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宏卿;阐玉英;倪志红;盛晓郁;陈培珍
目的 探讨影响压疮患者治疗30 d后创面愈合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住院的压疮患者245例,治疗30 d时根据是否愈合分组,压疮愈合的84例为愈合组,压疮未愈合的161例为未愈合组.观察患者年龄、性别、卧床、水肿、多病并存、压疮个数、压疮面积、压疮愈合评价量表(PUSH)、Hb、血清白蛋白(Alb)、LDL-C及血同型半胱氨酸(Hcy)12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对12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影响压疮愈合的危险因素有年龄、Hb、Alb、Hcy、压疮面积、PUSH评分6项指标进入回归方程(Z=3.11~6.63,均P<0.01),性别也进入回归方程(χ2=0.19,P<0.01);进一步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PUSH评分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7,P<0.01,OR=0.001,95%可信区间为0.001~0.037).结论 对于压疮治疗30 d后创面愈合而言,影响压疮愈合的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Hb、Alb、Hcy、压疮面积等指标.
作者:冯娟;徐美娟;张静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科护士对于高危儿过渡期护理的真实体验.方法 采用半结构式访谈,对12名新生儿科护士进行访谈,借助Nvivo 8软件,应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分析资料.结果 提炼7三大主题:同情感与成就感、倦怠感与压力感、实施过渡期护理中的矛盾感.结论 过渡期护理受工作环境、工作量大、护患关系、信息安全等因素的影响,应从护理管理等方面满足护理人员的工作需求,保证社区护理和临床护理的有效衔接,提高过渡期护理质量.
作者:郭宏卿;阐玉英;倪志红;盛晓郁;陈培珍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膀胱症状情况,并探究膀胱症状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量表(OABSS)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膀胱症状的调查,并应用简明生命质量量表(SF-12)和膀胱过度活动症问卷简表(OABq-SF)来分析膀胱症状对患者一般生命质量、疾病特异性生命质量的影响.结果 4个膀胱症状(尿频、夜尿、尿急、急迫性尿失禁)中,夜尿是2型糖尿病患者患病率高的膀胱症状,为46.7%(479/1025),其次为尿频14.9%(153/1025)、尿急14.2%(146/1025)、急迫性尿失禁7.9%(81/1025).夜尿和急迫性尿失禁显著影响患者的疾病困扰(夜尿B=0.337,P<0.01;急迫性尿失禁B=0.437,P<0.01),降低患者的特异性生命质量(夜尿B=-0.364,P<0.01;急迫性尿失禁B=-0.346,P<0.01).急迫性尿失禁还会显著减低患者的心理健康(B=-0.255,P=0.011).结论 糖尿病患者膀胱症状患病率高,并显著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医务工作者应将膀胱症状纳入到糖尿病的症状管理中,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高洁;程冉;黄立群;赵梦;王小娟;马爱霞;王克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翻译护士专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并对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 采用翻译和文化调适的中文版护士专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对480名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的护士进行调查并对结果 进行信效度检验.结果修改后的中文版护士专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共有19个条目,总量表Cronbachα系数为0.95,量表重测信度为0.91.结论 修改后的中文版护士专业自我效能感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适合中国护士专业自我效能感的测评.
作者:张亚静;李玉峰;崔楚云;宋文静;金昌德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漱口液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口腔黏膜炎(OM)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3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65例和对照组69例,2组患者均接受日常OM的预防措施.当发生OM后,对照组患者继续接受原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患者在原有护理措施基础上加用GM-CSF漱口液.比较2组患者OM的治疗有效率和愈合时间.结果 试验组患者OM的治疗有效率为81.54%(53/65),对照组为24.64%(17/6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34,P=0.000);试验组的中位愈合时间为4.5 d,对照组的中位愈合时间为9.0 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379,P=0.000).结论 GM-CSF漱口液对allo-HSCT患者OM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可以明显促进口腔溃疡的愈合.
作者:胡伟;颜霞;王婷;徐晓东;董霜;史策;刘树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经腹途径腹腔镜下肾脏手术的佳体位,以有效减轻术者的疲劳程度,提高术者的舒适感及视镜稳定性,同时提高患者的安全舒适感.方法 选择80例行经腹腹腔镜下肾脏手术的患者,按手术时间顺序分为常规侧卧位组和改良侧卧位组各40例,分别运用传统的侧卧位体位和改良的侧卧位体位安置法,并在术中45、90、120 min对2组体位安置法由术者对疲劳程度进行评分,术野的暴露质量评级,巡回护士记录;术后6、24 h巡回护士对2组患者的躯体酸痛不适感随访做问卷调查,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效果.结果 2组患者不同体位安置下术者的疲劳程度比较,术中45 min疲劳感改良侧卧位组无疲劳、偶发、频发分别为40、0、0例,常规侧卧位组分别为32、8、0例;90 min疲劳感改良侧卧位组无疲劳、偶发、频发分别为33、7、0例,常规侧卧位组分别为19、21、0例;120 min术者的疲劳程度改良侧卧位组无疲劳、偶发、频发分别为13、23、4,常规侧卧位组分别为0、13、27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8、10.76、54.34,均P<0.05).视镜稳定性、术野暴露,改良侧卧位组Ⅰ级40例、Ⅱ级0例、Ⅲ级0例,常规侧卧位组Ⅰ级33例、Ⅱ级7例、Ⅲ级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36,P=0.018).术后患者躯体疼痛感比较,术后6 h改良侧卧位组和常规侧卧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48,P=0.654);术后24 h改良侧卧位组Ⅰ级38例、Ⅱ级2例、Ⅲ级0例,常规侧卧位组Ⅰ级26例、Ⅱ级13例、Ⅲ级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64,P=0.002).结论 在经腹腹腔镜下行肾脏手术,改良侧卧位的体位安置能有效减轻术者的躯体疲劳程度,提高术者的操作舒适感及视镜稳定性.同时提高了患者的安全舒适感,有效缓解患者术后躯体的酸痛不适.改良体位安置在经腹腹腔镜肾脏手术中具有可行性.
