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葛根素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陈国钟;方明;王吉如;陈霞

关键词:葛根素, 糖尿病, 神经病变, 周围
摘要:目的:研究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确诊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给予葛根素注射液400 mg*d-1,2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40例行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症状与体征有较明显改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有效率45.0%,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正中神经和腓浅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四项神经传导速度,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明显变化(P>0.05).说明葛根素能明显改善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葛根素是治疗DPN较有效且安全的药物.
医药导报杂志相关文献
  • 青霉素V钾片的不良反应

    1 过敏反应患者,男,64岁.因急性扁桃体炎口服青霉素V钾片0.5 g,tid,服药后20 min,感气短,并全身逐渐出现粟粒状红色丘疹,边界清楚.当即用马来酸氯苯那敏10 mg,im,40 min后红疹减退[1].

    作者:王茂娟;李成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动态血压监测比索洛尔的降压作用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bisoprolol,Bsp)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EH)的降压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25例EH患者口服比索洛尔5 mg*d-1,早餐后一次顿服,服药前和服药4周后各行动态血压监测1次.结果:Bsp降压总有效率为92.0%,可持续24 h降压,白天降压幅度较夜间显著,可减慢心率,对收缩压及舒张压的谷值/峰值比分别为64.0%和71.0%.结论:Bsp有良好的降压作用,尤其适用于伴心肌缺血、心动过速的EH患者.

    作者:胡万保;胡勇;王社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联立方程组新解法测定银黄口服液的含量

    目的:探讨不经分离直接测定银黄口服液中绿原酸及黄芩苷的含量的方法.方法:用联立方程组新解法,绿原酸在3~15 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各自的平均吸收度(A)与浓度(C)的回归方程为:C=-18.197 0+101.233 3A绿324(r=0.999 9);黄芩苷在6~30 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回归方程为C=-28.074 3+201.566 7A黄276(r=0.999 9).结果:绿原酸平均回收率为100.22%,RSD为0.93%;黄芩苷平均回收率为100.17%,RSD为0.74%.结论:以联立方程组新解法测定银黄口服液中绿原酸与黄芩苷含量准确、快捷.

    作者:马平勃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治疗药物监测与临床用药分析

    治疗药物监测(TDM)是在临床药动学、药效学基础上,以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和合理用药咨询为特征的临床药学工作,并以药师下临床指导个体化给药为特色,对提高临床用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对我院2000年开展TDM情况及用药情况作一简单分析.

    作者:丁洁卫;阮调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氨苄西林致药疹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国产氨苄西林所致药疹的临床类型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氨苄西林所致的128例药疹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有关文献分类,并分析产生药疹的因素. 结果: 128例患者中麻疹样皮疹46.1%,猩红热样皮疹19.5%,多型红斑型14.8%,荨麻疹10.9%,红皮病型3.9%,紫癜型3.1%,大疱性表皮样松解萎缩坏死型1.6%.与文献报道的分类和所占比例基本一致.结论:氨苄西林所致药疹在临床上绝大多数为迟发性过敏反应,除个体因素外,均与药品的纯度、溶媒的pH值、药品的用量、药液的存放时间有关.

    作者:张雷;张振家;李中华;孙卫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难治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提高难治性心力衰竭(心衰)治疗成功率的方法.方法:对12例传统疗法无效的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积极寻找造成难治的原因,并去除诱因、病因及治疗并发症.结果:9例去除病因和诱因后,病情得到控制;另3例因并发症严重,心力衰竭难以纠正而死亡.结论:难治性心力衰竭治疗成功与否,关键在于难治的原因与诱因是否能正确诊断与全面解除.

    作者:任智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缬沙坦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QT离散度的影响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功能及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DCM心衰患者84例,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用缬沙坦80 mg,qd,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包括卡托普利25 mg,bid)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两组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疗效,检查心脏彩色B超,同时检查心电图测量QTd.比较两组以上三方面变化.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心功能变化及QTd变化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缬沙坦治疗DCM明显优于卡托普利,对于DCM心衰的患者,应早期尽快使用缬沙坦,这对于阻止心肌的进一步损伤,保护心脏功能,减少心律失常将起到有益的作用.

    作者:刘向儒;谭小军;张晓红;陈小亮;王仲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第四批国家非处方药药品目录(一)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维生素C与右旋糖酐-40配伍的稳定性

    目的:考察维生素C注射液与右旋糖酐-40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考察维生素C在右旋糖酐-40葡萄糖注射液和5%葡萄糖注射液中不同时间的含量变化,观察配伍液外观、pH变化.结果:在25℃下,0~6 h内,配伍液均无色澄明,pH值、含量变化不大.结论:维生素C注射液与右旋糖酐-40注射液可配伍应用.

