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饮食与生活方式在糖耐量异常人群中的干预性研究

胡培英;钱振渊;陈喻;王颖;谢飞;王丽君;张勤

关键词:饮食, 生活方式, 糖耐量异常
摘要:目的 通过饮食调节与生活方式干预观察糖耐量异常人群的整体改善情况.方法 对本院健康促进中心进行健康档案管理的81例糖耐量异常者进行观察研究,通过检测干预前后的各项生理指标和生化指标,判断饮食调节与生活方式对糖耐量异常人群的改善作用.结果 81例受试者均完成本次研究,未出现低血糖、严重乏力等不良反应;干预前后体质量指标、腰围、腰臀比、收缩压及舒张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立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对糖耐量异常人群可以起到改善或逆转的作用.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滑单翻身法在预防护士职业性腰背痛中的应用

    研究表明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大多数职业[1].腰背痛问题对护士身心损害严重,且影响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滑单翻身法在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医院已相当普及,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ICU).近年来,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采用滑单翻身法,有效降低了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黎;庄一渝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低钙透析液联合药用炭片对血透患者高磷酸血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低钙透析液联合药用炭片对血透患者高磷酸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6例维持性血透并发高磷血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正常钙透析液(钙离子浓度1.5 mmol/L)和碳酸钙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低钙透析液(钙离子浓度1.25 mmol/L)联合药用炭片,同时服用碳酸钙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1、3、6个月后的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及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结果 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和iPTH水平均较治疗前高(均P<0.05).治疗组治疗3个月患者血磷和钙磷乘积水平下降(均P<0.05),iPTH升高(P<0.05);患者治疗6个月血磷、钙磷乘积水平降低(均P<0.05),血钙轻度下降维持在正常范围,iPTH水平恢复正常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透析3个月血磷、钙磷乘积降低(均P<0.05),而iPTH升高(P<0.05);透析6个月患者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和iPTH水平均降低(均P<0.05).结论 低钙透析液联合药用炭片可有效的降低高血磷患者的血磷和钙磷乘积,不影响iPTH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楼红玫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拆除术后再骨折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拆除术后再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18例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拆除术后再骨折患者行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根据Anderson评分标准,观察其疗效.结果 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末次随访根据Anderson评分标准,优13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4.4%.结论 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拆除术后再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无须再次手术取内固定的特点,值得推广.

    作者:成锋;吕一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宁波市江北区2008-2012年婴幼儿报告传染病疾病谱分析

    目的 了解过去5年间江北区婴幼儿传染病疾病谱情况,为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获取数据,结合江北区统计年鉴的人口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年间,大部分传染病发病数增加,且男性儿童发病多于女性儿童.婴儿总发病数除1、2月外均较高,幼儿则以5、6月份为高峰,手足口病和其他感染性腹泻这两类主要疾病均存在季节规律.结论 按年龄分布的疾病谱基本体现了婴幼儿免疫、消化系统逐渐完善,与外界接触增加的过程.可针对主要疾病的季节规律展开工作,并做好男性儿童的疾病防控.

    作者:蔡一飙;吴一峰;赵凤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有机磷中毒后迟发型神经病的肌电图分析

    目的 探讨肌电图检查对有机磷中毒后迟发型神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13例有机磷中毒患者的肌电图检查资料,包含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同心圆针极检测,观察远端肌肉复合动作电位波幅、远端潜伏期及运动传导速度;感觉电位波幅及感觉传导速度.结果 本组病例运动、感觉神经异常均以下肢神经明显且运动累及明显于感觉;肌电图呈神经源性损害改变.结论 肌电图检测可明确有机磷中毒后迟发型周围神经病变的程度、性质、范围和对预后的评价有重要价值.

    作者:倪雅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术前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外因子漂移分析

    目的 探讨术前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的漂移情况.方法 收集食管癌患者163例,胃癌患者24例,肠癌患者80例,另选取7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试验.流式细胞小球微阵列术(CBA)检测两组血清中Th1类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IL-2)]与Th2类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白介素-5(IL-5)、白介素-4(IL-4)]的水平.结果 食管癌组的IL-5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的IFN-γ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癌组的IL-5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和肠癌患者为Th2上漂,胃癌患者为Th1、Th2双上漂.结论 分析细胞因子漂移变化特点,以了解患者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功能状况,能为术前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凌雨田;凌志强;郑智国;姜志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应用EP7-A2方案对唾液酸测定的干扰评价

    目的 探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7-A2文件对唾液酸(SA)检测试剂盒抗干扰性能进行评价.方法 根据CLSI EP7-A2文件,对SA检测试剂盒进行干扰评价试验.结果 配对差异实验结果显示0.03 g/L维生素C、1450 FTU乳糜对SA测定无干扰,342 μmol/L游离胆红素、342 μmol/L结合胆红素、5g/L血红蛋白对高低浓度SA测定均有干扰.游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对SA测定可产生线性干扰,血红蛋白对低浓度SA测定产生线性干扰,高浓度SA测定产生非线性干扰.结论 利用外源性的干扰物质,依据EP7-A2文件,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作图,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干扰评价方法.

