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儿童再发性腹痛中幽门螺杆菌不同检测方法

张瑾;陈美芸;应淑芬;胡大康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儿童, 再发性腹痛
摘要:目的 评价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不同检测方法及H.pylori感染在儿童再发性腹痛(RAP)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在我院诊治的儿童RAP 72例,分为学龄期组24例,少年组48例,同时进行细菌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组织学检查、血清学H.pylori抗体检测和粪便H.pylori抗原(HpSA)检测.将前3项检查中2项阳性或细菌培养一项阳性作为诊断H.pylori感染的金标准.结果 金标准诊断H.pylori感染,阳性占37例,阴性占35例,总阳性率为51.4%;学龄期儿童组H.pylori检出阳性率为37.5%,少年组H.pylori检出阳性率为58.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比较6种不同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经x2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P>0.10).结论 H.pylori感染与儿童RAP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少年组H.pylori感染率高于学龄期儿童组,而粪便HpSA检测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简便可靠,非侵入性的诊断H.pylori感染的方法,尤其适合儿童.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相关文献
  • 微卡对支气管哮喘Th1/Th2类细胞因子失衡的调节作用

    目的 探讨微卡对哮喘ThⅠ/Th2类细胞因子失衡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取确诊的轻中度哮喘40例,所有患者深部肌肉注射微卡22.5μg,每2周1次,共8周,并在治疗前、治疗后1月、2月分别抽取静脉血3 ml检测IFN-γ和IL-4水平(ELISA法).结果 微卡治疗后1月即可纠正失衡的IFN-γ/IL-4,其中以治疗后2月作用较明显,且未见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微卡通过调节失衡的Th1/Th2平衡而达到抗气道炎症作用,可作为哮喘的防治药物.

    作者:谢家政;李小宁;蒲春;张丽琴;章霞芝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及其耐药

    目的 了解新华医院近两年来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布和耐药状况.方法 用ATB Expression鉴定仪鉴定菌株,K-B法做体外药敏试验,用双纸片扩散确诊法判定产ESBLs菌株.结果 该院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较高,在痰液和气道分泌物中多见,对常用抗生素耐药率较高,产ESBLs菌株检出率高达41.4%,对除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外其它抗生素与非产ESBLs菌株的比较耐药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该院肺炎克雷伯菌中产ESBLs菌株的阳性率较高,对常用杭生素的耐药率亦高,应引起临床的广泛重视.

    作者:尤佳女;杨叶青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儿童再发性腹痛中幽门螺杆菌不同检测方法

    目的 评价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不同检测方法及H.pylori感染在儿童再发性腹痛(RAP)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对在我院诊治的儿童RAP 72例,分为学龄期组24例,少年组48例,同时进行细菌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病理组织学检查、血清学H.pylori抗体检测和粪便H.pylori抗原(HpSA)检测.将前3项检查中2项阳性或细菌培养一项阳性作为诊断H.pylori感染的金标准.结果 金标准诊断H.pylori感染,阳性占37例,阴性占35例,总阳性率为51.4%;学龄期儿童组H.pylori检出阳性率为37.5%,少年组H.pylori检出阳性率为58.3%,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比较6种不同检测方法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经x2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P>0.10).结论 H.pylori感染与儿童RAP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少年组H.pylori感染率高于学龄期儿童组,而粪便HpSA检测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一种简便可靠,非侵入性的诊断H.pylori感染的方法,尤其适合儿童.

    作者:张瑾;陈美芸;应淑芬;胡大康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海水养殖区甲胺磷降解菌的分离筛选及降解特性的研究

    目的 分离、筛选降解海水养殖区甲胺磷的降解菌及确定适的降解条件.方法 从被有机磷污染的海水样中分离,以有机磷为唯一碳源反复驯化,分离筛选出1株高效降解甲胺磷的菌株M-1,并对其降解能力和所需条件进行测试.结果 初步鉴定菌株M-1属于蜡样芽胞杆菌,菌株M-1适生长温度和pH分别为25和8.0.Zn2+(200 mg/L),Cd2+(50 mg/L)与pb2+(200 mg/L)不影响菌株M-1对甲胺磷的降解作用,但Cu2+(50mg/L),Cr2+(50 mg/L)对菌株M-1有毒性作用.结论 海洋微生物在甲胺磷污染的海水养殖区自净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金彬明;刘佳明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CRP在麻疹并发细菌性肺炎的临床意义

    麻疹是一个古老的疾病,近40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使用,麻疹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大幅度下降,但近2年浙江 省麻疹又有增多趋势.麻疹如元并发症则治疗比较容易,常见并发症为肺部感染.因麻疹本身可出现肺部病变也可并发肺部细菌感染,早期不易鉴别,从而延误治疗.我们对住院麻疹病例早期行CRP检测,发现CRP对麻疹并发细菌性肺炎早期诊断价值,现分析如下.

