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欢迎订阅2016年《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关键词:订阅, 中国
摘要: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接纳与承诺疗法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接纳与承诺疗法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一般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依据接纳与承诺疗法中的接纳、认知解离、体验当下、以自我为背景的觉察、澄清价值观、承诺的行动6方面进行护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乳腺癌治疗功能评价系统(FACT-B)对患者进行测评。结果接纳与承诺疗法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分别为(45.49±3.14)、(46.37±3.43)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1.98±4.38)、(53.97±4.1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36、6.408,P<0.05);生命质量问卷中,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和附加关注5个功能领域以及生命质量总分分别为(26.69±4.42)、(27.05±4.60)、(25.08±4.18)、(19.51±4.37)、(28.43±5.35)、(126.76±18.34)分,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2.02±3.43)、(22.31±3.78)、(20.01±3.62)、(15.98±3.71)、(24.96±4.20)、(105.28±14.83)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47~7.028,P<0.05)。结论接纳与承诺疗法能有效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从而提高其生命质量。

    作者:胡迎冬;蒋维连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柏拉图分析法在临床案例安全风险识别中的应用

    目的:将柏拉图分析法应用于临床护理上报的临床案例中,找出案例涉及风险的关键环节:关键年龄、关键时间段、关键疾病谱、关键项目等,实行护理质量前馈控制,确保护理质量与安全。方法建立临床特殊案例、高风险案例、安全隐患案例、突发事件案例数据库,应用柏拉图的“二八”原则找出案例发生的主要因素、主要矛盾、关键危害、关键问题等,为临床护士提供风险分析、风险防范、风险预防等指引,提高护士的安全隐患意识,减少安全隐患。结果2014-2015年收集的207例案例,主要风险涉及年龄段为41~80岁和21~30岁。主要风险涉及疾病谱为神经系统、心血管疾病、手术麻醉相关问题、肾病、癌症、呼吸系统。主要风险涉及时间段为下夜、上下午;主要风险涉及地点为病房、急诊、辅助检查部门、门诊;主要风险涉及项目为病情突变、心理问题、用药安全、仪器安全,其中患者病情突发变化,及时发现抢救心跳、呼吸暂停13例,成功制止患者自杀13例。临床案例实施柏拉图分析法对安全风险识别后,跌倒发生例数、各种管道脱落、皮肤问题、自杀案例等不良事件发生例数由2014年的6、6、7、5例下降为2015年的2、2、2、1例,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柏拉图分析法在临床案例安全风险识别中的应用,能找出案例的主要问题,有重点地改进,提升护理质量与管理效率。

    作者:李小金;陈雪霞;林少玲;成守珍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四肢伤口冲洗换药装置的研制及应用效果评价

    目的:研制组合式多功能医用换药操作台,以满足门诊四肢伤口冲洗换药的临床需求。方法自主设计组合式多功能医用换药操作台,并进行临床应用。2015年12月选取门诊四肢换药的124例患者,按照换药顺序分为A组和B组。采用两阶段交叉设计,A组在第1次和第2次换药时分别使用普通治疗车及操作台,B组则颠倒顺序。比较使用普通治疗车和操作台的用物准备时间、换药时间、废物处置时间及护士的弯腰频次。结果124例患者使用操作台换药的用物准备时间、换药时间、废物处置时间分别为(17.24±4.22)、(63.93±14.31)、(7.09±4.57)s,而使用普通治疗车的分别为(39.27±10.05)、(85.22±18.31)、(15.06±3.56)s。自身前后对照显示,使用操作台换药时用物准备时间、换药时间、废物处置时间均低于使用普通治疗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9~6.814,均P<0.05)。两阶段交叉设计的方差分析显示,不同个体间换药时用物准备时间、换药时间、废物处置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697、2.170、2.631,均P<0.05);而不同阶段患者换药时的用物准备时间、换药时间、废物处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940、0.429、0.746,均P>0.05)。使用操作台换药时护士的弯腰频次低于普通治疗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009,P<0.05)。结论组合式多功能医用换药操作台的使用,便于换药时废液废物的处理,具有安全、舒适、实用性强、省时省力等功能,符合门诊四肢伤口冲洗换药的临床需要,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容根南;黄冬枚;秦书娴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集束化策略对清醒患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对清醒患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2月CRRT的清醒患者56例,按住院号奇偶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宣教和CRRT的护理;观察组进行集束化策略干预。结果2组患者行CRRT 267例次,观察组的完全配合率及一般配合率分别为42.1%(51/121)、45.5%(55/121),高于对照组的28.1%(41/146)、40.4%(59/14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7,P<0.05)。观察组的计划下机率为53.7%(65/12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0%(57/1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P<0.05)。结论采用集束化护理策略可以明显改善清醒患者行CRRT的依从性,使患者能更好地配合治疗,有助于提高血液净化效率,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作者:翁薇娜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肺癌化疗患者感知控制水平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肺癌住院患者化疗期间感知控制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癌症经验与效能量表对185例肺癌化疗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肺癌患者化疗期间癌症经验总分为(62.50±6.99)分,癌症效能总分为(42.52±8.08)分。个人收入、性别、文化程度、是否转移、是否手术、疾病分期是肺癌患者感知控制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肺癌住院患者化疗期间的患癌经验和控制效能呈中等水平。护理人员应重视感知控制能力对肺癌患者的影响,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患者的患癌负面体验,提高其应对肺癌的控制效能。

