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树位;严梅娣;刘金成;范建荣;孙华山;陈旭;杨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习惯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冠心病(CHD)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具有较高致残率和致死率,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健康[1].CHD为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以减轻、延缓病情,临床中依从性较差、健康知识掌握不够患者易合并发生并发症[2].本研究拟探讨全程健康教育护理预防CHD并发症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葛见华;张伟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的临床特点和动态脑电图(AEEG)变化,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00例急性脑梗死病例的临床特点和AEEG改变,痫性放电患者作AEEG追踪访查.结果 首次描记时间2d内AEEG检查脑梗死后早发性癫痫22例,痫性放电与AEEG检查时间、脑梗塞的部位有关,部位以皮质区为多;在治疗脑梗死同时给予抗癫痫药物治疗,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结论 AEEG对预测癫痫发作、病情变化及预后可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尽早检查AEEG可作为早发性癫痫的筛选方法.
作者:喻红霞;徐慧珍;张丹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采用腹腔镜肝切除术和开腹治疗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收集80例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分为两组;其中45例患者采用腹腔镜肝切除术(腔镜组),35例患者采用开腹肝切除术进行治疗(开腹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止痛药使用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结石清除率以及复发率.结果 8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患者术中均未输血,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止痛剂使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并发症、切口感染率、结石清除率和结石复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是安全可行的,而开腹手术具有同样效果.同时腹腔镜术中切口小,对腹腔干扰少、能保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具有一定优势.
作者:叶树位;严梅娣;刘金成;范建荣;孙华山;陈旭;杨凯 刊期: 2015年第10期
正面无保护接生法是在第二产程的中后期拆除后半部分产床,助产士在产妇会阴部正面直视下以单手控制胎头娩出的速度,会阴处不予以外力保护进行助产的方法.文献报道,正面无保护接生法有助于降低新生儿肩难产、锁骨骨折、新生儿窒息、产妇的阴道壁裂伤及会阴侧切等发生率[1].
作者:胡南枝;仇春波;洪雅华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胫骨骨折不愈合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胫骨骨折不愈合患者32例,患者从首次治疗出院到再次入院时间为6个月至2年,均进行2次手术治疗,根据其术后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资料进行评估分析疗效.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随访4~20个月,平均12个月,患者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无皮肤坏死.全部患者未见骨不愈合、感染、畸形及再骨折发生.结论 胫骨骨折处本身的解剖及生理特点、创伤严重、医源性损害、感染、不合理的康复训练及患者营养状况均是导致胫骨不愈合的重要原因.
作者:蒋渭仙;姜颂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钛夹联合高频电治疗老年大肠巨大有蒂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6例老年患者共28枚大肠有蒂巨大息肉行肠镜下肽夹联合高频电凝切除术,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28枚大肠有蒂巨大息肉均全瘤切除,术中、术后均未见出血、穿孔病例,术后第3、6个月复查均未见复发或残留.结论 高频电切术联合金属钛夹治疗老年大肠巨大有蒂息肉,能有效预防切除术中和术后出血,大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郑建芳;岑均儿;章四杰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肝脏滑膜肉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等.方法 报道1例肝脏滑膜肉瘤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染色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患者男性,49岁,行肝肿瘤切除术.术后常规染色初步考虑为肝脏癌肉瘤,经联合病例讨论及免疫组化检查后确诊为肝脏原发性双相型滑膜肉瘤.结论 肝脏滑膜肉瘤是一种罕见的恶性程度高、进展迅速及侵袭性强的肿瘤,预后较差.确诊主要依据组织病理学评估并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必要时需要细胞遗传学辅助诊断.
