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浓浓;成丽明
目的 探讨膀胱治疗仪用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66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3例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33例接受膀胱治疗仪低频电子脉冲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尿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日均排尿次数、日均漏尿次数及残余尿量均少于对照组,而日均单次排尿量与对照组相比增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日均大尿流量、平均膀胱容量及膀胱顺应性与对照组相比增加明显,而膀胱压力和逼尿肌压力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和国际下尿路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膀胱治疗仪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效果显著,明显改善患者尿流动力学及膀胱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优选方案.
作者:刘家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参麦注射液在老年乳腺手术中对全凭静脉麻醉患者心功能的保护效果.方法 将76例老年乳腺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8例.两组手术中均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血液动力学指标、心功能及临床疗效.结果 麻醉后45min,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0.05).麻醉后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及心功能指数较快恢复,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参麦注射液在老年乳腺手术中对全凭静脉麻醉患者心功能的保护效果明显,可有效稳定患者的血液动力学,改善老年患者心功能.
作者:杨佳辉;吴伟主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的临床特点和动态脑电图(AEEG)变化,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00例急性脑梗死病例的临床特点和AEEG改变,痫性放电患者作AEEG追踪访查.结果 首次描记时间2d内AEEG检查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22例,痫性放电与AEEG检查时间、脑梗塞的部位有关,部位以皮质区为多;在治疗脑梗死同时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结论 AEEG对预测癫痫发作、病情变化及预后可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尽早检查AEEG可作为早发性癫痫的筛选方法.
作者:喻红霞;徐慧珍;张丹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N)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化染色表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切除及病理确诊的胰腺SPN的组织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表达谱及临床预后信息.结果 20例胰腺SPN均为女性患者,半数(10/20)肿瘤发生于胰尾部,7例发生于胰头部,3例位于胰体部.肿瘤大直径2.5~20.3 cm.18例肿瘤局限于胰腺实质内,2例出现胰腺外的扩散.组织形态学:肿瘤嗜酸性和透明细胞组成,18例肿瘤界限清楚,部分可见包膜,2例肿瘤出现脾脏累及.20例肿瘤内均存在假乳头状结构,16例可见细胞内、外的玻璃样小滴,15例可见不同程度的囊性变,12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肿瘤性坏死,10例和8例肿瘤内分别可见间质玻璃样变性和胆固醇结晶形成.细胞特征:13例内肿瘤细胞可见纵形核沟,4例肿瘤出现核分裂像,但未见非典型核分裂像;1例肿瘤内偶见奇异性瘤细胞.免疫组化染色:20例均表达Vimentin、CD56、CD10及NSE,16例局灶表达PR,10例局灶性表达Syn,2例局灶表达广谱角蛋白AE1/AE3,所有病例均不表达CgA及角蛋白Cam5.2.预后方面,10例肿瘤具有随访资料,随访时间8~108个月均无肿瘤复发、转移或因疾病而死亡证据.结论 胰腺SPN好发于年轻女性,预后较好;组织形态学上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免疫组化染色可帮助与其它形态学类似的胰腺肿瘤区别开来.
作者:陈东;史雪琴;薛德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重症胰腺炎(SAP)的发病原因及其预后的进展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139例SAP的临床资料.结果 SAP患者中胆源性SAP比重高,占58.27%;酒精性SAP和饮食不当相关性SAP次之,占11.51%(16/139);少为特发性SAP占3.60% (5/139).治愈19例(13.67%),好转39例(28.06%),未愈27例(19.42%),死亡54例(38.85%).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比单器官功能衰竭高,持续性器官功能衰竭组病死率比与短暂性器官功能衰竭组高(均P< 0.05).结论 胆道疾病和酒精性因素是SAP患者的主要致病因素,SAP是危重病例,病死率较高,预后较差,其病死率与器官功能衰竭的数目及时间有关系.
作者:柯梅芳;范先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股骨头坏死(ONFH)是多种病因破坏股骨头的血液循环造成骨的活性成分(包括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和脂肪细胞)坏死的一种病理过程,晚期股骨头塌陷,致残率极高[1].因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是骨科领域的难题.目前尚没有文献明确阐述ONFH发病机制,并且缺乏预防及早期治疗的有效措施.
作者:蒋鲁勇;庞清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而脊髓型颈椎病(CSM)是颈椎病里预后为严重的一种.此疾病进展缓慢,因脊柱退变导致脊髓慢性压迫,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引起脊髓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绝大多数人都会出现颈椎的退变性改变,但仅有一小部分人出现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
作者:滕红林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成人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多层螺旋CT (MSCT)或手术证实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PLSVC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结果 12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PLSVC的成人患者中Ⅰ型11例,Ⅱ型1例;91.7%(11/12)经术前超声心动图确诊,漏诊1例.结论 多数PLSVC患者可经术前超声心动图检出,为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有效的信息,可作为PLSVC首选检查手段.
作者:留碧丽;叶咏菊;徐子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高血压病、高血压病合并脑出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单纯高血压病组64例,高血压病合并脑出血组94例,分别于禁食8h后抽静脉血测定血浆Hcy水平.结果 单纯高血压病组、高血压病合并脑出血组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高血压病合并脑出血组Hcy水平高于单纯高血压病组(P<0.05).在高血压病合并脑出血组中,男性Hcy水平高于女性(P<0.05).结论 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浆Hcy较健康者高,当合并脑出血时,血浆Hcy升高更加明显,且男性高于女性.