    作者:谭杏;黄丽芳;孙彩霞;蒋睿;曾谷清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双向双固定器U型固定法在静脉留置针中的应用

    目的:将设计的双向双固定器应用于临床静脉留置针固定的研究。方法选择2015年1-6月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4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使用双向双固定器U型固定210例,对照组使用胶布Y型固定210例,观察比较2组留置针在留置期间导管内回血、导管堵塞、静脉炎、导管滑脱等现象的发生率变化,以及舒适度情况的比较。结果试验组导管内回血、导管堵塞、导管滑脱发生率分别为6.2%(13/210)、0.5%(1/210)、0,均低于对照组的48.6%(102/210)、5.7%(12/210)、1.4%(3/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895,P<0.01)。试验组静脉炎Ⅰ、Ⅱ、Ⅲ、Ⅳ级发生率分别为3.3%(7/210)、1.4%(3/210)、0.9%(2/210)、0,均低于对照组的11.9%(25/210)、9.0%(19/210)、3.8%(8/210)、2.4%(5/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960,P<0.01)。试验组1、2、3、4级舒适度分别为92.4%(194/210)、6.2%(13/210)、1.4%(3/210)、0,均优于对照组的36.7%(77/210)、46.7%(98/210)、12.4%(26/210)、4.3%(9/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6.228,P<0.01)。结论 U型双向双固定法优于Y型胶布固定法,双向双固定器作为一种新型固定器能替代传统的静脉留置针固定方法,有效地保护留置针使用的安全,同时具有方便使用、方便观察、美观的优势,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赵咏梅;胡珏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3M加压固定胶带在PICC体外连接器固定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3M加压固定胶带在PICC体外连接器固定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4例接受PICC置管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59例和对照组55例,试验组使用3M加压固定胶带采用改良法固定PICC体外连接器,对照组使用3M基础型胶带采用常规法固定PICC体外连接器,从有效固定时间、皮肤过敏和受损等方面比较2种胶带对PICC体外连接器固定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在穿刺置管成功后首次换药时妥善固定PICC体外连接器后发生胶带松脱的时间即有效固定时间为(2.58±1.32)d,明显短于试验组的(7.02±0.6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33,P<0.01);对照组发生皮肤过敏40例,皮肤受损29例,明显高于试验组的23例和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846,P<0.01;Z=-3.363,P<0.01)。结论3M加压固定胶带在PICC体外连接器固定中优势明显,不仅固定稳妥、操作简单,而且患者局部皮肤过敏、皮肤受损发生率明显降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袁忠;李旭英;谌永毅;王玉花;夏开萍;谭慧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基于Mishel疾病不确定感理论,调查外科ICU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便利抽取2014年9月至2015年6月收入外科ICU的260名患者家属进行调查,采用疾病不确定感家属量表评估其不确定感状况,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社会支持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测量其影响因素。结果外科ICU患者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得分为(96.75±13.90)分,处于较高水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影响家属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为社会支持(P=0.011)、积极应对(P=0.027)、家庭人均月收入(P=0.033)。结论外科ICU家属存在高水平的疾病不确定感,ICU护理人员应给予其社会支持和心理干预,帮助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可有效降低患者家属的疾病不确定感。

