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适宜技术推广的房颤患者抗凝治疗安全性分析

相鹏;罗秀英;崇爱国

关键词:
摘要:心房颤动是指规则有序的心房电活动丧失,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是严重的心房电活动紊乱[1].心房无序的颤动失去了有效的收缩与舒张,心房泵血功能恶化或丧失,加之房室结对快速心房激动的递减传导,引起心室极不规则的反应.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静脉留置针活塞夹闭不同部位对老年患者封管效果观察

    老年患者多呈现体质弱、病种多、病情复杂且变化快、血管条件差的特点.传统普通针头行静脉穿刺较为困难,使用效率低.静脉留置针的使用能有效减少穿刺次数且便于患者肢体活动,也在老年患者抢救过程中具有明显优势.

    作者:刘霄妃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综合康复治疗对大脑前循环大面积脑梗塞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与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大脑前循环大面积脑梗塞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与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大脑前循环大面积脑梗塞患者120例,根据患者选择的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与心理状态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较治疗前高(t分别=10.92、5.25,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7.07,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上肢、下肢Fugl-Meyer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t分别=9.66、9.97、3.78、6.11,P均<0.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上肢、下肢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分别=4.37、4.82,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t分别=16.94、8.34、7.34、3.07,P均<0.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HAMD、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t分别=8.75、5.81,P均<0.05).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大脑前循环大面积脑梗塞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与心理状态.

    作者:陶正德;陈志瑞;饶高峰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降阶梯方案治疗重症监护病房重症肺炎效果的综合评估

    肺炎是指致病微生物引起的气道、肺泡炎症,临床以胸痛、咳嗽为主要表现,重症肺炎是ICU病房常见炎性疾病之一,死亡率较高[1].重症肺炎治疗中,初始需要抗生素治疗,由于抗生素本身同时存在利弊[2],因此采取更为有效的抗生素治疗方案更加重要.

    作者:鲁丽利;王静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自动咽鼓管吹张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临床疗效评价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非化脓性中耳疾病,各年龄阶段均有发病.临床表现为耳闷、耳鸣、传导性听力下降、鼓室积液等症状,若未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易导致发生中耳粘连、硬化或胆固醇肉芽肿等病变,影响听力.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持久迁延不逾,引起儿童听力损失,甚至影响语言发育[1].

    作者:周华军;张东红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城乡一体程序化救治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城乡一体程序化救治体系的临床作用.方法 113例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根据是否通过城乡一体程序化救治体系抢救分为程序化组(52例)和对照组(6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胆碱酯酶(AchE)恢复70%时间、阿托品(或长托宁)化时间、严重并发症(急性呼吸衰竭、休克等)发生率、28 d死亡率.结果 程序化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AchE恢复70%时间、阿托品化或长托宁化时间上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6.53、6.42、5.18、6.20、9.74,P均<0.05),且程序化组患者在严重并发症发生率、28 d死亡率上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5.79、4.80,P均<0.05).结论 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城乡一体程序化救治体系可明显提高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救治效果.

    作者:陈新国;徐建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VEGF和VCAM-1对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诊断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脑脊液和血清中的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变化及VEGF和VCAM-1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84例手足口病患儿,并根据是否合并脑炎分为重症组和普通组,并比较两组患儿的血糖、脑脊液蛋白数、外周血白细胞、氯化物含量水平,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患儿脑脊液和血清中与VCAM-1、VEGF的表达水平及临界值.结果 重症组在脑脊液的白细胞水平、蛋白含量以及葡萄糖含量比普通组明显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3.72、32.46、18.27,P均<0.05),但两组氯化物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P>0.05).重症组患者的血清VEGF、VCAM-1和脑脊液VEGF、VCAM-1均高于普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3.46、42.15、109.26、46.63,P均<0.05).脑脊液VEGF约登指数高(1.67)时,其临界值为123.58 pg/ml,特异度为84.92%,灵敏度为94.65%.结论 手足口病合并脑炎患儿血清、脑脊液VEGF、VCAM-1均呈高浓度表达,当脑脊液VEGF临界值取123.58 pg/ml时,对手足口病合并脑炎的诊断价值高.