    作者:陈燕敏;芮球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床旁漂浮电极临时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护理体会

    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一项很有价值的临床技术,是紧急抢救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生命的有力措施.但以往需要在X线下完成操作,耗时多且不方便.浙江省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自2009年开始利用漂浮电极起搏导管进行床旁心脏临时起搏器植入术,取得满意的效果,为患者进一步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现将操作方法和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赵丽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儿童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与儿童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胃镜活检组织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5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Hp阳性组16例,Hp阴性组39例;按年龄分为0~8岁组(10例)及9~14岁(45例)组.分别观察胃腺体萎缩、肠化情况.结果 55例患儿,年龄0~14岁,平均(9.6±2.8)岁;男25例,女30例;胃镜下表现为单纯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窦炎45例(81.8%),胆汁反流8例(20%);伴消化性溃疡13例(23.6%);萎缩性胃炎2例(3.6%).组织病理提示腺体萎缩:轻度42例(76.4%),中度13例(23.6%);活动期9例(16.4%),伴肠上皮化生8例(14.5%).0~8岁和9~14岁患儿萎缩性胃炎发生率、萎缩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伴肠上皮化生发生率及处于活动期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础治疗及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消失,胃纳好转.16例抗Hp治疗的患儿停质子泵抑制剂后4周门诊行胃镜检查及病理、Hp检测,发现正规抗Hp治疗后,仍有4例Hp未转阴,但Hp数量较前减少,Hp检出率下降为25%.病理提示轻度萎缩4例,未见中度萎缩,余均提示浅表性胃炎.结论 Hp感染与儿童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的关系,根除Hp对预后有益.

    作者:胡晨旻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胰岛素泵对2型糖尿病合并溃疡型足感染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对2型糖尿病合并溃疡型足感染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收集80例糖尿病合并溃疡型足感染患者,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都给予抗感染治疗,对照组接受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接受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RP、空腹血糖水平(FPG)、白细胞计数(WBC)、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h血糖(2hPG)及溃疡面积等,记录治疗4周后的溃疡愈合的情况,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溃疡愈合的相关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1周、2周、4周的CRP、FPG及WBC计数明显降低(P<0.05),溃疡面积在治疗后2周、4周亦显著缩小(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溃疡愈合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后CRP、FPG以及治疗前HbA1c与溃疡愈合良好与否密切相关(P<0.05).结论 胰岛素泵能够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合并溃疡型足感染患者CRP及血糖水平,CRP水平对于评估2型糖尿病合并溃疡型足感染患者的治疗疗效及溃疡愈合情况具有重要

    作者:吴素英;唐绍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胎儿心脏大血管畸形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胎儿心脏大血管畸形中应用超声心动图的特点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600例接受胎儿产前心脏大血管畸形超声检查的孕妇,采用四腔心切面方法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筛查心脏畸形胎儿,并分析心脏血管畸形胎儿的超声特点.结果 600例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检出28例胎儿存在心脏大血管畸形,所占比例为4.6%.胎儿超声诊断特点分析显示畸形主要包括排列及数目异常12例、内径大小异常12例以及血管与气管关系等异常6例,另外12例大血管畸形胎儿存在血流方向和性质异常.28例血管畸形胎儿降主动脉PI、大脑中动脉、脐动脉PI低于正常组胎儿,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作为筛查和诊断胎儿心脏大血管畸形关键依据和首选方法,同时具有无创,产前检查安全准确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蒋红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比对分析及偏差评估

    目的 评价同一实验室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和临床可接受性.方法 按照NCCLS EP9-A2的文件要求,每天选取8例新鲜全血标本,共测定5d.以Coulter LH750血细胞分析仪为参比仪器,SysmexXE-2100、Mindray BC-5800仪器为比对仪器,对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5个主要参数进行比较,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法案(CLIA'88)标准的1/2进行判断.结果 与Coulter LH750比较,其他两台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均与其有良好的相关性(r>0.975),相对偏差均<1/2CLIA'88的允许误差.结论 3台血细胞分析仪主要参数的相对偏差为临床可接受范围,测定结果具有可比性.

