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状旁腺原位保护方法在全甲状腺切除术中的应用

林立忠;林仁志;潘印

关键词:甲状旁腺功能低下, 原位, 保护方法, 全甲状腺切除术, 切除术后, 甲状腺切除手术, 外科医生, 对照分析, 发生率, 并发症, 资料, 应用, 课题, 患者
摘要: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是全甲状腺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如何避免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成为外科医生一直探讨的课题.甲状旁腺原位保护方法是目前认为能较好保留甲状旁腺功能的一种方法.本院自2010年2月起开始应用该方法切除全甲状腺,并与以往未采用该方法的全甲状腺切除手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对照分析发现:甲状旁腺原位保护方法能明显减少全甲状腺切除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候选致病岛Uu146-Uu150在临床分离解脲脲原体中的检测分析

    目的 探讨候选致病岛(PAI)Uu146-Uu150在解脲脲原体(Uu)致病性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的Uu 101株,运用多带抗原(MBA)及Mycoplasma IST2试剂盒对其进行生物分群及药敏检测,用特异性引物扩增PAI Uu146-Uu150.结果 生物1群为杭州地区Uu的主要生物群别(占70.30%);PAI的检出率为11.88%;Fisher检验结果显示,Uu生物1群PAI阳性率(7.04%)低于生物2群PAI阳性率(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I Uu146-Uu150可能为一潜在的、与Uu生物2群相关的致病岛,但需要更多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验证.

    作者:黄珺;张钧;宋铁军;谢鑫友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计算机辅助三维成型颅骨修补术与传统颅骨修补术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计算机辅助三维成型颅骨修补术与传统颅骨修补术修补颅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将84例术后颅骨缺损的患者分为两组,分别进行计算机辅助三维成型颅骨修补术与传统修补术.通过比较两组间手术时间、外形对称性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来评判不同手术方式的优劣.结果 计算机辅助组患者的塑形时间、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相比传统组患者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42、2.70、2.79,P均<0.05).计算机辅助组患者复查后头颅CT显示修复后颅骨形状对称性更好,使患者头颅外形大程度的恢复生理原貌.三维成型颅骨修补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术后无1例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计算机辅助三维成型颅骨修补术相比传统颅骨修补术具有更好的效果.

    作者:沈卫良;姚杏荣;于林忠;周臻;黄志祥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新输卵管评分系统对输卵管性不孕预后评估的作用探讨

    目的 探讨新输卵管评分系统对输卵管性不孕预后评估的作用.方法 采用新输卵管评分和传统R-AFS盆腔粘连评分分别对132例行输卵管整形术的患者进行评分,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ROC工作曲线评估两种评分系统对输卵管整形术预后效能.结果 新输卵管评分系统与R-AFS盆腔粘连评分系统比较,当分级为重度时,与轻中度相比,发生不孕的相对危险度RR比为1.35∶1.12;当分为轻中度时,与重度相比,发生宫内妊娠的相对危险度RR比为2.44∶1.36.ROC工作曲线对两种评分系统预后效能评估显示:当预后分为宫内妊娠组和其他情况时,两种评分系统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6,P<0.05);当预后分为不孕组和其他情况时,两种评分系统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Z=2.41,P<0.05);当预后分为宫内妊娠和异位妊娠时,两种评分系统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2,P>0.05).结论 与传统的R-AFS盆腔粘连评分系统相比,新输卵管评分系统术前评分对术后预后预估效能更高.

    作者:陈丽萍;汪期明;付先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和MRI诊断分析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illary tumor of the pancreas, SPT)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胰腺交界性肿瘤,近年来逐渐为临床所认识.但SPT影像表现与胰腺其它囊实性肿瘤相似,术前常误诊.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14例SPT的CT和MRI表现,探讨SPT的CT、MRI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作者:胡群辉;胡红杰;胡吉波;陈晓荣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产后出血95例原因分析及护理

    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阴道出血量超过500 ml[1],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预防和控制产后出血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关键.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产后出血95例的产后出血的原因、护理对策, 探讨护理措施对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慧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阿片类药物滴定在癌症疼痛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疼痛是恶性肿瘤患者一个常见的并发症,有报道指出,约1/4新诊断恶性肿瘤的患者,1/3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以及3/4晚期肿瘤患者合并疼痛[1~3].同时疼痛也是患者恐惧的并发症之一,其特点是疼痛时间长及持续性加重.疼痛一方面使患者活动受限,食欲下降,影响睡眠;另一方面,疼痛在心理上也会加重患者的负担,使他们失去希望,而慢性疼痛对那些病情稳定的患者来说,也将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工作质量.