作者:温米琴;陈海燕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总结中国首例人亲体子宫移植受体的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方法 对患者手术过程进行全程、优质、全方位的专业护理.结果 手术进展顺利,术后恢复良好,移植子宫存活,术后观察临床各项指标接近或达到正常.结论 术前子宫移植的合理准备可以使患者以较好的状态和环境进入手术,有利于提高子宫移植手术的成功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作者:张红菊;张敏;李丹;郝亮;李雪;安慧;周妮妮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深入了解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6年6-9月,采用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的方法,对9例乳腺癌术后发生淋巴水肿进行诊治的患者进行深度半结构式访谈,对采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淋巴水肿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1)根本原因为治疗方式的选择:淋巴结清扫;放疗;化疗.(2)对淋巴水肿的重视程度不够:淋巴水肿相关知识缺乏;患侧肢体体力活动不均衡;患肢功能锻炼及保护意识淡化.结论 乳腺癌患者根治术后淋巴结清扫术是导致淋巴水肿的根本原因,乳腺癌术后患者对于淋巴水肿的重视程度不高,尤其缺乏预防意识,护理人员应注重乳腺癌术后预防淋巴水肿的健康宣教,改善患者的意识,减少淋巴水肿的发生及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
作者:潘梦婷;孟爱凤;智晓旭;孙孟青;王梅香;羊丽芳;邾萍;程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援藏人员高原习服过程并探索有效的高原反应应对策略.方法 监测并比较20名援藏医务人员入藏前和入藏后3个月内不同时间点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高原反应症状,并根据不同反应采取相应应对策略.结果 20名队员初入高原地区后均7现不同程度血压升高、心率增快、血氧饱和度下降及不适症状;11名队员7现高原反应,予对症处理后逐渐习服.结论 本研究中55%的援藏人员从平原进入高原地区后会7现高原反应;及时的对症处理能够有效减轻高原反应,帮助援藏人员顺利度过高原习服期完成援藏任务.
作者:杨万玲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士不良事件风险感知、护士交接班对患者安全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临床护士不良事件风险感知量表、护士交接班评估量表与患者安全评价量表对254名临床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安全评价总分与护士交接班总分及各维度呈正相关(r=0.34~0.51,P<0.01);患者安全评价量表各维度中,安全护理措施、安全意识、安全氛围等与护士交接班评估总分呈正相关(r=0.30~0.52,P<0.01).患者安全评价总分与临床护士不良事件风险感知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呈负相关(r=-0.35~-0.21,P<0.01);患者安全评价量表各维度中,安全护理措施、安全意识、安全氛围等与临床不良事件风险感知总分呈负相关(r=-0.41~-0.30,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护士交接班评估总分、交班效力与效率、患者照护风险3个自变量进入多元逐步回归方程,共同解释了患者安全评价水平总变异的33.4%.结论 护士交接班质量、临床不良事件发生风险的感知可预测患者的安全水平.护士交接班质量越好,越能及早感知发生不良事件的风险,患者安全水平越高.
作者:温璇;蔡春连;王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综合护理对儿童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5年11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儿童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术后患者52例,入组前2组均采用手法整复加小夹板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3~4周后拆除外固定后入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其中,观察组进行中西医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术后4周护理干预结束后依据《中医骨伤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2组疗效进行评价,采用Flynn评分对肘关节的功能进行评价;术后8周行随访并采用《儿童生命质量简化量表》对其生命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在干预过程中,观察组有1例脱落,对照组有3例脱落,故终观察组有25例,对照组有23例.术后4周观察组治愈15例,好转7例,未愈3例,对照组分别为8、6、9例,2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20,P=0.034).术后4周观察组患者Flynn评分优10例,良6例,中6例,差3例,对照组分别为5、4、5、9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51,P=0.040).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2/25),对照为30.4%(7/2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22,P=0.047).观察组患者术后8周生命质量在生理、心理、社会以及环境领域得分分别为(77.84±12.15)、(81.13±15.72)、(79.95±20.68)、(79.44±11.57)分,对照组分别为(63.31±15.86)、(63.07±12.63)、(65.65±18.51)、(61.32±17.24)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16~4.363,P<0.05).结论 结合中药熏洗、中医康复指导的中西医综合护理可以较为明显地改善儿童尺偏型肱骨髁上骨折术后患者的肘关节功能,且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方法,具有进一步临床研究与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马建凤;张体娜;邢爱春;窦静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调查安徽省低年资护士灾害准备度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使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灾害准备度评估量表调查295名低年资护士.结果 低年资护士准备度得分为(163.85±32.41)分,条目均分为(3.64±0.72)分.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是否参加过灾害救援、工作后是否参加灾害救援相关培训以及工作场所是否定期组织灾害救援或应急演练是低年资护士灾害准备度的预测因素.结论 安徽省低年资护士的灾害准备度现状不理想,需要完善培训和教育体系来提升安徽省低年资护士灾害准备度.
