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造口周围皮肤标准护理数字化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张莉萍;戴晓冬;许勤;宋迪;房颖;李华珠;赵静

关键词:肠造口术, 皮肤, 护理, 数字化技术, 评估工具
摘要:目的 找出客观标准的方法准确描述造口周围皮肤状况并提供全面的专业指导.方法 在造口皮肤评估工具和造口周围皮肤指南的基础上,应用已开发好的造口周围皮肤标准护理数字化软件,对肠造口康复期发生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的患者,通过手机的拍照功能,收集皮肤图像,然后通过医学图像处理和分析软件结合病情选择进行评估,计算机自动计算并给予专业的护理意见.比较不同专业人员的评估护理和接受此软件培训的使用者应用2种手机对造口周围皮肤损伤评估护理情况之间有无差异.结果 造口周围皮肤标准治疗护理数字化技术软件系统与专业造口治疗师对皮肤变色、侵蚀和组织增生评估的分值行Kendall协调系数W检验,W值为0.902,P<0.05,提示造口周围皮肤标准治疗护理数字化技术软件系统与专业造口治疗师各组间评分具有一致性.结论 应用造口周围皮肤标准护理数字化软件对造口周围皮肤状况可进行标准化评估,并给予系统全面的专业意见和指导,减少对病情判断的人为差异和指导意见缺失,提高造口周围皮肤护理的有效性.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造口周围皮肤标准护理数字化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找出客观标准的方法准确描述造口周围皮肤状况并提供全面的专业指导.方法 在造口皮肤评估工具和造口周围皮肤指南的基础上,应用已开发好的造口周围皮肤标准护理数字化软件,对肠造口康复期发生造口周围皮肤损伤的患者,通过手机的拍照功能,收集皮肤图像,然后通过医学图像处理和分析软件结合病情选择进行评估,计算机自动计算并给予专业的护理意见.比较不同专业人员的评估护理和接受此软件培训的使用者应用2种手机对造口周围皮肤损伤评估护理情况之间有无差异.结果 造口周围皮肤标准治疗护理数字化技术软件系统与专业造口治疗师对皮肤变色、侵蚀和组织增生评估的分值行Kendall协调系数W检验,W值为0.902,P<0.05,提示造口周围皮肤标准治疗护理数字化技术软件系统与专业造口治疗师各组间评分具有一致性.结论 应用造口周围皮肤标准护理数字化软件对造口周围皮肤状况可进行标准化评估,并给予系统全面的专业意见和指导,减少对病情判断的人为差异和指导意见缺失,提高造口周围皮肤护理的有效性.

    作者:张莉萍;戴晓冬;许勤;宋迪;房颖;李华珠;赵静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护理本科生皮肤损伤性职业暴露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护理本科生皮肤损伤性职业暴露的现状并分析其原因,为制订科学的护理本科实习生职业防护教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河南省2所本科院校的护理毕业生260人为调查对象,对影响皮肤损伤的相关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终有效问卷238份.本科实习护生皮肤损伤的发生率为96.64%(230/238),实习初期发生率较高;导致皮肤损伤的物品主要是空心针头和玻璃安瓿;皮肤损伤时进行的操作环节主要集中在配药和回套针帽;皮肤损伤后进行的操作一般为挤出血液、流水冲洗和碘酊加乙醇的消毒,查看患者检验单的仅有58.47%(473/809);缺乏上报意识.结论 护理本科生在实习中皮肤损伤发生率较高,主要原因是操作不规范,防护意识淡漠;皮肤损伤后多为一般性处理,对损伤后的危害认识不足,需要加强护生岗前职业防护的规范化教育、健全职业暴露后处理及报告制度.

