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培英;钱振渊;陈喻;王颖;谢飞;王丽君;张勤
目的 探讨白内障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 309例(1 403眼)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患者进行术后的眼压观察,对早期发现高眼压者予药物治疗及侧切口放液治疗.结果 术后早期发生高眼压的34例(34眼,2.42%),其中24眼予单纯降眼压药物治疗,10眼予药物治疗十角膜侧切口前房放液治疗后,眼压均下降至正常.结论 白内障术后早期可由不同原因导致高眼压,应及时发现,正确治疗,避免视力损害.
作者:胡灯群;喻相林;周敏君;黄玮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及胃镜下表现,以提高对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早期诊断.方法 对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纤维胃镜检查,观察镜下病变部位、性质、病灶大小等,病变部位取活组织检验.结果 50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胃镜下病变表现多样化,以胃部及十二指肠黏膜病变为主,未见食管及胃底部病变,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出血点、糜烂及溃疡,其中以十二指肠降部病变多见.组织学改变为无菌性的血管炎,其中有3例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部分患儿胃镜下黏膜表现较皮肤表现出现早且明显.结论 早期胃镜检查可提高腹型过敏性紫癜在无皮肤表现前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合理治疗.
作者:朱春;夏萍;郝雯颖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静脉肾盂造影(IVP)和腹部B超对泌尿系统肿瘤诊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收集经手术切除且病理确诊的泌尿系统肿瘤患者112例,常规腹部准备,如无特殊情况,按常规拍腹部平片,并于注射对比剂5、15、30 min后各拍肾片1次,除去压迫带后再拍全腹片.对X线片进行分析,作出初步诊断,并与B超进行对比.结果 IVP和B超联合检查共诊断出136个肿瘤病灶,诊断符合率为93.79%; 112例中B超检出肾脏肿瘤23例,膀胱肿瘤32例,IVP检出肾脏肿瘤而B超未查出者2例;B超检出的23例肾占位中IVP同样检出者16例,哑肾5例,表现正常2例;同样检出的16例中均被手术证实为肾脏肿瘤.结论 IVP联合腹部B超检查可显著提高对泌尿系统肿瘤的检出率,并做出早期诊断,对指导泌尿系统肿瘤治疗有较高价值.
作者:胡海杭;朱军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术前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的漂移情况.方法 收集食管癌患者163例,胃癌患者24例,肠癌患者80例,另选取7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试验.流式细胞小球微阵列术(CBA)检测两组血清中Th1类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IL-2)]与Th2类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白介素-5(IL-5)、白介素-4(IL-4)]的水平.结果 食管癌组的IL-5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的IFN-γ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癌组的IL-5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和肠癌患者为Th2上漂,胃癌患者为Th1、Th2双上漂.结论 分析细胞因子漂移变化特点,以了解患者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功能状况,能为术前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凌雨田;凌志强;郑智国;姜志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轮状病毒(RV)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每年引起约1.25亿儿童发病,导致超过35~59万儿童死于RV感染,几乎每个儿童4岁以前都受过RV感染.预防和控制RV感染有赖于对其发病机制的阐明,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RV介导的免疫反应,尤其是T细胞和B细胞相关的研究较多,而天然免疫方面的研究尚不完善,天然免疫系统在抗病毒感染过程中利用一些非特异性细胞因子,它们通过多种方式发挥抗病毒感染的作用.其中重要就是干扰素(IFN),它分为3个型别.本文就RV感染IFN相关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郝雯颖;夏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酒石酸布托啡诺(BT)和盐酸曲马多(TH)治疗产妇腰硬联合麻醉(CSEA)后寒战的效果.方法 将行CSEA的患者88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使用BT治疗,对照组使用TH治疗.以Ramsay评分作为疗效评价指标,同时记录寒战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寒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给药前、给药治疗15 min Ramsay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给药治疗30min、给药治疗60min和术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BT和TH在治疗CSEA术后的寒战效果相近,但BT对产妇术后临床镇静效果更好,推荐BT可作为TH的替代药物.
