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昱光;张铭俊;张虎;白雪芳
模拟酸雨对盆栽蚕豆(Vicaifaba)植物生长的影响表明,它对出苗率影响不大,但当它的pH为2.0时则对蚕豆初期的出苗速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苗出土后,酸雨的作用由促进转变为抑制,并随酸雨pH值的降低而增大,致使株高、叶片生长和叶绿素含量减少,酸雨对叶片的伤害幼叶较老叶更容易.
作者:许泽宏;罗英;王煜;韩善华 刊期: 2001年第01期
我们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1 096例泌尿道感染患者的776株分离株对左氧氟沙星的药敏结果,并与氧氟沙星进行比较,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德忠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用酪酸梭菌(Clostridiumbutyricum)和婴儿型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Infantis)对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uimperfringens)进行试管内的生物拮抗试验.将酪酸梭菌、婴儿型双歧杆菌及酪酸梭菌和婴儿型双歧杆菌分别对产气荚膜梭菌以一定的比例等量混合接种于GAM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厌氧培养.实验证明酪酸梭菌和婴儿型双歧杆菌能明显抑制产气荚膜梭菌的生长,并且比各自单独培养时显示了较强的生物拮抗作用.
作者:吕存女;邝欣;崔萱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肠原发性非何杰金淋巴瘤(PINHL)与结核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20例手术切除的PINHL的瘤组织和瘤旁粘膜组织进行结核杆菌DNA(TB-DNA)检测,同时回顾临床资料.结果 20%的PINHL瘤组织和30%的瘤旁粘膜组织中检出了TB-DNA,且发现TB-DNA阳性病例多是B细胞性PINHL,发病部位多靠近回盲部.结论结核杆菌感染与PINHL之间可能存在特殊相关性.
作者:桂英香;宋兰英;赵彤;张素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为了深入探讨溃疡膏治疗皮肤溃疡的机理.方法对110例臁疮创面感染的细菌进行分离鉴定,选出出现频率较高的五种细菌,进行抑菌试验,并与临床疗效平行观察.结果溃疡膏对常见皮肤感染性细菌具有较好的抑菌作用,除对大肠埃希菌无抑制作用外,对表皮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具高度敏感性(抑菌圈直径ф≥25m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中度敏感(20mm≤抑菌圈ф≥25mm),且与临床疗效基本相符.结论:溃疡膏对创面感染菌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世仪;王冰;张丽;张卓然;吕鹏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建立大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以免疫组化法观察大肠癌移植瘤一氧化氮合酶(iNOS)基因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完整肽聚糖(Wholepeptidoglycan,WPG)注射组大肠癌移植瘤iNOS蛋白的表达率、表达强度以及阳性细胞密度均明显高于肿瘤对照组(P<0.01).提示分叉双歧杆菌的WPG能增强大肠癌移植瘤细胞iNOS基因的蛋白表达,这可能是其抑瘤机制之一.
作者:张金浩;王立生;潘令嘉;周殿元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以海洋甲壳多糖为原料,研究了酶法解制备壳寡糖的方法,通过对专一性和非专一性降解用酶的筛选,确定以壳聚糖酶或6036酶为降解酶;考察了底物浓度、酶量、温度、pH、溶解介质等因素对降解反应的影响;提出了反应与分离相耦合制备壳寡糖的新构思;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扩大试验,确认了该过程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可行性.对所生产壳寡糖的抑瘤活性研究证明一定结构的壳寡糖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具有开发抗肿瘤药物前景.
作者:杜昱光;张铭俊;张虎;白雪芳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牙周炎病人龈下韦荣球菌的变化及牙周炎的细菌因素.方法采用厌氧培养及活菌计数(CFU)的方法检测莲球菌(Streptococcus)、韦荣球菌(Veillonella)、乳杆菌(Lactobacillus)及类杆菌(Bacteroids)的含量.结果牙周炎病人龈下莲球菌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韦荣球菌、乳杆菌及类杆菌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结论牙周炎病人龈下菌群处于严重失调状态,韦荣球菌对牙周炎发病的作用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马晟利;程春风;杨洪岩;牟基伟;孙庆顺;杨景云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乳酸细菌中的明串珠菌对血清胆固醇的影响.方法通过给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家兔喂L.sp.HXQ001菌液,测定其血清胆固醇含量,并与持续高脂喂饲、停高脂喂饲后自然降低血清胆固醇比较,分析其对脂代谢的影响.结果 L.sp.HXQ001菌有预防高脂饲料所引发的高胆固醇血症作用,对实验性高胆固醇血症有较好的降低血清胆醇作用.结论:L.sp.HXQ001菌显示有较好的调节血清胆因醇作用,有可能成为新的微生态调节剂,并在防治高胆固醇血症方面发挥作用.
