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浙江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宁波市医学会
  • 国际刊号:1671-0800
  • 国内刊号:33-1268/R
  • 影响因子:0.65
  • 创刊:1994
  • 周期:月刊
  • 发行:浙江
  • 语言:中文
  • 邮发:32-121
  • 全年订价:196.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基础医学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2014年11期文献
  • 优质围手术期护理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中的应用

    快速康复外科(FTS)是将围手术期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措施整合在一起,将麻醉、护理和外科等学科的新研究证据完美结合的概念[1],围手术期护理是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中不可缺少、至关重要的一环.近年来,宁波市第一医院采取快速康复外科围术期优质护理的策略,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琴鸿;谢浩芬;费惠;华旭芬;李益萍;姚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床旁漂浮电极临时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护理体会

    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是一项很有价值的临床技术,是紧急抢救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生命的有力措施.但以往需要在X线下完成操作,耗时多且不方便.浙江省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自2009年开始利用漂浮电极起搏导管进行床旁心脏临时起搏器植入术,取得满意的效果,为患者进一步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现将操作方法和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作者:赵丽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32例分析

    目的 比较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与常规剥离法扁桃体切除术对患者术中、术后的影响.方法 将56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和常规剥离法扁桃体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7d疼痛程度.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7d疼痛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等离子组有1例术后7d出现口咽部渗血棉球压迫10 min后血止;剥离组有2例在术后3~4 h出血,出血较剧,再次返手术室全身麻醉下缝扎止血.结论 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与常规剥离法扁桃体切除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及术后疼痛轻等优势,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

    作者:刘艳锋;姜顺明;谢鼎骏;汪红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匹多莫德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匹多莫德是否能够减少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作次数能否提高治疗有效率.方法 收集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07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匹多莫德治疗组,其中常规治疗组接受抗感染、止咳、祛痰等对症治疗,匹多莫德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匹多莫德分散片(每次0.4 g,每天1次,6个月为1个疗程).随访1年,统计两组患儿在1年内感染发作次数及肺炎、支气管炎发生情况.结果 在治疗前,常规治疗组及匹多莫德治疗组每年感染发作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后,匹多莫德治疗组1年内感染次数少于常规治疗组:匹多莫德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16%,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1.43%,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匹多莫德可降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作次数,效果较好.

    作者:林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脓毒血症患者血清钙离子浓度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脓毒血症患者血清钙离子浓度与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根据入院24 h内血清钙离子浓度将86例脓毒血症患者分为Ⅰ组(Ca2+≥2.10 mmol/L)、Ⅱ组(1.80 mmol/L≤Ca2+< 2.10 mmol/L)及Ⅲ组(Ca2≤1.79mmol/L);按照入院24 h内APACHE Ⅱ评分分为APACHE Ⅱ评分≤20组和APACHE Ⅱ评分>20组;按照28 d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比较各组入院24h内的血生化、血常规及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SOFA)评分等;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脓毒症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因素.结果 (1)与Ⅰ组比较,Ⅱ组及Ⅲ组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发生率及28d病死率均明显增高(均P<0.05);而血清白蛋白(ALB)降低(P<0.05).与APACHE Ⅱ评分≤20组比较,APACHEⅡ评分> 20组的血清Ca2+浓度、SOFA评分、CRP及WBC计数均明显升高(均P<0.05),而ALB明显降低(P<0.05).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的血清Ca2+浓度、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CRP及WBC计数均明显升高(均P< 0.05),而ALB明显降低(P<0.05).(2)血清Ca2+浓度水平与APACHE Ⅱ评分、SOFA评分、CRP及WBC计数均呈负相关(r=-0.568、-0.488、-0.322、-0.277,均P<0.05),与血清ALB呈正相关(r=0.215,P<0.05);(3)血清低Ca2+浓度为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Ca2+浓度是脓毒血症患者近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可作为评估脓毒血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不良的有效指标.

    作者:应伟国;高庆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综合干预对护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护理依从性的影响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逐渐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1].实习护生缺少必要的临床经验,对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相关理论知识及实线了解不多,提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规范护理的依从性,显得极为重要.本文拟分析综合干预对护生多重耐药菌感染护理依从性的影响,报道如下.

    作者:郑玲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地诺前列酮栓用于晚孕促宫颈成熟及引产的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地诺前列酮栓用于晚孕促宫颈成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住院待产并符合治疗标准、无阴道分娩禁忌证、无地诺前列酮栓使用禁忌证的单胎孕妇99例,其中地诺前列酮栓组50例和催产素组49例,对比分析两组的起效时间、产程长短及宫颈Bishop评分等指标.结果 地诺前列酮栓组潜伏期时间为(5.06±1.39)h,活跃期的时间为(2.46±1.57)h;宫缩素组潜伏期时间为(7.60±1.58)h,活跃期时间为(4.20±1.57)h,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地诺前列酮栓组引产结果优于宫缩素组;地诺前列酮栓组剖宫产率为20%,缩宫素组为51%,两组剖宫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地诺前列酮栓组胎儿评分情况良好、羊水未受到粪染,产后出血正常、安全性较高,与缩宫素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地诺前列酮栓能促进宫颈成熟,明显缩短第一产程,从而缩短起效时间,达到安全、有效的引产效果,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蔡晓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不同类型胃组织病变中p21蛋白表达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的胃组织病变中p21蛋白表达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21在疣状胃炎、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对各组进行比较.结果 p21在非萎缩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疣状胃炎及胃癌组织的表达分别为0、33.33%、30%及80%,疣状胃炎的p21阳性率显著高于非萎缩性胃炎组,低于胃癌组,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但与萎缩性胃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疣状胃炎患者胃组织中p21蛋白的表达阳性率与萎缩性胃炎患者形似,可能是一种癌前病变.

    作者:李继承;邵志平;邵庆红;胡育昌;徐伟栋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滑单翻身法在预防护士职业性腰背痛中的应用

    研究表明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大多数职业[1].腰背痛问题对护士身心损害严重,且影响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滑单翻身法在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医院已相当普及,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ICU).近年来,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采用滑单翻身法,有效降低了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黎;庄一渝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阴道镜联合TCT及高危型HPV-DNA对宫颈疾病筛查的意义

    目的 探讨阴道镜联合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及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对宫颈病变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择宁波妇女儿童医院就诊并行液基薄层细胞学技术(TCT)及高危型HPV-DNA(HC2-HPV DNA)检查的5 5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TCT结果异常530例,未能明确诊断意义非典型的鳞状细胞(ASCUS) 285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 179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66例,TCT阴性而HPV阳性患者264例,对上述患者行阴道镜下宫颈活检及宫颈管搔刮,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病理结果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98例,CINⅡ级92例,CINⅢ级57例,宫颈癌20例,慢性宫颈炎527例.HSIL组的组织学符合率高于LSIL组.阴道镜检查与宫颈活检两种检查对宫颈病变诊断的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镜诊断CIN及宫颈癌的灵敏度0.9567,特异度0.9019,阳性预测值0.8209,阴性预测值0.9779.结论 阴道镜联合TCT及HPV可增加CIN和早期宫颈癌的检出率,减少早期病变的漏诊.

