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权;肖晓蓉;朱珠;刘衡川
目的:探讨成人麻疹肝炎的临床特征.方法:用回顾性方法分析成人麻疹肝炎180例.结果:成人麻疹并肝损害高达87.8%,肝肿大26.1%,脾肿大35.6%,ALT平均72 U/L,TBIL增高1.7%,ALB降低4.4%,TCH降低11.7%.结论:麻疹肝炎是成人麻疹的一个特征临床表现,多见于麻疹急性期,通常肝损害较轻微,有全身中毒症状重,胃肠道症状明显,皮疹消退迟缓,koplik斑多见等临床表现.妊娠者易出现流产,早产及死胎.
作者:邹敏超;吴霞 刊期: 2002年第06期
微生态学的发展几乎是与微生物学同时发生的.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微生物学的出现和发展就同时孕育着许多分支,其中免疫学、病毒学及原生动物学早已应运而生,并且在20世纪初已逐渐形成了独立的新学科.微生态学本来早就应该作为一个新学科来构成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但实际上却姗姗来迟,这是有历史渊源的.
作者:康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探讨复合益生菌活菌制剂对慢性肝病患者血内毒素(ET)的影响,明确此类药物在慢性肝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我们选择了60例住院慢性肝病患者随机分组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史崇明;黄留业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粪便标本的细菌培养检查是诊断肠道细菌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方法.依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可以正确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预防滥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我们对我院近3年的粪便标本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作了回顾性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储从家;李跃萍;吴惠玲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建立大肠埃希菌定植的阴道感染小鼠模型.方法:在阿莫西林溶液(12.5 mg/ml)冲洗小鼠阴道冲洗处理下,将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接种到小鼠阴道内.结果:各组小鼠阴道冲洗液检出的平均对数值比较,经过阿莫西林溶液小鼠阴道冲洗处理后再接种大肠埃希菌的阿莫西林+大肠埃希菌组,阴道内定植的大肠埃希菌数量(8.18±1.09)较经过生理盐水小鼠阴道冲洗处理后再接种大肠埃希菌组(5.72±0.68)明显增多(P<0.05),而且小鼠阴道感染的症状明显(P<0.05).结论:通过抗生素处理后,再在小鼠阴道内接种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能够在小鼠阴道内得到定植,即建立起大肠埃希菌性阴道感染的小鼠模型.
作者:刘佳明;袁杰利;张大伟;李国峰;康白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布拉酵母菌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103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静滴病毒唑,口服思密达.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布拉酵母菌.<1岁,一日3次,每次1/3袋;<3岁;一日3次,每次1/2袋.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在退热、止泻、总疗程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布拉酵母菌对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胡祥英;石霖;阮国涛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葡萄球菌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学分类情况及抗生素耐药性特点.方法:利用复星公司FOUTUNE IMS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系统,凝固酶试验用试管法.结果:47株菌株分离到6种葡萄球菌,排在前3位的是施氏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木糖葡萄球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9.8%.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占78.7%,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占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78.8%;MRS对万古霉素敏感率为81.1%.MRS建议用药依次为万古霉素、呋喃妥因、氯霉素、四环素和喹诺酮类,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结论:凝固酶阴性、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成为下呼道葡萄球菌感染的主要菌株,MRS比例上升,MRS治疗首选万古霉素.
作者:刘英;姚玉虹;王宝玲;李雅杰 刊期: 2002年第06期
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临床上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在肝性脑病中酸碱失调及电解质紊乱多见.本文通过对33例肝性脑病的临床经过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探讨肝性脑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治对策.
作者:江虹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耐氟喹诺酮甲型副伤寒的防治对策.方法:按稀释法药物敏感试验(MIC法)测定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度.结果:30株甲型副伤寒杆菌,药敏试验对培氟沙星耐药率为46.7%(14/30)、中敏率为43.3%(13/30)、敏感率仅10%(3/30),而对哌拉西林与第三代头孢菌素均敏感.5例患者静滴环丙沙星治疗仅1例有效,4例环丙沙星治疗无效及其他25例患者予静滴哌拉西林、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2~7 d体温降至正常.结论:本地区甲型副伤寒对氟喹诺酮耐药率高,宜选用哌拉西林或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
作者:陈湘义;黄克龙;金小珍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建立应用RAPD技术鉴别微生态菌种的方法,提高菌种鉴别水平.方法:应用RAPD(随机扩增多态性)方法,选用5条随机引物,利用PCR方法,对3株长双歧杆菌,3株嗜酸乳杆菌,3株粪肠球菌进行基因组DNA指纹图谱分析.结果:发现不同菌株扩增的DNA片段的大小、数量是有差异的.结论:此方法具有可重复性,方便、快速和准确的优势,可用于微生态制剂生产用菌株的鉴别.
作者:幺山山;袁佩娜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经优化的菌种和目前生产使用菌种发酵的昂立一号口服液人群服用后,调节人体胃肠道、代谢、食欲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单盲方法,改进组44人,对照组29人.结果:人群服用10、15、20 d后与服用前比较:两组服用效果均比服用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改进组比对照组起效略快;两组之间服用不同天数,效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由生产菌种及经优化菌种发酵的昂立一号口服液均具有显著调节人体胃肠道、代谢、食欲的功能.
作者:周朝晖;傅昌年;柳琴芳;严榕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初步探讨大黄复方综合免疫疗法对ANP继发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肠道菌群检测和免疫组化,放射免疫分析法研究了ANP模型肠道菌群变化和肠道局部免疫的变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严格按标准选入的SAP病人,采用中药大黄复方及微生态制剂综合疗法分别在临床表现,生化及血清内毒素,肠道局部免疫与细菌易位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结果:ANP肠道膜菌群生物屏障受到破坏,G-肠杆菌是急性重症胰腺炎内源性感染的主要原因菌.综合免疫疗法治疗后1周及2周的生化指标及血清内毒素水平降低均优于常规组.结论:初步表明综合疗法能减轻或消除ANP继发感染临床表现,缩短感染持续时间.