作者:黄锡全;吴志勇;孙惠华;闻平;傅翠梅;高大庆;倪士功;殷立风;彭张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对98例具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患者做胃镜检查,取胃粘膜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结果表明,不同的消化道疾病,胃粘膜微生物群均发生不同的改变,其中胃癌患者改变明显,胃内微生物检出率高,无芽胞厌氧菌检出率87.88%(29/33),其中产亚硝酸优杆菌检出率为57.60%(19/33),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菌株占72.70%(24/33).这些细菌与胃癌的关系有待深入研究.对19株产亚硝酸优杆菌做药物敏感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青霉素类药物均耐药,对氯霉素,红霉素,庆大霉素敏感.
作者:张博芬;谭颖慧;朱晓敏;刘文新;郭玉娥;王宇;张芬芬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应用中药方剂定喘汤通过雾化吸入法研究对DPB的呼吸道微生态影响及改善呼吸困难的实验研究,并与口服红霉素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证明:定喘汤可改善因绿脓杆菌而导致细支气管的慢性炎症并能缓解DPB所出现的呼吸困难.实验结果提示:定喘汤可改善DPS临床症状并能调整呼吸道微生态失调,有应用临床治疗DPS的价值.
作者:姜欣;李建春;金岩;杨述知;刘丽翔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枯草芽胞杆菌活菌制剂对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通过大鼠深Ⅱ°烧伤模型,使用枯草芽胞杆菌活菌制剂,观察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中,成纤维细胞增殖周期的变化,以及测定羟脯氨酸(OHP)的含量,同时记录烧伤创面愈合时间,从而评价该制剂对烧伤创面愈合的影响.结果应用枯草芽胞杆菌活菌制剂可促进成纤维细胞分裂、增殖,胶原含量提高,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结论枯草芽胞杆菌活菌制剂具有促进烧伤创面愈合的作用.
作者:俞加林;邹积宏;鲁丽;刘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胆道梗阻是普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它由肿瘤、结石、炎症等多种原因所致.胆道梗阻前后往往使细菌通过各种渠道到达胆道,从而继发胆系感染.本文对我院1995年5月~1999年10月70例胆道手术病人的胆汁细菌培养,寻求找到胆道梗阻后胆汁细菌的变化,为临床胆道梗阻的病人提供治疗参考.
作者:李冰;韩国华;于辉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编者按]自从1950年魏曦与康白二位作者发现抗生素(青霉素与链霉素)治疗1例鼠咬热患者引起的二重感染或菌群失调的学术论文发表以后,在国内曾掀起了对正常菌群与菌群失调问题的研究热潮,到60年初期,微生物学与临床学有关专家都对这个问题给与了极大的关注.在当时有许多知名专家都在呼吁要展开对抗生素引起的菌群失调进行研究.著名的微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长、上海第二医学院教授余之在<解放日报>,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教授、中科院院士(学部委员)谢少文在<光明日报>,中国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教授(原大连医学院教授)、中科院院士(学部委员)魏曦在<中华医学杂志>分别著文论述微生态学的重要性.为了了解这段历史,本刊特将余之教授在<解放日报>1965年6月25日发表的文章摘要发表如下,作为微生态学工作者参考.
作者:余之(氵贺) 刊期: 2001年第01期
以抗金葡萄抗体(兔IgG)为第一抗体,以HRP标记的羊抗兔IgG为第二抗体,建立了一种间接的酶免疫组化法.该法显色效果较好,并且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另外,利用该法对烫伤大白鼠动物模型的病变皮肤组织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了定位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在病变组织中呈现明显不均一性之特征.