    作者:王琴;陈惠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IVP和B超检查在泌尿系统肿瘤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静脉肾盂造影(IVP)和腹部B超对泌尿系统肿瘤诊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收集经手术切除且病理确诊的泌尿系统肿瘤患者112例,常规腹部准备,如无特殊情况,按常规拍腹部平片,并于注射对比剂5、15、30 min后各拍肾片1次,除去压迫带后再拍全腹片.对X线片进行分析,作出初步诊断,并与B超进行对比.结果 IVP和B超联合检查共诊断出136个肿瘤病灶,诊断符合率为93.79%; 112例中B超检出肾脏肿瘤23例,膀胱肿瘤32例,IVP检出肾脏肿瘤而B超未查出者2例;B超检出的23例肾占位中IVP同样检出者16例,哑肾5例,表现正常2例;同样检出的16例中均被手术证实为肾脏肿瘤.结论 IVP联合腹部B超检查可显著提高对泌尿系统肿瘤的检出率,并做出早期诊断,对指导泌尿系统肿瘤治疗有较高价值.

    作者:胡海杭;朱军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房性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患儿的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房性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患儿的临床特点,为其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房性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房性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患儿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治疗、疗效及预后等.结果 回顾性纳入心肌病患儿251例,其中房性心动过速性心肌病患儿44例(17.53%),设为A组,扩张型心肌病患儿102例(40.64%)为B组.治疗前,两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房前后径(L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A组治愈率达93.18%,好转率为100%;B组疗效不佳,好转率22.55%.初次治疗后1年内,A组5例患儿出现病情复发,经调整治疗方案后均获得临床治愈.结论 房性心动过速性心肌病症状与扩张性心肌病相似,应注意鉴别诊断,但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预后,经有效治疗后多可恢复功能和结构.

    作者:钟言华;陈炳柳;曹爱琴;陈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胰岛素泵对2型糖尿病合并溃疡型足感染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对2型糖尿病合并溃疡型足感染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收集80例糖尿病合并溃疡型足感染患者,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都给予抗感染治疗,对照组接受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接受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RP、空腹血糖水平(FPG)、白细胞计数(WBC)、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h血糖(2hPG)及溃疡面积等,记录治疗4周后的溃疡愈合的情况,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溃疡愈合的相关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1周、2周、4周的CRP、FPG及WBC计数明显降低(P<0.05),溃疡面积在治疗后2周、4周亦显著缩小(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溃疡愈合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后CRP、FPG以及治疗前HbA1c与溃疡愈合良好与否密切相关(P<0.05).结论 胰岛素泵能够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合并溃疡型足感染患者CRP及血糖水平,CRP水平对于评估2型糖尿病合并溃疡型足感染患者的治疗疗效及溃疡愈合情况具有重要

    作者:吴素英;唐绍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超声结合VET技术检测年轻高脂血症者颈动脉的研究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结合血管增强技术(VET)在检测年轻高脂血症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IMT)及斑块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0例年龄<45岁的高血脂者及100例同龄血脂正常者的颈动脉行高频超声和VET检查,检测颈动脉内径、IMT厚度,斑块有无、类型及分布特点.结果 高血脂组颈动脉IMT厚度高于对照组(P<0.01);二者粥样斑块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脂组与对照组颈动脉各处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脂组与对照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的部位:颈动脉分叉囊部(BIF)> CCA主干>ICA起始部>ECA起始部,左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类型的分布特点:高血脂组中以软斑、扁平斑为多见;对照组中以扁平斑、硬斑多见.VET显著提高了颈动脉管壁及斑块细微结构的分辨率;增加了颈动脉IMT及斑块边界的清晰度,二维超声跟VET斑块边界、病变细微结构及IMT管腔清晰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高频超声特别是VET可提高颈动脉显示能力和显示灵敏度,能更清晰显示血管腔及管壁结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波;殷平;蒋天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牙髓炎伴牙科焦虑症患者的影响

    牙科焦虑症或牙科恐惧症是患者对牙科诊治过程的紧张焦虑,可出现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临床表现,如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出汗、高声喊叫,甚至躲避或拒绝治疗等.牙科焦虑是牙科治疗中的普遍现象,会降低患者的早期就诊率,影响患者的理解和配合程度,降低诊疗质量.笔者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1]客观量化患者的焦虑心理,进行不同阶段的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晓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剪切波速与4种评分系统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期肝硬化的预测价值研究

    目的 研究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RFI)技术测量的肝脏剪切波速度及4种常用纤维化评分无创评估慢性肝炎患者早期肝硬化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运用AFRI技术对235例经肝活检证实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测量肝脏剪切波速,同时检测血清学指标计算APRI、Forns、S指数、FIB-44种评分.所有患者肝脏纤维化程度按Scheuer系统标准分为S0~S4,S0~S3者为肝纤维化组,>S3者为早期肝硬化组.采用ROC曲线评价剪切波速、4种常用纤维化评分单项及联合应用对早期肝硬化的诊断价值.结果 早期肝硬化组的剪切波速与4种常用纤维化评分均显著高于肝纤维化组(均P< 0.01),且剪切波速与肝脏纤维化程度(S)、APRI、Forns、S指数、FIB-4均有较好的相关性(r=0.464、0.321、0.423、0.394、0.347,均P<0.01).剪切波速、APRI、Forns、S指数、FIB-4诊断早期肝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6(0.804~0.968)、0.707(0.602~0.813)、0.863 (0.791~0.934)、0.773(0.688~0.857)、0.831(0.755~0.906).单项指标中剪切波速的诊断价值好(AUC达到0.886),以1.50m/s为截点,其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5.19%和85.24%.对剪切波速和4种常用纤维化评分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联合预测模型,其AUC达到0.917.结论 基于APRI技术的肝脏剪切波速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早期肝硬化的预测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与其他无创诊断指标联合应用可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作者:毛达峰;高国生;胡耀仁;祝成亮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健脾补肾汤联合健康教育对脾肾亏虚型亚健康人群的临床治疗与观察

    目的 分析脾肾亏虚型亚健康人群的特点,考察健脾补肾汤联合健康教育对脾肾亏虚型亚健康人群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100例经临床诊断为脾肾亏虚型的亚健康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健康教育,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健脾补肾汤,两组均连续考察3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中医证候积分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经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6%,治疗组为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和3个月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采用健脾补肾汤联合健康教育对脾肾亏虚型亚健康人群进行治疗,可显著改善脾肾亏虚型亚健康人群的身体状况,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且安全、有效、可靠,具有较大的临床借鉴意义.