    作者:张雪静;武晓文;唐静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儿童肝移植术后延伸护理模式的构建与成效分析

    目的:阐述延伸护理模式在肝移植术后患儿中的实施过程并评价其成效。方法运用德尔菲法对医疗、护理、药剂领域的10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以规范延伸护理服务内容,明确延伸护理服务形式;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168例肝移植术后患儿,按患儿出院时间奇偶数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84例,并给予不同的护理干预,术后6个月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价延伸护理实施成效。结果形成了以用药指导、饮食指导、预防接种、专科护理、提醒复诊、健康评估为主要组成的延伸护理内容;构建了“书面、口头、电话”3种传统形式+“网络微信平台”1种虚拟平台+“健康教育俱乐部”1种实体平台,即“3+1+1”延伸护理形式;试验组延伸护理参与率为100%(84/84)。试验组患儿父母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得分为(81.91±8.75)分、对疾病的态度得分为(82.35±4.78)分、疾病管理能力得分为(80.72±9.16)分、护理满意度得分为(95.21±4.1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8±9.82)、(80.38±3.96)、(73.71±10.09)、(93.14±3.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19~5.497,P<0.05)。结论“3+1+1”延伸护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儿父母的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疾病管理能力、护理满意度,改善患儿父母对疾病的态度,促进肝移植术后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适合在临床中广泛开展。

    作者:赵文;陈艳艳;王兰英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图表的书写要求

    原稿中每幅图表单占一页,集中附于文后,分别按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连续编码。每幅图表应冠有图(表)题。说明性的文字应置于图(表)下方注释中,并在注释中标明图表中使用的全部非公知公用的缩写。建议采用三横线表(顶线、表头线、底线),如遇有合计和统计学处理内容(如t值、P值等),则在此行上面加一条分界横线;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有效位数一致,一般按标准差的1/3确定有效位数。线条图应墨绘在白纸上,高宽比例以5∶7为宜。以计算机制图者应提供激光打印图样。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请用另纸标上,不要直接写在照片上。每幅图的背面应贴上标签,注明图号、方向及作者姓名。图片不可折损,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分。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图表中如有引自他刊者,应注明出处。电子版投稿中图片建议采用jpg格式。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常用缩略语规范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提高肺癌化疗患者开塞露灌肠舒适度的研究

    目的:探讨一次性小儿肛管脉冲式开塞露灌肠法与传统开塞露直接灌注法治疗肺癌患者便秘的舒适度效果比较。方法将120例化疗期间发生便秘的肺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12号一次性小儿肛管脉冲式灌入开塞露40 ml的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开塞露40 ml直接灌注的方法,比较2组患者灌肠效果、首次排便时间和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者灌肠效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1.7%(49/60),优于对照组的41.7%(35/60);首次排便时间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3.3%(56/60),优于对照组的56.7%(34/60);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心慌气短18.3%(11/60)、肛直肠黏膜损伤1.7%(1/60)、腹痛腹胀11.7%(7/60)、肛周疼痛评分>3分3.3%(2/60),少于对照组的心慌气短35.0%(21/60)、肛直肠黏膜损伤15.0%(9/60)、腹痛腹胀31.7%(19/60)、肛周疼痛评分>3分13.3%(8/6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927~7.070,P<0.05或0.01)。结论一次性小儿肛管脉冲式开塞露灌肠法治疗肺癌患者便秘效果显著,使患者更舒适。