    作者:沈观樵;金海勇;童海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31例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分娩正常孕妇3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早产、胎儿宫内窘迫、羊水胎粪污染、胎儿死亡及剖宫产人数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早产率、胎儿宫内窘迫和剖宫产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对围生儿预后影响极大,可明显增加早产及胎儿窘迫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作者:詹欣;王志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32例分析

    目的 比较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与常规剥离法扁桃体切除术对患者术中、术后的影响.方法 将56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和常规剥离法扁桃体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7d疼痛程度.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7d疼痛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等离子组有1例术后7d出现口咽部渗血棉球压迫10 min后血止;剥离组有2例在术后3~4 h出血,出血较剧,再次返手术室全身麻醉下缝扎止血.结论 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与常规剥离法扁桃体切除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及术后疼痛轻等优势,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

    作者:刘艳锋;姜顺明;谢鼎骏;汪红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T型AO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近关节骨折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采用T型AO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近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 胫腓骨近关节骨折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组采用T型AO外固定架治疗.采用Johner-Wruhs评分标准评价患者术后关节功能,并观察两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要长于观察组(均P< 0.05),观察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也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胫腓骨近关节骨折患者采用T型AO外固定架治疗能有效的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吴雪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分为两组.单用药组30例,予口服艾司西酞普兰5~20 mg/d;联合治疗组30例,予口服艾司西酞普兰5~20 mg/d,联合奥氮平1.25~10 mg/d,观察治疗6周.两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1、2、4、6周末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6周末评定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12),以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治疗组从治疗1周末起HAMD、PSQI总分低于单用药组(均P<0.05);治疗6周末联用药组SF-12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程度均较轻,虽然联合治疗组各阶段TESS评分略高于艾司西酞普兰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起效快、疗效佳、安全性好,特别是在早期调节患者情绪障碍、改善睡眠情况、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均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

    作者:邹莹;陶明;邱越锋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应用于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应用于急诊脑外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128例脑外伤患者,均行急诊手术,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观察组予舒芬太尼全身麻醉,观察麻醉诱导前(T0)、诱导时低值(T1)、插管时(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结束时(T4)及拔管时(T5)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两组麻醉苏醒恢复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T1时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水平明显低于T0时(均P<0.05),T4、T5时明显高于T0时(均P<0.05);T1时心率(HR)水平明显低于T0时,T5时明显高于T0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麻醉维持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及意识清醒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后置管时间、住重症监护室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拔管后10 min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两种药物应用于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效果均较为理想,但舒芬太尼麻醉患者术后清醒快,疼痛轻,恢复较快,可作为首选.

    作者:付饶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1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h17细胞失衡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CD4℃D25+CD 127low/-T细胞及白介素17(IL-17)在1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三色直接荧光素标记法和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16例1型糖尿病患者及18例正常对照外周血CD4℃D25+CD127low/-T细胞的比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血清IL-17水平.结果 1型糖尿病组外周血CID4+CD25℃D127low/-T细胞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型糖尿病组血清IL-17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1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CD4℃D25+CD 127low/-T细胞与血清IL-17明显负相关(r=-0.619,P=0.011).结论 1型糖尿病存在调节性T细胞/Th17细胞失衡,这种失衡或许与1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关.

    作者:赖忠庆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IVP和B超检查在泌尿系统肿瘤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静脉肾盂造影(IVP)和腹部B超对泌尿系统肿瘤诊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收集经手术切除且病理确诊的泌尿系统肿瘤患者112例,常规腹部准备,如无特殊情况,按常规拍腹部平片,并于注射对比剂5、15、30 min后各拍肾片1次,除去压迫带后再拍全腹片.对X线片进行分析,作出初步诊断,并与B超进行对比.结果 IVP和B超联合检查共诊断出136个肿瘤病灶,诊断符合率为93.79%; 112例中B超检出肾脏肿瘤23例,膀胱肿瘤32例,IVP检出肾脏肿瘤而B超未查出者2例;B超检出的23例肾占位中IVP同样检出者16例,哑肾5例,表现正常2例;同样检出的16例中均被手术证实为肾脏肿瘤.结论 IVP联合腹部B超检查可显著提高对泌尿系统肿瘤的检出率,并做出早期诊断,对指导泌尿系统肿瘤治疗有较高价值.

    作者:胡海杭;朱军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综合能力考核模式在新护士岗位准入中的应用

    新护士是护理队伍的新生力量[1].新护士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护理队伍质量[2],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及人们对护理需求的不断提高,对护士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素质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新护士岗位准入需要评价新护士是否具备各班所需要的专业技术能力,是否具有独立完成危重抢救配合工作能力,是否具有病情观察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4].

    作者:陈巧素;陈微;赵文玲;林君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宁波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