    作者:赵卿;李子萱;高凤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迟发性后房型人工晶体脱位4例分析

    白内障超声乳化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是目前首选的白内障手术方式,后房型人工晶体脱位是术后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以往早期后房型人工晶体脱位多因人工晶体植入不当或后囊破裂等不熟练的手术操作所致[1];而今,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早期后房型人工晶体脱位已经较少见,但相对迟发的后房型人工晶体脱位在临床偶有出现.

    作者:许英;应靖璐;方伟;翟晶;李毓敏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集成式环节优化护理在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中的应用研究

    血液透析临床技术的持续发展,为肾衰竭病例带来了生命延续和生存质量提升的可靠保障[1],但也同时伴生了诸多血透相关性并发症.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是血透相关性并发症的严重类型,不但会对透析质量造成深远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因处理不当或不及时而危及血透者生命[2].

    作者:金晓敏;黄蔚霞;胡振奋;胡若梅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CT与MRI诊断价值

    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一种源于后纵韧带组织、异位骨化性病变,为亚洲人群脊髓病的重要原因,在脊髓型颈椎病中的出现率高达25%[1].

    作者:杨焱;丁长青;单素平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视频宣教对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患者心理状况及遵医行为的影响

    由于以生理盐水为冲洗介质,经尿道等离子体前列腺切除术(plasma kinetic 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PKRP)治疗前列腺增生具有安全性好、疗效确切等优点,对高龄高危重度前列腺增生患者仍可施行[1,2].

    作者:方小玲;沈晓静;毛淑珍;吴宁宁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合并肌无力综合征和副肿瘤性天疱疮的胸腺瘤1例报道

    肌无力综合征(lambert-eaton syndrome,LEMS)是一种累及神经肌肉接头,突触前膜乙酰胆碱释放部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副肿瘤性天疱疮临床少见,是自身免疫性大泡性皮肤病,两者都属于副肿瘤综合征范畴.

    作者:熊静;孙秀玲;韩剑虹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羟考酮预处理对胸科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和氧合的影响

    目的 评价羟考酮预处理对胸科手术患者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和氧合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胸科手术单肺通气患者40例,分为对照组和羟考酮组,每组各20例.单肺通气前15 min,羟考酮组静脉注射5 ml混合液(0.1 mg/kg羟考酮+0.9%氯化钠),对照组静脉注射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调节吸入七氟醚浓度保持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在40~60之间.分别于单肺通气前即刻(T1)、单肺通气后10 min(T2)、20 min(T3)和30 min(T4)时,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动静脉分流率(Qs/Qt),并记录各时间点的酸碱度(pH)、血氧饱和度(PaO2)、血二氧化碳饱和度(PaCO2)、平均动脉压(MAP)值等.结果 两组患者T1、T2、T3、T4时pH值、PaCO2、BI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78、0.03、0.73、0.49;0.98、0.88、0.71、0.55;0.80、0.47、0.56、0.65,P均>0.05);两组T1、T2、T4时MAP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34、1.24、0.56,P均>0.05).与T1时比较,羟考酮组和对照组T2、T3、T4时Qs/Qt明显增加,PaO2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4.69、12.25、16.55、11.82、20.45、16.24;15.47、20.89、18.34、14.23、17.63、17.70,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羟考酮组T2、T3、T4时Qs/Qt降低,T2、T4时PaO2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52、6.89、4.85;4.63、0.98,P均<0.05);羟考酮组T1、T3、T4时呼末七氟醚浓度(ETsev)较对照组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08、6.87、5.05,P均<0.05).结论 单肺通气前静脉注射羟考酮注射液0.1 mg/kg预处理可减少七氟醚的用量,减轻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提高氧合.

