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子媛;李春梅;张殿君
目的 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采用父母教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社会回避和苦恼量表(SADS)及应对方式问卷对1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①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过度保护存在着显著的差异(P<0.05);②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女的家庭教养方式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和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存在显著差异(t=2.725,2.021;P<0.05);③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的家庭教养方式与退避、自责、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呈显著的负相关,与人际关系呈显著的正相关;而父母的拒绝、否认、严厉,惩罚退避、自责、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呈显著的正相关,与人际关系有显著的负相关.结论 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人际关系和应对方式有重要影响.
作者:倪保臻;宋玉萍;井西学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验证新生心理拓展训练营促进大一新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研究工具,对从已参加过和未参加过新生心理拓展训练营中随机抽取的1212名学生进行测验,运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参加过新生心理拓展训练营的学生的心理异常检出率下降了2.38%,且在焦虑水平(F=6.30,P<0.01)、抑郁水平(F=2.62,P<0.05)和恐怖心理(F=2.67,P<0.05)方面改善显著.结论 新生心理拓展训练营对缓解大学生在焦虑、抑郁和恐怖心理有显著的作用,且操作简单易行,受益范围广,适合在各大高校作为普及性训练推广实施.
作者:詹海都;施玉青;叶秀枝;李鸥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内隐联想测验探讨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者和非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者的内隐食物态度差异.方法 采用异常进食行为问卷及开放式问卷,筛选出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者和非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者,测量其对食物的内隐态度.结果 ①与非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者相比、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者总分(t=29.91,P<0.001)、心理症状雏度(t=25.18,P<0.001)、节食与补偿行为维度(t=10.59,P<0.001)、暴食行为维度(t=6.42,P<0.001)差异均显著;②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者与非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者实际体重指数(BMI)差异显著(t=4.71,P<0.001),理想BMI差异不显著(t=0.61,P>0.05);③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者与非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者对不同食物的内隐态度差异呈边缘性显著(P=0.06).结论 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者和非进食障碍亚临床状态者对不同热量食物的内隐态度差异显著.
作者:胡彬;包盛楠;冯成志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对高中生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进行调查.方法 采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对172名高中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状况进行概括地描述?对高一、高二年级,男、女不同性别,独生、非独生子女,在自我意识发展水平上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并就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各个方面作相关分析.结果 ①高中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但仍有其情绪性与盲目性;②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智力项目上有显著差异(t=2.18,P<0.05);③智力因素是高中生关注的焦点,与自我意识量表总分存在显著性相关(r=0.76,P<0.01).结论 高中生具者格高的自我意识,教师要对其进行积极引导,使其悦纳自我.
作者:赵瑾;陈默;杨来启;陈风春;王国治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初中生感觉寻求和学习焦虑的现状及其特征,探索不同的感觉寻求水平对学习焦虑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安徽省皖南皖中皖北共1200名初中生为调查对象.结果 ①人口统计学变量(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城镇居民)对初中生的感觉寻求具有显著影响(t=3.78,P<0.001 ;F=42.58,P<0.001;t=4.95,P<0.001;t=2.82,P<0.01);②人口统计学变量(年级、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单亲家庭)对学习焦虑水平具有显著影响(F=11.81,P<0.001;t=-3.28,P<0.001;t=2.01,P<0.05);③初中生感觉寻求水平与学习焦虑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104,P<0.01).结论 兴奋与冒险寻求和是否独生子女对初中生的学习焦虑水平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作者:顾宇莲;何成森;张玉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离异家庭初中生的家庭关怀度和生活质量.方法 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APGAR)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对38例离异家庭初中生(以下称离异组)及38例完整家庭初中生(以下称完整组)进行调查.结果 ①离异组与完整组APGAR因子评分比较差异显著(t=2.07,2.16,2.24,2.33,2.41;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②离异组GQOLI-74雏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完整组(t=2.09,2.15;P<0.05或t=2.72,2.98;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离异家庭初中生家庭关怀度和生活质量较差.
作者:王新刚;刘学峰;王少峰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为提高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领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自我和谐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随机抽取的1148名来自四川省、贵州省和重庆市的中小学教师进行心理测评,运用SPSS 13.0对数据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运用AMOS 16.0对数据进行路径分析.结果 逐步回归的结果显示领悟社会支持(t=-10.391,P=0.000)、自我和谐(t=11.166,P=0.000)、消极应对(t=5.365,P=0.000)和积极应对(t=-4.300,P=0.000)均进入回归方程,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发现,领悟社会支持影响应对方式、自我和谐和心理健康.结论 领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及自我和谐均影响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但这3个变量并非单独作用.
