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力;李敏杰;朱慧;黄蓉;王丽朵;王晓芬;田勇泉
近年来,初乳对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免疫保护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熟知。但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由于自身疾病和吞咽乏力等原因早期不能经口喂养,降低了初乳对新生儿的免疫保护作用。为使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即得到来自初乳的保护,有学者提出早期使用初乳对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口腔涂抹。本文将围绕初乳口腔涂抹的理论基础、初乳口腔涂抹的安全性、可行性、操作标准及效果等4个方面进行探讨。
作者:季福婷;张玉侠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深入了解脑积水患儿母亲照护期间的心理体验和需求,探索促进其身心健康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访谈14名脑积水患儿母亲,并用Colaizzi现象学研究法分析资料。结果通过分析、整理和提炼主题,患儿母亲的照护体验可归纳为3个主题:负性心理情感过重;压力应对困难;支持系统需求迫切。结论护理人员应深入了解其母亲的内心体验,为其提供医疗护理及情感等支持,使其适应照顾角色,提高照护能力,促进患儿及家庭健康。
作者:李娟;管晓萍;武化云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持续负压吸引在预防气管切开术后窦道及周围皮肤浸渍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重症医学科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行气管切开后高气道分泌物的患者30例,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2组均采用同一厂家气管切开套管。对照组按照气管切开术后护理常规使用无菌纱布块更换敷料;观察组在气管切开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于气管切口窦道外下缘,开口纱敷料下留置无菌吸痰管接<0.02 mPa负压持续吸引。2组敷料污染后均及时更换。结果观察组患者日敷料更换频率为(2.30±0.38)次/例、皮肤发生浸渍率为13.34%,对照组为(4.60±0.97)次/例、73.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99、χ2=11.00,均P<0.01)。结论持续负压吸引能及时清除从气道内溢出的分泌物,有效地预防了皮肤浸渍的发生,同时预防因未能及时清理所造成的床单位污染,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吴永彪;马艳丽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在中国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中进行中文版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生命质量特异性量表(ATAQ-IPF)的信效度检验,以探讨该量表在中国间质性肺疾病患者中的适用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协和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间质性肺疾病患者128例,用组内相关系数、Cronbachα系数、内容效度指数、以及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与中文版ATAQ-IPF之间的关联性来检验其重测信度、内部一致性信度、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及已知族群效度。结果重测信度结果显示组内相关系数为0.95(P<0.05)。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 α系数为0.96;各维度的Cronbach α系数为0.60~0.93。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0,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78~1.00,表明内容效度较好。中文版ATAQ-IPF 得分与SGRQ总分显著相关(r =0.69,P <0.01)。根据128例患者的病种及呼吸困难程度进行分组,测评其生命质量,结果显示不同病种(特发性肺纤维化与非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生命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9,P<0.01),不同呼吸困难程度的患者生命质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5,P<0.01)。结论中文版ATAQ-IPF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应用于我国ILD患者生命质量的测评。
作者:潘瑞丽;赵艳伟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创伤后成长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揭示乳腺癌患者的认知评价方式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认知评价量表对356例乳腺癌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乳腺癌患者创伤后成长总分为(55.06±14.36)分。不同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来源的患者创伤后成长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886、5.154,P<0.01)。乳腺癌患者的创伤后成长与认知评价方式有关,其中与对疾病结果的不确定感和受疾病的威胁维度呈负相关;而与担负责任和积极评价呈正相关。乳腺癌患者的积极评价、对疾病结果不确定感、担负责任、医疗费用来源和文化程度能较好地预测创伤后成长,对创伤后成长总分的解释力达42.7%。结论乳腺癌患者的创伤后成长水平中等;文化程度、医疗费用来源以及认知评价方式均不同程度地影响其创伤后成长水平;认知评价方式对乳腺癌患者的创伤后成长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作者:李海燕;程和瑞;张爱华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抗人T细胞猪免疫球蛋白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方法对121例应用抗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治疗的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观察、预防性的干预及有效的护理。结果血清病反应为36.4%(44/121),血钾降低为4.1%(5/121),体质量增加为2.5%(3/121),急性过敏反应为2.5%(3/121),皮肤黏膜出血点为1.7%(2/121),血尿为0.8%(1/121),经过积极有效的治疗及护理,症状均完全缓解。结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应用抗人T细胞免疫球蛋白引起的不良反应,通过密切的观察、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及针对性护理、治疗,使症状得到了缓解,保证了治疗的顺利完成。