    作者:孙黎明;麻飞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疗效观察

    目的 了解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哮喘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观察对急性症状改善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173例哮喘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85例)和观察组(87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布地奈德治疗;观察组应用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治疗.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肺功能指标: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占用力肺活量(FVC)的百分比FEV1/FVC(%)及大呼气峰流速(PEF)占预计值百分比PEF(%).观察两组患者昼夜间哮喘症状评分,评估患者的咳嗽、睡眠评分,并观察主要症状或体征消失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EVI/FVC(%)和PEF分别为(70.81±3.15)%和(74.82±5.23)%,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67.46±2.97)%和(70.46±5.15)%,两组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日间和夜间哮喘症状评分分别为(0.66±0.10)分和(0.83±0.26)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咳嗽和睡眠评分分别为(0.69±0.17)分和(0.71±0.15)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喘憋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哮鸣音消失时间和湿啰音消失时间分别为(6.86±1.14)d、(4.87±0.52)d、(7.25±0.68)d和(6.51±0.84)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孟鲁司特钠联合布地奈德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减轻患者昼夜哮喘症状,缩短治疗时间,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阮伟良;陈胜海;钟琴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分为两组.单用药组30例,予口服艾司西酞普兰5~20 mg/d;联合治疗组30例,予口服艾司西酞普兰5~20 mg/d,联合奥氮平1.25~10 mg/d,观察治疗6周.两组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的第1、2、4、6周末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在治疗前及治疗后第6周末评定简明生活质量量表(SF-12),以及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治疗组从治疗1周末起HAMD、PSQI总分低于单用药组(均P<0.05);治疗6周末联用药组SF-12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程度均较轻,虽然联合治疗组各阶段TESS评分略高于艾司西酞普兰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奥氮平治疗脑卒中后抑郁起效快、疗效佳、安全性好,特别是在早期调节患者情绪障碍、改善睡眠情况、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均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

    作者:邹莹;陶明;邱越锋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胎儿心脏大血管畸形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胎儿心脏大血管畸形中应用超声心动图的特点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600例接受胎儿产前心脏大血管畸形超声检查的孕妇,采用四腔心切面方法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筛查心脏畸形胎儿,并分析心脏血管畸形胎儿的超声特点.结果 600例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检出28例胎儿存在心脏大血管畸形,所占比例为4.6%.胎儿超声诊断特点分析显示畸形主要包括排列及数目异常12例、内径大小异常12例以及血管与气管关系等异常6例,另外12例大血管畸形胎儿存在血流方向和性质异常.28例血管畸形胎儿降主动脉PI、大脑中动脉、脐动脉PI低于正常组胎儿,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作为筛查和诊断胎儿心脏大血管畸形关键依据和首选方法,同时具有无创,产前检查安全准确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蒋红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儿童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分析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与儿童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胃镜活检组织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55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Hp阳性组16例,Hp阴性组39例;按年龄分为0~8岁组(10例)及9~14岁(45例)组.分别观察胃腺体萎缩、肠化情况.结果 55例患儿,年龄0~14岁,平均(9.6±2.8)岁;男25例,女30例;胃镜下表现为单纯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窦炎45例(81.8%),胆汁反流8例(20%);伴消化性溃疡13例(23.6%);萎缩性胃炎2例(3.6%).组织病理提示腺体萎缩:轻度42例(76.4%),中度13例(23.6%);活动期9例(16.4%),伴肠上皮化生8例(14.5%).0~8岁和9~14岁患儿萎缩性胃炎发生率、萎缩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伴肠上皮化生发生率及处于活动期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基础治疗及抗幽门螺杆菌(Hp)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消失,胃纳好转.16例抗Hp治疗的患儿停质子泵抑制剂后4周门诊行胃镜检查及病理、Hp检测,发现正规抗Hp治疗后,仍有4例Hp未转阴,但Hp数量较前减少,Hp检出率下降为25%.病理提示轻度萎缩4例,未见中度萎缩,余均提示浅表性胃炎.结论 Hp感染与儿童慢性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的关系,根除Hp对预后有益.

    作者:胡晨旻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比对分析及偏差评估

    目的 评价同一实验室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和临床可接受性.方法 按照NCCLS EP9-A2的文件要求,每天选取8例新鲜全血标本,共测定5d.以Coulter LH750血细胞分析仪为参比仪器,SysmexXE-2100、Mindray BC-5800仪器为比对仪器,对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5个主要参数进行比较,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法案(CLIA'88)标准的1/2进行判断.结果 与Coulter LH750比较,其他两台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均与其有良好的相关性(r>0.975),相对偏差均<1/2CLIA'88的允许误差.结论 3台血细胞分析仪主要参数的相对偏差为临床可接受范围,测定结果具有可比性.

    作者:沈观樵;金海勇;童海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改良经腰椎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改良经腰椎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改良TLIF治疗18例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评估手术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度(Cobb角)和椎体滑脱程度等.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166.61±10.47)min、术中平均失血量(336.11+ 65.99)ml;术后3个月及1年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有明显提高,但手术前后Cobb角无明显变化;术后3个月腰椎滑脱完全复位10例,余8例患者术后腰椎滑脱得到不同程度复位;根据JOA评估标准,优10例、良6例、可2例.结论 改良TILF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安全有效.

    作者:孙建军;许楠健;舒帆;杨凯;李跃红;杨荣;张浩;陈卫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低钙透析液联合药用炭片对血透患者高磷酸血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低钙透析液联合药用炭片对血透患者高磷酸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36例维持性血透并发高磷血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8例.对照组给予正常钙透析液(钙离子浓度1.5 mmol/L)和碳酸钙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低钙透析液(钙离子浓度1.25 mmol/L)联合药用炭片,同时服用碳酸钙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1、3、6个月后的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及甲状旁腺激素(iPTH)水平.结果 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和iPTH水平均较治疗前高(均P<0.05).治疗组治疗3个月患者血磷和钙磷乘积水平下降(均P<0.05),iPTH升高(P<0.05);患者治疗6个月血磷、钙磷乘积水平降低(均P<0.05),血钙轻度下降维持在正常范围,iPTH水平恢复正常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透析3个月血磷、钙磷乘积降低(均P<0.05),而iPTH升高(P<0.05);透析6个月患者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和iPTH水平均降低(均P<0.05).结论 低钙透析液联合药用炭片可有效的降低高血磷患者的血磷和钙磷乘积,不影响iPTH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楼红玫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3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旨在降低母儿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轻症19例,重症12例;轻症胰腺炎患者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等内科保守治疗,均痊愈出院;重症患者在上述基础上给予急诊剖宫产、血液灌流吸附血脂、肠内营养等治疗后好转出院;产科情况:16例继续维持妊娠状态,6例自动放弃胎儿转当地引产,2例胎死宫内,7例急诊剖宫产婴儿均存活.结论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病情重,进展快,及时的诊断治疗非常重要.

