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永江;高延辉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35例肺动脉压> 50mmHg(1mmHg≈0.133 kPa)的患者,用PHILIPS iE33型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别应用二维、M型、彩色多普勒、连续多普勒、脉冲多普勒各方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结果 本组35例患者,二维超声心动图不同程度地显示肺动脉压力负荷过重所致一系列改变:右心扩大,右心室前壁心肌增厚,肺动脉扩张,肺动脉血流频谱异常;其中有12例与心导管检查对比,两者对肺动脉压力的测定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无创、准确测定肺动脉高压患者肺动脉压力,重复性好;并能为指导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梅;吴俊;薛念余;许幼峰;张盛敏;郭旻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面肌反馈训练等综合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方法 将64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弥可保肌肉注射,维生素B1口服,超短波或微波,低中频电疗、特定电磁波辐射生物治疗仪、红外线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面肌训练反馈.结果 治疗组治愈25例(78.1%),有效6例(18.8%),好转1例(3.1%),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治愈16例(50.1%),有效9例(28.1%),好转7例(21.8)总有效率为78.1%.两组间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周围性面瘫基础上辅以面肌反馈训练,可进一步增加周围性面瘫疗效,促进面神经恢复,增进面肌肌力,值得推广.
作者:颜文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改良经腰椎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改良TLIF治疗18例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症患者,评估手术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疼痛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度(Cobb角)和椎体滑脱程度等.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166.61±10.47)min、术中平均失血量(336.11+ 65.99)ml;术后3个月及1年融合节段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有明显提高,但手术前后Cobb角无明显变化;术后3个月腰椎滑脱完全复位10例,余8例患者术后腰椎滑脱得到不同程度复位;根据JOA评估标准,优10例、良6例、可2例.结论 改良TILF治疗老年退变性腰椎滑脱症安全有效.
作者:孙建军;许楠健;舒帆;杨凯;李跃红;杨荣;张浩;陈卫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自理模式是由美国著名的护理专家Orem提出,强调护理的辅助性而非替代性.患者可通过学习获得自理的能力,学会自我护理、控制病情及预防并发症,从而大限度地获得身体、精神的康复.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应用自理模式对直肠癌术后人造肛门患者进行护理,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清风;汪雪源;杨亚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静脉肾盂造影(IVP)和腹部B超对泌尿系统肿瘤诊断的价值,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收集经手术切除且病理确诊的泌尿系统肿瘤患者112例,常规腹部准备,如无特殊情况,按常规拍腹部平片,并于注射对比剂5、15、30 min后各拍肾片1次,除去压迫带后再拍全腹片.对X线片进行分析,作出初步诊断,并与B超进行对比.结果 IVP和B超联合检查共诊断出136个肿瘤病灶,诊断符合率为93.79%; 112例中B超检出肾脏肿瘤23例,膀胱肿瘤32例,IVP检出肾脏肿瘤而B超未查出者2例;B超检出的23例肾占位中IVP同样检出者16例,哑肾5例,表现正常2例;同样检出的16例中均被手术证实为肾脏肿瘤.结论 IVP联合腹部B超检查可显著提高对泌尿系统肿瘤的检出率,并做出早期诊断,对指导泌尿系统肿瘤治疗有较高价值.
作者:胡海杭;朱军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研究表明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大多数职业[1].腰背痛问题对护士身心损害严重,且影响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滑单翻身法在英国等发达国家的医院已相当普及,尤其是重症监护病房(ICU).近年来,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采用滑单翻身法,有效降低了护士职业性腰背痛的发生率,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黎;庄一渝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匹多莫德是否能够减少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作次数能否提高治疗有效率.方法 收集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107例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及匹多莫德治疗组,其中常规治疗组接受抗感染、止咳、祛痰等对症治疗,匹多莫德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匹多莫德分散片(每次0.4 g,每天1次,6个月为1个疗程).随访1年,统计两组患儿在1年内感染发作次数及肺炎、支气管炎发生情况.结果 在治疗前,常规治疗组及匹多莫德治疗组每年感染发作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后,匹多莫德治疗组1年内感染次数少于常规治疗组:匹多莫德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16%,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1.43%,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未观察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匹多莫德可降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作次数,效果较好.
