肠黏膜治疗,予微生态制剂、口服补液盐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予葡萄糖酸锌口服液,观察组予锌硒宝片;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腹泻、发热及呕吐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治疗3个月后随访腹泻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者患儿腹泻、发热及呕吐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 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IgA及IgG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锌硒制剂与葡萄糖酸锌制剂治疗AAD患儿疗效均显著,但锌硒制剂在缓解临床症状,提高免疫功能,预防再次发生腹泻方面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豪明;顾承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经尿道汽化电切术和膀胱部分切除术分别联合早期膀胱灌注化疗对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劣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筛选浅表性膀胱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后进行早期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研究组行经尿道汽化电切术,对照组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分析比较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情况、术后3年复发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生活质量的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3年,术后复发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尿道汽化电切术用于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手术创伤及痛苦,延缓肿瘤复发时间.
作者:陆建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肥胖儿童的免疫状态水平及血清25羟维生素D3[25 (OH)D3]水平,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标准体质量法,筛选单纯性肥胖儿童40例,并设置同年龄、性别的健康非肥胖儿童40例作为对照,检测各组25 (OH)D3水平以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肥胖儿童血清25 (OH) D3水平[(17.36±3.89) ng/ml]明显低于正常组[(25.24±4.12)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IgG、IgA、补体C3、CD3+、CD4+、CDD4+/CD8+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且血清25 (OH) D3水平与IgG、补体C3、CD3+、CD4+呈正相关(r=0.315、0.334、0.336、0.297,均P<0.05).结论:肥胖儿童25(OH)D3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体质量儿童,且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密切相关,提示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肥胖儿童免疫功能紊乱的影响因素之一.
作者:祝素萍;杜青;陈妙;朱永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含量水平.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检测法检测34例已确诊为抑郁症的患者和34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的BDNF含量.结果 抑郁症组BDNF含量(45.15±8.86)pg/ml,正常对照组(75.10-±12.12)pg/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抑郁症患者的血清BDNF的含量比正常人低.
作者:顾群英;谢蓓芳;王建林;乐军儿;贺春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利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测标本检测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 E6/E7 mRNA,研究人乳头瘤病毒癌基因E6、E7 mRNA检测对宫颈癌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宫颈液基细胞学标本4 680例,先通过TBS诊断系统进行诊断,对于诊断阳性的162份TCT标本进一步检测HPV E6/E7mRNA的表达情况,统计在细胞学级别中的表达量差异.结果 未见上皮内病变或恶性病变(NILM)4 518例,非典型鳞状细胞不能明确意义(ASC-US)82例,不能排除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H) 22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50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8例.除NILM4 518例以外的162例标本进行HPV E6/E7检测,TBS分级的4个组间的HPV E6/E7 mRNA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S分级的4个组间拷贝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PV E6/E7 mRNA检测有助于提升宫颈癌高危患者筛查效率.
作者:范伟荣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正面无保护接生法是在第二产程的中后期拆除后半部分产床,助产士在产妇会阴部正面直视下以单手控制胎头娩出的速度,会阴处不予以外力保护进行助产的方法.文献报道,正面无保护接生法有助于降低新生儿肩难产、锁骨骨折、新生儿窒息、产妇的阴道壁裂伤及会阴侧切等发生率[1].
作者:胡南枝;仇春波;洪雅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脑卒中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是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神经系统疾患[1].便秘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确诊患病第1周便秘发生率高达50.88%[2],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2周内发生率更是高达65.38%[3],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同时用力排便可使血压和颅内压骤增,发生脑血管破裂,对脑血管疾病本身的康复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作者:林莹;梅嫦颖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膀胱治疗仪用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66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3例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33例接受膀胱治疗仪低频电子脉冲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尿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日均排尿次数、日均漏尿次数及残余尿量均少于对照组,而日均单次排尿量与对照组相比增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日均大尿流量、平均膀胱容量及膀胱顺应性与对照组相比增加明显,而膀胱压力和逼尿肌压力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和国际下尿路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膀胱治疗仪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效果显著,明显改善患者尿流动力学及膀胱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优选方案.