作者:陈建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匹多莫德是否能够减少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作次数能否提高治疗有效率.方法 收集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07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匹多莫德治疗组,其中常规治疗组接受抗感染、止咳、祛痰等对症治疗,匹多莫德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匹多莫德分散片(每次0.4 g,每天1次,6个月为1个疗程).随访1年,统计两组患儿在1年内感染发作次数及肺炎、支气管炎发生情况.结果 在治疗前,常规治疗组及匹多莫德治疗组每年感染发作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后,匹多莫德治疗组1年内感染次数少于常规治疗组:匹多莫德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16%,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1.43%,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匹多莫德可降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作次数,效果较好.
作者:林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脾肾亏虚型亚健康人群的特点,考察健脾补肾汤联合健康教育对脾肾亏虚型亚健康人群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100例经临床诊断为脾肾亏虚型的亚健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健脾补肾汤,两组均连续考察3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经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6%,治疗组为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和3个月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健脾补肾汤联合健康教育对脾肾亏虚型亚健康人群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脾肾亏虚型亚健康人群的身体状况,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且安全、有效、可靠,具有较大的临床借鉴意义.
作者:孙黎明;麻飞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肌电图检查对有机磷中毒后迟发型神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13例有机磷中毒患者的肌电图检查资料,包含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同心圆针极检测,观察远端肌肉复合动作电位波幅、远端潜伏期及运动传导速度;感觉电位波幅及感觉传导速度.结果 本组病例运动、感觉神经异常均以下肢神经明显且运动累及明显于感觉;肌电图呈神经源性损害改变.结论 肌电图检测可明确有机磷中毒后迟发型周围神经病变的程度、性质、范围和对预后的评价有重要价值.
作者:倪雅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改良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的效果.方法 自解剖学角度对侧位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进行改进,术中根据肾上腺肿瘤的位置调整套管穿刺点,对27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8~142 min,术中出血量30~260ml.术中1例腹膜破裂,予以闭合后继续完成手术.本组术后住院时间6~10d,25例获随访3~34个月,未见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改良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可有效避开肾脏的阻挡,有利于肾上腺的暴露,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薛川;翁则茗;张建球;金江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饮食调节与生活方式干预观察糖耐量异常人群的整体改善情况.方法 对本院健康促进中心进行健康档案管理的81例糖耐量异常者进行观察研究,通过检测干预前后的各项生理指标和生化指标,判断饮食调节与生活方式对糖耐量异常人群的改善作用.结果 81例受试者均完成本次研究,未出现低血糖、严重乏力等不良反应;干预前后体质量指标、腰围、腰臀比、收缩压及舒张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立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对糖耐量异常人群可以起到改善或逆转的作用.
作者:胡培英;钱振渊;陈喻;王颖;谢飞;王丽君;张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同一实验室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和临床可接受性.方法 按照NCCLS EP9-A2的文件要求,每天选取8例新鲜全血标本,共测定5d.以Coulter LH750血细胞分析仪为参比仪器,SysmexXE-2100、Mindray BC-5800仪器为比对仪器,对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5个主要参数进行比较,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法案(CLIA'88)标准的1/2进行判断.结果 与Coulter LH750比较,其他两台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均与其有良好的相关性(r>0.975),相对偏差均<1/2CLIA'88的允许误差.结论 3台血细胞分析仪主要参数的相对偏差为临床可接受范围,测定结果具有可比性.
