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楠;费小阳;周燕;王慧红
目的 观察剖宫产术后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经腹横筋膜平面阻滞镇痛效果差异.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双盲实验方法,选取剖宫产手术住院患者75例,随机分为3组,即0.4%罗哌卡因组(25例)、0.5%罗哌卡因组(25例)和0.6%罗哌卡因组(2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等比重0.4%罗哌卡因10 mg蛛网膜下腔注射,分娩后15 min 0.5%罗哌卡因35 mg硬膜外追加.术后患者每6小时口服50 mg双氯芬酸钾.服用期间进行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价,维持患者48h内NRS评分≤4分.观察术后2、4、6、12、24、36和48 h NRS评分,包括静息状态和运动状态.术后每12小时阿片类药物使用量.Ramsay评分法评估镇静程度.记录患者恶心、呕吐发生情况.记录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肠蠕动恢复时间).记录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记录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结果 3组患者术后静息状态、运动状态2h NRS评分均为0分.静息状态,24h 0.4%罗哌卡因组患者NRS评分高于0.5%罗哌卡因组(P=0.013)和0.6%罗哌卡因组(P=0.027);36 h0.4%罗哌卡因组患者NRS评分高于0.5%罗哌卡因组(P=0.02)和0.6%罗哌卡因组(P<0.001),但0.5%罗哌卡因组和0.6%罗哌卡因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运动状态,36 h 0.4%罗哌卡因组患者NRS评分高于0.5%罗哌卡因组(P=0.023)和0.6%罗哌卡因组(P=0.006),但0.5%罗哌卡因组和0.6%罗哌卡因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组患者曲马多使用量,0.4%罗哌卡因组较0.5%罗哌卡因组、0.6%罗哌卡因组24~36h明显增加.术后3组患者不同时间间隔杜冷丁使用量均为0 mg.术后3组患者曲马多使用量,0.4%罗哌卡因组较0.5%罗哌卡因组、0.6%罗哌卡因组24~36h明显增加(均P<0.05),其他时间间隔内使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剖宫产术后每侧使用20 ml 0.5%罗哌卡因可提供术后36h有效镇痛,其镇痛有效时间长于0.4%罗哌卡因,与0.6%罗哌卡因基本相同,可应用于临床剖宫产术后患者镇痛.
作者:沈虹春;蔡利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锌硒制剂及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疗效.方法 118例AAD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两组患儿均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采用合理饮食、保护胃肠黏膜治疗,予微生态制剂、口服补液盐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予葡萄糖酸锌口服液,观察组予锌硒宝片;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腹泻、发热及呕吐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治疗3个月后随访腹泻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者患儿腹泻、发热及呕吐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 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IgA及IgG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锌硒制剂与葡萄糖酸锌制剂治疗AAD患儿疗效均显著,但锌硒制剂在缓解临床症状,提高免疫功能,预防再次发生腹泻方面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豪明;顾承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耳内镜下早期鼓膜置管对于鼻咽癌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预防意义.方法 选取已确诊并进行放疗的鼻咽癌患者112例163耳,随机分为观察组57例87耳和对照组55例76耳.对照组患者采用鼓膜穿刺进行预防,观察组患者采用鼓膜置管进行预防,比较两组鼻咽癌放疗患者分泌性中耳炎发生情况、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治疗和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并发分泌性中耳炎22耳(25.29%),对照组34耳(4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分泌性中耳炎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提升,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平均鼓室压及恢复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耳内镜下早期鼓膜置管对于鼻咽癌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预防和治疗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患者临床状态的改善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黄中官;白洪亮;孙海力;林文巧;孟昭和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合并高水平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8例拟行PCI治疗的老年冠心病(hs-CRP≥3.0 mag/L)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PCI术前2~3 d至术后3d口服阿托伐他汀80 mg,1次/d;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20 mg.于PCI治疗前及治疗后1、3、5d测定患者血浆hs-CRP、尿微量白蛋白(Alb)及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含量,并计算肌酐清除率(Ccr)、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尿Alb/Cr和NAG/Cr.结果 观察组血浆hs-CRP在术后1~5 d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cr和eGFR术后1d降低、术后3~5 d开始升高,观察组在术后1~3 d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Alb/Cr和NAG/Cr在术后1~5d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术后对比剂肾病(CIN)的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是术后发生CIN的保护性因素(OR=0.356,95%CI 0.165~0.862,P<0.05).结论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对老年冠心病PCI术后的肾功能具有保护效应,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冠心病患者机体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孙启银;林霞;唐坎凯;罗玉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且以每年2%~3%的速度递增,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能显著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1].CIK是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过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一群异质细胞.