作者:刘家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长程脑电监测(cEEG)在心房颤动(房颤)所致心源性脑栓塞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0例入院时头颅CT未显示缺血病灶、早期临床诊断房颤所致急性脑栓塞患者进行床边长程脑电图监测,并于发病后12h、24 h复查头颅CT.结果 心源性脑栓塞发病后12 h EEG异常率92.86%,高于头颅CT异常率(45.71%,P<0.05);发病后24h EEG异常率97.14%,与头颅CT异常率95.71%相仿(P>0.05).结论 心源性脑栓塞发病早期(12 h)EEG诊断价值优于头颅CT,为及时有效的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戴胜兵;刘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慈溪市新生儿听力筛查现状,为提高新生儿听力筛查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对浙江省慈溪市助产机构出生的新生儿于生后3d至出院前应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进行初筛,未通过者在生后28~42 d应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进行复筛,仍未通过者转送宁波市新生儿听力管理中心行听性脑干反应(ABR)确诊检查.结果 2012-2014年在慈溪市助产机构出生的新生儿共47 600例,自愿接受听力筛查的新生儿46 595例,筛查率为97.89%,初筛未通过2 857例,未通过率为6.13%.复筛召回2624例,召回率为91.84%,复筛未通过133例,未通过率为5.07%.各年度新生儿听力筛查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2-2014年慈溪市听力复筛未通过者133例,转诊至听力管理中心116例,确诊听力异常94例,确诊率为81.03%.2012-2014年慈溪市听力异常发病率为2.02‰.各年度新生儿听力异常确诊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OAE联合AABR可提高听力筛查的精确性和可靠性,同时应注意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假阴性率,加强宣传教育,提倡高危儿听力筛查随访制度,日常工作中广泛应用行为测听.
作者:陶奕红;徐起程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习惯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冠心病(CHD)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具有较高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1].CHD为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以减轻、延缓病情,临床中依从性较差、健康知识掌握不够患者易合并发生并发症[2].本研究拟探讨全程健康教育护理预防CHD并发症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葛见华;张伟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女性不孕患者的不同病因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IUI的266例女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女性患者不同病因对IUI妊娠率的影响.结果 266例女性不孕患者共妊娠46例,累计妊娠率为17.2%.随着女性年龄的增长,IUI妊娠率下降.输卵管因素、排卵障碍、子宫内膜异位症以及不明原因不孕不同程度影响IUI妊娠率(P<0.05).随着不孕年限的延长,妊娠率逐渐下降,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女性不孕患者年龄、不同病因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IUI妊娠率.
作者:陈楠;费小阳;周燕;王慧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裴红民;朱立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后巩膜加固术对病理性近视并发黄斑劈裂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3例(18眼)病理性近视黄斑劈裂患者行改良的后巩膜加固术,术后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术(OCT)等方法检查,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术后随访期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有提高,OCT示劈裂的视网膜内外层之间的腔隙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总厚度降低),其中有6眼劈裂腔完全消失,黄斑部视网膜达到解剖复位,5眼旁中心凹处仅可见细小裂隙.1眼发生黄斑出血.结论 OCT检测揭示后巩膜加固术能够加固向后延伸呈葡萄肿的巩膜,缓解了对后极部各层的牵引,治愈或减轻了黄斑劈裂,从而改善视功能.
作者:袁建树;马蓉;郭晓红;王育文;王鹏贇;陈侃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精神分裂症伴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12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伴抑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氮平,研究组联合应用奥氮平和艾司西酞普兰.比较两组疗效、抑郁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61.7%(P< 0.05);治疗后,两组BPRS、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自治疗4周起研究组患者的BPRS、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滕军波;吕斌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肝脏滑膜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等.方法 报道1例肝脏滑膜肉瘤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染色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患者男性,49岁,行肝肿瘤切除术.术后常规染色初步考虑为肝脏癌肉瘤,经联合病例讨论及免疫组化检查后确诊为肝脏原发性双相型滑膜肉瘤.结论 肝脏滑膜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及侵袭性强的肿瘤,预后较差.确诊主要依据组织病理学评估并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必要时需要细胞遗传学辅助诊断.