    作者:余亮;刘洋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机械通气患者腹内压与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气管插管的机械通气患者腹内压与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的相关性,为临床预防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抽取ICU病房120例气管插管的机械通气患者进行调查,于患者肠内营养前及肠内营养后前3天测量患者的腹内压,并评估患者肠内营养过程中喂养不耐受(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泻、胃残余量、便秘、呕吐/反流、胃肠道出血)的发生情况.采用偏相关分析腹内压与喂养不耐受的相关性,采用ROC曲线确定腹内压预测患者喂养不耐受发生的临界值.结果 患者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73.33%,其中主要的表现为肠鸣音减弱或消失(54.16%)和腹泻(48.33%).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基线腹内压与肠内营养后前3天腹内压水平与喂养不耐受呈正相关(r分别=0.37、0.46,P均<0.05).基线与肠内营养后前3天的腹内压预测患者喂养不耐受的ROC曲线下的AUC依次为0.81(95%CI:0.73~0.89)和0.86(95%CI:0.79~0.93),其预测喂养不耐受发生佳临界值分别为9.12 mmHg和11.10 mmHg.结论 气管插管的机械通气患者的腹内压与喂养不耐受呈正相关,当腹内压基线≥9.12 mmHg及肠内营养后前3天腹内压≥11.10 mmHg时,应警惕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作者:徐燕平;叶卫国;马建平;朱明丽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全程陪伴干预对足月分娩产妇会阴裂伤程度及母婴结局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分娩人性化理念被广泛接受,传统干预局限性逐渐暴露,无法满足产妇及家属需要[1].而相关学者报道显示,产科服务模式在母婴结局改善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如何有效提高产妇分娩舒适度,实现潜在本能分娩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2].

    作者:方裕平;李柳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自护线索引导清单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院外自我管理中的应用

    慢性心衰现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难题[1],该病种在我国现阶段的发病率为0.9%,在60~74岁年龄层群体中约有400万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2]. 慢性心衰老年病例常因症状的反复发作与持续加重而多次入院[3],成为家庭社会沉重照护与经济负荷[4],院外自我护理能力低下是该类患者出院后3~6个月内再入院的主要原因.

    作者:何滢;贺灵琼;涂毅萍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研究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女性内生殖器及其相邻的周围结缔组织长期慢性炎性浸润产生的一组疾病的总称,是育龄期女性常见的疾病.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多由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迁延日久,转为慢性而造成.

    作者:赵梅;陈元宵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前后泪膜及功能的观察

    青光眼合并有白内障目前临床上较多采用青-白联合性手术方式进行治疗[1],并且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上.该种手术后不仅对眼压有较好的控制,对延缓视神经的进一步损伤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一次性解决白内障导致的视物模糊等症状,从而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及精神负担.

    作者:章峥嵘;赫迪;陈洁;王晟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大量输血治疗方案对严重多发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严重创伤患者伤情复杂、凶险,急诊处理十分棘手,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1].输血在抢救该类患者的过程中至关重要.以往的复苏策略是先单纯使用浓缩红细胞和晶体液,在输注一定数量的红细胞后才开始补充血浆、血小板和冷沉淀等凝血底物.

    作者:汪艳;沈翠芬;夏森林;许岚;胡鸿宇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超声造影即时评估对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肝癌疗效及其生存率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究超声造影即时评估对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其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肝癌患者,分为造影组和对照组各45例,造影组在超声造影引导下行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肝癌,对照组则单纯应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肝癌.90例肝癌患者均随访2年.统计并比较两组病灶灭活率、病灶残留率、病灶遗漏率;治疗1个月后甲胎蛋白(AFP)变化及生存率.结果 造影组患者的病灶灭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病灶残留率、病灶遗漏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分别=26.41、11.12、10.08,P均<0.05).造影组患者的AFP值下降人数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升高人数所占比例、无变化人数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χ2分别=5.07、11.07、4.11,P均<0.05).造影组患者6个月、1年、2年的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分别=5.29、4.44、4.49,P均<0.05).结论 超声造影即时评估有助于提高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肝癌的疗效,提高病灶整体灭活率及患者的生存率.

    作者:赖小伟;陈方红;黄岩花 刊期: 2017年第06期

  • 不同化疗方案的直肠癌患者的血清肿瘤异常蛋白表达比较

    由于不当的饮食结构加之不良的生活方式,直肠癌已成为威胁国人身体健康、生活质量的高发病[1].肿瘤异常蛋白(tumor abnormal protein,TAP)是由前苏联学者Kostyantin发现并提出的,是在新陈代谢中由癌细胞排放出来的异常糖蛋白和钙-组蛋白复合物,是细胞中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突变后表达的产物[2,3].

    作者:方晓红;张子萱;林彩霞 刊期: 2017年第06期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杂志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