    作者:陶志敏;杨长永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标准化沟通模式对护士临床沟通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标准化沟通模式(即:现况-S,背景-B,评估-A,建议-R)对护士临床沟通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产科2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将SBAR沟通模式应用于医护沟通、护士间沟通及护患沟通过程中.采用自设护士临床沟通能力问卷调查实施SBAR沟通模式前后护士的临床沟通能力.结果 实施SBAR沟通模式后护士临床沟通能力综合得分为(56.41±6.32)分,高于实施前得分(48.15±5.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医护沟通能力得分为(4.06±1.26)分,高于实施前得分(2.62±1.31)分,护士间沟通能力得分为(4.05±1.41)分,高于实施前得分(3.59±1.46)分,护患沟通能力得分为(3.98±1.32)分,高于实施前得分(3.36±1.3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BAR沟通模式有助于提高护士的临床沟通能力,促进医护和谐团队的建立,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牛杰;牛凤;付玉芹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老年女性患者尿失禁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了解老年女性患者尿失禁与抑郁的发病率以及两者的关系.方法 采用尿失禁简表、简版老年人抑郁量表对118例老年女性患者进行现状调查.采用线性回归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尿失禁与抑郁之间的关系.结果 118例老年女性患者中,尿失禁患者32例占27.1%,抑郁症状患者46例占39.0%,尿失禁合并抑郁患者16例占13.6%;老年女性患者抑郁与尿失禁呈正相关,r=0.211,P<0.05;娱乐活动与尿失禁是老年女性患者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尿失禁增加老年女性患抑郁症的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应早期给予患者健康教育与干预措施.

    作者:蒲丽辉;刘祚燕;胡秀英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痰湿质高脂血症患者中医体质辨体施护效果分析

    目的 对健康体检筛查出的痰湿质高脂血症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体施护干预,探讨辨体施护后体质改善情况及血脂的前后变化.方法 按纳入标准选择门诊体检中痰湿体质患者232例,对这部分患者进行血脂检查,进一步筛查出高脂血症者141例,对其进行中医体质辨体施护,分别于干预3、6、9个月时再次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检测血脂指标,比较研究对象不同干预时段痰湿体质积分、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以及体质干预疗效.结果 完成研究资料收集128例,与干预前相比,干预3、6、9个月的痰湿体质积分、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有所下降[(57.73±15.06)分比(52.62±15.16)、(42.95±15.84)、(35.02±16.37)分],Z=-5.979、-9.001、-8.233,t=23.446;[(2.39±1.59)mmol/L比(2.11±1.28)、(1.75±0.98)、(1.42 ±0.76) nmol/L],Z=-5.909,t=9.379、8.344、10.308;[(5.40±1.44)mmol/L比(5.18±1.14)、(4.70±0.86)、(4.36±0.67) mmol/L],t=5.623、12.703、8.863、12.205;[(3.41±1.74)mmol/L比(3.10±1.48)、(2.72±1.16)、(2.34±0.90) mmol/L],t=9.329,Z=-7.555、-6.876、-8.6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中医体质辨体施护可有效改善痰湿质高脂血症患者的体质积分及血脂水平.

    作者:代艳;王益平;李素莲;周仲芳;冯莉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运用全过程形成性评价提高护理学生实践能力的实证研究

    目的 探讨全过程形成性评价应用于护理技能教学和考核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校护理专业本科4个班级学生共111人,按抽签法随机选取2个班级为对照组,2个班级为实验组.对照组57人采用传统评价方法;实验组54人,实施全过程形成性评价方法.比较2组学生的实践考核成绩,并调查实验组学生对全过程形成性评价的意见和自我评价.结果 实验组护理实践技能考核成绩为(85.33±1.0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25±2.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78,P<0.01;实验组所有学生认同全过程形成性评价形式,60%以上的护生认为全过程形成性评价有利于及时复习、查漏补缺,能提高操作水平及自主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等.结论 全过程形成性评价有利于提高护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和综合能力.

    作者:刘雅玲;冯华栋;李青文;程晓琳;崔仁善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一例吉尔伯特综合征合并乙肝病毒感染高黄疸患者的循证护理