作者:沈观樵;金海勇;童海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用于颅脑外伤术后脑积水的治疗效果.方法 42例脑外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分为A、B两组,A组22例采用同期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术,B组20例分期进行手术.分析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症状都明显改善,随访无复发.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用于颅脑外伤后脑积水具有疗效好、恢复快及费用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光烈;周巍;杨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三子养阴汤辅治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20例,按患者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二联降压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三子养阴汤治疗,均治疗3个月.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计算脉压差,测定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中医证候积分,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除对照组T,G外,两组血压、TG、TC、LDL-C、IMT及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HDL-C增高(均P<0.05);且观察组血压、TG、TC、LDL-C、IMT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HDL-C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00%vs85.00%,P<0.05).除观察组1例患者左前臂出现一过性皮肤瘙痒症状外,均未见其他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三子养阴汤辅治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能够有效降低血压,调节血脂,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姚永江;高延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脓毒血症患者血清钙离子浓度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根据入院24 h内血清钙离子浓度将86例脓毒血症患者分为Ⅰ组(Ca2+≥2.10 mmol/L)、Ⅱ组(1.80 mmol/L≤Ca2+< 2.10 mmol/L)及Ⅲ组(Ca2≤1.79mmol/L);按照入院24 h内APACHE Ⅱ评分分为APACHE Ⅱ评分≤20组和APACHE Ⅱ评分>20组;按照28 d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比较各组入院24h内的血生化、血常规及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等;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因素.结果 (1)与Ⅰ组比较,Ⅱ组及Ⅲ组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发生率及28d病死率均明显增高(均P<0.05);而血清白蛋白(ALB)降低(P<0.05).与APACHE Ⅱ评分≤20组比较,APACHEⅡ评分> 20组的血清Ca2+浓度、SOFA评分、CRP及WBC计数均明显升高(均P<0.05),而ALB明显降低(P<0.05).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的血清Ca2+浓度、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CRP及WBC计数均明显升高(均P< 0.05),而ALB明显降低(P<0.05).(2)血清Ca2+浓度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CRP及WBC计数均呈负相关(r=-0.568、-0.488、-0.322、-0.277,均P<0.05),与血清ALB呈正相关(r=0.215,P<0.05);(3)血清低Ca2+浓度为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Ca2+浓度是脓毒血症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可作为评估脓毒血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不良的有效指标.
作者:应伟国;高庆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不同时机选择对椎基底动脉型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椎基底动脉型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静脉溶栓时间窗分为A组(60例)和B组(60例);其中A组患者于发病后4.5 h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B组患者则于发病后4.5~9.0h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后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分、脑出血发生率及预后良好率等.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d、7d、14d及90d NI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RS评分、预后优良率和脑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发病后4.5 h内和4.5~9.0h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型脑梗死安全有效,均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损伤,提高生活质量,且降低术后并发症出现风险.
作者:舒小桓;施美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改良深部吸痰对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颅内压(ICP)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将72例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A、B、C3组,各24例,A组、B组、C组分别采用浅部吸痰法、深部吸痰法、改良深部吸痰法进行吸痰,分析3组患者术后第3天吸痰前1 min(基础水平)和吸痰过程中ICP的变化以及术后第3天24h内吸痰次数和吸痰间隔时间;比较机械通气7d内VAP的发生率.结果 B、C两组患者吸痰前与吸痰时IC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种不同的吸痰深度,患者术后第3天24 h内吸痰次数和吸痰间隔时间总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A组与B、C组吸痰次数和吸痰间隔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VAP发病14例(50%),B组5例(20.8%),C组6例(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改良深部吸痰与以往常规深、浅吸痰法比较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安全的吸痰方式.
作者:张玮娜;洪玲;应金波;吴珊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胎儿心脏大血管畸形中应用超声心动图的特点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600例接受胎儿产前心脏大血管畸形超声检查的孕妇,采用四腔心切面方法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筛查心脏畸形胎儿,并分析心脏血管畸形胎儿的超声特点.结果 600例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检出28例胎儿存在心脏大血管畸形,所占比例为4.6%.胎儿超声诊断特点分析显示畸形主要包括排列及数目异常12例、内径大小异常12例以及血管与气管关系等异常6例,另外12例大血管畸形胎儿存在血流方向和性质异常.28例血管畸形胎儿降主动脉PI、大脑中动脉、脐动脉PI低于正常组胎儿,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作为筛查和诊断胎儿心脏大血管畸形关键依据和首选方法,同时具有无创,产前检查安全准确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蒋红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参麦注射液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依据简单随机将8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改善和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治疗前后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浓度变化.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0.48% (38/42),高于对照组[73.81%(31/42),P<0.05].两组治疗后HR、LVEF及LVESD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两组治疗后NT-proBN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症状.结论 参麦注射液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可以有效降低NT-proBNP水平,明显改善心功能,且安全可靠,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叶萍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拆除术后再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18例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拆除术后再骨折患者行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根据Anderson评分标准,观察其疗效.结果 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末次随访根据Anderson评分标准,优13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4.4%.结论 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拆除术后再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无须再次手术取内固定的特点,值得推广.
作者:成锋;吕一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