作者:卓越;田桦;夏伟滨;孙钰清;张立智;张淑宏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匹维溴胺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与单剂匹维溴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84例肠易激综合征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44例,应用匹维溴胺50 mg,po,tid加双歧三联活菌胶囊420 mg,po,tid.对照组40例,应用单剂匹维溴胺50 mg,po,tid,疗程均为4 w.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8%,对照组为80%(P<0.05),治疗组对缓解腹痛、腹胀、腹泻、便秘、黏液便优于对照组.结论:匹维溴胺和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合对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更有效.
作者:沈敏宁;陈志坦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寻找一种简便、经济、快速的脱毛技术.方法:采用人用脱毛膏对常用的实验动物进行脱毛试验.结果:采用人用脱毛膏对常用的4种动物脱毛,小白鼠背部脱毛需10 min;大白鼠背部脱毛需15 min;家兔脱毛心前区需10 min,颈部15 min,股部10 min;绵羊脱毛颈部需25 min,股部20 min.结论:显示人用脱毛膏对常用的实验动物的被毛有较好的脱毛效果,并无明显的充血和炎症反应,优于其他去除动物被毛的方法,值得一用.
作者:唐由凯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总结我院5年来下呼吸道感染分离的192株病原菌,其中60岁以上老年患者88株,60岁以下其他患者104株,两组患者G-杆菌感染大大高于G+球菌感染(P<0.01).同时,我们也进行了耐药率监测,发现60岁以上老年患者耐药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患者(P<0.05),因此,做好老年患者病原菌的分离及耐药率的监测十分重要.我们建议检验科应每学年向临床科室报告一次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医生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作者:刘华银;万小红;章昌菊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胃酸分泌及氨浓度的影响以及十二指肠(DU)的关系.方法:对DU患者,Hp根治前后的胃液pH,空腹胃酸及氨浓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Hp阳性的UC患者其空腹胃酸、氨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根除Hp后,空腹胃酸显著下降,接近正常水平(P>0.05),氨浓度明显下降.结论:Hp感染使DU患者胃酸分泌增多,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在DU的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
作者:颜玉;鲍秀琦;王艳凤;杨景云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测定0.1%西吡氯铵(CPC)漱口液对龋病、牙龈炎、牙周炎和颌面外科术后感染常见病原菌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经典的琼脂稀释法药物敏感试验,测定检测药品及对照药品对细菌的MIC50和MIC90.结果:0.1%CPC漱口液对204株厌氧菌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其MIC50和MIC90则均为3.1 mg/L、6.2 mg/L和3.1mg/L、3.1~6.2 mg/L,对革兰阴性厌氧杆菌的MIC50和MIC90则均为3.1 mg/L和3.1~6.2 mg/L,对致龋菌变形链球菌的MIC50和MIC90为6.2 mg/L和12.5 mg/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MIC50和MIC90分别为6.2、6.2、12.5、6.2 mg/L,对铜绿假单胞菌的MIC50和MIC90均≥1 000 mg/L.另外,接种细菌的浓度对0.1%CPC漱口液的MIC值略有影响,随着细菌浓度升高,MIC值略升高;随着细菌浓度减小,MIC值略减小.结论:除铜绿假单胞菌外,0.1%CPC漱口液对其余259株实验菌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因此0.1%CPC漱口液可作为口腔感染的有效抗菌剂.
作者:李孝权;肖晓蓉;朱珠;刘衡川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乳酸杆菌体外对大肠埃希菌O-78的拮抗作用.方法:将乳酸杆菌与大肠埃希菌O-78体外共培养观察拮抗情况及用电镜观察形态变化.结果:等量同时间接种,24 h内乳杆菌就将大肠埃希菌O-78全部抑杀;乳酸杆菌早24 h接种,4~8 h内将大肠埃希菌O-78全部抑杀;大肠埃希菌O-78早24 h接种,在12~24 h内全部被抑杀.电镜观察发现,经乳酸杆菌培养液处理,大肠埃希菌O-78细胞膜形态发生变化.结论:本试验中所用乳酸杆菌体外具有抑制杀死大肠埃希菌O-78的作用.
作者:张辉华;曹永长;毕英佐;胡文锋;方祥 刊期: 2002年第06期
目的:检测双歧杆菌双元蛋白酸奶中发酵前后以及在贮藏期间的双歧杆菌和乳酸菌活菌数及酸度的变化.方法:应用改良MRS琼脂平板法检测含菌量,应用吉尔涅尔度表示酸度(°T).结果:双歧杆菌双元蛋白酸奶中双歧杆菌含量为3.1×107CFU/ml,乳酸菌含量为4.1×108CFU/ml;°T为65±5.随着贮藏进程的延长,特定菌的含量随贮藏期进程而下降,第4~5天下降明显;°T随贮藏期延长而逐渐上升,保质期内°T为75~110之间.结论:双歧双元蛋白酸奶符合酸奶国家GB2746~1999标准.
作者:翟伟宇;刘伯阳;王丽萍;曹军;王惠艳;刘吉成 刊期: 2002年第06期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性肠病,病变主要侵犯结直肠黏膜和黏膜下层,表现为炎症和溃疡,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治疗比较困难,近几年来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1].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我院肛肠科自1996年至今,以调整肠道微生态环境为原则,采用中西医结合保留灌肠的方法治疗UC病人7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作者:吴彤;周乐平;赵兴远;褚卫建;郑洁 刊期: 200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