    作者:邵利红;丁小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诊断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在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5例患者分别在普通内镜和NBI模式下观察食管,记录病变的部位、大小、黏膜形态等,同时进行NBl分级,然后应用Lugol氏碘液进行食管染色,记录碘染色阳性部位、大小、黏膜形态等,并进行碘染色分级.对所有NBI阳性及碘染色阳性部位均取活检,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标准,比较3种检查方法对食管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65例患者应用普通内镜、NBI模式及碘染色检查中共发现89个病变,其中76处为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其中普通内镜病变检出率为76.32% (58/76),应用NBI检出率为86.84% (66/76),碘染色为90.79% (69/76).与NBI和碘染色相比,常规内镜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较易漏诊,尤其是平坦型病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癌主要表现为NBI Ⅰ级86.05% (37/43),碘染色Ⅰ级90.70% (39/43),两种方法对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癌的判断相似(P>0.05).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在NBI模式下主要表现为Ⅱ、Ⅲ级69.70%(23/33),碘染色主要表现为Ⅱ、Ⅲ级75.76%(25/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普通内镜相比,NBI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有较高的检出率;与碘染色相比,NBI操作方便,检查时间短,是理想的内镜检查技术.

    作者:徐亚熙;阮洪军;杨建民;周晴接;楼国春;黄伟;魏夫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舒芬太尼与瑞芬太尼应用于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应用于急诊脑外伤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128例脑外伤患者,均行急诊手术,按照麻醉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予瑞芬太尼全身麻醉,观察组予舒芬太尼全身麻醉,观察麻醉诱导前(T0)、诱导时低值(T1)、插管时(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结束时(T4)及拔管时(T5)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两组麻醉苏醒恢复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T1时收缩压、舒张压及平均动脉压水平明显低于T0时(均P<0.05),T4、T5时明显高于T0时(均P<0.05);T1时心率(HR)水平明显低于T0时,T5时明显高于T0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麻醉维持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及意识清醒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后置管时间、住重症监护室时间、总住院时间及拔管后10 min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两种药物应用于急诊脑外伤手术麻醉效果均较为理想,但舒芬太尼麻醉患者术后清醒快,疼痛轻,恢复较快,可作为首选.

    作者:付饶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抢救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抢救措施及其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一氧化碳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抢救措施.结果 本组患者经过高压氧、甘露醇改善脑水肿等治疗,治愈28例,无任何后遗症出院;好转5例,合并不同程度的心肌梗死2例,合并迟发脑病3例;无效2例,因脑水肿死亡1例,治疗后效果改善不明显痴呆1例.总有效率为94.3%(33/35).结论 医务工作人员不仅要告诫患者及家属,安全使用燃煤、煤气及煤炉,提高防范意识,学会简单的急救知识和技术,同时还应根据症状体征做出迅速的病情诊断,实施综合急救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陶斯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右旋美托咪啶对神经阻滞麻醉在下肢骨折手术中止血带耐受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右旋美托咪啶对神经阻滞麻醉在下肢骨折手术中止血带耐受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60例膝及以下骨科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超声引导下行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入室予右旋美托咪啶负荷量0.75 μg/kg,术中维持量0.5~0.7 μg·kg-1·min-1,对照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术中记录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止血带耐受情况,止血带耐受时间;记录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各时间点MBP、HR无明显变化(均P>0.05),对照组血流动力学呈现波动性.观察组止血带耐受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旋美托咪啶可改善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下肢手术的止血带耐受,且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周日永;胡霞蔚;徐旭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AO钢板与Herbert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Robinson Ⅱ型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AO钢板与Herbert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RobinsonⅡ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锁骨中段Robinson Ⅱ型骨折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两组,各75例.分别采用AO钢板内固定与Herber空心钉内固定治疗,比较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肩关节活动度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Herbert空心钉内固定治疗锁骨中段RobinsonⅡ型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微创及恢复快等优点,能有效提高肩关节活动度,并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

    作者:郭子仪;伍峻松;徐台锋;郑永育;杨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中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分布宽度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PAF)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变化.方法 比较62例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组)和62例老年高血压非房颤患者(对照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心脏超声检查指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发生PAF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房颤组中RDW、hs-CRP、尿酸(UA)、左心房内径(LAD)高于对照组(均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RDW(OR=1.733)、LAD(OR=3.243)是老年高血压合并PAF的高危因素.ROC曲线显示:RDW对预测房颤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704(95%CI=0.614~0.826,P<0.05),佳的诊断Cut-off值为12.60%,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6%和50.7%.结论 RDW可能是老年高血压合并PAF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但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徐小燕;汪朝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混合固定治疗Pilon骨折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混合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效果.方法 Pilon骨折77例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治疗,观察组予混合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及踝关节功能(Mazur评分).结果 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术后6个月及1年,两组Ruedi-Allgouer分型Ⅰ型骨折Mazu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Ⅱ型骨折Mazur评分均高于观察组(均P< 0.05),观察组Ⅲ型骨折Mazu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混合固定法能够显著地改善Pilon骨折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低.

    作者:韩建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综合能力考核模式在新护士岗位准入中的应用

    新护士是护理队伍的新生力量[1].新护士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护理队伍质量[2],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及人们对护理需求的不断提高,对护士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素质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新护士岗位准入需要评价新护士是否具备各班所需要的专业技术能力,是否具有独立完成危重抢救配合工作能力,是否具有病情观察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4].

    作者:陈巧素;陈微;赵文玲;林君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足月妊娠孕妇使用地诺前列酮栓引产的护理

    足月妊娠由于某些原因需终止时,药物引产是临床上常用的方法[1].宫颈成熟程度是决定引产成败的关键,安全有效的引产可以降低孕妇和围生儿的风险.地诺前列酮栓作为新开展的一种特殊促宫颈成熟和引产药物,其有效性、安全性在国内外多个临床中心的研究已得到证实[2].

    作者:马小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1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h17细胞失衡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CD4℃D25+CD 127low/-T细胞及白介素17(IL-17)在1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三色直接荧光素标记法和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16例1型糖尿病患者及18例正常对照外周血CD4℃D25+CD127low/-T细胞的比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血清IL-17水平.结果 1型糖尿病组外周血CID4+CD25℃D127low/-T细胞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型糖尿病组血清IL-17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1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CD4℃D25+CD 127low/-T细胞与血清IL-17明显负相关(r=-0.619,P=0.011).结论 1型糖尿病存在调节性T细胞/Th17细胞失衡,这种失衡或许与1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关.

    作者:赖忠庆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面肌训练反馈等综合性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

    目的 观察面肌反馈训练等综合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方法 将64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弥可保肌肉注射,维生素B1口服,超短波或微波,低中频电疗、特定电磁波辐射生物治疗仪、红外线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面肌训练反馈.结果 治疗组治愈25例(78.1%),有效6例(18.8%),好转1例(3.1%),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治愈16例(50.1%),有效9例(28.1%),好转7例(21.8)总有效率为78.1%.两组间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周围性面瘫基础上辅以面肌反馈训练,可进一步增加周围性面瘫疗效,促进面神经恢复,增进面肌肌力,值得推广.