作者:刘杨;郭成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计高三学生高考前考试焦虑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考试焦虑量表(TAS)、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中学生考试焦虑影响因素问卷(IFTAS)对上海市某高中75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高三学生考试焦虑检出率为66.67%.男女生TAS总分无显著差异(t=1.001,P>0.05),检出率无显著差异(x2=17.6,P>0.05).学生TAS得分与“对学业的担忧”、“考场环境的不利因素”、“突发事件的干扰”、“自卑”、“对后果的担忧”及“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r=0.597,0.317,0.439,0.539,0.496,0.387;P<0.01).结论 高考生考试焦虑现象普遍;担忧和自卑对高三学生的考试焦虑有较大影响;考试焦虑者高考前更多采取消极应对方式.
作者:孙雨竹;陈刚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军事医学研究生学习动机的现状,为研究生管理部门加强教育引导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学习动机简易评定量表,比较研究生总体、不同性别、不同年级、不同录取类别、不同培养层次、不同身份、不同学位类型、不同专业研究生学习动机的强度.结果 研究生总体学习动机处于中等水平;不同性别(x2=2.548,P=0.636)、不同年级(x2=9.852,P=0.131)、不同录取类别(x2=9.978,P=0,267)、不同培养层次(x3=3.026,P=0.554)、不同身份(x2=5.061,P=0.536)研究生的学习动机强度均无统计学差异;不同学位类型(x2=9.605,P=0.048)、不同专业研究生(x2=26.550,P=0.022)学习动机强度有所不同.结论 军事医学研究生整体的学习动机强度适中,科学学位研究生、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学习动机较弱.
作者:周东;鲁娟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企业员工自我和谐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SCCS)、中国组织公民行为量表(COCBS)对225名企业员工施测.结果 自我和谐与组织公民行为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①总体自我和谐与组织会民行为各雏度显著负相关(r=-0.19~-0.44,P<0.01~P<0.001);②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对组织会民行为的组织认同、尽职行为和人际和谐因素有显著负相关(r=-0.18~-0.27,P<0.01~P<0.001);③自我灵活性对组织公民行为的5个难度均有显著正相关(r=0.30~0.69,P均<0.001);④自我刻板性对组织公民行为的人际和谐(r=-0.26,P<0.001)和保护组织资源因素(r=-0.20,P<0.01)有显著负相关.自我和谐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①自我和谐对组织公民行为5个维度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0.28~0.69,P均<0.001);②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对组织公民行为的组织认同、尽职行为和人际和谐因素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β=-0.15~-0.17,P均<0.05);③自我刻极性对组织公民行为的人际和谐(β=-0.18)和保护组织资源因素(β=-0.19)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P均<0.05).结论 自我和谐对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有显著影响.
作者:黄俊莉;虞涛;高健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体育疗法对轻中度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体育疗法组和西酞普兰组各30例,进行8周的对照研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及有关实验室检查评定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8周末,体育疗法组显效率73.3%,西酞普兰组显效率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7,P>0.05).两组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01).体育疗法组TESS改善明显优于西酞普兰组(P<0.001).结论 体育疗法治疗轻中度抑郁症与西酞普兰疗效相当,不良反应逐渐减少,安全性高.
作者:刘海军;赵安全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北京西城区助产机构孕妇孕期心理状况及对产后应激状况的影响.方法 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激评估量表平时版(PCL-C),对西城区助产机构产科973名孕妇进行抽样测试研究.结果 ①除躯体化因子,其他各因子不同孕期孕妇SCL-90评分均低于全国常模(P<0.05);②不同户籍孕妇SCL-90评分低于全国常模(P<0.05),北京农村户籍孕妇的抑郁、焦虑、敌对、恐怖与常模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产后42天产妇创伤后应激障碍筛查阳性率为1.13%;④通过相关分析,孕晚期心理和产后应激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西城区孕妇孕期总体心理状况较好,产后应激水平也较低;孕晚期心理状况不良的孕妇容易在产后发生应激障碍.
作者:夏宏伟;闫学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调查中学生学习策略应用情况与非智力因素并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从某中学抽取不同年级的3个班,总共150人作为被试.以《学习策略量表》、《非智力因素量表》以及2009年期中各科总成绩转化来的标准分分析.对被试采取问卷形式并给予指导帮助其完成问卷.结果 ①初一初二年级的学习策略应用情况没有显著的差异(t=0.433,0.291;P>0.05);②初一初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非智力因素没有明显的差异(t=0.223,0.552;P>0.05);③学习策略中的复述、精加工、组织、元认知、资源管理和努力策略与非智力因素中的学习责任心等呈正相关(P<0.05);④学习策略3个维度下的组织策略,监控策略与学习成绩有着显著的正相关(t=0.231,0.233;P<0.05).结论 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用正确的学习策略,培养自己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对中学生的学习成就的取得,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孙明蓓;卢国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心理状态及个性特征,以期早期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及艾森克个性量表(EPQ)对180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子女(研究组)进行心理测试和评定,并将结果与常模对照分析研究.结果 研究组在SCL-90评定中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精神病等因子分高于常模(t=15.54,2.89,15.29,11.23,2.70;P<0.05),EPQ评定男女N分均高于常模(t=4.07,5.67;P<0.05),E分低于常模(t=6.63,5.18;P<0.05).结论 分裂症子女存在显明心理问题,具有不良的性格特征.