作者:林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改良深部吸痰对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颅内压(ICP)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将72例颅脑损伤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A、B、C3组,各24例,A组、B组、C组分别采用浅部吸痰法、深部吸痰法、改良深部吸痰法进行吸痰,分析3组患者术后第3天吸痰前1 min(基础水平)和吸痰过程中ICP的变化以及术后第3天24h内吸痰次数和吸痰间隔时间;比较机械通气7d内VAP的发生率.结果 B、C两组患者吸痰前与吸痰时IC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种不同的吸痰深度,患者术后第3天24 h内吸痰次数和吸痰间隔时间总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A组与B、C组吸痰次数和吸痰间隔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VAP发病14例(50%),B组5例(20.8%),C组6例(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改良深部吸痰与以往常规深、浅吸痰法比较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安全的吸痰方式.
作者:张玮娜;洪玲;应金波;吴珊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BNP)的水平.方法 选取心力衰竭患者160例,其中收缩性心力衰竭(SHF) 106例,舒张性心力衰竭(DHF) 54例;按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44例,Ⅲ级82例,Ⅳ级34例.另选取健康志愿者60例设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受试对象的血浆BNP水平,超声检测并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各组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LVEF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SHF组血浆BNP高于DHF组(P<0.01),LVEF低于DHF组(P<0.01).随着NYHA分级的递增,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逐渐增高(P<0.05),LVEF逐渐降低(P<0.05).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与LVEF呈负相关(r=-0.72,P< 0.01).ROC曲线下面积为(AUC)为0.965,95%置信区间为0.933~1.010,以98.55 pg/ml做为心力衰竭的诊断界值,敏感度为92.7%,特异度为94.5%,准确度为93.0%.结论 血浆BNP可为心力衰竭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王清莹;蒋莉娟;阮敏;朱恒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快速康复外科(FTS)是将围手术期有循证医学证据的措施整合在一起,将麻醉、护理和外科等学科的新研究证据完美结合的概念[1],围手术期护理是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中不可缺少、至关重要的一环.近年来,宁波市第一医院采取快速康复外科围术期优质护理的策略,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琴鸿;谢浩芬;费惠;华旭芬;李益萍;姚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牙科焦虑症或牙科恐惧症是患者对牙科诊治过程的紧张焦虑,可出现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的临床表现,如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心慌气短、出汗、高声喊叫,甚至躲避或拒绝治疗等.牙科焦虑是牙科治疗中的普遍现象,会降低患者的早期就诊率,影响患者的理解和配合程度,降低诊疗质量.笔者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1]客观量化患者的焦虑心理,进行不同阶段的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晓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老年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预后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年龄>65岁的CAP患者332例,记录患者发病时的情况和发病30d后的生存状况,筛选和分析影响CAP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32例CAP患者死亡10例,存活32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居住护理院、恶性肿瘤、心衰、肾病、意识障碍、收缩压、脉搏、pH值、血细胞比容、动脉血氧分压、PSI评分、胸腔积液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恶性肿瘤、心衰、脉搏、PSI评分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人CAP总体病死率不高,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在临床中应加以重视.
作者:赵荣娟;吴滨;潘婷婷;毛洪刚;陈腊青;汪梦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Slot技术在双下肢全长测量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双下肢畸形提供更加准确的测量方法.方法 选取38例自愿者,采用Slott技术一次完成双下肢成像,利用后处理软件进行双下肢测量,所得数据与临床常用皮尺测量双下肢长度进行比较.结果 38例志愿者直接测量数据(90.832±4.457) cm,Slot测量数据(87.536±4.096)cm,两种方法测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测量离散系数为0.0 490,大于Slot测量组的0.0 467,Slot技术所测量数据较直接测量数据小,两者差值位于2.0~3.5 cm,大差值为4.6 cm,小差值在1.6 cm,平均差值3.2 cm.结论 Slot技术能够一次完成双下肢的成像,测量误差小,方便,可操作性强,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准确测量双下肢长度的方法.
