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姜黄素阻断ERK1/2信号通路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的研究

郑小蓉;姜建伟

关键词:前列腺癌, 姜黄素, PC-3, 细胞增殖, ERK1/2 mRNA, P-ERK1/2
摘要: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前列腺癌PC-3细胞株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不同浓度(5μmol/L、10μmol/L、20μmol/L、40μmol/L 4个浓度及空白对照组)姜黄素作用于PC-3细胞1 d、2 d、4 d、6 d后,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PC-3细胞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 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磷酸化ERK1/2(p-ERK1/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TT法检测:姜黄素明显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的体外增殖,40μmol/L、20μmol/L、10μmol/L、5μmol/L组在细胞生长1 d、2 d、4 d和6 d后细胞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8.36、7.89、5.89、5.35;8.03、7.69、6.17、5.57;8.84、8.53、7.39、6.76;11.58、9.86、8.20、7.26,P均<0.05),且不同浓度姜黄素实验组在细胞生长1 d、2 d、4 d和6 d,细胞抑制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上升(F分别=5.65、4.63、4.64、5.76,P均<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姜黄素浓度与ERK1/2 mRNA的表达水平成反比,40μmol/L、20μmol/L、10μmol/L、5μmol/L组在细胞生长2 d、4 d、6 d的ERK1/2 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8.76、8.13、7.69、6.86;8.56、8.16、7.76、6.85;9.03、8.68、8.11、7.27,P均<0.05),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增加,5μmol/L、10μmol/L、20μmol/L、40μmol/L浓度条件下的ERK1/2 mRNA水平逐渐降低(F分别=4.35、4.99、4.05、4.28,P均<0.05).蛋白质印迹法:40μmol/L姜黄素抑制ERK1/2的磷酸化呈时间依赖性,即随时间的延长下调p-ERK1/2表达的活性.结论 姜黄素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株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RK1/2 mRNA及p-ERK1/2蛋白的表达有关.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温州市中心医院感染科医院感染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分析

    医院感染一般是指患者在住院过程中获得的各种感染,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所产生的感染与在医院范围内获得感染,但不包括患者入院前已经或者入院时已经开始或者已经存在的感染.医院感染现患率是每个医院内部管理的评价指标之一[1].医院中各个类别科室均可能发生医院感染,但是不同的医院不同的科室发生的医院感染的致病微生物和病原菌的耐药性差异很大,本次研究为了分析温州医科大学定理临床学院(温州市中心医院)出现的医院感染,搜集了368例样本,对样本进行微生物的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其病原菌的构成分布与耐药性的特点.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玉伟;李君桦;洪爱玲;陈成水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群的影响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是一种急性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发热以及急性上腹痛,病理特征主要为多脏器炎性反应综合征[1].该病发病机制复杂,且病情危重,严重时可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因此,急性反应期的对症治疗尤其重要[2].早期肠内营养是临床对重症患者较常用的治疗方法,研究显示,早期肠内营养对颅脑损伤、胃癌等重症患者均取得了较好效果[3,4].有研究采用延迟肠内营养治疗SAP患者[5],但疗效不佳.本次研究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对炎性因子、T淋巴细胞群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美丽;蔡成;张霞;徐晓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70例胸腰椎多节段骨折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术治疗.测量患者手术前后后凸角度数、椎体前缘高度,用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系统评价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术前后凸角度为(18.03±1.98)°,椎体前缘高度(21.07±3.10)mm;术后6个月后凸角度为(6.01±1.33)°,椎体前缘高度为(31.79±2.54)mm.术后6个月,患者的后凸角度明显下降,椎体前缘高度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8.02、15.28,P均<0.05).术前Frankel分级为A级20例、B级14例、C级21例、D级9例、E级6例;术后Frankel分级为A级16例、B级7例、C级8例、D级9例、E级30例,术后Frankel分级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41,P<0.05).结论 后路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沈晓震;陈有芬;郑艳峰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低剂量纳洛酮复合罗哌卡因用于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临床观察