作者:张甜;陈兰;刘洋;王爱忠;金夏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胃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收集5例胃神经鞘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特点、鉴别诊断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术前影像学检查4例误诊为胃肠道间质瘤,1例误诊为胃周淋巴结.镜下肿瘤界限清楚,2例肿瘤周围可见淋巴细胞套伴生发中心形成,组织学表现为特征性的微小梁状结构,主要由形态温和的纤细或肥胖的梭形细胞组成,胞质淡嗜伊红,局部细胞核可见非典型性,核仁不明显,核分裂罕见.间质可见黏液变性伴慢性炎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5例肿瘤细胞均弥漫表达S-100蛋白和GFAP,1例局灶表达CD34,所有病例均不表达CD117、DOG1、HMB45、结蛋白和平滑肌肌动蛋白.5例患者随访9~36个月,其中1例死于胃癌,其余4例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胃神经鞘瘤是一种少见的惰性肿瘤,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无特异性,术前很难明确肿瘤性质,组织形态学观察结合免疫表型分析是确诊本病有效的方法.
作者:朱音;李昌水;郑江江;余晶晶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肌钙蛋白Ⅰ (cTnⅠ)升高的发生率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并分析cTnⅠ升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85例发病48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cTnⅠ升高组60例(A组)及cTnⅠ正常组225例(B组).统计每组患者的年龄、脑血管病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心房颤动(房颤)史、脑卒中部位、血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血肌酐(SCr),随访30d及1年的再发率及病死率.结果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cTnⅠ升高的发生率为21.05%.A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房颤史的患者比例及血CKMB、Scr水平均较B组高(均P<0.05);A组患者30d及1年再发率及病死率均较B组高(均P< 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cTnⅠ升高提示预后不良,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及房颤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TnⅠ升高的相关危险因素.
作者:严静;余晶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后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经腹横筋膜平面阻滞镇痛效果差异.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实验方法,选取剖宫产手术住院患者75例,随机分为3组,即0.4%罗哌卡因组(25例)、0.5%罗哌卡因组(25例)和0.6%罗哌卡因组(2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等比重0.4%罗哌卡因10 mg蛛网膜下腔注射,分娩后15 min 0.5%罗哌卡因35 mg硬膜外追加.术后患者每6小时口服50 mg双氯芬酸钾.服用期间进行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价,维持患者48h内NRS评分≤4分.观察术后2、4、6、12、24、36和48 h NRS评分,包括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术后每12小时阿片类药物使用量.Ramsay评分法评估镇静程度.记录患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记录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记录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记录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结果 3组患者术后静息状态、运动状态2h NRS评分均为0分.静息状态,24h 0.4%罗哌卡因组患者NRS评分高于0.5%罗哌卡因组(P=0.013)和0.6%罗哌卡因组(P=0.027);36 h0.4%罗哌卡因组患者NRS评分高于0.5%罗哌卡因组(P=0.02)和0.6%罗哌卡因组(P<0.001),但0.5%罗哌卡因组和0.6%罗哌卡因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运动状态,36 h 0.4%罗哌卡因组患者NRS评分高于0.5%罗哌卡因组(P=0.023)和0.6%罗哌卡因组(P=0.006),但0.5%罗哌卡因组和0.6%罗哌卡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组患者曲马多使用量,0.4%罗哌卡因组较0.5%罗哌卡因组、0.6%罗哌卡因组24~36h明显增加.术后3组患者不同时间间隔杜冷丁使用量均为0 mg.术后3组患者曲马多使用量,0.4%罗哌卡因组较0.5%罗哌卡因组、0.6%罗哌卡因组24~36h明显增加(均P<0.05),其他时间间隔内使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每侧使用20 ml 0.5%罗哌卡因可提供术后36h有效镇痛,其镇痛有效时间长于0.4%罗哌卡因,与0.6%罗哌卡因基本相同,可应用于临床剖宫产术后患者镇痛.
