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尼莫地平诱发严重过敏性哮喘1例

慈洪丽

关键词:尼莫地平, 哮喘, 过敏性, 不良反应
摘要:患者,女,45岁.因患缺血性脑血管病,于20:00服用尼莫地平片60 mg(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001109),约1 h后,患者突然出现胸闷、发憋、严重呼吸困难,立即吸入特布他林(喘康速)5喷(每喷0.25 mg),约10 min后,无效果,患者继而又出现流鼻涕、流眼泪、打喷嚏,伴有全身皮肤瘙痒.
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干扰素临床新用途

    目的:综述干扰素在临床中的多种应用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1998~2001年国内部分医药核心期刊有关干扰素在临床抗病毒治疗中各种应用方法报道,并进行分类.结果:干扰素对由各型病毒引起的多器官感染均具有明显辅助治疗作用.结论:干扰素作为抗病毒免疫调节药,其用途极其广泛,临床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及治疗途径均能有效地抑制或杀灭病毒,达到控制感染的目的.

    作者:陈卫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冬青散治疗疮疡108例

    目的:观察冬青散治疗疮疡的临床疗效.方法:用冬青散喷洒患处,每次适量,每日数次,对于有水疱者应先用消毒针刺破,再用冬青散喷洒患处.结果:108例患者,2~14 d治愈,临床治愈率100.0%.结论:冬青散治疗疮疡使用方便,经济适用,见效快,药性持久,透皮吸收好,无毒副作用,适合于基层医疗单位推广使用.

    作者:巴焕玲;胡清华;余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氟康唑治疗泌尿系统真菌感染

    目的:观察氟康唑对泌尿系统真菌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泌尿系统真菌感染15例,用氟康唑200 mg,静脉滴注,bid,疗程一般为7~10 d,临床症状基本控制后改为氟康唑100 mg,bid,po,维持治疗15~20 d.结果:总有效率为93.3%,真菌清除率为86.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氟康唑为治疗泌尿系统真菌感染安全而有效的药物.

    作者:郝俊文;李香铁;杨得安;刘少鸽;刘仰东;张爱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阿米卡星致失语瘫痪1例

    患儿,男,8岁.因发热2 d,突然失语及四肢瘫痪4 h入院.患儿2 d前发热,T 39℃,伴轻咳.入院前4 h在乡村医生处快速静脉滴注10%葡萄糖注射液150 mL+阿米卡星[江苏板桥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苏卫药准字(1989)第356814号]0.3 g,0.5 h后患儿自诉头晕,30 min后突然失语、四肢瘫痪.

    作者:黄珠;黄慕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85例药物不良反应报道分析

    目的:分析药物不良反应病例,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0年6月~2001年7月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门诊药物不良反应病例85例,从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品种、用药到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及不良反应类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与自然人群分布一致,无年龄选择性,无性别差异,与给药途径密切相关.其中变态反应发生率高达62.4%.结论:合理用药,注意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周江霞;唐志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中药方剂饮片计量误差问题与对策

    现行中药饮片的调配计量方法,是沿用千年以戥称为中心的传统方法,其种种弊端是其误差不可控制性产生的根源.这种戥称凭手抓目测经验进行调配的方法,是传统中医中药缺乏科学性的表现.由于传统的习惯和人们未能用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考察,长期以来成为人们熟视无睹而迟迟得不到解决的计量死角.

    作者:李铁钢;张昌才;励月辉;邱承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葛根素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目的:研究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确诊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给予葛根素注射液400 mg*d-1,2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40例行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症状与体征有较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有效率45.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正中神经和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四项神经传导速度,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明显变化(P>0.05).说明葛根素能明显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葛根素是治疗DPN较有效且安全的药物.

    作者:陈国钟;方明;王吉如;陈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三种补肾方对老年大鼠下丘神经递质的影响

    目的:观察三种补肾方对24个月龄老年大鼠下丘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HPLC)荧光法、受体放射分析法、RT-PCR法测定大鼠下丘的氨基酸递质含量、受体特异性结合量及受体亚单位的mRNA表达.结果:24个月龄大鼠下丘存在兴奋/抑制失衡,表现为下丘γ-氨基丁酸(GABA)能抑制作用减弱,可能与耳鸣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有关.补肾息鸣经验方使24个月龄大鼠下丘氨基酸类神经递质介导的抑制作用上调和兴奋作用下调;左归丸及右归丸使24个月龄大鼠下丘兴奋性与抑制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Asp、Tau、GABA)含量均有明显上升.结论:对肾虚耳鸣的治疗应在补肾的基础上结合开窍活血等药物.

    作者:王静;施建蓉;金国琴;祁小燕;郭瑞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后基因组时代的医药新兴学科

    对后基因组时代医药新兴学科进行简略地介绍.这些学科包括:化学生物学、预防药学、疾病基因组学、药理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药理蛋白质组学和环境基因组学.对化学信息学、生物信息学、计算机模拟技术亦有概述.

    作者:符雄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近两年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电脑编程对抗菌药物的品种、金额、用药频度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0年11月和2001年11月应用抗菌药物主要为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用药方式以单种和二联为多.DUI≥1分别为的24和29种.结论:抗菌药物使用率偏高,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应用欠合理,剂量偏大.

    作者:陈桂平;詹少卿;陈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丹参粉针剂治疗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发作

    目的:观察丹参粉针剂治疗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发作期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丹参粉针剂0.8 g加入10%葡萄糖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qd,连用10~14 d,观察其对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的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电泳时间分别由用药前的(6.68±0.56),(13.76±2.01),(1.87±0.11) mPa*s和(22.15±0.56) s,降至用药后的(6.18±0.43),(12.23±1.86),(1.64±0.09) mPa*s和(20.18±0.36) s(均P<0.05),有效率为94.2%;对照组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明显改善(P>0.05),有效率为88.2%.两组疗效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在使用丹参粉针剂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丹参粉针剂是一种安全性高、副作用少的制剂,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疗效.