    作者:王剑;潘宏铭;王凯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标准三联、四联及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效果比较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 Hp) 是存在于胃黏膜组织中的一种微需氧的革兰氏阴性菌.Hp 感染是绝大部分溃疡病患者的首要致病因素,控制和根治Hp 可以有效改善溃疡愈合时间并减少溃疡复发.本次研究探讨标准三联、四联及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效果差异.报道如下.

    作者:张宝东;刘媛媛;邵佳亮;秦长忠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术后肠扭转12例的多排螺旋CT诊断及治疗

    肠扭转是一段肠袢沿其系膜长轴旋转而造成的闭袢型肠梗阻,同时肠系膜血管受压,属于绞窄性肠梗阻,可在短时间内发生肠坏死及中毒性休克,是一种严重的术后并发症,死亡率可达15%~40%[1].常常因为肠袢及其系膜过长,系膜根部附着处过窄或粘连收缩靠拢等解剖上的因素,同时加上肠内容重量骤增,肠动力异常,以及突然改变体位等诱发因素而引起[2].本次研究术后肠扭转的多排螺旋CT(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MDCT)诊断及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凌;任培土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排铅汤治疗儿童轻中度铅中毒50例疗效分析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铅污染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1].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是铅污染受害的重点人群.低浓度的血铅水平可严重影响婴幼儿和儿童的神经和智力发育[2],对儿童潜能发展产生不可逆的损伤并遗留终身.因此采取环境干预、加强健康教育、辅以非药物驱铅等综合疗法防治儿童铅中毒将成为儿科门诊及儿保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本院自2009年2月以来采用非药物驱铅应用排铅汤辅以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及钙剂补充治疗儿童轻、中度铅中毒,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桂纯宽;郭红华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持续冲洗负压引流治疗慢性骨髓炎疗效观察及其护理对策

    随着复杂交通伤的逐年增加、内固定的广泛使用以及耐药菌株的不断出现,慢性骨髓炎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慢性骨髓炎往往伴有大面积的贴骨瘢痕以及周围软组织的广泛疤痕增生,临床治疗困难.常规的治疗包括持续灌注冲洗后直接缝合、植皮以及皮瓣肌皮瓣转移修复等.持续灌注冲洗中往往会造成引流管的阻塞或渗漏,给临床治疗和护理带来诸多不便.本次研究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accum sealing drainage,VSD)持续冲洗负压引流取代传统的持续灌注冲洗技术用于治疗慢性骨髓炎,临床效果满意.现将疗效观察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赵娜;李云霞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病例诊疗方案(2012年第一版)

    自2012年6月以来,近3个月内在沙特和卡塔尔各出现1例严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病例,表现为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样的临床过程.经对呼吸道和肺解剖标本进行泛冠状病毒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和病毒分离,2株病毒核酸序列具有99.5%的同源性,确定2例病例的感染病原均为同一种新型冠状病毒.

    作者:卫生部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超声对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的辅助诊断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女童中枢性性早熟的辅助诊断及药物治疗的疗效评价.方法 对28例中枢性性早熟患儿进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应用超声检测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的子宫、卵巢大小及形态学变化,并与28例正常同龄女童的子宫、卵巢进行对比,予以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发试验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黄体生成素(LH)和卵泡刺激素(FSH).结果 中枢性性早熟女童治疗前的子宫容积、卵巢容积、卵泡直径、LH值、FSH值均大于正常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6.24、14.40、7.41、10.43、8.56,P均<0.05).中枢性早熟女童治疗前、GnRHa治疗后3个月与6个月子宫、卵巢容积、卵泡直径、LH值、FSH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别=19.93、18.89、30.18、52.31、41.07,P均<0.05).经LSD-t检验两两比较发现:与治疗前相比,治疗3个月和治疗6个月子宫容积、卵巢容积、卵泡直径、LH值、FSH值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8.32、-19.65、-7.89、-26.78、-9.61;-12.13、-9.31、-11.67、-30.15、-12.08,P均<0.05);治疗6个月与3个月相比,子宫容积、卵巢容积、卵泡直径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5.32、-8.65、-6.89,P均<0.05);在GnRHa治疗6个月后子宫容积、卵巢容积与正常女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65、5.05,P均<0.05).结论 超声检查对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的检出率高,对其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的评价及疗效随访具有实用价值.