    作者:颜文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参麦注射液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NT-proBNP的影响

    目的 评价参麦注射液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依据简单随机将84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改善和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治疗前后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浓度变化.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0.48% (38/42),高于对照组[73.81%(31/42),P<0.05].两组治疗后HR、LVEF及LVESD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两组治疗后NT-proBN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患者(均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症状.结论 参麦注射液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可以有效降低NT-proBNP水平,明显改善心功能,且安全可靠,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作者:叶萍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帕瑞昔布钠联合利宁凝胶辅助导尿改善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帕瑞昔布钠联合利宁凝胶导尿对改善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 90例全麻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的男性患者,分为帕瑞昔布钠联合利宁凝胶导尿(A组)、利宁凝胶辅助导尿(B组)、传统导尿(C组).分别在术后拔管后5、10 min进行苏醒期躁动评分,比较3组躁动评分情况.结果 与C组相比,A、B两组躁动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B组相比,A组躁动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瑞昔布钠联合利宁凝胶辅助导尿可有效改善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因留置导尿管而产生的不良反应,显著减少苏醒期躁动.

    作者:陈聪;夏海杰;周燕;叶文静;赵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生大黄粉灌肠对无创加压鼻面罩机械通气腹胀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生大黄粉灌肠对无创加压鼻面罩机械通气腹胀的疗效.方法 将80例呼吸衰竭使用无创加压鼻面罩机械通气治疗并发腹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生大黄粉灌肠.观察治疗前后腹围、肠鸣音、急性生理评分(APACHEII评分)、胃肠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7d后,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腹围、肠鸣音、APACHEII评分、胃肠功能评分均明显改善(均P<0.05),且治疗组APACHEII评分、胃肠功能评分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均P<0.05).结论 生大黄粉灌肠改善无创加压鼻面罩机械通气腹胀的疗效显著,有助于恢复患者的胃肠功能.

    作者:徐丹;江荣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联合生物补片治疗经括约肌肛瘘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联合生物补片治疗经括约肌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经括约肌肛瘘患者63例,分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肛瘘切开挂线术式;观察组采用LIFT术联合生物补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术前及术后肛门形态、功能等指标.并随访半年,观察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疼痛分级及尿潴留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形态正常和肛门功能正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联合生物补片能够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创面愈合快、住院时间短、可减轻术后肛门疼痛及对肛门形态、功能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虞哲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白内障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原因分析和治疗

    目的 探讨白内障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 309例(1 403眼)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患者进行术后的眼压观察,对早期发现高眼压者予药物治疗及侧切口放液治疗.结果 术后早期发生高眼压的34例(34眼,2.42%),其中24眼予单纯降眼压药物治疗,10眼予药物治疗十角膜侧切口前房放液治疗后,眼压均下降至正常.结论 白内障术后早期可由不同原因导致高眼压,应及时发现,正确治疗,避免视力损害.

    作者:胡灯群;喻相林;周敏君;黄玮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超声心动图对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35例肺动脉压> 50mmHg(1mmHg≈0.133 kPa)的患者,用PHILIPS iE33型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别应用二维、M型、彩色多普勒、连续多普勒、脉冲多普勒各方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结果 本组35例患者,二维超声心动图不同程度地显示肺动脉压力负荷过重所致一系列改变:右心扩大,右心室前壁心肌增厚,肺动脉扩张,肺动脉血流频谱异常;其中有12例与心导管检查对比,两者对肺动脉压力的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无创、准确测定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压力,重复性好;并能为指导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梅;吴俊;薛念余;许幼峰;张盛敏;郭旻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宁波市江北区2008-2012年婴幼儿报告传染病疾病谱分析

    目的 了解过去5年间江北区婴幼儿传染病疾病谱情况,为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国家疾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获取数据,结合江北区统计年鉴的人口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年间,大部分传染病发病数增加,且男性儿童发病多于女性儿童.婴儿总发病数除1、2月外均较高,幼儿则以5、6月份为高峰,手足口病和其他感染性腹泻这两类主要疾病均存在季节规律.结论 按年龄分布的疾病谱基本体现了婴幼儿免疫、消化系统逐渐完善,与外界接触增加的过程.可针对主要疾病的季节规律展开工作,并做好男性儿童的疾病防控.

    作者:蔡一飙;吴一峰;赵凤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生化指标检查在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发生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与部分生化指标及相关因素的关联.方法 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进行骨密度检测及相关生化指标检测,并据此进行相应分析.结果 骨质疏松患者血磷水平显著高于骨量减少及正常患者;骨质疏松或减少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骨量正常患者;骨质疏松或减少患者空腹C肽水平低于骨量正常患者;男性骨质疏松者血钙水平显著高于骨量减少或正常组.骨密度与体质量指数(BMI)及空腹血糖呈正相关,与血磷呈负相关;在女性中与年龄呈负相关,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空腹C肽及血钙正相关,男性更为明显.结论 糖尿病患者生化指标改变可提示骨质疏松的发生.

    作者:赵兰芳;王俊;王雪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有机磷中毒后迟发型神经病的肌电图分析

    目的 探讨肌电图检查对有机磷中毒后迟发型神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13例有机磷中毒患者的肌电图检查资料,包含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同心圆针极检测,观察远端肌肉复合动作电位波幅、远端潜伏期及运动传导速度;感觉电位波幅及感觉传导速度.结果 本组病例运动、感觉神经异常均以下肢神经明显且运动累及明显于感觉;肌电图呈神经源性损害改变.结论 肌电图检测可明确有机磷中毒后迟发型周围神经病变的程度、性质、范围和对预后的评价有重要价值.

    作者:倪雅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早期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效果

    目的 探讨早期前后路手术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CSCIWFD)的疗效.方法 CSCIWFD患者76例按照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在损伤后1周内接受前后路联合手术,对照组在损伤后1周后接受前后路联合手术.比较两组术后1年内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颈椎残障功能量表(NDI)得分和SF-36生活质量量表得分.结果 两组术前JOA评分、NDI得分和SF-36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和术后12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早期前后路手术治疗CSCIWFD脊髓功能恢复更好,且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值得推广.