    臂丛神经阻滞具有肌肉松弛较完全、血流动力学稳定、可阻断交感神经、术后镇痛时间较长、避免插管困难并减少插管术后并发症、且副作用小等优点,是上肢手术常规采用的麻醉方式[1].过去,临床常选用左布比卡因麻醉,但其起效慢,术后镇痛维持时间短.有研究报道,低剂量纳洛酮联合阿片受体激动剂以静脉或椎管的用药途径安全有效[2],且应用于外周神经阻滞亦可增强镇痛作用,但此效应的实现并不依赖于阿片受体激动剂的存在[3].本次研究旨在观察低剂量纳洛酮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对阻滞效果的影响,为其应用于上肢手术麻醉提供临床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定祥;陈宏靖;曹亦倩;羊瑛;羊维政;包黎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糖尿病并发症筛查技术在城市社区的应用及并发症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调查城市社区人群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患病情况,分析糖尿病并发症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杭州市天水武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糖尿病门诊的414名2型糖尿病患者,完成基本项目(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糖化血红蛋白)以及糖尿病足病、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等并发症筛查,并统计分析相关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 414名糖尿病患者中,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出率分别为14.98%、7.73%;周围神经病变检出率为12.08%,下肢动脉病变检出率为6.76%,周围神经病变+下肢动脉混合病变检出率为14.49%;微量白蛋白尿和大量白蛋白尿检出率分别为31.40%、12.08%.多因素分析发现,病程、糖化血红蛋白、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下肢动脉混合病变是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危险因素(OR分别=1.44、1.55、2.21、3.20、2.21,P均<0.05);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是非增殖性糖尿病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OR分别=1.10、3.18,P均<0.05);糖化血红蛋白是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呈危险因素(OR分别=3.53、4.66,P均<0.05);病程、体重指数(BMI)、年龄、糖化血红蛋白是下肢动脉病变呈危险因素(OR分别=1.27、1.19、1.27、4.04,P均<0.05);年龄、糖化血红蛋白是周围神经病变+下肢动脉混合病变呈危险因素(OR分别=1.15、4.43,P均<0.05).结论 糖尿病各项慢性并发症的发生与病程、BMI、年龄、糖化血红蛋白具有不同程度相关性.其中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和周围神经病变+下肢动脉混合病变均与糖化血红蛋白相关.糖尿病并发症筛查技术在城市社区普及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作者:王岚;葛承辉;袁东方;饶朴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补肾活血去癖方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管重吸收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拟补肾活血去癖方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管重吸收的影响.方法 选择Ⅲ、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补肾活血去癖方治疗,每天1剂,持续治疗3个月,对照组接受常规降糖、降压、调脂等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评分,以及肾小管功能、血清纤维化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β2微球蛋白(β2-MG)、视黄醇结合蛋白(RBP)、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以及血清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06、6.17、2.82、12.60、14.13、14.03、6.91,P均<0.05);但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肌酐(Scr)、24 h尿蛋白定量、NH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00、0.40、0.02,P均>0.05).结论 补肾活血去癖方可缓解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并对肾纤维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作者:金淑霜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肾虚血瘀型月经过少行宫腔镜术后腹痛患者运用穴位贴敷配合微波理疗的疗效分析

    月经过少是指经期无异常,而经量减少、甚至点滴不出的一种月经病,属妇科常见病之一[1].中医多数认为人工流产术后的月经过少属肾虚血瘀型[2~4].而临床中多数月经过少者常伴子宫粘连,目前多考虑运用宫腔镜术[5],但多数患者术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腹痛,从而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为能较快地减轻患者的痛苦,结合其临床特征和中医药理论,本次研究对术后患者出现的腹痛运用穴位贴敷配合微波理疗,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月娟;周倩茹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感染性休克患者集束化治疗后28 d病死率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感染性休克是ICU较为常见的危重症之一,是以全身性感染性所导致的多器官功能损害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其病死率高达30%~70%[1],也是当前危重症医学领域关注的焦点和难点.集束化治疗是依据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根据医院实际情况所制订的一个综合治疗方案.有研究证实,尽早进行集束化治疗可明显降低感染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2];但是感染性休克患者经过集束化治疗后仍然有具有较高的预后死亡率,为了探讨影响其预后死亡的危险因素,本研究对135例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随访研究,分析影响其28 d病死率的相关危险因素,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郏丹阳;陈鹏;杨静静;黄彩芬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Cook宫颈扩张球囊与缩宫素对足月妊娠孕产妇宫颈成熟度及母婴结局的对比研究