    作者:高丽娟;韩红芳;李迎迎;关菊凤;秦笑笑;任柯霓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开通官方微信及官网手机版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官方微信及官网手机版于2016年4月正式开通,它将成为本刊对外发布各种信息的重要平台,以及与读者、作者、编者互动的重要方式。欢迎您持续关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官方微信及官方网站,以便及时获取本刊新动态、经典文章回顾、专家讲座和投稿技巧等信息。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网络信息化术后疼痛管理有效性研究

    目的:通过网络信息化管理,将术后疼痛评估、护理记录、处理结果纳入网络电子病历,更加规范术后疼痛管理,提高术后镇痛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11-12月手术后患者3680例,按手术月份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2组。其中11月1850例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术后疼痛管理,12月1830例为观察组采用医院信息系统和麻醉信息系统,将术后疼痛管理中的所有记录内容实行网络电子信息化管理,根据疼痛程度和镇痛方法不同选取不同的记录单,数据存储共享,出现问题报警提醒,及时处理。并建立网络镇痛中心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健康教育和信息交流。比较2组镇痛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对照组镇痛不全患者占12.5%(231/1850),多于观察组的4.2%(77/1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22,P<0.01)。观察组的满意度评分(5.9±3.7)分,高于对照组的(4.4±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P<0.05)。结论网络信息化术后疼痛管理,能有效提高术后镇痛效果,提高工作效率。

    作者:朱红;魏丽丽;胡晓晓;高扬;张希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人文关怀在护理实践教学中的运用及创新

    护理人文关怀是护理人员秉承人道主义精神对患者的生命与健康、权力与需求、人格与尊严,给予真诚的关怀和照护,人文关怀在护理实践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护理实践教学的多视角出发,借鉴国内外某些医院的先进做法,探讨护理人文关怀在护理实践教学中的运用及其创新模式,可以培养护理专业学生持久而稳定的人文护理理念,激发学生内在的同理心和关爱情感,从而拓展学生在人文关怀方面的知识,提升学生在护理实践中运用人文关怀的能力。

    作者:田静波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拔出气管插管序贯性护理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自主呼吸试验(SBT)成功,撤离呼吸机顺利拔出气管插管后给予主动气道加温湿化序贯性护理的临床新方法及新技术。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呼吸与重症医学科建立气管插管实施机械通气成功撤机拔出气管插管患者13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 2组,A组68例,B组67例;A组采用浮标式吸氧装置,B组采用主动气道加温湿化治疗装置。测量2组患者拔出气管插管后72 h呼吸频率、PaO2、SpO2、心率、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采用气道分泌物评分评价在拔出气管插管前、拔出气管插管后24、48、72 h痰液黏稠度。结果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诊断、机械通气时间、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系统Ⅱ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拔出气管插管后72 h呼吸频率、心率和CPIS分别为(20.94±0.89)、(80.79±4.67)次/min和(7.13±2.54)分,A组分别为(24.12±0.97)、(86.32±5.12)次/min和(8.79±3.56)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13、7.298、5.597,均P<0.01);B组PaO2、SpO2分别为(93.24±1.96)mmHg(1 mmHg=0.133 kPa)、0.9732±0.0148,A组分别为(87.35±2.32)mmHg、0.9378±0.013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79、4.548,均P<0.01);拔出气管插管前2组痰液黏稠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出气管插管后24、48、72 h,B组患者痰液黏稠度较A组适宜(Z=-2.684、-2.870、-2.771,均P<0.01)。结论机械通气患者撤机成功拔出气管插管后采用浮标式吸氧装置不利于痰液引流,改善患者呼吸困难及低氧血症不明显;采用主动气道加温湿化序贯性护理有利于纠正低氧血症,可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减少呼吸困难症状;降低痰液黏稠度,促进气道引流通.,缩短肺部感染时间。

    作者:燕朋波;侯亚红;刘翠华;郭俊玲;王国力;全金梅;程彬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冠心病患者孤立性负荷后高血糖与糖脂代谢和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研究