    作者:陈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31例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分娩正常孕妇31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早产、胎儿宫内窘迫、羊水胎粪污染、胎儿死亡及剖宫产人数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早产率、胎儿宫内窘迫和剖宫产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对围生儿预后影响极大,可明显增加早产及胎儿窘迫等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

    作者:詹欣;王志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BNP)的水平.方法 选取心力衰竭患者160例,其中收缩性心力衰竭(SHF) 106例,舒张性心力衰竭(DHF) 54例;按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44例,Ⅲ级82例,Ⅳ级34例.另选取健康志愿者60例设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受试对象的血浆BNP水平,超声检测并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各组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LVEF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SHF组血浆BNP高于DHF组(P<0.01),LVEF低于DHF组(P<0.01).随着NYHA分级的递增,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逐渐增高(P<0.05),LVEF逐渐降低(P<0.05).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与LVEF呈负相关(r=-0.72,P< 0.01).ROC曲线下面积为(AUC)为0.965,95%置信区间为0.933~1.010,以98.55 pg/ml做为心力衰竭的诊断界值,敏感度为92.7%,特异度为94.5%,准确度为93.0%.结论 血浆BNP可为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王清莹;蒋莉娟;阮敏;朱恒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在临床的应用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超声定位气管环预定穿刺位置和进针穿刺点、深度,避开气管穿刺切开部位的血管影、适当退出气管导管.结果 18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超声引导下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无一例出现大出血、误穿刺及假道形成等相关并发症.结论 在经皮气管扩张切开困难实施患者中应用超声引导是一种安全、无创、可行的方法.

    作者:王雄雄;吕志刚;蔡云;胡东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取胚术后缝合与否的止血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取胚术后缝合与不缝合输卵管切口的两种手术方式的止血效果.方法 收集输卵管妊娠患者215例,均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取胚术.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不缝合组(118例)和缝合组(97例).比较在不同的术前血hCG值情况下两组患者的手术后出血量.结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术中切除输卵管.术前血hCG<2000 IU/L的输卵管妊娠,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血hCG≥2 000 IU/L的输卵管妊娠,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出血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术中为减少术后出血,是否应该采用再缝合输卵管的手术方式与术前血hCG值有关.对于术前血hCG<2 000 IU/L者,两种手术方式均可采用,不缝合输卵管相对简便易行;对于术前血hCG≥2 000 IU/L者,建议采用开窗取胚术后再缝合的方法.

    作者:张毅;朱彩丹;饶冬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颅脑外伤后早期行颅骨修补术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用于颅脑外伤术后脑积水的治疗效果.方法 42例脑外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分为A、B两组,A组22例采用同期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术,B组20例分期进行手术.分析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症状都明显改善,随访无复发.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用于颅脑外伤后脑积水具有疗效好、恢复快及费用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光烈;周巍;杨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脑利钠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甲状腺激素、脑利钠肽(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以及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与BNP的相关性.方法 比较分析58例心功能Ⅱ~Ⅳ级患者(CHF组)和58例心功能正常患者(对照组)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总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及BNP水平.结果 两组T4、FT4和TS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CHF组T3和FT3均较对照组低(均P<0.05),BNP较对照组高(P<0.05).且心力衰竭程度越重,T3和FT3的水平降低越明显,而血浆BNP水平升高越明显.结论 T3、FT3及BNP可作为反映CHF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临床评估指标.

    作者:杨晓明;林治瓯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拆除术后再骨折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拆除术后再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18例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拆除术后再骨折患者行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根据Anderson评分标准,观察其疗效.结果 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末次随访根据Anderson评分标准,优13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4.4%.结论 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拆除术后再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无须再次手术取内固定的特点,值得推广.

    作者:成锋;吕一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三子养阴汤辅治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三子养阴汤辅治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20例,按患者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二联降压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三子养阴汤治疗,均治疗3个月.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计算脉压差,测定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中医证候积分,评价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除对照组T,G外,两组血压、TG、TC、LDL-C、IMT及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HDL-C增高(均P<0.05);且观察组血压、TG、TC、LDL-C、IMT及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HDL-C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00%vs85.00%,P<0.05).除观察组1例患者左前臂出现一过性皮肤瘙痒症状外,均未见其他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三子养阴汤辅治高血压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能够有效降低血压,调节血脂,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姚永江;高延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不同时机静脉溶栓对椎基底动脉型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不同时机选择对椎基底动脉型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椎基底动脉型脑梗死患者120例,根据静脉溶栓时间窗分为A组(60例)和B组(60例);其中A组患者于发病后4.5 h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B组患者则于发病后4.5~9.0h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后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分、脑出血发生率及预后良好率等.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d、7d、14d及90d NIHS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RS评分、预后优良率和脑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发病后4.5 h内和4.5~9.0h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椎基底动脉型脑梗死安全有效,均可显著改善神经功能损伤,提高生活质量,且降低术后并发症出现风险.

    作者:舒小桓;施美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住院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预后风险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预后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年龄>65岁的CAP患者332例,记录患者发病时的情况和发病30d后的生存状况,筛选和分析影响CAP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32例CAP患者死亡10例,存活32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居住护理院、恶性肿瘤、心衰、肾病、意识障碍、收缩压、脉搏、pH值、血细胞比容、动脉血氧分压、PSI评分、胸腔积液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恶性肿瘤、心衰、脉搏、PSI评分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人CAP总体病死率不高,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在临床中应加以重视.

    作者:赵荣娟;吴滨;潘婷婷;毛洪刚;陈腊青;汪梦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酒石酸布托啡诺和盐酸曲马多治疗产妇腰硬联合麻醉后寒战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酒石酸布托啡诺(BT)和盐酸曲马多(TH)治疗产妇腰硬联合麻醉(CSEA)后寒战的效果.方法 将行CSEA的患者88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使用BT治疗,对照组使用TH治疗.以Ramsay评分作为疗效评价指标,同时记录寒战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寒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给药前、给药治疗15 min Ramsay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给药治疗30min、给药治疗60min和术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BT和TH在治疗CSEA术后的寒战效果相近,但BT对产妇术后临床镇静效果更好,推荐BT可作为TH的替代药物.

    作者:陈建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120例CAG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及养胃颗粒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奥美拉唑,观察组则加用雷贝拉唑,疗程为8周.比较两组间疗效差异及治疗前后消化道症状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05).治疗后第4、8周观察组患者消化道单项症状上腹痛、嗳气、腹胀、恶心、纳差评分及消化道症状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雷贝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及养胃颗粒治疗CAG的疗效优于奥美拉唑方案,可促进消化道症状改善,逆转胃黏膜病变.

    作者:陈静;王奇;陈军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应用EP7-A2方案对唾液酸测定的干扰评价

    目的 探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7-A2文件对唾液酸(SA)检测试剂盒抗干扰性能进行评价.方法 根据CLSI EP7-A2文件,对SA检测试剂盒进行干扰评价试验.结果 配对差异实验结果显示0.03 g/L维生素C、1450 FTU乳糜对SA测定无干扰,342 μmol/L游离胆红素、342 μmol/L结合胆红素、5g/L血红蛋白对高低浓度SA测定均有干扰.游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对SA测定可产生线性干扰,血红蛋白对低浓度SA测定产生线性干扰,高浓度SA测定产生非线性干扰.结论 利用外源性的干扰物质,依据EP7-A2文件,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作图,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干扰评价方法.