作者:沈虹春;蔡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与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联合检测在诊断前列腺癌(PCa)骨转移中的意义.方法 53例PCa患者中35例发生骨转移(骨转移组),另18例未发生骨转移(无骨转移组),另取23例健康体检正常者作为对照组.3组患者分别检测PSA及BALP.结果 骨转移组血清PSA和BALP水平均高于无骨转移组和对照组(均P<0.05);无骨转移组PSA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BALP浓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SA、BALP对PCa骨转移序列诊断的敏感度高,达97%,但特异度只有61%;平行试验敏感度为74%,但特异度为89%.结论 PSA联合BALP在诊断PCa发生骨转移中特异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黄伟;吴培兴;陈晓军;王军;赵益华;陈浩;倪向全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成人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多层螺旋CT (MSCT)或手术证实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PLSVC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结果 12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PLSVC的成人患者中Ⅰ型11例,Ⅱ型1例;91.7%(11/12)经术前超声心动图确诊,漏诊1例.结论 多数PLSVC患者可经术前超声心动图检出,为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有效的信息,可作为PLSVC首选检查手段.
作者:留碧丽;叶咏菊;徐子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MRI检查对宫颈癌术前分期的价值.方法 107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行盆腔MRI增强扫描检查,MRI检查序列包括轴面T1WI序列、轴面及矢状面快速自旋回波(TSE) T2WI序列,轴面及矢状面TSE-T2WI脂肪抑制术,经静脉注射对比剂后,T1WI增强轴面、矢状扫描.其中54例进行手术,将MRI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MRI检查结果判断Ⅱb期以前宫颈癌38例,Ⅱb期(含Ⅱb期)以后16例,MRI检查对Ⅱb期以前宫颈癌的区分符合率为89.74%,敏感度为89.74%,特异度为80.00%,阳性预测值为92.11%,阴性预测值为75.00%,阳性似然比4.49,阴性似然比0.13.MRI检查对Ⅱb期以后(包括Ⅱb期)宫颈癌的区分符合率为80.00%,敏感度为80.00%,特异度为89.74%,阳性预测值为75.00%,阴性预测值为92.11%,阳性似然比7.80,阴性似然比0.22.结论 MRI能多方位清晰显示宫颈癌侵犯范围,应成为宫颈癌术前常规的影像检查方法.
作者:徐杰;黄景峰;黄求理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脉血康胶囊对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其凝血功能影响.方法 依据数字列表法将120例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给予脑梗死恢复期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脉血康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治疗3个月后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与凝血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凝血酶时间较较对照组长,维蛋白原水平较对照组低(均P< 0.05).结论 脉血康胶囊能显著改善老年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及血凝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兰朝阳;张淑红;李佶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基础护理是专科护理的基础,患者在生理功能、机体代谢、形体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异常变化而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护理内容包括生活照顾、饮食护理及观察病情等[1].护理过程中需要与患者密切接触,从而直接为患者提供各种生活和技术服务.
作者:徐爱琴;刘道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在老年乳腺手术中对全凭静脉麻醉患者心功能的保护效果.方法 将76例老年乳腺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8例.两组手术中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血液动力学指标、心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 麻醉后45min,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0.05).麻醉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及心功能指数较快恢复,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在老年乳腺手术中对全凭静脉麻醉患者心功能的保护效果明显,可有效稳定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改善老年患者心功能.
作者:杨佳辉;吴伟主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血小板多指标变化对婴儿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患儿30例为观察组,另选与观察组患儿一般资料匹配的同期体检婴儿30例为对照组.记录观察组在急性期、恢复期和对照组血小板指标,并通过ROC曲线比较3时期实验室数据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特异度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急性期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高于对照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低于对照组(均P< 0.05).MPV-PDW检测法在ROC曲线下面积为0.85.当PDW为18.02%,MPV为8.52fl时,灵敏度(92.0%)和特异度(72.0%)高,阳性预测值为76.6%,阳性似然比为3.29,误诊率为28.0%,正确指数为0.64,诊断符合率82.0%.结论 采用血小板MPV-PDW指标检查方法,证实该方法能有效提高晚发型维生素K缺乏出血的阳性检出率,是目前针对该病较为理想的、试用更广的、早期诊断预测方法.
作者:贺登科;史志振;励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外科是综合型医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外科基本理论的完善,手术技术的提高,手术难度及复杂性的增大,对护理的要求及难度也随之增大,再加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法律意识的增强,使外科护士在工作中承受着各方面的压力与冲击.