作者:岳丽萍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医学生的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程度及其差异.方法 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整群随机抽取山东某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大学生180名进行团体测量.结果 医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总检出率为31.51%;不同年级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程度不同(F=10.064,P<0.01);人际交谈和交友困扰地域主效应显著(F=6.061,4.272;P<0.05).结论 医学生人际交往存在一定程度的行为困扰,尤其是大一和来自乡镇的医学生.
作者:田卫卫;陈彩琦;王铎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在心理弹性理论的基础上,探索贫困大学生社会适应的社会支持因子.方法 采用《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福建师大和四川师范大学的286名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 ①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贫困大学生在学习适应(t=-2.643,P<0.01)、角色适应(t=-3.357,P<0.001)、职业选择适应(t=-2.074,P<0.05)、生活自理适应(t=-4.524,P<0.001)以及身心症状表现(t=-2.401,P<0.05)方面都显著优于非贫困大学生;②贫困大学生的客观支持(t=-5.015,P<0.001)和对支持的利用度(t=-2.184,P<0.05)显著高于非贫困大学生;而在主观支持方面显著低于非贫困大学生(t=7.548,P<0.001);③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各个方面都与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呈显著正相关(r=0.155~0.416,P<0.01),主观支持仅与人际适应呈显著正相关(r=0.246,P<0.001);④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适应良好的非贫困生的客观支持(t=3.999,P<0.001)、主观支持(t=4.193,P<0.001)和对支特的利用度都极其显著地高于适应一般的非贫困生(t=3.380,P<0.001);适应良好的贫困生仅在客观支持(t=2.647,P<0.01)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上显著高于适应一般的贫困大学生(t=2,737,P<0.01).结论 贫困大学生社会适应的社会支持保护因子表现为充分的客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
作者:刘建榕;陈幼贞;方秋容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语言整合训练及绘画疗法对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自尊水平及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对120例精神分裂症康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原有治疗的基础上,对实验组进行为期8周的语言整合训练及绘画疗法,在治疗前后采用自尊量表及幸福指数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 研究完成后,实验组2个量表的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4,-24.45;P<0.05);实验组治疗后两个量表的得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1,-8.87;P<0.05).结论 语言整合训练及绘画疗法可提高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尊水平及生活满意度.
作者:张磊;李丹;边亚栋;田维忠;董永生;毛晓东;王焱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阿立派唑辅助治疗利培酮所致体质量增加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利培酮所致体重增加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雏特原利培酮治疗不变的同时,分别加用阿立哌唑(30例)及安慰剂(30例)治疗,疗程6个月.分别在治疗前,治疗的每个月末测体重、腰围,计算BM1,评价UKU不良反应量表.结果 两组体重比较,在第5月末开始显示出统计学差异(t =-2.024,P<0.05),第6月末差异更明显;两组体质量比较,在第4月未开始显示出统计学差异(t=-2.793,P<0.05),第6月末差异更明显.两组UKU不良反应量表评分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立派唑辅助治疗利培酮所致体质量增加疗效好、安全性高.
作者:周会爽;李冰;刘敬;王海龙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系统治疗对精神分裂症致残率的影响.方法 将1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干预组采用系统治疗,两组随访期限3年.于1年、2年、3年时采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患者的精神残疾程度、阴性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对比.结果 实际完成154例.干预组各量表指标改善程度于各阶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1).结论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系统治疗能显著降低患者致残率,提高社会功能,延缓精神衰退.
作者:李和军 刊期: 2012年第06期
目的 在新被试中对青年男性新编F量表进行再评价,并对其信效度进行分析,为F量表条目筛选和组合的新标准在男性青年人群中的应用提供新的依据.方法 使用MMPI-215对6312名男性青年进行验证性测试,在正常组和心理障碍组中比较F量表新方案,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信效度分析.结果 ①不同方案F分数在各组的变化趋势:正常组:方案5/6(0.05±0.04/0.05±0.04)<方案1(0.07±0.06)<方案3(0.10±0.09)<原F量表(0.12±0.07;P<0.01);障碍组:方案3(0.45±0.24)>方案5(0.34±0.22;P<0,01),方案3(0.45±0.24)>原F量表(0.36±0.18;P<0.05);②信效度分析结果显示,方案3为佳条目组合.结论 ①在中国男性青年中入选F量表的条目的正常人群应答率应设置在小于20%的范围内;②方案3为佳条目组合,为便于大规模施测,可以在保证信效度的前提下对量表条目进行简化.
作者:贡京京;张焱;苗丹民;张微微;朱霞;肖玮 刊期: 2012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