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结合VET技术检测年轻高脂血症者颈动脉的研究

李波;殷平;蒋天安

关键词:高频超声, 颈动脉, 高血脂, 血管增强技术
摘要: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结合血管增强技术(VET)在检测年轻高脂血症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IMT)及斑块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00例年龄<45岁的高血脂者及100例同龄血脂正常者的颈动脉行高频超声和VET检查,检测颈动脉内径、IMT厚度,斑块有无、类型及分布特点.结果 高血脂组颈动脉IMT厚度高于对照组(P<0.01);二者粥样斑块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脂组与对照组颈动脉各处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脂组与对照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的部位:颈动脉分叉囊部(BIF)> CCA主干>ICA起始部>ECA起始部,左右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斑块类型的分布特点:高血脂组中以软斑、扁平斑为多见;对照组中以扁平斑、硬斑多见.VET显著提高了颈动脉管壁及斑块细微结构的分辨率;增加了颈动脉IMT及斑块边界的清晰度,二维超声跟VET斑块边界、病变细微结构及IMT管腔清晰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高频超声特别是VET可提高颈动脉显示能力和显示灵敏度,能更清晰显示血管腔及管壁结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用于宫腔镜通液术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用于宫腔镜通液术的效果.方法 84例需行宫腔镜通液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观察组予枸橼酸舒芬太尼和丙泊酚实施麻醉,对照组予枸橼酸芬太尼和丙泊酚实施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丙泊酚用量、清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ES)评分等.结果 观察组丙泊酚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5及15 min观察组MMES评分结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1及24 h两组MME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用于宫腔镜通液术可显著减少丙泊酚的用量、减少清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可明显提高患者术后认知功能.

    作者:霍晓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酒石酸布托啡诺和盐酸曲马多治疗产妇腰硬联合麻醉后寒战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酒石酸布托啡诺(BT)和盐酸曲马多(TH)治疗产妇腰硬联合麻醉(CSEA)后寒战的效果.方法 将行CSEA的患者88例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使用BT治疗,对照组使用TH治疗.以Ramsay评分作为疗效评价指标,同时记录寒战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寒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给药前、给药治疗15 min Ramsay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给药治疗30min、给药治疗60min和术毕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BT和TH在治疗CSEA术后的寒战效果相近,但BT对产妇术后临床镇静效果更好,推荐BT可作为TH的替代药物.

    作者:陈建筱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应用EP7-A2方案对唾液酸测定的干扰评价

    目的 探讨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7-A2文件对唾液酸(SA)检测试剂盒抗干扰性能进行评价.方法 根据CLSI EP7-A2文件,对SA检测试剂盒进行干扰评价试验.结果 配对差异实验结果显示0.03 g/L维生素C、1450 FTU乳糜对SA测定无干扰,342 μmol/L游离胆红素、342 μmol/L结合胆红素、5g/L血红蛋白对高低浓度SA测定均有干扰.游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对SA测定可产生线性干扰,血红蛋白对低浓度SA测定产生线性干扰,高浓度SA测定产生非线性干扰.结论 利用外源性的干扰物质,依据EP7-A2文件,应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作图,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干扰评价方法.

    作者:陈燕敏;芮球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面肌训练反馈等综合性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

    目的 观察面肌反馈训练等综合康复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方法 将64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包括弥可保肌肉注射,维生素B1口服,超短波或微波,低中频电疗、特定电磁波辐射生物治疗仪、红外线等),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面肌训练反馈.结果 治疗组治愈25例(78.1%),有效6例(18.8%),好转1例(3.1%),总有效率为96.9%;对照组治愈16例(50.1%),有效9例(28.1%),好转7例(21.8)总有效率为78.1%.两组间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周围性面瘫基础上辅以面肌反馈训练,可进一步增加周围性面瘫疗效,促进面神经恢复,增进面肌肌力,值得推广.

    作者:颜文敏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临床抢救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抢救措施及其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一氧化碳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抢救措施.结果 本组患者经过高压氧、甘露醇改善脑水肿等治疗,治愈28例,无任何后遗症出院;好转5例,合并不同程度的心肌梗死2例,合并迟发脑病3例;无效2例,因脑水肿死亡1例,治疗后效果改善不明显痴呆1例.总有效率为94.3%(33/35).结论 医务工作人员不仅要告诫患者及家属,安全使用燃煤、煤气及煤炉,提高防范意识,学会简单的急救知识和技术,同时还应根据症状体征做出迅速的病情诊断,实施综合急救措施,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陶斯斌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3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旨在降低母儿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31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轻症19例,重症12例;轻症胰腺炎患者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等内科保守治疗,均痊愈出院;重症患者在上述基础上给予急诊剖宫产、血液灌流吸附血脂、肠内营养等治疗后好转出院;产科情况:16例继续维持妊娠状态,6例自动放弃胎儿转当地引产,2例胎死宫内,7例急诊剖宫产婴儿均存活.结论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病情重,进展快,及时的诊断治疗非常重要.