作者:黄雪芳;杨小红;戴丽冰;杨太美;梁佩红;叶惠贞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通过观察双歧杆菌及其细胞壁肽多糖(Cell Wall Preparation, whole peptidoglycon,WPG)对S180荷瘤小鼠抑瘤作用及在体内外对IL-6和TNF-α生成的影响,探讨双歧杆菌及其WPG的免疫调节和抑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经驯化而具有一定耐氧能力的两歧双歧杆菌C14株及其WPG腹腔免疫S180荷瘤小鼠,应用放射免疫检测小鼠外周血中的IL-6和TNF-α的含量,同时在体外观察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IL-6和TNF-α的影响.结果双歧杆菌及其WPG在体内外对IL-6和TNF-α的生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S180荷瘤小鼠均有明显抑瘤作用.结论双歧杆菌及其WPG可能通过刺激小鼠的巨噬细胞产生一些免疫活性因子而间接发挥抑瘤作用.
作者:张宝元;马晓红;刘震;鲁杰;赵小元;郭良娟 刊期: 2001年第01期
香茹C91-3菌是课题组经过多年筛选出的一株经生物发酵后,其发酵液具有明显的抗菌作用的真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发酵液与青霉素、链霉素对比试验证明,该菌发酵液具有明显的抑制革兰阴性菌的作用,对大肠埃希菌、伤寒沙门菌、痢疾志贺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作者:宁安红;曹婧;黄敏;伦永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监测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的溶脲脲原体(Uu)细胞内微量ATP的变化趋势,方法运用生物化学发光技术,建立ATP定量法.结果 Uu标准血清型1(U1)在孵育后的3~12h内其ATP曲线呈活跃的上升趋势,且不受青霉素的影响,12h后培养液内ATP的总量已达到为3.1541×10-11mol,接近预期的标准.结论 U1的ATP曲线在质控范围内,培养12小时后,其生长速度已接近对数生长期.因此,3~12小时这一时段适合观察抗生素对Uu生长的影响,从而为体外客观而快速地进行Uu的药敏测试奠定基础.
作者:钱黎华;杨蜀嵋;王侠生;徐晨;邵惠芬;刘珊林 刊期: 2001年第01期
对肝硬化腹水患者应用双歧杆菌制剂预防原发性腹膜炎效果进行探索.68例患者随机分为培菲康组和对照组.入院时两组患者的年龄、诊断、并发症、肝肾功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比较无显著差异.68例患者共发生原发性腹膜炎8例,其中治疗组34例中,发生1例,发生率为2.9%,对照组34例发生7例,发生率为20.6%.8例腹膜炎患者中5例腹水分离出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中大肠杆菌2例.培菲康口服后血浆内毒素水平显著降低.结果表明,双歧杆菌制剂预防肝炎肝硬化腹水患者的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有一定效果.
作者:楼敏;马威;靳雪源;范振平;王建军 刊期: 2001年第01期
目的了解目前临床上分离G-细菌的药敏状况和耐药机制及提供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依据.方法主要使用MICROSCAN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1999年3月~2000年3月全院住院病人的尿、痰、腹水、脓液、创面、前列腺液、血液等培养呈阳性的标本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共检出G-菌1152株包括27个菌属80个菌种,常见细菌是大肠埃希菌(16.1%)、铜绿假单胞菌(6.5%)、肺炎克雷伯菌(5.3%)等.G-杆菌(除不动杆菌外)对第三代头孢霉素敏感率已降到(3.0%~76.1%)、对亚胺培南(80.7%~92%)、头孢哌酮/舒巴坦(58.8%~100%)、阿米卡星(41.4%~93.2%)、环丙沙星(30.5%~67.3%)较敏感;对第三代头孢霉素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高达35.0%~36.9%,大肠埃希菌达21.8%~23%.对常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诱导酶(IB),铜绿假单胞菌高达51%~60.9%,弗劳地枸橼酸菌达4.5%~63.6%,阴沟肠杆菌达8.7%~35.3%.结论目前G-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是产生ESBLs和IB0G-杆菌引起的感染首选亚胺培南单用或第三代头孢霉素复合制剂(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阿米卡星或氟喹诺酮类,第三代头孢霉素除非药敏提示否则不宜选用.
作者:周仲松;余鑫之;徐元宏 刊期: 2001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