    吉尔伯特综合征(Gilbert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遗传性胆红素代谢异常,既往认为国人发病率低,且不需治疗,护理工作重点主要在于疾病的科普宣教.近期研究表明,国内Gilbert 综合征的发病率[1]与欧美[2]相当,当合并其他肝脏疾病时,其危害高于既往认知[3].2014年1~7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一科连续收治了4例合并其他肝病的Gilbert综合征患者,其中3例患者具有以肝内胆汁淤积为特征的顽固性黄疸,临床情况与单纯Gilbert综合征患者明显不同.面对新的护理需求,我们在循证护理原则指导下,围绕心理调适、营养支持及疾病专业护理方面为患者制订了个体化护理计划,提升了护理专业水平,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亚君;张京博;张俊霞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天津市南开区0~3岁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天津市南开区0~3岁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为本地区儿童保健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择天津市南开区王顶堤医院管辖范围内0~3岁儿童,共收集了2 880名儿童的健康查体资料.结果 儿童Z评分结果身长/体质量(WHZ)的M(M,Q75)值6、9、12、18个月分别为0.74(0.01,1.49)、0.73(0.08,1.38)、0.58(0.11,1.27)、0.54(0.14,1.22),与3、24、36个月[0.29(0.45,1.03)、0.17(0.61,0.95)、0.22(0.36,0.8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71,P<0.05;年龄/身长(HAZ)的M(Q25,Q75)值3、6、9、12、36个月分别为1.05 (0.33,1.76)、1.09(0.32,1.85)、1.22(0.41,2.02)、1.00(0.20,1.79)、1.09(0.19,1.99),与18、24个月[0.79(0.06,1.51)、0.86(0.15,1.5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83,P< 0.05;年龄/体质量(WAZ)的M(Q25,Q75)值3、12、18、24、36个月分别为0.88(0.29,1.46)、0.96 (0.31,1.61)、0.85 (0.19,1.51)、0.64 (0.04,1.23)、0.91 (0.28,1.54),与6、9个月[1.10(0.43,1.76)、1.09(0.43,1.7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95,P<0.05.调查地区儿童生长迟缓、消瘦、超重的发生率分别为0.3%(10/2 880)、0.8%(22/2 880)、9.3%(267/2 880).早产儿的体格状况与足月儿和过期产儿的体格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0.23和100.64,P<0.05.结论 天津市南开区0~3岁儿童生长发育状况总体良好,男女差异不明显,超重成为现在儿童大的健康问题;早产儿的体格状况低于足月产和过期产新生儿.

    作者:闫贵明;杨莉莉;边桐欣;齐桂婕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四种质量管理工具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综合应用

    目的 分析护理质量管理工具综合应用成效及存在问题,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方法 总结计划-实施-检查-处理(PDCA)、品质管理圈(QCC)、根本原因分析、医疗照护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护理质量改进中的实践.针对质量管理工具应用过程中的问题,采取系统培训质量管理知识、实例演示、规范项目的全程审核、开展竞赛活动、专家及时指导解惑等措施.结果 PDCA、QCC项目共1 798项,其中1 795项其改善后监测结果达到项目前期科学制定的目标值,3项未达标项目经过再次原因分析、分解流程和调整主要改进内容后,终达到预期改进效果.无护理事故及护理警讯事件发生,护理质量监控指标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98.58%,位列全国第三.结论 4种质量管理工具综合应用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的改进效果.

    作者:徐彩娟;金静芬;王惠琴;王华芬;徐双燕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胃癌患者术后拔除导尿管佳时间的探讨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术后拔除导尿管佳时间,为术后早期安全拔管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2014年2月在山西省运城市中心医院普通外科行胃部肿瘤切除术患者108例,术前均留置导尿管,按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于术后10~15 h(术日当晚或术后第1天晨)开始夹闭导尿管训练,术后24 h内拔除导尿管;对照组按常规术后第2天开始夹闭导尿管训练,术后48~72 h拔除导尿管.观察2组患者拔除导尿管时间与尿道刺激征、导尿管重置发生率,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依从性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尿路刺激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7%(2/54)比16.7%(9/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60,P<0.05.观察组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完全依从52/40,部分依从2/8,不依从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565,P<0.05.结论 胃癌患者术后24 h内拔除导尿管能降低尿道刺激征发生率,可提高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依从性.