作者:杨磊;宓洪挺;谢建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进行肾脏替代治疗主要的方式之一,对于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一般采用动静脉内瘘(AVF).内瘘狭窄是AVF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或称球囊扩张)来治疗AVF狭窄,临床效果满意[2-3],且可反复多次使用,能大限度利用了有限的血管资源,是针对AVF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案[4].本研究拟总结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AVF狭窄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邵吉红;陈其军;范汪洋;应一樱;葛利亚;韩素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胫骨骨折不愈合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胫骨骨折不愈合患者32例,患者从首次治疗出院到再次入院时间为6个月至2年,均进行2次手术治疗,根据其术后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进行评估分析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随访4~20个月,平均12个月,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无皮肤坏死.全部患者未见骨不愈合、感染、畸形及再骨折发生.结论 胫骨骨折处本身的解剖及生理特点、创伤严重、医源性损害、感染、不合理的康复训练及患者营养状况均是导致胫骨不愈合的重要原因.
作者:蒋渭仙;姜颂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齿状突和周围韧带结构所构成的寰枢区解剖结构复杂,外伤时颈部过伸、过屈、旋转以及垂直轴向压缩等均可造成齿状突的骨折和周围韧带复合体的损伤.各种复杂的损伤机制使齿状突骨折形态多样、变化多端.
作者:王清;廖烨晖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C)浓度对其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COPD患者的资料,按患者的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对两组血清CysC水平进行比较;再根据血清CysC水平将患者分为CysC正常组和CysC增高组,对两组的病死率、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APACHEH)评分值和机械通气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存活组患者血清CysC浓度(0.92±0.42)mg/L,死亡组(1.53±0.95) mg/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病死率与APACHE Ⅱ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COPD合并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患者的预后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通过血清CysC水平进行早期评估,这对于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淑华;汪芳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指导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125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康复指导组(60例)和对照组(65例).康复指导组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早期康复指导,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两组患者入选时、出院前1d、出院后1个月、2个月和3个月进行随访,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价两组患者入选时和随访时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两组入选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前1d、出院后1个月、2个月和3个月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高于入选时(均P<0.05);康复指导组出院前1d、出院后1个月、2个月和3个月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早期康复指导能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水平.
作者:陈雪梅;林裔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引起严重多发伤患者合并肺不张的高危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96例严重多发伤合并肺不张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肺不张的发生原因:年龄、慢性肺部疾病、低蛋白血症、肋骨骨折、血气胸、肺挫伤、损伤严重度评分(ISS)评分、手术、气管插管和呼吸机使用、疼痛严重度及肋骨固定带应用等.结果 多发伤患者合并肺不张发病率为8.3%.肺部损伤患者、ISS评分>20分者、气管插管和呼吸机使用患者及ICU滞留时间>7d患者肺不张发生率高(均P<0.05),提示上述4类原因是肺不张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使用镇痛剂患者肺不张发生率低(P<0.05),提示早期使用镇痛剂能够降低肺不张的发生.结论 疼痛、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合并胸部损伤及ISS评分等是引起严重多发伤合并肺不张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针对性进行干预,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谢月华;金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肌钙蛋白Ⅰ (cTnⅠ)升高的发生率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并分析cTnⅠ升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85例发病48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cTnⅠ升高组60例(A组)及cTnⅠ正常组225例(B组).统计每组患者的年龄、脑血管病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心房颤动(房颤)史、脑卒中部位、血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血肌酐(SCr),随访30d及1年的再发率及病死率.结果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cTnⅠ升高的发生率为21.05%.A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房颤史的患者比例及血CKMB、Scr水平均较B组高(均P<0.05);A组患者30d及1年再发率及病死率均较B组高(均P< 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cTnⅠ升高提示预后不良,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及房颤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TnⅠ升高的相关危险因素.
作者:严静;余晶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手术去势间断联合抗雄激素药物治疗(ADT)晚期前列腺癌(PCa)的疗效.方法 80例PCa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ADT治疗,观察组采用手术去势间断联合ADT.观察及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及肿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QOL),并随访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PS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而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手术去势间断联合ADTPCa既能达到治疗目的,也可提升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对老年及经济承受能力较差的晚期PCa患者是较好的选择.
作者:王国平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组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含量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裴红民;朱立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羟苯磺酸钙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炎症反应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糖尿病肾病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羟苯磺酸钙、前列地尔联合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小分子蛋白含量以及炎症介质含量.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肌酐、尿素氮明显低于对照组,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0.05);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0.05);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6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羟苯磺酸钙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有助于改善肾小球滤过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程度,改善肾功能.
作者:胡俊华;杨朔;王亚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锌硒制剂及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疗效.方法 118例AAD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两组患儿均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采用合理饮食、保护胃肠黏膜治疗,予微生态制剂、口服补液盐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予葡萄糖酸锌口服液,观察组予锌硒宝片;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腹泻、发热及呕吐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治疗3个月后随访腹泻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者患儿腹泻、发热及呕吐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 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IgA及IgG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锌硒制剂与葡萄糖酸锌制剂治疗AAD患儿疗效均显著,但锌硒制剂在缓解临床症状,提高免疫功能,预防再次发生腹泻方面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豪明;顾承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