    临床治疗中,部分产妇足月后无法出现自主宫缩,常需要进行足月引产术.足月引产术是指通过药物或机械方法刺激子宫收缩,以达到自然阴道分娩的目的 [1].Cook宫颈扩张球囊与缩宫素均为目前临床促进自然分娩常用的手段,两者均可有效促进子宫收缩、宫颈成熟,实现自然分娩[2,3].本次研究对两者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了对比,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蓉;徐宁;张薇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单纯前侧入路与改良Gibson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股骨头坏死往往出现髋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该股骨头坏死有逐年上升和年轻化趋势[1].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终末方案,不同手术入路均能够完成全髋关节置换,如后外侧入路、外侧入路、后侧入路和前外侧入路等,其中后外侧入路是主流手术入路[2].但是临床观察发现,后外侧入路切口较长且发生皮缘愈合困难较为频繁.近年来,直接前方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逐渐受到骨科医师的重视,手术量逐渐增多.本次研究比较改良Gibson入路和直接前方入路两种手术方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更好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徐晓华;吴翔;杨志华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中止血后缝合卵巢切口对卵巢功能恢复影响

    卵巢囊肿是一种育龄期女性常见的良性肿瘤[1],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近年来,由于腹腔镜技术的推广,以其创伤小、恢复快等特点成为卵巢囊肿的首选治疗方法[2].其主要是将囊肿与正常卵巢组织分离,达到既解除了病因,并且保留卵巢,该术式不同的止血方式可以对卵巢储备功能产生不同的影响 [3].因此,在卵巢囊肿剥出术中如何更好保护卵巢功能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次研究旨在探讨卵巢囊肿剥出术中缝合卵巢切口、恢复卵巢正常结构对卵巢功能恢复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学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肌电生物反馈技术在脑卒中领域的应用进展

    脑卒中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在美国,每年有大约79.5万新发或再发脑卒中患者[1],平均每40秒就有一个人发病[2].脑卒中常常导致一系列的并发症,如足下垂、痉挛、平衡功能障碍等,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因此对于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是每一个医学工作者需要积极面对的问题.目前治疗卒中后患者存在的不同功能障碍有手法训练、电刺激、生物反馈训练等多种训练手段.

    作者:马利娜;方力争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血清脂联素动态监测在脓毒症患儿病情判断中的价值

    脓毒症是微生物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是儿科危急症患儿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及时干预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脂联素是体内细胞分泌的一种内源性生物活性多肽或蛋白质,主要参与脂肪和糖类的代谢[1].近年来研究发现,脂联素与炎症及炎症相关性疾病有关,脂联素在脓毒症的发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为观察血脂联素在脓毒症患儿病情判断中的价值,本次研究动态监测了56例脓毒症患儿的血清脂联素变化.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春新;柳昌炳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社区医生2型糖尿病管理流程与分级诊疗规范(深圳专家共识)(一)

    1 分级诊疗背景、原则、目标与依据1.1 背景 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是合理配置医疗资源、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医药卫生事业长远健康发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深圳市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病科医师分会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RTEL1基因多态性与COPD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端粒延长解旋酶1(RTEL1)基因rs4809324、rs6010620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315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同期招募2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Sanger测序法检测所有受试者的RTEL1基因rs4809324、rs6010620位点基因型,并分析其与COPD易感性和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组rs4809324位点突变纯合型CC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2,P<0.05),该位点突变型等位基因C基因频率亦明显高于对照组(校正后OR=1.19,95%CI 1.06~1.32).研究组rs6010620位点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2.67、0.86,P均>0.05).RTEL1基因rs4809324位点突变型等位基因C携带者COPD的严重程度明显高于野生型等位基因携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9,P<0.05),校正后OR为1.23,95%CI 1.07~1.39.rs6010620位点SNP与COPD严重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2.67、0.08,P均>0.05).结论 RTEL1基因rs4809324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COPD易感性有关,突变型C等位基因携带者具有较高的COPD患病风险,且更易发展为重症的COPD.