作者:符敏;胡少华;陈永惠;崔迪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通过系统分析新生儿压疮的相关护理研究现状,了解国内预防新生儿压疮的策略及明确存在问题,为今后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构建文献阅读数据库和评阅数据库,对收录在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STJ)中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结果 共纳入文献74篇,我国第一篇相关文献发表于2006年,之后整体上呈现增长趋势,尤其自2011年起开始显著增加.其中29篇占39.2%的文献发表在13种专业护理期刊上.文献合作度为1.84,合著率为39.19%;总被引频次为54次,篇均被引频次为0.73次;引文总数为447篇,平均引文数为6.04篇.文献研究类型分10类,其中经验介绍类文献多占23.0%.文献研究内容多集中于利用化学或物理方法预防新生儿压疮.结论 新生儿压疮越来越受到护理工作者的重视,且政策支持力度尚可,但相关研究在广度、深度及全面性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有必要运用科学研究方法,结合我国儿科文化及管理特点,运用循证的、科学的方法构建适宜于我国国情的预防新生儿压疮的佳实践手册.
作者:张建;王艳冬;何甜;刘辉;谭玉华 刊期: 2017年第22期
胆道闭锁是一种发生于婴儿期的破坏性胆道炎性反应性疾病,其典型的临床表现有黄疸、陶土样便、尿色深黄,可伴有腹水、肝脾肿大、生长发育受限等[1].胆道闭锁的治疗方法 包括肝门-空肠吻合术(Kasai术)和肝移植术.Kasai手术失败和胆道闭锁的自然病程,导致患儿终需要肝移植.
作者:陈艳艳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构建基于移动管理系统的肺癌化疗并发症延伸护理管理模式.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质性访谈、专家小组会议法构建基于移动管理系统的肺癌化疗并发症延伸护理管理模式.结果 确定了包含服务目的 、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服务时间、服务流程、服务平台及相关人员职责的肺癌化疗并发症延续护理管理模式.结论 基于移动管理系统的肺癌化疗并发症延伸护理管理模式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有助于患者及时监测化疗并发症的发生、获取相对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顺利完成化疗.
作者:庞永丽;侯黎莉 刊期: 2017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近5年国内外危重症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以期为从事危重症护理研究和实践的相关人员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以PubMed为资料来源,采用MeSH主题词检索,获取近5年危重症护理领域的研究文献.在此基础上,利用Bicomb 2.0、SPSS 20.0对文献的主题词进行词频分析和共词聚类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826篇文献,经过数据清洗后,截取7现频次排名在前42位的主题词(7现频次≥10次)为高频主题词并进行聚类分析,生成危重症护理领域的6个热点研究主题,分别为:危重症护理人力资源配置、危重症相关人群心理体验、危重症护理人员岗位胜任力、基于循证的护理实践、危重症护理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危重症护理人员与患者或患者家属的沟通.结论 通过共词分析法得7近5年国内外危重症护理领域的研究热点,有助于研究者和临床实践人员快速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为开展科研立项、促进临床护理实践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刘鸿梅;郝艳华;陈韵芳;陈娜 刊期: 2017年第22期
分娩方式决策是一个由卫生服务供方和患者需方共同参与的过程,基于特定情境和孕产妇价值观的充分考量;帮助每位妊娠妇女获取佳分娩方式是产科专业人员提供以孕产妇为中心的高质量照护服务的关键.随着先进医疗技术在我国的引入,产前监测手段的过度使用、剖宫产指征的放宽、人们错误认识等原因,使我国剖宫产呈现急剧上升趋势.生育政策的新调整或引发众多家庭生育意愿和行为的变化,进而影响至对于后阶段分娩方式的思考和抉择.笔者从分娩方式的利弊分析、分娩方式决策过程、供需方影响因素以及分娩方式决策支持策略等方面进行阐述,有助于产科专业人员在现阶段生育新政背景下更好地为孕产妇及其家庭提供基于佳实证的分娩方式决策支持服务.
作者:顾春怡;林启萍;朱春香;舒蕾 刊期: 2017年第22期
介绍可持续护理概念,并总结与可持续护理相关的国际组织,综述可持续护理教育的发展现状,为我国可持续护理教育实践提供借鉴.
作者:张慧颖;张艳;韩二环;张倍倍 刊期: 2017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