    作者:陈永明;何立东;吕慧萍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呼吸道感染鲍曼不动杆菌TEM-1基因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特异、定时检测鲍曼不动杆菌TEM-1型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的方法.方法 选择TEM-1型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作为靶序列,设计合成引物和探针;收集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培养的鲍曼不动杆菌279株,并对其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检测鳗曼不动杆菌TEM-1耐药基因灵敏度为102拷贝,279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检出47株携带TEM-1基因,检出率为16.8%.结论 应用Taqman探针荧光聚合酶链反应能够快速、准确检测鲍曼不动杆菌TEM-1型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

    作者:张红河;董晓勤;范建中;周田美;王贤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创伤弧菌vvhA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系统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 克隆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Vv)溶细胞素基因(vvhA),构建原核表达系统并鉴定其表达产物的免疫性.方法 采用PCR技术从Vv GTC333和WZ01株DNA中扩增全长vvhA基因,T-A克隆后测定其核苷酸序列.采用pET32a质粒构建vvhA基因原核表达载体,在E coli BL21(DE3)宿主菌中用不同浓度的IPTG诱导目的重组蛋白rVvhA表达,采用Ni-NTA亲和层析法提纯rVvhA,SDS-PAGE检测表达和提纯效果.采用兔抗Vv全菌抗体的Western Blot和兔抗rVvhA血清的免疫扩散试验鉴定其免疫反应性和免疫原性.结果 所克隆的vvhA基因核苷酸序列与GeneBank公布的同源性分别为96.09%和98.26%.在0.5 mmol/L IPTG诱导下,rVvhA产量可占细菌总蛋白的18%.提纯的rVvhA经SDS-PAGE后仅显示单一的蛋白条带.重组蛋白rVvhA能与兔抗Vv全菌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免疫家兔可获得高效价抗体.结论 该研究成功地构建了创伤弧菌vvhA基因高效原核表达系统,所表达的rVvhA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可作为Vv免疫检测试剂盒及疫苗的抗原.

    作者:张家敏;应斌宇;楼永良;严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阿泰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50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和评价阿泰宁(含酪酸梭菌CGMCC NO.0313-1株)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符合罗马Ⅱ诊断标准的IBS患者,用阿泰宁胶囊口服,1次3粒,1天2次,疗程14~21 d.治疗期间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服药情况,治疗结束后评价药物的疗效.结果 50例IBS患者治疗后的腹泻或便秘等症状有显著的改善(P<0.05).治愈率为62%(31/50),总有效率为94%(47/50),治疗中未见不良反应或副作用.结论 阿泰宁是治疗IBS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生态药品,不但短期应用效果好,而且慢性腹泻或便秘患者可长期服用.

    作者:聂昭华;彭国球;张敏;张大为;刘莉;万阜昌;李洪福;崔云龙;聂艳孝;郭翠英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用PCR法快速半定量阴道分泌物中的乳酸杆菌

    目的 通过对PCR引物、反应条件及样本处理条件的摸索,建立一种不经过分离培养和DNA提取纯化步骤,直接用乳酸杆菌特异性引物快速定性、半定量妇女阴道分泌物标本中乳酸杆菌的方法.方法 设计乳酸杆菌属特异性引物;对样本处理方法和PCR反应条件进行摸索;比较用PCR法定量阴道分泌物中乳酸杆菌的结果和稀释滴种法定量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1)用浓度为2%的Tritonx-100处理阴道标本后可在220 bp的位置得到佳的特异性扩增区带;(2)将MgCl2在PCR反应体系中的终浓度调节至2.5 mmol/L时,可以产生强的特异性反应扩增带;(3)用PCR法分析阴道分泌物所得菌数与培养所得菌数之间明显相关(P<0.05);用PCR法分析阴道分泌物所得灰度值与培养所得菌数之间明显相关(P<0.05).结论 将阴道分泌物标本经过简单的离心、洗涤处理后,直接应用PCR法,就可以快速地定性和半定量妇女阴道分泌物标本中的乳酸杆菌.

    作者:汪艳;唐立;文姝;张婵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乳杆菌活菌制剂和甲硝唑联合用于治疗老年性阴道炎临床探讨

    目的 对乳杆菌活菌制剂和甲硝唑联合用于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 对110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二组,分别予以乳杆菌活菌制剂局部用药加口服甲硝唑以及单独口服甲硝唑,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乳杆菌活菌制剂和甲硝唑联合应用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疗效显著高于单用甲硝唑的疗效,且复发率低,二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乳杆菌活菌制剂与甲硝唑联合用药治疗老年性阴道炎治疗效果比较好,不易复发.