    作者:陈燕敏;芮球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改良深部吸痰对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颅内压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及意义

    目的 探讨改良深部吸痰对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颅内压(ICP)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将72例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A、B、C3组,各24例,A组、B组、C组分别采用浅部吸痰法、深部吸痰法、改良深部吸痰法进行吸痰,分析3组患者术后第3天吸痰前1 min(基础水平)和吸痰过程中ICP的变化以及术后第3天24h内吸痰次数和吸痰间隔时间;比较机械通气7d内VAP的发生率.结果 B、C两组患者吸痰前与吸痰时IC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种不同的吸痰深度,患者术后第3天24 h内吸痰次数和吸痰间隔时间总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A组与B、C组吸痰次数和吸痰间隔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VAP发病14例(50%),B组5例(20.8%),C组6例(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改良深部吸痰与以往常规深、浅吸痰法比较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安全的吸痰方式.

    作者:张玮娜;洪玲;应金波;吴珊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过敏性紫癜关系的初步探讨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儿童过敏性紫癜(HSP)腹痛症状的持续时间、复发率及紫癜性肾炎(HSPN)的影响.方法 收集初发HSP患儿62例,根据初诊时是否行静脉血Hp-IgM检测或13C-尿素呼吸试验判断有无Hp感染将患儿分为Hp检测组和Hp未检测组,对Hp检测组中的阳性患儿行抗Hp治疗,其余患儿仅予常规治疗;比较两组腹痛症状的持续时间、随访时间(6个月)内两组的复发率及HSPN的发病率.结果 Hp检测组的腹痛持续时间(4.52±1.78)d,未行Hp检测的患儿腹痛持续时间为(7.13+2.9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6个月,Hp检测组的复发率为25.00%,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的56.67%(P<0.05),而两组的HSPN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合并Hp感染的HSP患儿进行抗Hp治疗可以明显缩短腹痛持续时间,同时可降低HSP的复发率,但对于HSPN的发病率无明显改善.

    作者:章笑安;周卫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2673例妇科患者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奉化市妇女宫颈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和基因型分布.方法 采用PCR体外扩增和DNA反向点杂交法对2673例就诊患者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HPV检测并分型.结果 检出高危型HPV910例,检出率34.04%,低危型HPV检出137例,检出率5.13%.单一HPV感染检出668例,检出率24.99%,多重HPV感染检出183例,检出率6.85%.高危型HPV检出率前5位的为HPV16、52、18、58和31,分别为9.91%、5.65%、4.94%、4.30%和1.98%.随着宫颈病变程度的加重,高危型HPV检出率增高(P<0.05),多重HPV感染检出率也增高(P< 0.05).结论 奉化市妇女宫颈HPV感染率与其他报道结果较一致,但在HPV型别分布与年龄分布上与其他地区有差异.

    作者:全胜;陈意儿;周锦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血小板计数升高在小儿重症肺炎中的预测价值

    目的 探讨血小板计数(PLT)升高在小儿重症肺炎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肺炎患儿100例,其中重症肺炎患儿50例,普通肺炎患儿50例;收集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50例,分为重症肺炎组、普通肺炎组、正常对照组3组,比较各组血小板计数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同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评价血小板计数升高在预测小儿重症肺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重症肺炎组患儿平均血小板计数为(452.2±20.71)×109/L,普通肺炎组为(386.1±19.98)×10VL,正常对照组为(191.6±6.88)×109/L;重症肺炎组和普通肺炎组患儿血小板计数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 0.01),重症肺炎组患儿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普通肺炎组p<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910,95%可信区间为0.814~0.968,当血小板诊断界值为438.0×10VL时,约登指数为0.7123,灵敏度为0.897,特异度为0.816,此时阳性预测值为0.788,阴性预测值为0.912,OR值为32.5,阳性似然比为4.87,阴性似然比为0.13.结论 肺炎患儿血小板计数升高,重症肺炎患儿升高更明显,血小板计数升高可以作为重症肺炎的预测指标.

    作者:金佳蕙;王珍全;单小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改良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27例分析

    目的 探讨改良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的效果.方法 自解剖学角度对侧位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进行改进,术中根据肾上腺肿瘤的位置调整套管穿刺点,对27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8~142 min,术中出血量30~260ml.术中1例腹膜破裂,予以闭合后继续完成手术.本组术后住院时间6~10d,25例获随访3~34个月,未见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改良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可有效避开肾脏的阻挡,有利于肾上腺的暴露,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薛川;翁则茗;张建球;金江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Slot技术在双下肢全长测量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Slot技术在双下肢全长测量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双下肢畸形提供更加准确的测量方法.方法 选取38例自愿者,采用Slott技术一次完成双下肢成像,利用后处理软件进行双下肢测量,所得数据与临床常用皮尺测量双下肢长度进行比较.结果 38例志愿者直接测量数据(90.832±4.457) cm,Slot测量数据(87.536±4.096)cm,两种方法测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测量离散系数为0.0 490,大于Slot测量组的0.0 467,Slot技术所测量数据较直接测量数据小,两者差值位于2.0~3.5 cm,大差值为4.6 cm,小差值在1.6 cm,平均差值3.2 cm.结论 Slot技术能够一次完成双下肢的成像,测量误差小,方便,可操作性强,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准确测量双下肢长度的方法.

    作者:童涵涵;张志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应用地塞米松穿刺注入治疗渗出性中耳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应用地塞米松穿刺注入治疗渗出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诊断为渗出性中耳炎的患者124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鼓膜穿刺抽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穿刺注入治疗,治疗后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77.42%,治疗组91.94%,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周、4周时,治疗组导气听阈改善,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渗出性中耳炎症状的再次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地塞米松穿刺注入治疗渗出性中耳炎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

    作者:陈国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宫腔球囊在瘢痕子宫出血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瘢痕子宫妊娠患者人工流产术中大出血采取宫腔内放置导尿管球囊压迫止血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瘢痕子宫妊娠患者在人工流产术中及清宫术中大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 20例瘢痕子宫妊娠患者在发生大出血时,立即行宫腔内放置球囊压迫止血,效果显著.结论 瘢痕子宫妊娠患者在人工流产术或清宫术中一旦发生子宫大出血,病情凶险;而宫腔内放置球囊压迫止血,操作方便、疗效确切,可作为瘢痕子宫妊娠大出血的应急措施.