    作者:杨从林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荷丹片对三酰甘油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的影响

    目的:观察荷丹片降低血脂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治疗组30例口服荷丹片5片,tid×8周,对照组30例口服血脂康2片,bid×8周,治疗前、治疗后4和8周分别抽血检查血脂和肝肾功能.结果:两组分别降低血胆固醇(TC)19.8%和21.3%, 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10.5%和5.7%, 三酰甘油(TG)分别降低了38.1%和32.2%;荷丹片降低TC和TG的总有效率均为90.0%,升高HDL的总有效率为86.7%;血脂康降低TC和TG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86.7%,升高HDL的总有效率为83.3%;两者均无明显的肝、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结论:荷丹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脂药,特别适合于高TG、低HDL血症患者.

    作者:杜光;曾和松;孙明辉;夏木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抗癫癎作用的相关性

    目的:了解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仪测定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结果:有效血药浓度为50~100 μg*mL-1,在此浓度范围抗癫(间)作用较好,低于此范围抗癫(间)作用较差,高于此范围可增加不良反应.结论: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与疗效有较好的相关性.

    作者:唐荣福;于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药品检验资源的优化配置

    我国现行的药品检验体系是经过多年发展而建立的,是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设置或确定的药品检验机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药品检验机构,医疗单位药品检验机构共同组成的.随着当前药品监督管理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作为国家药品监督保证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各级药品检验所,是国家对药品质量实施技术监督检验的法定专业技术机构,无论是设置还是人员、仪器设备,已越来越难以适应药品监督管理工作的需要.

    作者:唐永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复方甘草片成瘾3例

    1 病例介绍例1,男,62岁.因慢性支气管炎服用复方甘草片4片,tid,连服3个月后,出现精神萎靡、全身不适、流泪流涕、喜叹息、剧烈咳嗽等.如不及时服用本品,极痛苦,甚至出现绝望感等成瘾症状,服用本品后,上述症状5~10 min完全消失[1].

    作者:汤明启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薄层扫描法测定安神补心丸中五味子甲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安神补心丸中五味子甲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样品用石油醚超声提取,点样于硅胶GF254-CMC板上,以石油醚-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用双波长薄层扫描法测定,λS=254 nm,λR=325 nm.结果:五味子甲素在1.0~7.0 μg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0.004 2X-1.395 0,r=0.996 2,平均回收率102.22%,RSD=1.73%(n=6).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专属性和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含量测定方法.

    作者:陈波;孙恩玲;石炳娟;姜晓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链霉素治疗成人结核病所致的前庭损害

    简述硫酸链霉素治疗成人结核病引起的前庭损害的发生情况、机制、临床表现、预防及治疗.

    作者:阮汉利;张和武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大黄治疗重症肝炎25例

    目的:探讨生大黄煎服治疗重症肝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47例重症肝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2例,采用门冬氨酸钾镁六合氨基酸、促肝细胞生长素、能量合剂、护肝胶囊、血液制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25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单味大黄60~80 g,加水300 mL文火煎煮20 min,分上、下午各服1次,服用6 d停1 d,20 d为1个疗程,用药1~2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后,治疗组的生存率68.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5.5%,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黄治疗重症肝炎安全可靠,效果好.

    作者:田桂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干扰素临床新用途

    目的:综述干扰素在临床中的多种应用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1998~2001年国内部分医药核心期刊有关干扰素在临床抗病毒治疗中各种应用方法报道,并进行分类.结果:干扰素对由各型病毒引起的多器官感染均具有明显辅助治疗作用.结论:干扰素作为抗病毒免疫调节药,其用途极其广泛,临床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及治疗途径均能有效地抑制或杀灭病毒,达到控制感染的目的.

    作者:陈卫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西咪替丁对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

    目的:探讨西咪替丁对脑出血并发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将8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常规脱水、降颅内压、止血、控制血压、抗生素预防肺部感染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用药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西咪替丁0.6~0.8 g,静脉滴注,连用1周预防消化道出血.结果:对照组合并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30.0%,治疗组合并肺部感染发生率为67.5%.结论:脑出血急性期患者使用西咪替丁能增加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夏荷姣;柯绍发;廖远高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克拉霉素等三联疗法根治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

    目的:观察克拉霉素、法莫替丁、阿莫西林三联疗法根治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疗效.方法:将62例确诊为Hp感染阳性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用克拉霉素7.5 mg*kg-1,bid,阿莫西林20 mg*kg-1,tid,法莫替丁0.5 mg*kg-1,bid;对照组用甲硝唑7.5 mg*kg-1,tid,阿莫西林及法莫替丁的用法同治疗组.疗程均为1周.结果:治疗组Hp根除率90.3%,对照组67.7%,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症状改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均少见.结论:克拉霉素、法莫替丁、阿莫西林三联1周疗法疗效好,患儿依从性好.

    作者:蔡小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他巴唑少见不良反应

    作为抗甲状腺药的传统药物,他巴唑在临床应用中不断发现其新的不良反应,包括膜性肾病、药物性肝炎、胆汁瘀积性黄疸并发粒细胞缺乏、急性造血功能停滞以及剥脱性皮炎等,临床使用中应引起注意.

    作者:解庆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医药导报杂志

医药导报杂志

主管:湖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中国药理学会、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联合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