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肠毒素联合对白细胞水平恢复的研究

刘敏;于志红;富晶;王彦;吕鹏;冯仲珉;孙卫兵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 菌体蛋白与肠毒素, 白细胞总数, 淋巴细胞绝对值
摘要:目的:探讨化疗后快速升高白细胞的水平.方法:取昆明种系小鼠40只,每只用0.3 mg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制成小鼠骨髓抑制的动物模型,并随机分4组,给药后的3、5、7、14 d分别腹腔注射肠毒素(Ⅰ);菌体蛋白(Ⅱ);肠毒素加菌体蛋白(Ⅲ);盐水(Ⅳ),另取10只小鼠为空白对照(Ⅴ).分别在每次给药前于眼脸采血,显微镜下查出每只小鼠的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并计算出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绝对值相比较.结果:Ⅰ、Ⅱ、Ⅲ组白细胞总数均在3 d内开始升高,5或7 d达高峰,实验组是对照组的8~10倍,以第Ⅲ组升高为明显,各组白细胞水平在7 d开始逐渐下降,到21 d恢复到正常水平.虽然各实验组用药后白细胞水平明显升高,但中性粒细胞的分类数和绝对值升高的比例各不相同,其中第Ⅰ组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第Ⅱ组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第Ⅲ组则以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平行升高.结论: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蛋白与肠毒素联合应用具有较好地升高化疗后血中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作用.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相关文献
  • 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及耐药分析

    目的:监测近年临床标本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分布特点及耐药情况,以有助于临床合理用药.方法: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64株鲍曼不动杆菌,采用K-B方法,严格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2001制定的新规则及标准进行结果判读.结果:在统计年限内,我院共分离出不动杆菌84株,鲍曼不动杆菌64株,占不动杆菌的76.1%,其中痰标本分离出49株,占76.5%;尿标本分离出3株,占4.6%;分泌物标本分离出12株,占18.7%.鲍曼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交叉耐药严重,除亚胺培南外,其耐药率在10.0~84.8%之间.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在临床的分离率逐年增加,耐药性逐渐增强,应引起重视.

    作者:马全萍;苑广盈;刘安荣;刘宪冬;朱健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微生态学应重视共生生理学的研究方向

    共生生理学系统(Symbiotic physiological system)是指人体除了已有的呼吸、循环、神经、消化、泌尿、内分泌、附属(皮肤、指及趾甲、毛发)、骨骼、肌肉、男性生殖器、女性生殖器及免疫(淋巴)12个系统(Elaime N、Marie B,1995)外,还应包括重要的共生生理学系统,使其成为第13个系统.

    作者:康白;袁杰利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从糖尿病患者血液中检出一株出芽毛孢子菌

    2002年8月,我室从一糖尿病患者血液中检出一株出芽毛孢子菌(Trichosporon pullulans),现报道如下.

    作者:储从家;孔繁林;高晓玲;吴惠玲;罗次节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残胃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及与胆汁反流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残胃及Hp与胆汁反流的关系.方法: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残胃患者197例.结果:Hp阳性检出患者中消化性溃疡术后与胃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差异无显著性(P>0.05).Billroth I式术后残胃炎组Hp阳性检出率为75.4%(49/65);而Billroth Ⅱ式术后残胃炎组Hp阳性检出率为47.7%(63/132),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Billroth Ⅰ式术后组中伴有胆汁反流者26.1%(17/65);Billroth Ⅱ式术后组中伴有胆汁反流者59.8%(79/132),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胆汁反流组中Hp阳性检出率为40.6%(39/96);无胆汁反流组中Hp阳性检出率为72.3%(73/101),二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残胃的Hp感染与胆汁反流有明显相关性.Hp感染可能是Billroth Ⅰ式术后残胃炎的主要病因;而胆汁反流可能是Billroth Ⅱ式术后残胃炎的主要病因,Hp感染为其另一因素.

    作者:林琪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胸腺肽辅助肺结核化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胸腺肽辅助肺结核化疗的疗效.方法:将112例初治涂阳Ⅲ型肺结核患者以1∶1随机对照法分为治疗组(2HRZE/4HR+胸腺肽治疗,56例)和对照组(2HRZE/4HR治疗,56例).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痰抗酸杆菌阴转率,一个月末分别为94.6%、39.3%(P<0.01);二个月末分别为100%、71.2%(P<0.01).病灶变化有效率在二个月末分别为94.6%、55.3%(P<0.0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结论:胸腺肽辅助治疗肺结核,可缩短痰抗酸杆菌转阴的时间,加快病灶的吸收速度.

