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幻真;钟美容;刘秋华;李桢丞;唐阳;程涛;许建刚;陈传寿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口老龄化也在加快,糖尿病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也造成了较多糖尿病的并发症.其中糖尿病性白内障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主要致盲眼病之一[1].据有关资料统计,糖尿病患者中发生糖尿病性白内障的概率为60%左右[2].
作者:苗青;杜文静 刊期: 2013年第z1期
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不仅增加患者的住院费用,延长住院时间,同时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因其感染的复杂性和难治性,易引起医院感染的爆发流行.本文回顾我科2012年1月1日~9月30日收治的MORO患者34例,分析其感染的临床特点并提出控制MORO感染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珺;付学勤;杨梅 刊期: 2013年第z1期
心力衰竭是一种心功能障碍所致的临床综合征,是多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Framingham研究资料显示心力衰竭诊断后2年死亡率男性为37%,女性为33%[1].鉴于其预后差及高致死率,因此如何延缓心力衰竭患者病情进展,减少死亡率是目前心血管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但是,临床上常用的传统正性肌力药物(如地高辛、多巴酚丁胺、米力农等)缺乏降低死亡率的证据,有些药物长期使用甚至增加死亡率[2],因此限制了正性肌力药物的长期应用.
作者:崔雅丽 刊期: 2013年第z1期
目前,医院儿科常用的一次性吸氧管是鼻塞管型,易脱落导致血氧饱和度低,吸氧不充分,影响抢救效果,危及患儿生命.有缺氧症状的患儿本来就烦躁不安,当鼻氧管塞进鼻孔后就会出现痒感,不适感会使患儿更加烦躁,会不顾一切扯掉吸氧管,影响治疗效果,使家属及医护人员深感无耐.如果让患儿强制吸氧,造成患儿哭闹不安,结果适得其反,给氧不完全也不能促进患儿更好的恢复.
作者:郭慧芳 刊期: 2013年第z1期
皮肌炎是多发性肌炎的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弥漫性骨骼肌炎症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以肌肉组织出现炎性反应、变性改变,导致四肢对称性近端肌无力和一定程度的肌萎缩,出现典型的皮疹,并可累及多个系统和器官,心脏受累是皮肌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约42%的患者出现心脏损害,表现为心悸、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晕厥、心包积液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亡[1].
作者:余清华 刊期: 2013年第z1期
笔者对近些年来医药期刊公开发表的有关沐舒坦与其他药物间的配伍禁忌文献进行总结,希望为临床上安全使用沐舒坦提供参考.1.沭舒坦与长海龙存在配伍禁忌.将注射用长海龙(头孢匹胺)与沐舒坦各1支直接抽入1副注射器中,立即出现白色混浊物,静置24h后仍无变化.再将两者稀释后的液体(即生理盐水100ml+长海龙1.0g及生理盐水20ml+沐舒坦15mg)混合,仍出现白色絮状混合物,静置24h后仍无变化,摇动后呈白色悬浊液,久置后絮状物沉淀于瓶底.
作者:刘妍;贺子夏;张岑 刊期: 2013年第z1期
目的 总结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及早产儿心脏直视术后的监护经验.方法 对17例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及早产儿心脏术后进行护理,其重点是严密监测体温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维护心功能的稳定,做好延迟关胸的护理,预防感染,加强呼吸道护理及早期营养支持.结果 治愈13例,早期死亡4例,其中3例为重度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为严重肺出血,死亡率23.5%.延迟关胸11例,术后并发心包填塞4例,肺部并发症9例,再次气管插管1例,膈肌麻痹1例.结论 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及早产儿心脏直视术后实施严密的监护,可降低各种术后并发症并提高生存率.
作者:林少芬;林娜;陈丽芳;吴岚 刊期: 2013年第z1期
我们对2010年1月至2011年9月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白内障患者实施全程心理干预护理,予患者术前、术中、术后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护理措施[1],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我院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89例,男339例,女350例,年龄60~96岁,平均年龄(71.53±6.17)岁.合并高血压195例,心脏病163例,糖尿病126例.
作者:张琳;江红玲;何利 刊期: 2013年第z1期
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护理服务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患者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客观上对医护人员的质量、效果、及时性、方便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患者尽可能在生理、心理上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是我们护理服务的根本目标.儿科护理具有高风险、高负荷、繁琐等特点.患儿多起病急,病情变化快,不能准确或是根本不会主诉.