作者:张甜;陈兰;刘洋;王爱忠;金夏祥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不同手术方式用于治疗结肠癌并发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不同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结果 右半结肠癌Ⅰ期手术实施率高于左半结肠癌患者Ⅰ期手术实施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手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分期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期手术患者的平均住院天数短于分期手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应根据具体病情及术中情况选择术式,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艳兵;李利义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经尿道汽化电切术和膀胱部分切除术分别联合早期膀胱灌注化疗对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疗效,分析两种手术方式的优劣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筛选浅表性膀胱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于术后进行早期吡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研究组行经尿道汽化电切术,对照组行膀胱部分切除术.分析比较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情况、术后3年复发情况及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生活质量的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3年,术后复发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尿道汽化电切术用于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手术创伤及痛苦,延缓肿瘤复发时间.
作者:陆建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比较锌硒制剂及葡萄糖酸锌治疗小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的疗效.方法 118例AAD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两组患儿均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基础上采用合理饮食、保护胃肠黏膜治疗,予微生态制剂、口服补液盐等常规治疗,对照组予葡萄糖酸锌口服液,观察组予锌硒宝片;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腹泻、发热及呕吐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免疫功能指标变化情况,治疗3个月后随访腹泻复发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者患儿腹泻、发热及呕吐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 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IgA及IgG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锌硒制剂与葡萄糖酸锌制剂治疗AAD患儿疗效均显著,但锌硒制剂在缓解临床症状,提高免疫功能,预防再次发生腹泻方面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蒋豪明;顾承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芒硝脐周外敷治疗剖宫产术后腹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50例剖宫产术后腹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两组产妇均接受肌注缓解,对照组口服二甲硅油片治疗,观察组芒硝脐周外敷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良好,有效率96%,优于对照组的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芒硝脐周外敷治疗剖宫产术后腹胀疗效显著,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作者:裘红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评价艾司西酞普兰对老年精神分裂症伴抑郁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120例老年精神分裂症伴抑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氮平,研究组联合应用奥氮平和艾司西酞普兰.比较两组疗效、抑郁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的61.7%(P< 0.05);治疗后,两组BPRS、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自治疗4周起研究组患者的BPRS、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伴抑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滕军波;吕斌军 刊期: 2015年第10期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进行肾脏替代治疗主要的方式之一,对于长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一般采用动静脉内瘘(AVF).内瘘狭窄是AVF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或称球囊扩张)来治疗AVF狭窄,临床效果满意[2-3],且可反复多次使用,能大限度利用了有限的血管资源,是针对AVF狭窄的首选治疗方案[4].本研究拟总结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AVF狭窄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报道如下.
作者:邵吉红;陈其军;范汪洋;应一樱;葛利亚;韩素珍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肥胖儿童的免疫状态水平及血清25羟维生素D3[25 (OH)D3]水平,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标准体质量法,筛选单纯性肥胖儿童40例,并设置同年龄、性别的健康非肥胖儿童40例作为对照,检测各组25 (OH)D3水平以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肥胖儿童血清25 (OH) D3水平[(17.36±3.89) ng/ml]明显低于正常组[(25.24±4.12)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IgG、IgA、补体C3、CD3+、CD4+、CDD4+/CD8+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且血清25 (OH) D3水平与IgG、补体C3、CD3+、CD4+呈正相关(r=0.315、0.334、0.336、0.297,均P<0.05).结论:肥胖儿童25(OH)D3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体质量儿童,且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密切相关,提示维生素D缺乏可能是肥胖儿童免疫功能紊乱的影响因素之一.
作者:祝素萍;杜青;陈妙;朱永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不同血液稀释方法对不同化学结构非去极化肌松药药效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 Ⅰ~Ⅱ级在全身麻醉下择期行骨科下肢手术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输血输液组(C组)、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组及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HH)组,各40例.上述3组按给予肌松药种类的不同(维库溴铵、罗库溴铵、阿曲库铵及顺式阿曲库铵)再分为4个亚组,一共12组.观察患者围术期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浆总蛋白(TPP)、清蛋白(ALB)及电解质的变化.用肌松监测仪TOF-WATCH SX对神经肌肉传递功能进行监测.结果 血液稀释后,患者的Hb、Hct、TPP、ALB及K+、Ca2+、Na+浓度均明显下降(均P< 0.05).ANH组维库溴铵、罗库溴铵、阿曲库铵亚组TOF无反应期、阻滞维持时间、体内作用时间明显延长,AHH组维库溴铵、阿曲库铵亚组也有相同效应(均P< 0.05).结论 不同肌松药有不同的药代学及药效学差别,血液稀释对机体生理功能影响复杂,血液稀释后能明显增强部分肌松药的神经肌肉阻滞效应,延长其作用时间.