    目的:研究孤立性负荷后高血糖(IPH)冠心病患者糖脂代谢和冠状动脉病变的变化特点。方法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住院期间接受简化葡萄糖耐量试验。记录血常规、血糖、负荷后2h血糖、血脂和胰岛素水平等实验室检查参数,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体质量指数、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及冠状动脉病变积分。连续性选择77例糖代谢正常(糖代谢正常组)和104例IPH(IPH组)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 IPH组患者高血压比例为84.6%(88/104)、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为82.7%(86/104)、冠状动脉多支病变为69.2%(72/104)、再血管化治疗的比例为70.2%(73/104),较糖代谢正常组患者的63.6%(49/77)、70.1%(54/77)、50.6%(39/77)、54.5%(42/77)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85~10.583,均P<0.05);IPH组患者体质量指数(27.42±3.55)kg/m2、三酰甘油(2.18±1.53)mmol/L、总胆固醇(4.73±1.00)mmol/L、空腹血糖(5.98±0.92)mmol/L、负荷后2 h血糖(14.11±1.94)mmol/L、糖化血红蛋白(5.90±0.78)%、空腹胰岛素(10.07±6.13)mU/L、胰岛素抵抗指数2.617±1.535、冠状动脉病变积分(41.35±27.21)分,较糖代谢正常组患者的(25.11±3.40)kg/m2、(1.52±0.85)mmol/L、(4.22±1.02)mmol/L、(5.24±0.62)mmol/L、(6.49±1.07) mmol/L、(4.97±0.39)%、(7.72±4.28)mU/L、1.785±0.974和(33.36±23.36)分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5~33.698,P<0.05或0.01)。结论 IPH冠心病患者合并有更严重的糖脂代谢异常及更复杂的冠状动脉病变,需要专业的护理管理。

    作者:刘文岩;谢方瑜;李玉梅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欢迎订阅2016年《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阶梯式精细化饮食管理对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饮食控制的影响

    目的:探讨阶梯式精细化饮食管理对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开放饮食后饮食干预的影响。方法将80例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41例及对照组39例。试验组予阶梯式精细化饮食管理,对照组予常规饮食干预。在入院时、开放饮食时、出院时、出院2个月,监测2组患者饮食符合率、饮食知识掌握情况、营养不良风险的变化。在出院后1年,监测2组患者再出血发生率的变化。结果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中,Child-Pugh C级患者的营养不良风险率较Child-Pugh B级者高(Z=-4.3,P<0.05),文化程度低者较文化程度高者高(r=-0.453,P<0.05)。试验组的饮食知识掌握度在出院时为80(70,84)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的52(42,64)分,饮食符合率在出院2个月为86(76,9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46,57)%,营养风险评分在出院2个月为1(1,2)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3)分,1年内再次出血发生率为14.6%(6/41),显著小于对照组的35.9%(14/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66~51.232,均P<0.05)。结论阶梯式精细化饮食管理能提高患者的饮食知识掌握率、饮食符合率及营养状况,降低再次出血的发生,值得在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中推广及应用。

    作者:邹小兰;魏建红;史晓芬;惠菊芬;过孝 刊期: 2016年第29期

  • 八段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社区老年患者肺外表现的影响

    目的:观察八段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老年患者肺功能及肺外表现的影响。方法将120例COPD稳定期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在常规健康指导基础上进行散步锻炼,试验组在常规健康指导基础上进行八段锦锻炼。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简表、6 min步行试验测量干预前及干预12、24、36周2组患者的生命质量和运动耐力情况,同时测量肺功能。结果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生命质量各领域得分较干预前均有所提高,2组患者生理领域比较F时间=57.112,F分组=10.510,F交互=13.653,P<0.01;心理领域比较F时间=240.209,F分组=6.201,F交互=6.902,P<0.05;社会关系领域比较F时间=34.957,F分组=7.265,F交互=11.554, P<0.01;环境领域比较F时间=66.431,F分组=8.197,F交互=18.413,P<0.01,各领域在时间、组间与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试验组患者6 min步行试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F时间=327.697, F分组=37.181,F交互=61.420,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2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比较F分组=5.083,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比较F分组=4.141,P<0.05,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八段锦能够有效改善COPD稳定期老年患者的运动耐力和生命质量,改善肺外表现,延缓肺功能的进行性下降。

    作者:郭秀君;曹丛;陈宁;严鑫;张惠玲 刊期: 2016年第29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