作者:郭慧芳 刊期: 2013年第z1期
我院领导十分重视护理工作,护理部首先在普外科、消化内科、妇科三个病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试点病房,通过半年的试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已在全院开展.笔者通过统计分析普外科2010年1~6月传统护理模式服务与2011年同期开展优质护理后的出院患者电话随访满意度进行调查,说明开展优质护理后患者满意度提高,医患关系更加和谐,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家凤;张广艳 刊期: 2013年第z1期
目的 观察术后化疗后儿童肾母细胞瘤接受放射治疗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总结其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肾母细胞瘤患儿术后化疗后行放射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23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放射治疗,1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功能的改变等.结论 给予术后化疗后肾母细胞瘤患儿放疗期间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保证治疗的顺利完成及减少并发症发生.
作者:钟文欢;冯惠霞;黄滨莲;张甫银 刊期: 2013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过度期护理干预对COPD患者照顾者疾病不确定感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81例COPD患者照顾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以过度期护理模式为依据实行护理干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住院时和出院后8周对患者照顾者进行家属疾病不确定感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评估.结果 干预后COPD患者照顾者疾病不确定感明显降低,应对方式各维度得分均优于对照组,有差异.结论 运用TCM为COPD患者照顾者提供过度期护理,有利于降低照顾者的疾病不确定感,提高其应对能力.
作者:曾丽智;陈沁;刘辉;梁少英;罗俏玲;王婧 刊期: 2013年第z1期
我们发现老年患者尤其是活动受限或卧床的老年人在院期间的便秘发生率高达90%,临床常用的通便方法包括:口服缓泻剂、肛注开塞露、灌肠以及人工取便等,我科常用的通便方法为肛注开塞露,近年来很多护理研究已对此种方法进行改良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我们不断总结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水;吕巍;温澄非 刊期: 2013年第z1期
我科2008年开展批量白内障助残复明工作以来,依照临床路径要求,每次批量手术40例次左右,根据患者多,不住院,手术集中,工作量大的情况,设计了眼科门诊白内障手术患者健康教育路径表.该表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应用于临床实践,效果明显,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玉芬 刊期: 2013年第z1期
胃管置入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主要用于胸腹部手术前后胃肠减压、昏迷或营养不良患者鼻饲营养液.不同的疾病、不同的置管目的其胃管选择、胃管保留时间、置管方法都不同,国内护理同仁在这方面的研究颇多.本文就胃管的选择、不同患者留置胃管方法、留置胃管时间等问题进行综述,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志新;刘颖;李静;顾妍 刊期: 2013年第z1期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各种高效广谱抗生素的应用,血液感染的发病率显著增多,而血培养是诊断菌血症的基本而重要的方法.血培养的过程分2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血液标本的采集,第二阶段微生物室的培养鉴定.目前我院微生物室采用的是全自动血液培养仪,在仪器自动发出仪器警报之前,实验室无需再进行任何可能造成标本污染的操作[1].
作者:郭小乐 刊期: 2013年第z1期
我院2007年开始开展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活动,已收到不少的成效.我院的服务宗旨是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电铃的多少是反映护理是否到位的一项指标之一.2011年10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计划生育科开展了以降低电铃呼叫频率为主题的QCC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朱抱琴;朱秀芳;沈玲丽 刊期: 2013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拉紧式法止血法对血液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血管穿刺点渗血止血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把血液透析过程中动静脉内瘘血管穿刺点渗血的患者140例次,采用3种不同止血方法,棉球压迫止血法(A组)、指冰袋止血法(B组)、拉紧式止血法(C组)分别在操作后10min、30min、60min观察止血效果.结果 拉紧式止血法组止血效果显著优于棉球压迫止血法组、指冰袋止血法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拉紧式止血法用于透析过程中内瘘血管穿刺点渗血止血效果好,而且操作安全简便成本节约,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林丽仪;李成生 刊期: 2013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在牙周治疗中的个性化护理.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13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行龈上洁治术和龈下刮治术,对照组患者只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行特殊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在基线及6个月后出血指数及菌斑指数的变化.结果 2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侧重点不同的护理方式,对治疗及维护2型糖尿病伴慢性牙周炎患者疗效好.
作者:蚁旭贤;吴慕廉;詹小艳 刊期: 2013年第z1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微意识状态患者的影响,分析微意识状态与持续植物状态临床鉴别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2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脑外伤后长期昏迷患者59例的临床资料,其中微意识状态患者47例,持续植物生存12例.结果 按南京会议PVS疗效评分标准对脑外伤后长期昏迷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评估,47例MCS患者中治愈38例,显效7例,好转2例;12例PVS患者中好转3例,无效9例.MCS组患者在治愈率及无效率方面优于PVS组患者,差异明显;在显效率和好转率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 准确地判定患者昏迷状态的类型是非常重要的,护理干预可以帮助微意识状态患者恢复意识.
作者:李红萍;王建国;宋明浩 刊期: 2013年第z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