    作者:王小兰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对不同浓度解脲脲原体的药敏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不同浓度解脲脲原体<104CFU/ml和≥104CFU/ml耐药率情况.方法 采用珠海黑马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集分离、培养、计数、药敏于一体的试剂盒,按说明进行操作.结果 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强力霉素的总耐药率较低,左旋氧氟沙星、司帕沙星、罗红霉素、阿奇霉素、克林霉素对不同浓度解脲脲原体的耐药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论 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强力霉素可作为治疗解脲脲原体的首选药物,克林霉素总耐药率已高达57.7%(164/284),不适宜用于解脲脲原体的治疗.珠海黑马产品质量优于其它同类产品.

    作者:张国荣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利用16S rRNA基因同源性分析鉴定两株明串珠菌

    从酸马奶中分离出2株明串珠菌KLDS 5.0301和KLDS 5.0302,对2株菌的16S rRNA基因经PCR扩增测序,将测序结果同该属内菌株的16S rRNA序列作多序列比较,并建立明串珠菌属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KLDS 5.0301的16S rRNA序列同L. garlicum的同源性百分比为100%.KLDS 5.0302的16S rRNA序列同L.mesenteroides LM2菌株的16S rRNA序列的同源性百分比为99.9%.根据系统发育树的结果,将KLDS5.0301鉴定为L.garlicum,KLDS 5.0302鉴定为L.mesenteroides.菌株KLDS 5.0301和KLDS 5.0302的16SrRNA序列已经在GeneBank申请国际序列注册号,分别为DQ239691和DQ297412.

    作者:刘芳;都立辉;沙莎;杜鹏;霍贵成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活性乳酸菌饮料对人体肠道菌群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一种活性乳酸菌饮料对人体肠道菌群的影响作用.方法 采用卫生部《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调节肠道菌群功能检验方法进行检验.结果 试食组试验前后自身比较:肠道内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明显增加(P<0.01),肠球菌数量增加(P<0.05),产气荚膜梭菌数量明显减少(P<0.01),肠杆菌和拟杆菌无明显变化;试验后对照组与试食组组间比较: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增加(P<0.01),乳杆菌的数量增加(P<0.05),肠杆菌、肠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和拟杆菌无明显变化.结论 活性乳酸菌饮料具有调节人体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内环境的作用.

    作者:何冬梅;朱海明;赖蔚苳;马聪;宋曼丹;杨冰;王建;闻剑;严纪文;柯昌文;王海燕;戴昌芳;陈炳耀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改变的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改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美国Coulter-Gen's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90例肝硬化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四项指标: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压积(PCT)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同步检测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结果 肝硬化患者PLT、MPV和PCT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PDW高于对照组(P<0.05);P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上述改变在对评估出血倾向以及肝硬化严重程度均有重要的辅助指导意义.

    作者:苏光扬;阮冰;赵振宇;邵辉;陈振娟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姜黄素对两株不同转移力小鼠腹水型肝癌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姜黄素(Curcumin,Cur)对来源于同一亲本的小鼠腹水型肝癌高、低淋巴道转移株(HCa-F和HCa-P)增殖、细胞周期分布及皮下移植HCa-F和HCa-P的615小鼠生存期的影响,并探讨2株细胞对Cur的敏感性差异是否存在显著性.方法 用15~250 μmol/L Cur分别处理HCa-F和HCa-P 48 h,以MTT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活性,以生长曲线评估药物对细胞生长的作用,以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观察Cur对细胞形态的影响.给615小鼠右腋中线皮下接种HCa-F和HCa-P细胞,通过ig给药的方法,观察Cur对荷瘤鼠生存期的影响.结果 Cur可抑制HCa-F和HCa-P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7.23%~82.23%和6.04%~61.31%,且呈剂量依赖性;IG0在HCa-F为51.48μmol/L,在HCa-P为90.87μmol/L;在非细胞毒性大剂量15μmol/L Cur作用下,2株细胞的生长速度均受到抑制,群体倍增时间延长;HCa-F细胞形态受到影响;细胞周期被重新分布,HCa-F被阻滞在S期,HCa-P被阻滞于S期和G2/M期.经ig给予150 mg/kg的Cur可使皮下接种HCa-F和HCa-P的615小鼠生存率提高分别达45.06%和49.68%.结论 Cur可抑制HCa-F和HCa-P的增殖,使细胞周期重新分布,且高转移细胞株HCa-F较低转移细胞株HCa-P对Cur更为敏感Cur可延长荷瘤鼠的生存期.