    作者:杜军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术前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外因子漂移分析

    目的 探讨术前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清中Th1/Th2细胞因子的漂移情况.方法 收集食管癌患者163例,胃癌患者24例,肠癌患者80例,另选取7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试验.流式细胞小球微阵列术(CBA)检测两组血清中Th1类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2(IL-2)]与Th2类细胞因子[(白介素-10(IL-10)、白介素-5(IL-5)、白介素-4(IL-4)]的水平.结果 食管癌组的IL-5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的IFN-γ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癌组的IL-5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癌和肠癌患者为Th2上漂,胃癌患者为Th1、Th2双上漂.结论 分析细胞因子漂移变化特点,以了解患者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免疫调节功能状况,能为术前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免疫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凌雨田;凌志强;郑智国;姜志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腹腔镜探查与剖腹探查在闭合性腹部外伤诊治中的效果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腹腔镜探查与剖腹探查在腹部闭合性外伤诊治中的效果.方法 126例腹部闭合性外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腹腔镜探查组(腹腔镜组,61例)和剖腹探查组(剖腹组,65例),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腔镜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剖腹组(P<0.05).结论 闭合性腹部外伤应用腹腔镜探查及治疗是一种安全及有效的诊治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石龙;洪晓明;叶晓明;周小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用于宫腔镜通液术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用于宫腔镜通液术的效果.方法 84例需行宫腔镜通液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观察组予枸橼酸舒芬太尼和丙泊酚实施麻醉,对照组予枸橼酸芬太尼和丙泊酚实施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丙泊酚用量、清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ES)评分等.结果 观察组丙泊酚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5及15 min观察组MMES评分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及24 h两组MME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用于宫腔镜通液术可显著减少丙泊酚的用量、减少清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认知功能.

    作者:霍晓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T型AO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近关节骨折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采用T型AO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近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 胫腓骨近关节骨折患者6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组采用T型AO外固定架治疗.采用Johner-Wruhs评分标准评价患者术后关节功能,并观察两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要长于观察组(均P< 0.05),观察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且并发症发生率也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胫腓骨近关节骨折患者采用T型AO外固定架治疗能有效的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吴雪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透明质酸钠对预防介入再通术后输卵管粘连复发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分析输卵管再通术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及透明质酸钠降低输卵管粘连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 234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分为实验组123例和对照组111例,对照组采用灌注丁胺卡那霉素、地塞米松、利多卡因和含碘对比剂混合液,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透明质酸钠.随访12个月,对比两组患者12个月末宫内妊娠及输卵管通畅情况.结果 12个月末,实验组及对照组宫内妊娠率分别为47.15%(58/123)、34.23%(38/11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通而不畅率为22.09% (19/86),完全通畅率为70.93% (61/86);对照组通而不畅率为29.29% (29/99),完全通畅率为55.56% (55/99),两组通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介入再通术联合透明质酸钠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疗效确切,透明质酸钠可以降低输卵管粘连复发率,提高宫内妊娠率.

    作者:于志海;王海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早期改良强制疗法对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上肢精细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改良强制疗法对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上肢精细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90例脑出血患者发病24h内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利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方案,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方案.采用Carr-shepherd手精细功能评分(CSFHFA)测定手指精细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FMA)法评定上肢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上述指标结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CSFHFA、FMA及M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4周后,两组上述评分均有所提高(均P<0.01),且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结论 早期采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强化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的上肢及手功能训练,可以更有效改善患者上肢及手的精细协调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万恒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奥瑞姆自理模式在直肠癌术后人造肛门护理中的应用

    自理模式是由美国著名的护理专家Orem提出,强调护理的辅助性而非替代性.患者可通过学习获得自理的能力,学会自我护理、控制病情及预防并发症,从而大限度地获得身体、精神的康复.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应用自理模式对直肠癌术后人造肛门患者进行护理,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清风;汪雪源;杨亚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50例临床及胃镜下表现

    目的 观察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临床及胃镜下表现,以提高对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早期诊断.方法 对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过敏性紫癜患儿进行纤维胃镜检查,观察镜下病变部位、性质、病灶大小等,病变部位取活组织检验.结果 50例腹型过敏性紫癜患儿胃镜下病变表现多样化,以胃部及十二指肠黏膜病变为主,未见食管及胃底部病变,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出血点、糜烂及溃疡,其中以十二指肠降部病变多见.组织学改变为无菌性的血管炎,其中有3例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部分患儿胃镜下黏膜表现较皮肤表现出现早且明显.结论 早期胃镜检查可提高腹型过敏性紫癜在无皮肤表现前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合理治疗.

    作者:朱春;夏萍;郝雯颖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饮食与生活方式在糖耐量异常人群中的干预性研究

    目的 通过饮食调节与生活方式干预观察糖耐量异常人群的整体改善情况.方法 对本院健康促进中心进行健康档案管理的81例糖耐量异常者进行观察研究,通过检测干预前后的各项生理指标和生化指标,判断饮食调节与生活方式对糖耐量异常人群的改善作用.结果 81例受试者均完成本次研究,未出现低血糖、严重乏力等不良反应;干预前后体质量指标、腰围、腰臀比、收缩压及舒张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前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建立健康合理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对糖耐量异常人群可以起到改善或逆转的作用.

    作者:胡培英;钱振渊;陈喻;王颖;谢飞;王丽君;张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2014年欧洲儿童急性胃肠炎治疗循证指南-抗感染治疗方案解读

    2008年,欧洲儿童胃肠、肝病和营养学会(ESPGHAN)、欧洲儿童传染病学会(ESPID)制定了欧洲儿童急性胃肠炎(AGE)循证指南,为欧洲包括初级保健医生、儿科医生和家庭医生等在内的各级医护人员提供了新的诊治思路和标准.2009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消化学组和《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会在“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的基础,结合该循证指南,制定了“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进一步规范了我国儿童腹泻病的诊治.

    作者:张婷;江米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研究现状及诊疗共识解读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起源于胃和十二指肠区域的功能紊乱,是一组以反复发作的餐后饱胀、早饱、厌食、嗳气、恶心、呕吐、上腹痛、上腹烧灼感或反酸为主要表现而经各项检查排除器质性、系统性或代谢性疾病的一组常见临床症侯群.此病在我国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已经成为儿科消化门诊常见的就诊原因.

    作者:于意;许春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轮状病毒感染干扰素相关作用的研究进展

    轮状病毒(RV)是世界范围内引起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病原,每年引起约1.25亿儿童发病,导致超过35~59万儿童死于RV感染,几乎每个儿童4岁以前都受过RV感染.预防和控制RV感染有赖于对其发病机制的阐明,但目前尚不十分清楚.RV介导的免疫反应,尤其是T细胞和B细胞相关的研究较多,而天然免疫方面的研究尚不完善,天然免疫系统在抗病毒感染过程中利用一些非特异性细胞因子,它们通过多种方式发挥抗病毒感染的作用.其中重要就是干扰素(IFN),它分为3个型别.本文就RV感染IFN相关作用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郝雯颖;夏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胎盘植入的产前诊断及保守治疗现状

    胎盘植入是产科少见但很严重的并发症,是可能由于原发性子宫底蜕膜发育不良、创伤性内膜缺陷导致继发性蜕膜发育不良等,胎盘绒毛侵入或穿透子宫肌层所致的一种异常胎盘种植[1].近年来,由于剖宫产率、人工流产率、药物流产率的增加,胎盘植入的发生率也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剖宫产史为重要高危因素,有学者报道,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发生胎盘植入的风险是无剖宫产史的35倍[2].

    作者:王凯;管陈安;王新萍;郑灵芝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