    作者:邱栋发;黄窕姮;庄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链霉素治疗成人结核病所致的前庭损害

    简述硫酸链霉素治疗成人结核病引起的前庭损害的发生情况、机制、临床表现、预防及治疗.

    作者:阮汉利;张和武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贞芪扶正胶囊配合化疗治疗中晚期肿瘤76例

    目的:观察贞芪扶正胶囊对化疗疗效的影响及对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防治作用.方法:随机将76例中晚期肿瘤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在常规化疗同时,加贞芪扶正胶囊4粒,tid,口服,连续4周;对照组38例,为单用化疗治疗的同种病例.观察临床疗效及第1周、第2周、第3~4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及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缓解率(42.2%)高于对照组(36.8%),但差异无显著性;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在第1周、第2周、第3~4周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红蛋白和血小板也有不同程度提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贞芪扶正胶囊配合化疗短期内对提高化疗的总缓解率帮助不大,但对防治化疗所致骨髓抑制,尤其白细胞下降有效.

    作者:齐梅琴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药品检验资源的优化配置

    我国现行的药品检验体系是经过多年发展而建立的,是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设置或确定的药品检验机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药品检验机构,医疗单位药品检验机构共同组成的.随着当前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作为国家药品监督保证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各级药品检验所,是国家对药品质量实施技术监督检验的法定专业技术机构,无论是设置还是人员、仪器设备,已越来越难以适应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需要.

    作者:唐永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克拉霉素等三联疗法根治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

    目的:观察克拉霉素、法莫替丁、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根治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方法:将62例确诊为Hp感染阳性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克拉霉素7.5 mg*kg-1,bid,阿莫西林20 mg*kg-1,tid,法莫替丁0.5 mg*kg-1,bid;对照组用甲硝唑7.5 mg*kg-1,tid,阿莫西林及法莫替丁的用法同治疗组.疗程均为1周.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90.3%,对照组67.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症状改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均少见.结论:克拉霉素、法莫替丁、阿莫西林三联1周疗法疗效好,患儿依从性好.

    作者:蔡小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君子兰水提液抗实验性心律失常的作用

    目的:观察君子兰水提液(WELC)的抗心律失常作用.方法:制备大鼠心律失常模型.结果:君子兰水提液6,12 g*kg-1能明显对抗乌头碱20 μg*kg-1,BaCl2 2 mg*kg-1和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诱发的大鼠室性心律失常.WELC也能明显对抗CaCl2-Ach(CaCl2 0.6%+Ach 0.002 5%)混合液10 mL*kg-1诱发小鼠心房纤颤或扑动.WELC 对大鼠心电图的影响试验证明有负性频率作用及负性传导作用.这些作用可能是WELC抗心律失常作用的药理基础.结论:君子兰水提液对大鼠有明显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作者:黄彩云;谢世荣;黄胜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大黄治疗重症肝炎25例

    目的:探讨生大黄煎服治疗重症肝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47例重症肝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2例,采用门冬氨酸钾镁六合氨基酸、促肝细胞生长素、能量合剂、护肝胶囊、血液制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25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单味大黄60~80 g,加水300 mL文火煎煮20 min,分上、下午各服1次,服用6 d停1 d,20 d为1个疗程,用药1~2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后,治疗组的生存率68.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5.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黄治疗重症肝炎安全可靠,效果好.

    作者:田桂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头孢哌酮对茶碱药动学的影响

    目的:了解头孢哌酮对茶碱药代动力学(药动学)的影响,为临床合理使用茶碱提供数据.方法:健康家兔6只,受试前未使用过任何药物,静脉注射4.00 mg*mL-1茶碱溶液10 mg*kg-1,10 min注射完毕.给药后于其耳缘静脉定时取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家兔体内茶碱浓度:用甲醇提取血清样品中的茶碱,色谱柱为Shim-pack ODS-C18;流动相为甲醇:水(70∶30),流速为0.8 mL*min-1;检测波长为252 nm;柱温为30℃;进样量10 μL.求算药动学参数.结果:头孢哌酮使茶碱的曲线下面积(AUC),半衰期(T1/2)和表观分布容积(Vd)下降;消除速率常数(Ke)升高;清除率(CL)无明显变化.结论:头孢哌酮对茶碱药代动力学参数有影响,临床合用时应注意调整茶碱的用量.

    作者:李孟全;关利新;高雪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缬沙坦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QT离散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功能及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DCM心衰患者84例,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用缬沙坦80 mg,qd,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包括卡托普利25 mg,bid)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两组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疗效,检查心脏彩色B超,同时检查心电图测量QTd.比较两组以上三方面变化.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心功能变化及QTd变化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缬沙坦治疗DCM明显优于卡托普利,对于DCM心衰的患者,应早期尽快使用缬沙坦,这对于阻止心肌的进一步损伤,保护心脏功能,减少心律失常将起到有益的作用.

    作者:刘向儒;谭小军;张晓红;陈小亮;王仲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柴胡滴鼻剂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目的:制备柴胡滴鼻剂并观察治疗小儿发热的疗效.方法:建立制备方法及质量控制标准,并作临床观察.结果:不同年龄给不同剂量的柴胡滴鼻液治疗发热患儿50例,总有效率达86.0%.结论:柴胡滴鼻剂起效迅速,疗效确切,未发现不良反应,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退热制剂.

    作者:刘学理;李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医药导报杂志

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理学会、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