作者:朱晓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替吉奥单药治疗高龄食管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行替吉奥单药化疗的高龄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9例,稳定(SD)5例,进展(PD)1例,总有效率60.0%(9/15),临床获益率93.3%(14/15);13例(86.7%)患者进食梗阻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对于无法手术的高龄食管癌患者,可采用单药替吉奥化疗的治疗方法,可缓解食管癌病情并提高生活质量且延长生命.
作者:应建义;姚永庭;张志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胫骨骨折不愈合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胫骨骨折不愈合患者32例,患者从首次治疗出院到再次入院时间为6个月至2年,均进行2次手术治疗,根据其术后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进行评估分析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随访4~20个月,平均12个月,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无皮肤坏死.全部患者未见骨不愈合、感染、畸形及再骨折发生.结论 胫骨骨折处本身的解剖及生理特点、创伤严重、医源性损害、感染、不合理的康复训练及患者营养状况均是导致胫骨不愈合的重要原因.
作者:蒋渭仙;姜颂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基础护理是专科护理的基础,患者在生理功能、机体代谢、形体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的异常变化而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护理内容包括生活照顾、饮食护理及观察病情等[1].护理过程中需要与患者密切接触,从而直接为患者提供各种生活和技术服务.
作者:徐爱琴;刘道英 刊期: 2015年第10期
股骨头坏死(ONFH)是多种病因破坏股骨头的血液循环造成骨的活性成分(包括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和脂肪细胞)坏死的一种病理过程,晚期股骨头塌陷,致残率极高[1].因缺乏有效的防治方法,是骨科领域的难题.目前尚没有文献明确阐述ONFH发病机制,并且缺乏预防及早期治疗的有效措施.
作者:蒋鲁勇;庞清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肌钙蛋白Ⅰ (cTnⅠ)升高的发生率及其与预后的关系,并分析cTnⅠ升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85例发病48 h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cTnⅠ升高组60例(A组)及cTnⅠ正常组225例(B组).统计每组患者的年龄、脑血管病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心房颤动(房颤)史、脑卒中部位、血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血肌酐(SCr),随访30d及1年的再发率及病死率.结果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cTnⅠ升高的发生率为21.05%.A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房颤史的患者比例及血CKMB、Scr水平均较B组高(均P<0.05);A组患者30d及1年再发率及病死率均较B组高(均P< 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cTnⅠ升高提示预后不良,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及房颤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cTnⅠ升高的相关危险因素.
作者:严静;余晶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是老年患者胸腰背部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其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导致生活质量低下,甚至危及生命.相关报道指出全球每年约有140万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给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作者:胡勇;赖欧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百乐眠胶囊联合普拉克索片治疗原发性不安腿综合征(RLS)的疗效.方法 将40例原发性RLS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分别给予百乐眠胶囊联合普拉克索片治疗和单用普拉克索片治疗,疗程6周.使用国际不安腿综合征研究小组RLS严重程度量表(IRL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价疗效,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6周后,两组IRLS、PSQI评分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IRLS、PSQI评分较对照组更加明显(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均较轻.结论 百乐眠胶囊联用普拉克索片治疗原发性RLS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步益锋;蔡哲清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成人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多层螺旋CT (MSCT)或手术证实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PLSVC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结果 12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PLSVC的成人患者中Ⅰ型11例,Ⅱ型1例;91.7%(11/12)经术前超声心动图确诊,漏诊1例.结论 多数PLSVC患者可经术前超声心动图检出,为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有效的信息,可作为PLSVC首选检查手段.
作者:留碧丽;叶咏菊;徐子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术中应用温热液体对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液流动学和术后低体温的影响.方法 将70例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温下进行补液和冲洗,观察组予以温热液体进行补液和冲洗.观察两组麻醉诱导后(T0),手术开始时(T1)、术中1h(T2)和术毕即刻(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鼻咽部温度(NPT)和心肌耗氧量(MVO2)的变化,以及术后20 min的寒战和寒冷不适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T2和T3的HR、MAP、MVO2及NPT水平明显高于T0与对照组(均P<0.01),两组T0和T1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寒战发生率及寒冷不适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术中应用温热液体能够稳定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的血液流动学,缓解术后寒战和寒冷不适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钱浓浓;成丽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经尿道汽化电切术和膀胱部分切除术分别联合早期膀胱灌注化疗对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劣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筛选浅表性膀胱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后进行早期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研究组行经尿道汽化电切术,对照组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分析比较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情况、术后3年复发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生活质量的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3年,术后复发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尿道汽化电切术用于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手术创伤及痛苦,延缓肿瘤复发时间.