    作者:邢小利;李琦;郑秀萍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管型石膏固定用于儿童膝关节镜术后康复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管型石膏固定用于儿童膝关节镜治疗术后康复的临床疗效,探讨管型石膏固定法在儿童膝关节镜治疗术后康复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 1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72例膝关节疾患并行膝关节镜治疗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术后常规康复锻炼,实验组予管型石膏固定后进行康复锻炼,比较术后患儿不同时间段的疼痛程度、患儿功能锻炼依从性及膝关节活动度情况.结果 患儿在实验组与对照组术后康复治疗后疼痛评分均值分别为(2.12±0.70)、(2.37±0.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1周及2周的3个时间点,功能锻炼完全依从的患儿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3.3%(30/36)和8.3%(3/36)、97.2%(35/36)和22.2%(8/36)、97.2%(35/36)和22.2%(8/36),实验组患儿功能锻炼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6.343、-6.400、-6.400,P<0.01;术后第2、3、4周,2组患儿术后膝关节功能活动优良率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0.0%(18/36)和16.7%(6/36)、94.4%(34/36)和83.3%(30/36)、97.2%(35/36)和86.1%(31/36),实验组患儿膝关节活动度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3.345、-2.861、-2.012,P<0.01.结论 对膝关节疾患的儿童行膝关节镜术后予管型石膏固定法进行康复治疗可以明显缓解患儿术后疼痛,增加患儿功能锻炼依从性,改善其膝关节的功能活动,提高患儿术后的生命质量,促进患儿膝关节功能恢复.

    作者:陈娟;徐彩英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营养筛查、评估和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营养筛查、评估和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和生命质量的影响,为恶性肿瘤患者个体化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主观全面营养评估法(SGA)对146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营养筛查和评估,将有营养风险的8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肿瘤内科常规护理,实验组于化疗前1d实施营养干预.干预4周后再次对2组患者进行营养评估,同时采用欧洲癌症与治疗组织的癌症患者生命质量核心问卷(QLQ-C30)评估2组患者的生命质量,比较干预前后2组患者营养状况及生命质量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营养状况和生命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37.6±4.5) g/L比(32.4±4.9)g/L]、前白蛋白[(282.8 ±28.3) mg/L比(242.0±26.6) mg/L]、血红蛋白[(111.2±7.6) g/L比(100.9±9.2) g/L]、体质量指数[(18.0±1.5) kg/m2比(16.5±1.2) kg/m2],t=-5.115 9、-6.888 6、-5.643 7、-5.175 1,P值均<0.01;整体健康状况[(66.73±14.06)分比(54.41±15.35)分],t=-3.881 0,P<0.0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恶性肿瘤患者,在营养筛查和评估的基础上,针对性的营养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应该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田松焕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癌症患者症状群干预的研究进展

    癌症患者正经历着疾病及治疗引发的各种症状,一些症状间相互影响,相互协同,构成症状群,加重患者的症状和经济负担,严重影响着癌症患者的生命质量及身体功能[1~2].癌症症状群的研究已成为一大热点,国内对症状群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症状群的提取及影响因素领域,症状群的干预研究相对较少[3].而把一些症状当作群组进行干预可以改善患者多种症状,减轻经济负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国外已经出现一些针对癌症症状群的干预研究,本文旨在对国外癌症症状群的干预研究进行综述,为我国癌症患者症状群的干预提供借鉴.

    作者:张卫;章新琼;王维利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妇科手术患者焦虑情绪与肛门排气时间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妇科腹部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抑郁程度与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描述性研究设计,调查100例妇科腹部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抑郁程度和术后排气时间,探讨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有效问卷88例,术前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38.64%(34/88)和19.32%(17/88),术后排气时间为(44.55±13.90)h,焦虑患者的术后排气时间明显长于非焦虑患者[(48.35±12.84)h比(42.50±14.13)h],t=-2.12,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前焦虑程度对术后排气时间有显著影响.结论 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可影响术后排气时间,焦虑程度可能是作为术后排气时间延长的预测指标之一.

    作者:郭玲辛;仇静波;李红;龚文艳;高伟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和生命质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护理和生命质量状况之间的关系,为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选取山东省昌邑市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19例,进行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ESCA)和糖尿病特异性生命质量量表(DSQL)问卷调查,分析自我护理和生命质量的相关性.结果 118例有效对象的自我护理能力总分为(108.36±21.94)分,且低、中、高3个水平分别占2.54%(3/118)、64.41%(76/118)、33.05%(39/118);DSQL总分为(69.95±9.74)分,其中影响生命质量主要是生理功能和心理(精神)维度.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与其生命质量呈正相关.结论 在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护理干预中,应重视提升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加强其对2型糖尿病的正确认识,从而改善患者生命质量.