作者:张望;王玮;张建;张桂敏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快速康复的影响因素,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患者中的运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2015年1-9月在我院接受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129例患者纳入研究,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后早期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是否合并基础性疾病、吸烟指数、术前戒烟时间、术前是否行呼吸功能训练、术前是否进行系统化健康宣教、术后伤口疼痛程度、术后是否早期下床活动及术后是否按时进行胸部体疗等是影响患者快速康复的相关因素(t=2.880,χ2=0.219~33.224,P<0.01或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术前是否行系统化健康宣教、术后伤口疼痛程度、术前是否行呼吸功能训练、术后是否按时进行胸部体疗、是否合并基础性疾病、术前吸烟指数及戒烟时间是否≥2周是快速康复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前及术后早期应及时评估患者的情况,以有效控制疼痛为临床工作重点,并通过给予加强术前呼吸功能锻炼指导、呼吸道管理、对患者进行系统化健康宣教、改善病房环境、加强社会支持等多元化服务来提高术后患者的康复速度。
作者:王安素;李玉;张莉;罗倩;曾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许多发达国家的护理教育界十分重视护理学生对基因相关知识的学习,强调在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设置基因相关课程的重要性,我校在开展“国际课程周”期间,探索性地将基因相关知识引入到本科护理课程体系中,开设《护理遗传学与基因组学》课程。本文从《护理遗传学与基因组学》课程建设的理论基础及实践需求、该课程在国内外本科护理课程体系中的建设现状、我校建设该课程的具体实践等方面进行介绍,并分析我国开设遗传学及基因组学相关课程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建议。
作者:李进;冯先琼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索改良负压封闭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对口腔颌面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将156例确诊为颌面部间隙感染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单独负压封闭引流组和负压封闭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组3组,每组52例。分别在治疗后开始观察各组患者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所需时间、创面愈合情况、治疗第8天时治疗效果、住院天数、伤口愈合时间、抗生素费用、住院平均费用。结果负压封闭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组患者伤口愈合时间为(6.06±0.23)d,评价肉芽组织生长时间为(16.13±2.89)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5.46±4.68)、(28.60±3.50)d和单独负压封闭引流组的(7.43±0.75)、(22.67±4.34)d,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6.213、8.451,P<0.05)。负压封闭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组和单纯负压引流组患者的总治愈率均为100.00%(52/5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9,P<0.05)。负压封闭引流组和负压封闭引流联合高压氧治疗组患者住院日为(8.20±1.49)d和(7.45±0.42)d、抗生素费用为(5068.34±1074.68)元和(5001.00±456.00)元、住院费用为(9457.43±647.23)元和(9249.00±367.00)元,较对照组的(18.40±5.89)d、(21000.43±2036.48)元和(31000.66±2711.36)元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5.221、29.434、81.220,P<0.01)。结论使用改良负压封闭引流加间断给氧,临床治愈率高,创腔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更快,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住院费用。
作者:刘巧荣;石磊;路兴华;蒋润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居家腹膜透析患者授权能力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腹膜透析授权简化量表、腹膜透析患者自我管理量表、慢性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自尊量表及心理一致感量表,对141例常规门诊随访的腹膜透析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腹膜透析授权简化量表信效度良好:与自我管理(r=0.416,P<0.01)、自我效能(r=0.465,P<0.01)呈正相关;Cronbachα系数为0.851。腹膜透析患者的授权得分为(4.21±0.54)分,患者在制订具体的行为改变计划得分为(3.95±0.94)分,自我管理评价得分为(3.99±1.00)分,这两方面能力较差。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学历、每日透析袋数、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及心理一致感是授权能力的影响因素(t=-2.053~6.416,均P<0.05),共同解释总变异的43.5%。结论应针对不同学历及透析剂量的腹膜透析患者,通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及心理一致感以提高其授权能力。