作者:陆建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建立高速贯通伤三维有限元模型,观察子弹射入胫骨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 运用三维重建软件Mimics 14.0软件,CAD辅助软件Pro/E,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Ansys Workbench中的动态有限元分析模块,通过对模拟子弹不同角度(45 °、67.5 °及90 °)射入胫骨,动态观察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应力峰值、变形量和等效弹性应变.结果 子弹以1 400 m/s穿透胫骨骨皮质时,大变形量为138.29 mm(入射角90 °),其次为66.59 mm(入射角45 °),小为62.56 mm(入射角67.5 °);等效弹性应变为1.43 mm/mm(入射角45 °)>1.31 mm/mm(入射角90 °)>1.22 mm/mm(入射角67.5 °);应力强度峰值为14 447 MPa(入射角67.5 °)>2 723 MPa(入射角45 °)>2 401 MPa(入射角90 °).结论 利用计算机模拟三维动态有限元计算方法表现相同速度子弹不同射入胫骨的生物力学变化,可动态观察子弹伤的应力动态变化过程,为战场救护和临床工作中对于火器伤伤口的处置提供生物力学基础.
作者:郑轶;殷一红;尹庆水;庞清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羟苯磺酸钙联合前列地尔治疗对糖尿病肾病患者炎症反应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糖尿病肾病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羟苯磺酸钙、前列地尔联合常规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小分子蛋白含量以及炎症介质含量.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肌酐、尿素氮明显低于对照组,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0.05);β2微球蛋白、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 0.05);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6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羟苯磺酸钙联合前列地尔治疗有助于改善肾小球滤过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程度,改善肾功能.
作者:胡俊华;杨朔;王亚娟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用于治疗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不同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结果 右半结肠癌Ⅰ期手术实施率高于左半结肠癌患者Ⅰ期手术实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分期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手术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短于分期手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应根据具体病情及术中情况选择术式,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艳兵;李利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肥胖儿童的免疫状态水平及血清25羟维生素D3[25 (OH)D3]水平,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标准体质量法,筛选单纯性肥胖儿童40例,并设置同年龄、性别的健康非肥胖儿童40例作为对照,检测各组25 (OH)D3水平以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肥胖儿童血清25 (OH) D3水平[(17.36±3.89) ng/ml]明显低于正常组[(25.24±4.12)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IgG、IgA、补体C3、CD3+、CD4+、CDD4+/CD8+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且血清25 (OH) D3水平与IgG、补体C3、CD3+、CD4+呈正相关(r=0.315、0.334、0.336、0.297,均P<0.05).结论:肥胖儿童25(OH)D3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体质量儿童,且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密切相关,提示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肥胖儿童免疫功能紊乱的影响因素之一.
作者:祝素萍;杜青;陈妙;朱永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胃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特征、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收集5例胃神经鞘瘤患者,对其临床资料、影像学特征、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特点、鉴别诊断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术前影像学检查4例误诊为胃肠道间质瘤,1例误诊为胃周淋巴结.镜下肿瘤界限清楚,2例肿瘤周围可见淋巴细胞套伴生发中心形成,组织学表现为特征性的微小梁状结构,主要由形态温和的纤细或肥胖的梭形细胞组成,胞质淡嗜伊红,局部细胞核可见非典型性,核仁不明显,核分裂罕见.间质可见黏液变性伴慢性炎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染色5例肿瘤细胞均弥漫表达S-100蛋白和GFAP,1例局灶表达CD34,所有病例均不表达CD117、DOG1、HMB45、结蛋白和平滑肌肌动蛋白.5例患者随访9~36个月,其中1例死于胃癌,其余4例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胃神经鞘瘤是一种少见的惰性肿瘤,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无特异性,术前很难明确肿瘤性质,组织形态学观察结合免疫表型分析是确诊本病有效的方法.
作者:朱音;李昌水;郑江江;余晶晶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