作者:宓莹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小剂量舒芬太尼在预防剖宫产术椎管内麻醉中寒战和牵拉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足月妊娠并接受剖宫产术的产妇5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两组产妇均采用0.75%罗哌卡因(15mg)、10%葡萄糖(0.5 ml)作为麻醉用药,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小剂量舒芬太尼5 μg(0.1 ml),对照组不再加用任何药物,记录比较两组产妇寒战和牵拉痛情况、麻醉情况、生命体征、手术时间、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新生儿出生后lmin、5 min的Apgar评分.结果 研究组产妇寒战和牵拉痛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产妇麻醉期间生命体征、麻醉情况、手术时间、不良反应情况及Apgar评分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在剖宫产术麻醉中应用小剂量舒芬太尼合并布比卡因可有效预防产妇寒战情况,并降低牵拉痛的发生率.
作者:刘文炜;陈民为;邹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手术去势间断联合抗雄激素药物治疗(ADT)晚期前列腺癌(PCa)的疗效.方法 80例PCa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ADT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术去势间断联合ADT.观察及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及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QOL),并随访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PS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手术去势间断联合ADTPCa既能达到治疗目的,也可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对老年及经济承受能力较差的晚期PCa患者是较好的选择.
作者:王国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可冲洗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阑尾炎术后伤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阑尾炎切除术后出现伤口感染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无冲洗负压封闭引流,观察组采取可冲洗负压封闭引流,观察并比较两组伤口感染愈合情况及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变化.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伤口清洁时间、换药次数及愈合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炎性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两组治疗后降钙素原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可冲洗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阑尾炎术后伤口感染具有疗效确切、伤口愈合快及炎性因子水平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徐晓惠;陈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羟苯磺酸钙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炎症反应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糖尿病肾病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羟苯磺酸钙、前列地尔联合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小分子蛋白含量以及炎症介质含量.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肌酐、尿素氮明显低于对照组,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0.05);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0.05);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6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羟苯磺酸钙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有助于改善肾小球滤过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程度,改善肾功能.
作者:胡俊华;杨朔;王亚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小儿多重耐药菌(MDROs)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情况,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医院小儿内科病房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资料,取分泌物分析病因菌种类及其药敏试验结果.细菌鉴定采用西门子Microscan arto SCAN4细菌鉴定仪和配套的药敏板进行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根据CLS2009年版药敏标准进行判断.结果 患儿标本中分离菌株412株,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共271株,MDROs为72株,革兰阳性菌21株,占29.2%,革兰阴性菌51株,占70.8%.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100%,对青霉素类耐药率为100.0%;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无耐药,对一、二、三、四代头孢菌素均耐药.结论 了解小儿内科呼吸道感染多重耐药菌分布及耐药情况,有利于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有效控制呼吸道感染.
作者:罗会萍;包荷女;冯伊利;陈海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心内科病房高危药品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将1 239例HFMEA引入前病房高危药品管理工作前收治患者列为对照组,将1 385例HFMEA引入后病房高危药品管理工作后收治患者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主要失效模式RPN评分、高危药品相关不良事件、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经HFMEA管理,观察组标识不清、存放不规范、药品过期、配置错误、发放/给药错误的RPN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高危药品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而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HFMEA不仅有效规范了其日常管理,降低了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提高了整体护理质量水平和护理满意度.
作者:黄琳;傅红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进行肾脏替代治疗主要的方式之一,对于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一般采用动静脉内瘘(AVF).内瘘狭窄是AVF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或称球囊扩张)来治疗AVF狭窄,临床效果满意[2-3],且可反复多次使用,能大限度利用了有限的血管资源,是针对AVF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案[4].本研究拟总结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AVF狭窄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邵吉红;陈其军;范汪洋;应一樱;葛利亚;韩素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早期鼓膜置管对于鼻咽癌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预防意义.方法 选取已确诊并进行放疗的鼻咽癌患者112例163耳,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87耳和对照组55例76耳.对照组患者采用鼓膜穿刺进行预防,观察组患者采用鼓膜置管进行预防,比较两组鼻咽癌放疗患者分泌性中耳炎发生情况、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和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并发分泌性中耳炎22耳(25.29%),对照组34耳(4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提升,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鼓室压及恢复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耳内镜下早期鼓膜置管对于鼻咽癌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预防和治疗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患者临床状态的改善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黄中官;白洪亮;孙海力;林文巧;孟昭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CD10和HHF35免疫组化染色在鉴别诊断乳腺胶原小球病(SC)和腺样囊性癌(ACC)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确诊的6例SC和4例ACC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on方法观察CK5/6、平滑肌特异性蛋白(SMA)、CD10、HHF35、P63及CD117等标志物在两组肿瘤中的表达情况,重点关注CD10和HHF35在鉴别诊断中的作用.结果 CK5/6、SMA及P63等标志物在两组肿瘤中均弥漫表达,主要表达于肌上皮样细胞.CD10和HHF35在所有CS中均表达,主要表达于腔面内衬的扁平细胞以及腔内的无定形物质中,而在所有ACC中均不表达.结论 乳腺SC与ACC在组织学和免疫表型上存在明显的重叠,CD10和HHF35免疫组化染色对于诊断乳腺的CS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可作与乳腺ACC鉴别诊断有用的标志物.