作者:刘芳;孙春艳;郝洁;张朋;许海燕;张清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索核应急现场护理救援流程,确保核应急护理救援实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在参考现有国家标准及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收集23名专家的意见,初步拟订核应急现场护理救援流程。结果专家的积极性高,权威程度系数为0.91,初步拟定1个现场救援单元分区图,2个救援分单元流程:初步分检、去污洗消,1个现场总救援流程。结论经2轮专家函询,23名专家一致认为流程设置合理,意见一致性高,可为核应急护理救援的实施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廖力;李敏杰;朱慧;黄蓉;王丽朵;王晓芬;田勇泉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建立和维护PICC维护网的管理和实践,为带管出院的患者提供“同质”护理服务,提升PICC置管及管理质量,促进PICC专科化发展。方法由陕西省质控中心牵头,每年在其所属的10所市级医院及100所县级医院,选拔40名护士,委托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肿瘤病医院对其进行培训考核,资质认证,为陕西省二级质控中心所在10所市级医院及县级医院培养214名PICC导管维护师,把这些维护师纳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内网”中进行管理,逐步实现完善的陕西省PICC维护网。结果建立PICC维护网后,本维护网站PICC置管数增加(从2008年置管610例增加到2014年置管1434例);有资质护士在基层医院开展了大量的导管维护工作,患者的带管时间延长;本维护网站置管后患者血栓性静脉炎、导管感染、导管堵塞、导管脱出、非计划拔管等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导管维护网的建立可使出院带管的患者及时就近地享受高效、规范、便捷的护理服务,降低及消灭并发症的发生,应该推广PICC维护网的应用。
作者:魏红侠;彭蓉;姚聪;姚晚侠;王瑞君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26例手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采取全程无缝隙护理,对比2组护理效果及患者预后。结果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评分(3.6±0.5)分、心率(70.9±1.2)次/min、收缩压(120.3±3.2)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83.2±3.1)mmHg、皮质醇(501.2±182.3)ng/L,对照组分别为(5.0±1.2)分、(78.9±1.5)次/min、(143.6±3.5)mmHg、(91.4±4.6)mmHg、(578.6±189.5)n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36~38.997,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17%(2/63)、护理满意度95.24%(60/63),对照组分别为14.29%(9/63)、80.95%(51/6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为(45.3±4.2)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为(46.2±1.3)分,胃肠道蠕动恢复时间为(2.1±0.3)d,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3.6±0.8)d;对照组分别为(53.2±2.6)分、(56.4±1.8)分、(4.4±0.6)d、(6.3±0.7)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94~36.463,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流程中采用全程无缝隙护理,可改善患者预后,改善患者术后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作者:徐政秀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分析脊柱外科常见危急值,探讨危急值的管理对策。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科47例次危急值报告结果,分析危急值发生的时间、种类、原因及处置。结果脊柱外科危急值多发生在8:00-12:00和17:00-21:00,共43次占91.5%,其血电解质异常报告24次占51.1%、血常规异常报告13次占27.7%,凝血五项异常5次占10.6%,血清肌钙蛋白异常1次占2.1%。其余4次夜间发生2次,为抢救患者时报血气分析及血清肌钙蛋白危急值;下午发生2次,为高热患者报血培养G-杆菌1次及小儿脊柱术后低血糖1次。结论通过分析脊柱外科常见危急值,加强危急值的管理,医护共同建立相关规范,做好预见性治疗和护理,保障患者安全和快速康复。
作者:陈正香;陈琳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了解帕金森病患者服药依从性行为,并分析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法对117例帕金森病患者一般资料、疾病、药物、心理状态及社会支持等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帕金森病患者服药依从性的2次结果为(2.36±1.16)分和(9.96±2.60)分,影响因素有个人月收入、服药观念、药物不良反应、社会支持、智力状态、焦虑障碍。结论帕金森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总体尚可,但能够严格按照规定正确服药的患者只占极少数,且影响因素颇多,医护人员应从影响因素出发,实施有针对性的服药指导,提高服药依从性的同时改善其生命质量。
作者:卢芳;尹安春 刊期: 2016年第13期
目的:对英文版运动锻炼自我效能感量表(ESES)进行汉化,并评价其中文版在脑卒中患者中的信效度。方法翻译、文化调适、修订,使用中文版ESES对214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信效度分析。结果中文版ESES量表的Cronbachα系数为0.879(P<0.01),量表的分半信度系数r=0.858(P<0.01);重测信度为0.657(P<0.01)。结构效度分析显示,各条目得分与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627~0.779(P<0.01);因子分析共提取了1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为59.745%,且各条目的因子载荷均>0.4。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做效标关联效度,ESES得分与GSES得分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496(P<0.01)。结论中文版ESES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用其评价脑卒中患者的运动锻炼自我效能感。
作者:刘延锦;王敏;董小方 刊期: 2016年第13期
健康的肉芽组织在伤口愈合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一些干扰因素的存在导致不健康肉芽组织的产生。不健康肉芽组织会影响创面的修复,不利于伤口的转归。本文将针对不健康肉芽组织的相关概念、发生机制、处理措施进行探讨。
作者:张双双;郑美春;黄漫容;牛明慧;蒋梦笑 刊期: 2016年第13期
临床上患者在急救和手术麻醉时,气管插管仍是主要且快速建立人工气道的方法,大多数患者都能成功采用传统喉镜经口气管插管。而颈部损伤或颈部神经受到压迫的患者,颈部活动受限,喉镜直视下气管插管风险大。对于此类困难气管插管的患者若强行多次经口盲插,可能造成咽喉部黏膜损伤,严重者可导致插管失败、喉头充血水肿、喉痉挛等并发症,甚至误插入食管,造成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可继发心室颤动或心脏骤停,导致脑缺氧死亡[1]。经鼻气管插管与传统的经口插管做辅助通气法相比而言,其具备损伤小、分泌物少、易固定等独特优势,可有效避免损伤性气管切开的概率[2]。我科于2015年7月收治了1例开放性颈部外伤致气管损伤经鼻气管插管的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小敏;朱艳;徐中娣;陆娟 刊期: 2016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