    作者:王长亮;金光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姜黄素阻断ERK1/2信号通路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的研究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前列腺癌PC-3细胞株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不同浓度(5μmol/L、10μmol/L、20μmol/L、40μmol/L 4个浓度及空白对照组)姜黄素作用于PC-3细胞1 d、2 d、4 d、6 d后,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PC-3细胞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 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磷酸化ERK1/2(p-ERK1/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MTT法检测:姜黄素明显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的体外增殖,40μmol/L、20μmol/L、10μmol/L、5μmol/L组在细胞生长1 d、2 d、4 d和6 d后细胞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8.36、7.89、5.89、5.35;8.03、7.69、6.17、5.57;8.84、8.53、7.39、6.76;11.58、9.86、8.20、7.26,P均<0.05),且不同浓度姜黄素实验组在细胞生长1 d、2 d、4 d和6 d,细胞抑制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上升(F分别=5.65、4.63、4.64、5.76,P均<0.05).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姜黄素浓度与ERK1/2 mRNA的表达水平成反比,40μmol/L、20μmol/L、10μmol/L、5μmol/L组在细胞生长2 d、4 d、6 d的ERK1/2 mRNA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8.76、8.13、7.69、6.86;8.56、8.16、7.76、6.85;9.03、8.68、8.11、7.27,P均<0.05),且随着作用时间的增加,5μmol/L、10μmol/L、20μmol/L、40μmol/L浓度条件下的ERK1/2 mRNA水平逐渐降低(F分别=4.35、4.99、4.05、4.28,P均<0.05).蛋白质印迹法:40μmol/L姜黄素抑制ERK1/2的磷酸化呈时间依赖性,即随时间的延长下调p-ERK1/2表达的活性.结论 姜黄素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株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ERK1/2 mRNA及p-ERK1/2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郑小蓉;姜建伟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三七对脑出血合并VTE大鼠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影响

    目的 探索三七对脑出血合并VTE大鼠的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5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脑出血合并VTE模型组、阳性对照组、三七组(浓度为2.5 g/kg),每组10只,分别采取相应处理及造模;在脑出血建模成功后24 h对大鼠行头颅MRI,VTE造模后48 h结扎血管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并采用流式检测分析血小板活化因子CD61及CD62P表达.结果 大鼠头颅MRI示三七组大鼠出血量、血肿程度和梗死面积明显比模型组少或减轻;大鼠结扎血管组织HE染色镜下示模型组血管栓塞严重,而三七组血管栓塞明显好转.各组大鼠脑组织中CD61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异(F=2.76,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三七组大鼠脑组织中CD62P的表达量明显上调(t分别=-2.79、-2.06、-3.38,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三七组大鼠脑组织中CD62P的表达量明显上调(t=-0.59,P<0.05).各组大鼠结扎血管段组织中CD61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异(F=1.76,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三七组大鼠结扎血管段组织中CD62P的表达量明显上调(t分别=-7.69、-5.73、-4.37,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三七组大鼠结扎血管段组织中CD62P的表达量明显下调(t=3.32,P<0.05).结论 三七能一定程度上双向调节血小板活化因子CD61和CD62P的表达,对脑出血合并VTE大鼠有一定改善作用.

    作者:邝晶;张志荣;祝晨;蔡丹莉;王灵聪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医学视频交互式平台在基层医院腔镜技术人才培训中的应用

    相对于传统开放性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美容效果好等优点,腹部外科广受外科医师和患者的认可和推崇.腹腔镜手术虽已在我国各大医学中心、教学医院广泛开展,但发展极不平衡,尤其在西部地区及基层医院发展较为薄弱.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在手术器械和操作技术方面具有截然不同的特点.若想要更好地掌握腹腔镜技术,医生一定要经过特殊的技能训练.但在腹腔镜技术的培训和教学方面,我国目前尚无标准化的培训体系和流程,对培训的效果也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

    作者:蔡华杰;杨寿璋;温正德;屠金夫;蒋飞照;暨玲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赋能教育模式对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

    糖尿病是由胰岛素作用缺陷或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以高血糖为临床特征的代谢性疾病[1,2].患者住院期间经过系统的健康教育和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出院后由于各种家庭、社会因素导致社会角色或健康行为缺失,造成了失访[3].本次研究对糖尿病失访患者给予赋能教育,针对失访患者通过主观意愿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认知,增强患者的自主性和依从性.现报道如下.

    作者:申屠菊红;汤仲媛 刊期: 2018年第04期

  • 呼吸功能锻炼在肝切除术加速康复中的实施与成效

    我国是世界上肝癌的高发国家之一,手术切除是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作为目前先进的外科治疗理念之一,通过优化围手术期的诊疗和护理措施,减轻创伤应激和并发症,促进患者快速康复[2].为更好地推进ERAS的实施,不断优化其内涵,本科医护团队联合呼吸治疗科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共同讨论制订呼吸功能锻炼方案,并对60例肝切除手术患者实施了围手术期呼吸功能锻炼方案,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骆雪梅;管霞 刊期: 2018年第04期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杂志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