    作者:杨永红;吴宗宝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非细菌性肺炎血CRP临床意义

    目的:评估血CRP测定在小儿非细菌性肺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支原体、24例衣原体及33例病毒性肺炎共计99例非细菌性肺炎病人进行血CRP值测定.结果:32%非细菌性肺炎病人血CRP值增高;CRP值在支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及病毒性肺炎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血CRP与中性分类显著相关(r=0.628,P=0.011),而与WBC计数及体温不相关.结论:非细菌性肺炎病人血CRP值也可增高,CRP对非细菌性肺炎病原的鉴别能力差.

    作者:陈小杰;汪相武;汪天林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单份血清肥达凝集试验在甲型副伤寒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评价疑似甲型副伤寒病例单份血清肥达凝集试验(WAT)的诊断价值.方法: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血培养阳性和/或血清鞭毛特异性抗原阳性的甲型副伤寒病例(n=76)、血培养阴性和/或血清抗原阴性的对照发热病人(n=92)和健康饮食从业人员(n=63)为检测对象,用WAT测定以上三种人群血清甲型副伤寒沙门菌O、H、A抗体,分析评价不同O、H、A判断值诊断甲型副伤寒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阳性似然比等指标.结果:获得三种人群O、H、A凝集价的分布及其几何平均滴度,20%对照发热病人O抗体效价≥160,而健康从业人员仅有3.2%的O抗体效价≥160,对照发热病人和健康人相应H抗体效价分别占17%和4.8%,A抗体效价分别占16%和1.6%.53%血培养阳性和血清鞭毛抗原阳性甲型副份寒病例O抗体效价≥160,相应H、A抗体效价分别占41%和51%.用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等指标评价单份血清WAT诊断甲型副伤寒的价值,提出O或H或A≥160和O≥160或A≥80可作为WAT辅助诊断甲型副伤寒的标准.结论:单份血清WAT有助于甲型副伤寒的诊断,该试验对血培养阴性的临床疑似甲型副伤寒病例及其高危人群中甲型副伤寒病例的诊断有实用意义.

    作者:王树坤;储从家;管新龙;罗次节;姚云波;张媛春;赵琼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肠毒素联合对白细胞水平恢复的研究

    目的:探讨化疗后快速升高白细胞的水平.方法:取昆明种系小鼠40只,每只用0.3 mg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制成小鼠骨髓抑制的动物模型,并随机分4组,给药后的3、5、7、14 d分别腹腔注射肠毒素(Ⅰ);菌体蛋白(Ⅱ);肠毒素加菌体蛋白(Ⅲ);盐水(Ⅳ),另取10只小鼠为空白对照(Ⅴ).分别在每次给药前于眼脸采血,显微镜下查出每只小鼠的白细胞总数和分类计数,并计算出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绝对值相比较.结果:Ⅰ、Ⅱ、Ⅲ组白细胞总数均在3 d内开始升高,5或7 d达高峰,实验组是对照组的8~10倍,以第Ⅲ组升高为明显,各组白细胞水平在7 d开始逐渐下降,到21 d恢复到正常水平.虽然各实验组用药后白细胞水平明显升高,但中性粒细胞的分类数和绝对值升高的比例各不相同,其中第Ⅰ组以淋巴细胞升高为主,第Ⅱ组以中性粒细胞升高为主,第Ⅲ组则以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平行升高.结论: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蛋白与肠毒素联合应用具有较好地升高化疗后血中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作用.

    作者:刘敏;于志红;富晶;王彦;吕鹏;冯仲珉;孙卫兵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小肠细菌过生长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关系初步研究

    目的:调查小肠细菌过生长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病人中的发生率.方法:研究病例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39例、慢性乙型肝炎47例、健康对照27例.小肠细菌过生长以乳果糖H2呼气试验诊断.结果:小肠细菌过生长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生率为45.7%,慢性乙型肝炎为32.5%,健康对照4.2%,前二组差异无显著性,但都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小肠细菌过生长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病人有较高的发生率,但其因果关系尚需阐明.

    作者:贺克俭;张厚德;曾忠铭;麦丽文;单明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种间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质粒介导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的产生及菌种间分布.方法:将初筛后可疑菌用E-test法确诊,对细菌进行ESBL检测.药物敏感试验用K-B纸片法进行.结果:717 株革兰阴性菌中,检出ESBL 61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6 株,肺炎克雷伯菌12株,阴沟杆菌9株,弗劳地枸椽酸杆菌6株,类产碱杆菌5株、黄杆菌、施氏假单胞菌各3株,聚团肠杆菌2株,液化沙雷菌2株、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鼠伤寒沙门菌各1株.对亚胺培南,丁胺卡那、环丙沙星、呋喃妥因和头孢他啶的敏感率分别为100%,30.2%,26.6%、71.5%和37.7%.结论:ESBL 易借助耐药质粒传播,在细菌间分布广泛,具有较高的检出阳性率.