作者:童涵涵;张志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清甲状腺激素、脑利钠肽(BNP)水平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以及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与BNP的相关性.方法 比较分析58例心功能Ⅱ~Ⅳ级患者(CHF组)和58例心功能正常患者(对照组)血清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总甲状腺素(T4)、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及BNP水平.结果 两组T4、FT4和TS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CHF组T3和FT3均较对照组低(均P<0.05),BNP较对照组高(P<0.05).且心力衰竭程度越重,T3和FT3的水平降低越明显,而血浆BNP水平升高越明显.结论 T3、FT3及BNP可作为反映CHF严重程度和预后的临床评估指标.
作者:杨晓明;林治瓯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观察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用于颅脑外伤术后脑积水的治疗效果.方法 42例脑外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分为A、B两组,A组22例采用同期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术,B组20例分期进行手术.分析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症状都明显改善,随访无复发.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用于颅脑外伤后脑积水具有疗效好、恢复快及费用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光烈;周巍;杨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白内障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1 309例(1 403眼)行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患者进行术后的眼压观察,对早期发现高眼压者予药物治疗及侧切口放液治疗.结果 术后早期发生高眼压的34例(34眼,2.42%),其中24眼予单纯降眼压药物治疗,10眼予药物治疗十角膜侧切口前房放液治疗后,眼压均下降至正常.结论 白内障术后早期可由不同原因导致高眼压,应及时发现,正确治疗,避免视力损害.
作者:胡灯群;喻相林;周敏君;黄玮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评价同一实验室不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可比性和临床可接受性.方法 按照NCCLS EP9-A2的文件要求,每天选取8例新鲜全血标本,共测定5d.以Coulter LH750血细胞分析仪为参比仪器,SysmexXE-2100、Mindray BC-5800仪器为比对仪器,对白细胞(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5个主要参数进行比较,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法案(CLIA'88)标准的1/2进行判断.结果 与Coulter LH750比较,其他两台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结果均与其有良好的相关性(r>0.975),相对偏差均<1/2CLIA'88的允许误差.结论 3台血细胞分析仪主要参数的相对偏差为临床可接受范围,测定结果具有可比性.
作者:沈观樵;金海勇;童海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取胚术后缝合与不缝合输卵管切口的两种手术方式的止血效果.方法 收集输卵管妊娠患者215例,均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取胚术.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不缝合组(118例)和缝合组(97例).比较在不同的术前血hCG值情况下两组患者的手术后出血量.结果 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术中切除输卵管.术前血hCG<2000 IU/L的输卵管妊娠,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血hCG≥2 000 IU/L的输卵管妊娠,两种手术方式术后出血量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术中为减少术后出血,是否应该采用再缝合输卵管的手术方式与术前血hCG值有关.对于术前血hCG<2 000 IU/L者,两种手术方式均可采用,不缝合输卵管相对简便易行;对于术前血hCG≥2 000 IU/L者,建议采用开窗取胚术后再缝合的方法.
作者:张毅;朱彩丹;饶冬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改良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的效果.方法 自解剖学角度对侧位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进行改进,术中根据肾上腺肿瘤的位置调整套管穿刺点,对27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8~142 min,术中出血量30~260ml.术中1例腹膜破裂,予以闭合后继续完成手术.本组术后住院时间6~10d,25例获随访3~34个月,未见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 改良后腹腔镜肾上腺手术可有效避开肾脏的阻挡,有利于肾上腺的暴露,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薛川;翁则茗;张建球;金江江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对2型糖尿病合并溃疡型足感染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及其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收集80例糖尿病合并溃疡型足感染患者,分为胰岛素泵治疗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都给予抗感染治疗,对照组接受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接受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治疗,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CRP、空腹血糖水平(FPG)、白细胞计数(WBC)、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h血糖(2hPG)及溃疡面积等,记录治疗4周后的溃疡愈合的情况,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溃疡愈合的相关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1周、2周、4周的CRP、FPG及WBC计数明显降低(P<0.05),溃疡面积在治疗后2周、4周亦显著缩小(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溃疡愈合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后CRP、FPG以及治疗前HbA1c与溃疡愈合良好与否密切相关(P<0.05).结论 胰岛素泵能够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合并溃疡型足感染患者CRP及血糖水平,CRP水平对于评估2型糖尿病合并溃疡型足感染患者的治疗疗效及溃疡愈合情况具有重要
作者:吴素英;唐绍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