    作者:张宏颖;刘春平;胡春秀;许国旺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抗菌药物使用与细菌耐药的比较

    目的 比较神经内科与神经外科抗菌药物使用与细菌耐药情况.方法 计算各类抗菌药物的累积每日约定剂量(defined daily doses,DDD),以及院内感染主要病原菌的耐药率.结果神经内科的抗菌药物总用量为47.83 DDD/100床日,神经外科为78.91 DDD/100床日.神经外科院内感染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和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较神经内科为高.结论 在抗菌药物使用与细菌耐药水平之间存在着一种联系.

    作者:石娜;徐卫;舒雪芹;薛利霞;周铁丽;张群瑜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267株肠球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肠球菌的分布特征和耐药特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采用美国Dade Behring 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仪对267株肠球菌进行鉴定和药敏测试,用全国医院感染监测网软件和P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267株肠球菌以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为主,分别占60.7%和31.5%,以尿液和脓液中分离出多,其次为血液和胆汁,依次是56.6%、14.2%、10.9%、9.7%,占总标本的91.4%.肠球菌不同种间的耐药性差异存在显著性.屎肠球菌的耐药率相对较高,除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3.7%低,四环素37.7%外,对其它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超过了50%.粪肠球菌的耐药率虽比屎肠球菌低,但对红霉素、四环素、氨基糖苷类的耐药性仍高,在60%以上.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和链霉素的耐药率均在55%以上.共检出耐万古霉素株11株,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4.1%.结论 肠球菌可引起多种部位感染,呈多重和高耐药性,耐万古霉 素的菌株出现,增加了感染控制难度,应引起临床重视.

    作者:胡苏球;黄金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联合抗幽门螺杆菌(H.pylori)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58例血清H.pylori抗体阳性的ITP患儿随机分为:A组:给予根治性抗H.pylori,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和强的松治疗;B组:未予抗H.pylori,其他治疗相同.另设正常对照组(C组):选血清H.pylori抗体阴性的健康入学儿童.观察A、B两组治疗前和3月后T细胞亚群分布,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G(PAIgG)水平变化,及两组临床疗效和复发率.结果 各组间总T细胞无变化,A、B两组治疗前T细胞亚群分布异常,CD4+细胞减少,CD8+细胞增加,CD4+/CD8+比值下降,PAIgG水平升高,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治疗后3月复查,A组CD4+细胞增加,CD8+细胞减少,CD4+/CD8+比值和PAIgG值恢复至正常对照组水平,而B组虽有所恢复,但未达正常,A组显效+良效97%,复发率为3%,B组显效+良效70%,复发率为3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结论 对有H.pylori感染的ITP患儿,联合抗H.pylori治疗比单纯应用免疫抑制治疗,异常的T细胞亚群和PAIgG水平恢复较快,疗效较好,复发率低.

    作者:李白恩;张若松;朱春;郭红苗;华玲玲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大连地区寄生虫病防治效果显著

    建国以来,大连地区已发现感染人体的寄生虫有22种,分别是疟疾、钩虫、蛔虫、猪与牛的带绦虫,囊尾蚴、鞭虫、蛲虫、旋毛虫、猪巨吻棘头虫、裂头蚴、蠕形螨与粉螨,黑热病、人芽囊原虫、溶组织阿米巴与结肠阿米巴,滴虫、东方毛圆线虫、蓝氏甲第鞭毛虫、布氏嗜碘阿米巴与哈门阿米巴.其中疟疾、钩虫等寄生虫病曾对大连地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党和政府对群众健康的重视及卫生防疫人员的积极防治,广大人民群众随着生产的发展与收入的增加,生活的改善、文明程度的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与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使各类寄生虫病的发病率都呈大幅度下降的势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现将大连地区几种主要寄生虫病防治情况做如下介绍.

    作者:陈凤义;袁秀妹;郑莉莉;崔昱;庞为;邓凯 刊期: 2006年第06期

  • 紫色色杆菌感染临床特症及耐药谱分析

    目的 研究紫色色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与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以及耐药分析,以提高临床对紫色色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将患者的血液、浓液标本进行培养,分离并把分离获得的菌株在VITEK-32微生物鉴定仪中进行种的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用小白鼠进行该病原体的毒力试验.结果 12种抗菌药物中舒普深、亚胺培南、特治星(派拉西林/他唑巴坦)、马斯平(头孢吡肟)及喹喏酮类抗菌药物对紫色色杆菌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而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庆大霉素、妥布霉素、氨曲南、头孢曲松和头孢他啶等抗菌药物抗菌效果不佳.毒力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有较强毒力.结论 紫色色杆菌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毒力强.可引起感染部位脓肿,并可侵入体内各脏器及血液引发脏器的脓肿,脓毒血症是该菌感染的临床特症,重者可引起各脏器功能衰退,中毒性休克甚至死亡.紫色色杆菌感染病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因此早发现,及早有效性治疗极为重要.

    作者:黄志刚;何美月;黄琛 刊期: 2006年第06期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大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