    作者:陈序锦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微生态制剂益康口服液对老年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研究微生态制剂益康口服液(由双歧杆菌、乳酸链球菌与中药人参、茯苓、黄芪等药物组成)对老年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大鼠按鼠龄、体重随机分为7组,每组10只(除青年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鼠龄24个月大鼠):(1)青年组、(2)老年组、(3)抗老延年丸组、(4)复方丹参片组、(5)益康口服液Ⅰ组、(6)益康口服液Ⅱ组、(7)益康口服液Ⅲ组.连续ig 14 d,每日1次,在第14 天 ig 30 min后,取颈动脉血进行血液流变学测试.资料结果采用student-t检验.结果:益康口服液能够降低老年大鼠全血与血浆粘度,增强红细胞的变形性,降低红细胞的聚集性.结论:益康口服液可以改善老年大鼠的血液流变性,通过活血化瘀改善循环延缓衰老.

    作者:许明;孙立雯;王明艳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Ⅰ、Ⅱ型糖尿病和透析患者的肠道内环境与生化指标的比较研究

    对Ⅰ、Ⅱ型糖尿病及透析患者的肠道内环境和血液指标进行了比较观察.肠内细菌群的检测采用光冈复合式法;氨和硫化物的测定,采用Terada的方法;吲哚及臭素等的测定方法采用同吉原方法.临床主要生化指标观察方法,采用美国康宁644电解质分析仪和美国RA-1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随机选取住院的Ⅰ、Ⅱ型糖尿病以及透析患者各10名对肠道内环境以及血离子、肾功能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1)肠内细菌群变化:Ⅰ型糖尿病患者,双歧杆菌数为7.73±0.44(log CFU/g),占肠内总菌数的百分率为(0.84±0.75)‰.腐败菌数亦为8.14±0.37.Ⅱ型糖尿病患者,双歧杆菌数为7.88±0.34(log CFU/g),占肠内总菌数的百分率为(2.40±3.18)‰.腐败菌数亦为7.99±1.15.透析患者,双歧杆菌数为7.76±0.42(log CFU/g),占肠内总菌数的百分率为(0.78±0.92)‰.腐败菌数亦为8.33±0.50.并检测到绿脓杆菌,其检出率为40%.(2)腐败物质的变化:Ⅰ型糖尿病患者粪便中氨为823±67.2(μg/g);硫化物为50.7±16.0;粪便中苯、甲酚、吲哚、粪臭素等的变化,吲哚、粪臭素分别为57.1±12.1、53.5±11.2(μg/g).Ⅱ糖尿病患者粪便中氨为759.9±62.9(μg/g);硫化物为30±8.3.吲哚、粪臭素分别为40.1±9.9、36.5±9.1(μg/g).透析患者粪便中的氨为1 006.6±164.9(μg/g);硫化物为80±9.9.吲哚、粪臭素分别为78.7±9.7、77.9±10.1(μg/g).(3)血清无机离子的检测结果:Ⅱ型糖尿病人的肾功、尿素、肌酐,尿素、肌酐、尿酸结果在正常范围内,肾脏无实质性损伤,但结果为正常值的上限,尿素:5.24±2.11(mmol/L),肌酐:93.8±6.15(μmol/L),尿酸:0.27±0.04(mmol/L),有肾损伤的可能.Ⅰ型糖尿病人的肾脏已有轻度的实质性损害,尿素:7.75±2.29(mmol/L),肌酐:120.1±62.91(μmol/L),尿酸:0.29±0.04(mmol/L).透析病人的肾脏已严重实质性损伤,尿素:44.2±10.50(mmol/L),肌酐:702.32±164.98(μmol/L),尿酸:0.43±0.13(mmol/L).

    作者:殷素岚;李雪驼;陈学英;段颖;邱华;刘军;王新艳;姜娟;段晓霞;韩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普通外科常见G+病原菌对抗生素耐药的分析

    目的: 研究普通外科感染的G+病原菌及其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采用API-ATB System 和Kirby-Bauer法,对外科临床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并检测其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结果: 普通外科病房24个月共分离得到265株G+球菌,位列前3位的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肠球菌.金葡菌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较高,万古霉素仍是治疗G+球菌的有效药物.结论:监测G+球菌的耐药性,对指导外科临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提高外科抗感染疗效有重要意义.