    作者:邵利红;丁小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颅脑外伤后早期行颅骨修补术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用于颅脑外伤术后脑积水的治疗效果.方法 42例脑外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患者,分为A、B两组,A组22例采用同期脑室腹腔分流联合颅骨修补术,B组20例分期进行手术.分析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症状都明显改善,随访无复发.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费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颅骨修补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用于颅脑外伤后脑积水具有疗效好、恢复快及费用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光烈;周巍;杨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早期改良强制疗法对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上肢精细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改良强制疗法对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上肢精细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90例脑出血患者发病24h内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术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利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结合常规康复训练方案,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方案.采用Carr-shepherd手精细功能评分(CSFHFA)测定手指精细功能,采用简式Fugl-Meyer(FMA)法评定上肢运动功能,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比较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上述指标结果.结果 治疗前两组CSFHFA、FMA及MB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4周后,两组上述评分均有所提高(均P<0.01),且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1).结论 早期采用改良强制性运动疗法强化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的上肢及手功能训练,可以更有效改善患者上肢及手的精细协调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万恒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有机磷中毒后迟发型神经病的肌电图分析

    目的 探讨肌电图检查对有机磷中毒后迟发型神经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13例有机磷中毒患者的肌电图检查资料,包含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同心圆针极检测,观察远端肌肉复合动作电位波幅、远端潜伏期及运动传导速度;感觉电位波幅及感觉传导速度.结果 本组病例运动、感觉神经异常均以下肢神经明显且运动累及明显于感觉;肌电图呈神经源性损害改变.结论 肌电图检测可明确有机磷中毒后迟发型周围神经病变的程度、性质、范围和对预后的评价有重要价值.

    作者:倪雅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混合固定治疗Pilon骨折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有限内固定加外固定支架混合固定治疗Pilon骨折的效果.方法 Pilon骨折77例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治疗,观察组予混合固定治疗,对比两组的术后并发症及踝关节功能(Mazur评分).结果 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术后6个月及1年,两组Ruedi-Allgouer分型Ⅰ型骨折Mazu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Ⅱ型骨折Mazur评分均高于观察组(均P< 0.05),观察组Ⅲ型骨折Mazur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混合固定法能够显著地改善Pilon骨折患者的踝关节功能,术后并发症低.

    作者:韩建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综合能力考核模式在新护士岗位准入中的应用

    新护士是护理队伍的新生力量[1].新护士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护理队伍质量[2],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及人们对护理需求的不断提高,对护士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及素质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新护士岗位准入需要评价新护士是否具备各班所需要的专业技术能力,是否具有独立完成危重抢救配合工作能力,是否具有病情观察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能力[4].

    作者:陈巧素;陈微;赵文玲;林君飞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拆除术后再骨折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拆除术后再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18例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拆除术后再骨折患者行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根据Anderson评分标准,观察其疗效.结果 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末次随访根据Anderson评分标准,优13例,良4例,可1例,优良率为94.4%.结论 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尺桡骨骨折内固定拆除术后再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无须再次手术取内固定的特点,值得推广.

    作者:成锋;吕一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中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及红细胞分布宽度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PAF)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变化.方法 比较62例老年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组)和62例老年高血压非房颤患者(对照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心脏超声检查指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对发生PAF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房颤组中RDW、hs-CRP、尿酸(UA)、左心房内径(LAD)高于对照组(均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RDW(OR=1.733)、LAD(OR=3.243)是老年高血压合并PAF的高危因素.ROC曲线显示:RDW对预测房颤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704(95%CI=0.614~0.826,P<0.05),佳的诊断Cut-off值为12.60%,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4.6%和50.7%.结论 RDW可能是老年高血压合并PAF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但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徐小燕;汪朝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Slot技术在双下肢全长测量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探讨Slot技术在双下肢全长测量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治疗双下肢畸形提供更加准确的测量方法.方法 选取38例自愿者,采用Slott技术一次完成双下肢成像,利用后处理软件进行双下肢测量,所得数据与临床常用皮尺测量双下肢长度进行比较.结果 38例志愿者直接测量数据(90.832±4.457) cm,Slot测量数据(87.536±4.096)cm,两种方法测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测量离散系数为0.0 490,大于Slot测量组的0.0 467,Slot技术所测量数据较直接测量数据小,两者差值位于2.0~3.5 cm,大差值为4.6 cm,小差值在1.6 cm,平均差值3.2 cm.结论 Slot技术能够一次完成双下肢的成像,测量误差小,方便,可操作性强,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准确测量双下肢长度的方法.