作者:朱从伦;沈慧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联合内分泌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效果.方法 将46例中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采用TURP联合内分泌治疗,对照组采用TURP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及国际前列腺癌症状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残余尿量、大尿流速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均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TURP联合内分泌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方面具有很好的实效性,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抑制癌细胞生长,缓解尿路梗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阮磊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用于治疗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不同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结果 右半结肠癌Ⅰ期手术实施率高于左半结肠癌患者Ⅰ期手术实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分期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手术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短于分期手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应根据具体病情及术中情况选择术式,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艳兵;李利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芒硝脐周外敷治疗剖宫产术后腹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50例剖宫产术后腹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两组产妇均接受肌注缓解,对照组口服二甲硅油片治疗,观察组芒硝脐周外敷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良好,有效率96%,优于对照组的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芒硝脐周外敷治疗剖宫产术后腹胀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裘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纽扣式电极等离子汽化剜切术(TVERP)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587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患者,采用TVERP治疗,观察记录前列腺重量、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指数评分(QOL)、手术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天数、围手术期并发症及切除前列腺组织重量.结果 所有患者手术均获成功.未发生明显出血及尿道电切综合征,围手术期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切除前列腺组织10~150 g,平均46.8 g;术后IPSS、QOL及大尿流率(Qmax)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TVERP具有安全、有效、恢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治疗BPH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曹林;徐庆康;段跃;于田强;孙先军;洪翔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引起严重多发伤患者合并肺不张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严重多发伤合并肺不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肺不张的发生原因:年龄、慢性肺部疾病、低蛋白血症、肋骨骨折、血气胸、肺挫伤、损伤严重度评分(ISS)评分、手术、气管插管和呼吸机使用、疼痛严重度及肋骨固定带应用等.结果 多发伤患者合并肺不张发病率为8.3%.肺部损伤患者、ISS评分>20分者、气管插管和呼吸机使用患者及ICU滞留时间>7d患者肺不张发生率高(均P<0.05),提示上述4类原因是肺不张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镇痛剂患者肺不张发生率低(P<0.05),提示早期使用镇痛剂能够降低肺不张的发生.结论 疼痛、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合并胸部损伤及ISS评分等是引起严重多发伤合并肺不张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针对性进行干预,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谢月华;金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重症胰腺炎(SAP)的发病原因及其预后的进展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39例SAP的临床资料.结果 SAP患者中胆源性SAP比重高,占58.27%;酒精性SAP和饮食不当相关性SAP次之,占11.51%(16/139);少为特发性SAP占3.60% (5/139).治愈19例(13.67%),好转39例(28.06%),未愈27例(19.42%),死亡54例(38.85%).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比单器官功能衰竭高,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组病死率比与短暂性器官功能衰竭组高(均P< 0.05).结论 胆道疾病和酒精性因素是SAP患者的主要致病因素,SAP是危重病例,病死率较高,预后较差,其病死率与器官功能衰竭的数目及时间有关系.
作者:柯梅芳;范先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且以每年2%~3%的速度递增,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能显著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1].CIK是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过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一群异质细胞.
作者:朱晓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支气管肺炎是婴幼儿为常见的肺炎之一.轻症肺炎以呼吸系统表现为主,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加快及肺部听诊可闻固定中、细湿啰音等;重症肺炎除一系列呼吸系统表现外,还可累及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及消化系统,严重者可危及患儿性命[1].