作者:蔡畅;杜金满;陈小非;刘礼霞;黄春昇 刊期: 2015年第10期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且以每年2%~3%的速度递增,自体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治疗能显著改善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1].CIK是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体外经过多种细胞因子诱导的一群异质细胞.
作者:朱晓燕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膀胱治疗仪用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治疗效果及对患者尿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66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3例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33例接受膀胱治疗仪低频电子脉冲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尿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日均排尿次数、日均漏尿次数及残余尿量均少于对照组,而日均单次排尿量与对照组相比增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日均大尿流量、平均膀胱容量及膀胱顺应性与对照组相比增加明显,而膀胱压力和逼尿肌压力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和国际下尿路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膀胱治疗仪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效果显著,明显改善患者尿流动力学及膀胱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可作为临床治疗的优选方案.
作者:刘家远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成人永存左上腔静脉(PLSVC)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多层螺旋CT (MSCT)或手术证实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PLSVC患者的超声心动图.结果 12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PLSVC的成人患者中Ⅰ型11例,Ⅱ型1例;91.7%(11/12)经术前超声心动图确诊,漏诊1例.结论 多数PLSVC患者可经术前超声心动图检出,为手术方案的选择提供有效的信息,可作为PLSVC首选检查手段.
作者:留碧丽;叶咏菊;徐子宁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初次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隐性失血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初次单侧TKA治疗的膝关节疾病患者118例,记录患者术前、术中、术后出血情况,输血情况,并根据Goss方法计算隐性失血量.分析性别、术中止血带使用时间及术后抗凝方式等因素对隐性失血量的影响.结果 本组男性患者隐性失血量高于女性(P<0.05);术中松止血带止血能减少隐性失血量(P< 0.05),但对总体失血量不产生影响(P>0.05);术后使用低分子肝素钠抗凝者隐性失血量明显低于采用利伐沙班抗凝者(P>0.05).结论 隐性失血是TKA患者失血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充分有效地恢复患者有效循环血量.
作者:王仲根 刊期: 2015年第10期
目的 观察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SPN)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免疫组化染色表达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切除及病理确诊的胰腺SPN的组织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表达谱及临床预后信息.结果 20例胰腺SPN均为女性患者,半数(10/20)肿瘤发生于胰尾部,7例发生于胰头部,3例位于胰体部.肿瘤大直径2.5~20.3 cm.18例肿瘤局限于胰腺实质内,2例出现胰腺外的扩散.组织形态学:肿瘤嗜酸性和透明细胞组成,18例肿瘤界限清楚,部分可见包膜,2例肿瘤出现脾脏累及.20例肿瘤内均存在假乳头状结构,16例可见细胞内、外的玻璃样小滴,15例可见不同程度的囊性变,12例存在不同程度的肿瘤性坏死,10例和8例肿瘤内分别可见间质玻璃样变性和胆固醇结晶形成.细胞特征:13例内肿瘤细胞可见纵形核沟,4例肿瘤出现核分裂像,但未见非典型核分裂像;1例肿瘤内偶见奇异性瘤细胞.免疫组化染色:20例均表达Vimentin、CD56、CD10及NSE,16例局灶表达PR,10例局灶性表达Syn,2例局灶表达广谱角蛋白AE1/AE3,所有病例均不表达CgA及角蛋白Cam5.2.预后方面,10例肿瘤具有随访资料,随访时间8~108个月均无肿瘤复发、转移或因疾病而死亡证据.结论 胰腺SPN好发于年轻女性,预后较好;组织形态学上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免疫组化染色可帮助与其它形态学类似的胰腺肿瘤区别开来.
作者:陈东;史雪琴;薛德斌 刊期: 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