    作者:崔东;杨春明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酪酸菌治疗霉菌性腹泻28例疗效观察

    霉菌性腹泻临床多见,治疗多用口服制霉菌素或氟康唑,但在细菌感染严重、或伴有肝肾功能不全时,其用药受到限制,我院自1998年1月~2001年10月选用微生态制剂酪酸菌(又名宫入菌,商品名米雅)治疗霉菌性腹泻,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邹玉;王敏;王嫱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不同物质对双歧杆菌胆盐耐受性的影响研究

    初步研究不同物质对双歧杆菌的胆盐耐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脱氧胆酸钠盐对双歧杆菌Blm和Bbm有毒性作用;在培养基中补充一定量的葡萄糖和果糖可以改善Bbm的胆盐耐受性,而菊糖和菊芋粉对提高Blm和Bbm的胆盐耐受性没有明显作用.

    作者:孙纪录;贾英民;田洪涛;王雪冬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胸腔内注入大剂量高聚金葡素治疗癌性胸水32例分析

    目的:探讨胸腔内注入大剂量高聚金葡素治疗癌性胸水的疗效.方法:32例由组织学或/和细胞学诊断的癌性胸腔积液患者,经针吸或置管排液后注入大剂量高聚金葡素2×104单位(40 ml)进行治疗.结果:完全缓解11例、缓解16例、无效5例,有效缓解率84.4%.毒副反应:高热21例;疼痛12例,经对症处理可缓解.结论:与其他胸水治疗方法比较,该方法具有疗效高、毒副反低的特点.

    作者:张永清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56例儿童淋球菌检测结果分析

    淋病是侵犯泌尿生殖系统为主的性病,除急性外,还呈慢性经过,甚至有无症状感染者,这种无症状感染者因不被注意,具有流行病学上的重要意义.因此,快速、准确的淋菌检测结果,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治依据,为此我们对56例患儿的不同标本进行相同的系统检测,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莹芳;林全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雌激素联合坤净栓治疗老年性阴道炎

    目的:探讨坤净栓局部用药治疗老年性阴道炎的疗效.方法:将120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雌激素联合坤净栓治疗(观察组)和雌激素联合甲硝唑治疗(对照组),两组进行疗效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治愈79例,(87.8%),有效11例(12.2%),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治愈15例(50%),有效10例(33.3%),总有效率(83.8%),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疗效显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老年性阴道炎,局部用药,疗效好、治愈率高,雌激素联合坤净栓是首选药物.

    作者:孙文娣;刘玉兰;朱静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肠道非何杰金淋巴瘤与EB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肠道非何杰金淋巴瘤(NHL)与EB病毒(EBV)感染相关性. 方法:利用EBV寡核探针(EBER)原位杂交法检测EB病毒. 结果:16例肠道NHL好发部位于小肠下端和结肠,以单发瘤结节多见,常伴有溃疡形成.经免疫组化证实3例为T细胞淋巴瘤(18.75%),13例为B细胞淋巴瘤(81.25%).EBV-EBER原位杂交3例有阳性表达,均为T细胞淋巴瘤,阳性细胞占肿瘤细胞的25%~75%.B细胞淋巴瘤未见阳性表达. 结论:肠道非何杰金淋巴瘤以B细胞淋巴瘤多发,并以惰性淋巴瘤为多见;而T细胞淋巴瘤多为侵袭性,且与EBV感染的相关性较高,与B细胞淋巴瘤无相关性.

    作者:朱瑞萍;赵新 刊期: 2003年第04期

  • 肝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氨的关系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的影响.方法:35例肝硬化患者及2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别测定Hp感染情况及空腹血氨浓度,对于Hp阳性病人口服质子泵抑制剂三联方案1周后测定空腹血氨.结果:Hp阳性的肝硬化患者空腹血氨较Hp阴性的肝硬化患者空腹血氨显著升高(P<0.01).根除Hp后,肝硬化患者空腹血氨浓度显著下降(P<0.05).结论:Hp感染可引起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升高,对此类患者采用Hp根除治疗,可显著降低血氨浓度.抗Hp治疗可能有助于预防及治疗肝硬化患者的高氨血症及由此诱发的肝性脑病及亚临床肝性脑病.

    作者:颜玉;卓越;任秀英;杨景云 刊期: 2003年第04期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大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