作者:毕海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调查分析脂肪肝在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婚检人群中的流行现状与危险因素.方法 从2014年温州市鹿城区婚前医学检查中心接受婚检的人员(4030例)中随机抽取599例,采用腹部超声检查对脂肪肝进行诊断.分析体质量指数、血压、三酰甘油、总胆固醇、空腹血糖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等指标在脂肪肝组及非脂肪肝组间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 4030例接受腹部超声检查者中检出脂肪肝患者1 032例,检出率达25.58%.脂肪肝患病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男性< 30岁组发病率(20.62%)高于普通人群同年龄层(P<0.01).脂肪肝组超重肥胖、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空腹血糖升高及高ALT血症超标均高于非脂肪肝组(均P< 0.05),经常饮酒、不吃早餐、用餐不定时、常吃西式快餐、常吃夜宵、常吃过饱、爱吃动物肉类和内脏、喜油炸等习惯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均P <0.05),而常吃粗粮类、良好饮水习惯、经常锻炼均低于非脂肪肝组(均P< 0.01).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25为显著危险因素,高三酰甘油血症次之.结论 婚检人群脂肪肝发病率高,年轻化趋势明显,性别、肥胖及不良生活方式等与脂肪肝的关系密切,婚前卫生指导脂肪肝时关键策略应是控制好上述相关不良生活习惯和危险因素.
作者:李海鸥;陈利民;胡晓雯;周江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高速贯通伤三维有限元模型,观察子弹射入胫骨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 运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 14.0软件,CAD辅助软件Pro/E,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Ansys Workbench中的动态有限元分析模块,通过对模拟子弹不同角度(45 °、67.5 °及90 °)射入胫骨,动态观察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应力峰值、变形量和等效弹性应变.结果 子弹以1 400 m/s穿透胫骨骨皮质时,大变形量为138.29 mm(入射角90 °),其次为66.59 mm(入射角45 °),小为62.56 mm(入射角67.5 °);等效弹性应变为1.43 mm/mm(入射角45 °)>1.31 mm/mm(入射角90 °)>1.22 mm/mm(入射角67.5 °);应力强度峰值为14 447 MPa(入射角67.5 °)>2 723 MPa(入射角45 °)>2 401 MPa(入射角90 °).结论 利用计算机模拟三维动态有限元计算方法表现相同速度子弹不同射入胫骨的生物力学变化,可动态观察子弹伤的应力动态变化过程,为战场救护和临床工作中对于火器伤伤口的处置提供生物力学基础.
作者:郑轶;殷一红;尹庆水;庞清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而脊髓型颈椎病(CSM)是颈椎病里预后为严重的一种.此疾病进展缓慢,因脊柱退变导致脊髓慢性压迫,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引起脊髓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绝大多数人都会出现颈椎的退变性改变,但仅有一小部分人出现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作者:滕红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老年患者胸腰背部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其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导致生活质量低下,甚至危及生命.相关报道指出全球每年约有140万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作者:胡勇;赖欧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齿状突和周围韧带结构所构成的寰枢区解剖结构复杂,外伤时颈部过伸、过屈、旋转以及垂直轴向压缩等均可造成齿状突的骨折和周围韧带复合体的损伤.各种复杂的损伤机制使齿状突骨折形态多样、变化多端.
作者:王清;廖烨晖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乳腺癌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百年前Beatson通过卵巢切除抑制进展期乳腺癌的恶化,开启了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1],如今乳腺癌的辅助内分泌治疗已经有效的将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年病死率降低至31%[2].近年来,针对非转移性乳腺癌在应用局部治疗前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已成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研究的前沿和热点,本文拟将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报道如下.
作者:甄世慧 刊期: 2015年第10期
股骨头坏死(ONFH)是多种病因破坏股骨头的血液循环造成骨的活性成分(包括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和脂肪细胞)坏死的一种病理过程,晚期股骨头塌陷,致残率极高[1].因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是骨科领域的难题.目前尚没有文献明确阐述ONFH发病机制,并且缺乏预防及早期治疗的有效措施.
作者:蒋鲁勇;庞清江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