    作者:韩爱芬;贾宝霞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鼻咽癌患者生命质量现状及干预策略研究进展

    鼻咽癌是头颈部发病率高的恶性肿瘤.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鼻咽癌的发病率为1/10万,我国福建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的发病率为35/10万[1].随着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型的单纯放疗已经不能够满足鼻咽癌的治疗需要,放化疗同分子靶向治疗结合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是治疗鼻咽癌患者的佳方案.但是放疗、化疗及靶向治疗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影响了患者的治疗和生命质量[2].患者的生命质量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和关注,某些反映生命质量的变量可以预测鼻咽癌患者的生存期、疾病相关存活率及预后情况[3].本文对生命质量的概念及意义、鼻咽癌患者生命质量现状、影响因素、现有提高鼻咽癌患者生命质量的优化策略进行综述,探讨多角度、多思维、多学科联合干预,提高鼻咽癌患者的生命质量,现报道如下.

    作者:万诗燕;高娟;王传英;夏桂兰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腹式呼吸锻炼降低胸部恶性肿瘤患者放射性肺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腹式呼吸对降低胸部恶性肿瘤放射治疗患者放射性肺炎的作用效果.方法 将100例接受胸部放射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腹式呼吸锻炼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比较2组患者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评价在常规治疗护理的基础上加腹式呼吸锻炼对降低患者放射性肺炎的作用.结果 相对于对照组,腹式呼吸锻炼组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降低[34%(17/50)比56%(28/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97,P<0.05;Ⅰ级[22% (11/50)比30%(15/50)]和Ⅱ级[12%(6/50)比18%(9/50)]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均下降,未发生Ⅲ~Ⅳ级放射性肺炎.结论 腹式呼吸锻炼可以降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在临床接受胸部放射治疗的患者中可推广应用.

    作者:田美丽;高慧敏;姚聪;王瑞君;姚晚侠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病床相关跌倒现状及预防策略研究进展

    病房相关跌倒是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较为常见的意外伤害事件.本文从病床相关跌倒的发生现状、发生原因、预防策略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近10多年来国外对于病床相关跌倒的研究成果,并深入总结了国外有关专家对于病床相关跌倒的论述,为国内临床开展预防病床相关跌倒的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成慧;杜红娣;闫丽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个人和组织因素对护士职业成长影响的研究

    目的 探讨工作-家庭支持、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安全气氛对护士职业成长的影响,并建立四者之间的关系模型.方法 采用工作-家庭支持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心理安全气氛量表和职业成长量表对天津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382名在职护士开展调查.结果 工作-家庭支持对护士职业成长总效应为0.562,95%可信区间为0.502~0.641;间接效应为0.121,95%可信区间为0.065~0.207,效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工作-家庭支持—心理安全气氛—一般自我效能感—职业成长途径占总间接效应的45.1%,95%可信区间为0.197~0.201;工作-家庭支持—一般自我效能感—职业成长途径占总间接效应的54.9%,95%可信区间为0.066~0.068,中介效应均成立.结论 本研究建立了工作-家庭支持、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安全气氛及职业成长间的结构方程模型并阐明了各变量间内在联系.护理管理者应以提高心理安全气氛和护士一般自我效能感为切入点为护士提供支持,促进护士职业成长.

    作者:杨洋;张洪福;刘璟莹;刘彦慧 刊期: 2015年第17期

  • 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纵向研究

    目的 了解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于2009年至2012年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次调查,分析影响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相关因素.结果 参加完第1次调查的患者520例,同意并完成第2次调查的患者331例,参加第2次调查与未参加第2次调查的患者人口学特征比较,除受教育程度(x2=9.38)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患者在第2次调查时的症状发生率低于第1次,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随之下降,但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患者在第2次就诊时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第1次,实验室检测指标(血清肌酐、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在第2次调查时呈现下降趋势,但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第2次调查时的治疗依从性、自我效能、社会支持、生命质量方面得分均有明显的提高,2次调查得分之间呈显著正相关,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第1次测量时患者的依从性行为、社会支持、受教育程度、患病时间进入了回归方程,解释了总变异的26%,其中依从性行为、社会支持、受教育程度、患病时间分别解释了变异的15%、7%、3%和1%.结论 经过1年的随访提高了高血压患者的依从性行为,医务人员应重视患者在疾病初始阶段的治疗依从性.根据患者个体与疾病特征以及影响依从性的因素,针对性地采取个体化干预措施,对其进行血压控制,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作者:马春花;陈少贤;周薇;罗艳华 刊期: 2015年第17期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