    作者:童涵涵;张志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右旋美托咪啶对神经阻滞麻醉在下肢骨折手术中止血带耐受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右旋美托咪啶对神经阻滞麻醉在下肢骨折手术中止血带耐受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60例膝及以下骨科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超声引导下行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入室予右旋美托咪啶负荷量0.75 μg/kg,术中维持量0.5~0.7 μg·kg-1·min-1,对照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术中记录患者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止血带耐受情况,止血带耐受时间;记录患者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各时间点MBP、HR无明显变化(均P>0.05),对照组血流动力学呈现波动性.观察组止血带耐受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旋美托咪啶可改善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下肢手术的止血带耐受,且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患者满意度高.

    作者:周日永;胡霞蔚;徐旭仲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诊断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内镜窄带成像技术(NBI)在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5例患者分别在普通内镜和NBI模式下观察食管,记录病变的部位、大小、黏膜形态等,同时进行NBl分级,然后应用Lugol氏碘液进行食管染色,记录碘染色阳性部位、大小、黏膜形态等,并进行碘染色分级.对所有NBI阳性及碘染色阳性部位均取活检,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标准,比较3种检查方法对食管病变的诊断价值.结果 65例患者应用普通内镜、NBI模式及碘染色检查中共发现89个病变,其中76处为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其中普通内镜病变检出率为76.32% (58/76),应用NBI检出率为86.84% (66/76),碘染色为90.79% (69/76).与NBI和碘染色相比,常规内镜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较易漏诊,尤其是平坦型病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癌主要表现为NBI Ⅰ级86.05% (37/43),碘染色Ⅰ级90.70% (39/43),两种方法对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癌的判断相似(P>0.05).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在NBI模式下主要表现为Ⅱ、Ⅲ级69.70%(23/33),碘染色主要表现为Ⅱ、Ⅲ级75.76%(25/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普通内镜相比,NBI对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有较高的检出率;与碘染色相比,NBI操作方便,检查时间短,是理想的内镜检查技术.

    作者:徐亚熙;阮洪军;杨建民;周晴接;楼国春;黄伟;魏夫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生大黄粉灌肠对无创加压鼻面罩机械通气腹胀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生大黄粉灌肠对无创加压鼻面罩机械通气腹胀的疗效.方法 将80例呼吸衰竭使用无创加压鼻面罩机械通气治疗并发腹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生大黄粉灌肠.观察治疗前后腹围、肠鸣音、急性生理评分(APACHEII评分)、胃肠功能的变化.结果 治疗7d后,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腹围、肠鸣音、APACHEII评分、胃肠功能评分均明显改善(均P<0.05),且治疗组APACHEII评分、胃肠功能评分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均P<0.05).结论 生大黄粉灌肠改善无创加压鼻面罩机械通气腹胀的疗效显著,有助于恢复患者的胃肠功能.

    作者:徐丹;江荣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1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h17细胞失衡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CD4℃D25+CD 127low/-T细胞及白介素17(IL-17)在1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三色直接荧光素标记法和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16例1型糖尿病患者及18例正常对照外周血CD4℃D25+CD127low/-T细胞的比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血清IL-17水平.结果 1型糖尿病组外周血CID4+CD25℃D127low/-T细胞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型糖尿病组血清IL-17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1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CD4℃D25+CD 127low/-T细胞与血清IL-17明显负相关(r=-0.619,P=0.011).结论 1型糖尿病存在调节性T细胞/Th17细胞失衡,这种失衡或许与1型糖尿病的发病有关.

    作者:赖忠庆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胎儿心脏大血管畸形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胎儿心脏大血管畸形中应用超声心动图的特点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600例接受胎儿产前心脏大血管畸形超声检查的孕妇,采用四腔心切面方法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筛查心脏畸形胎儿,并分析心脏血管畸形胎儿的超声特点.结果 600例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检出28例胎儿存在心脏大血管畸形,所占比例为4.6%.胎儿超声诊断特点分析显示畸形主要包括排列及数目异常12例、内径大小异常12例以及血管与气管关系等异常6例,另外12例大血管畸形胎儿存在血流方向和性质异常.28例血管畸形胎儿降主动脉PI、大脑中动脉、脐动脉PI低于正常组胎儿,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超声心动图可作为筛查和诊断胎儿心脏大血管畸形关键依据和首选方法,同时具有无创,产前检查安全准确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蒋红丽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联合生物补片治疗经括约肌肛瘘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联合生物补片治疗经括约肌肛瘘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经括约肌肛瘘患者63例,分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采用肛瘘切开挂线术式;观察组采用LIFT术联合生物补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创面愈合时间、术前及术后肛门形态、功能等指标.并随访半年,观察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愈合时间、疼痛分级及尿潴留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门形态正常和肛门功能正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联合生物补片能够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创面愈合快、住院时间短、可减轻术后肛门疼痛及对肛门形态、功能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虞哲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主管:浙江省卫生厅

主办:宁波市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