    作者:孙终霞;刘晟;蔡海芳;陈方红;王立刚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甲状旁腺原位保护方法在全甲状腺切除术中的应用

    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是全甲状腺切除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如何避免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成为外科医生一直探讨的课题.甲状旁腺原位保护方法是目前认为能较好保留甲状旁腺功能的一种方法.本院自2010年2月起开始应用该方法切除全甲状腺,并与以往未采用该方法的全甲状腺切除手术的患者资料进行对照分析发现:甲状旁腺原位保护方法能明显减少全甲状腺切除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林立忠;林仁志;潘印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护理人员对老年住院患者跌倒隐患认知程度的调查分析

    老年患者因机体衰落、身心功能退化、平衡失调以及不适宜的生活环境容易发生跌倒.据统计每年约有30%以上的老年人有一次或多次的跌倒[1].患者在院内跌倒会加重病情,延长住院时间,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2].提高护理人员对意外跌倒的认知程度,对于减少住院患者跌倒,确保患者住院期间的医疗护理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3].本次研究对临床护士关于老年患者跌倒风险的认知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并有的放矢地加强培训,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从而有效减少跌倒的发生.

    作者:毕美峰;林益芳;周正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Trousseau综合征17例临床分析

    Trousseau综合征是指癌症患者在其发病过程中因为不同程度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机制异常而出现的相应临床表现[1].Trousseau综合征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和多样性,或以某一个系统的疾病症状为主要表现,极易误诊.Trousseau综合征成为癌症患者第二大常见死亡原因,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Trousseau综合征也成为综合治疗癌症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研究对17例癌症合并Trousseau综合征的患者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治水平.现报道如下.

    作者:金云晔;来雷;沈秋萍;沈礼平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急性阑尾炎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手术部位感染是外科手术患者常见的医院感染之一,通常占住院患者感染的14%~16%,位居医院感染的第3位[1].一旦发生手术部位感染,不但影响患者疾病的恢复,增加痛苦,而且给患者造成经济损失,甚至会引起医疗纠纷.因此,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手术部位目标性监测,旨在依据监测数据,为有效预防切口感染提供科学依据,降低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率[2].现报道如下.

    作者:毛燕君;周国万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曲美他嗪治疗心脏X综合征疗效观察

    心脏X综合征是指具有典型劳力性心绞痛或心绞痛样不适的症状,活动平板心电图运动试验有ST段压低等运动试验阳性心肌缺血的证据,而CT血管三维成像或冠脉造影示冠脉正常或无阻塞性病变除外合并冠状动脉痉挛者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临床缺乏特效治疗药物.通常使用硝酸酯类、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但疗效不甚满意,本次研究在传统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片,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徐辽杭;卢亮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关系

    颈动脉斑块与冠心病关系密切,而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所致栓塞也是脑梗死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研究表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1],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是一种炎症因子,HS-CRP的升高是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一个危险因素[2],也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独立预测因子[3].本次研究旨在探讨Hcy、HS-CRP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展雄;陈国威;潘琪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肠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随着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的不断发展,使用薄层扫描及多种后处理技术获取的血管影像,在许多临床应用中可以与传统的血管造影成像相媲美,甚至略胜一筹[1].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在腹部的应用已不再局限于对腹部大血管本身病变的诊断和评价,而已经逐渐扩展到中小血管.本次研究收集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消化道肿瘤56例,分析其MSCTA表现,探讨MSCTA在肠道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阚文华;钟百书;杨忠福 刊期: 2013年第01期

  • 浙江省公共卫生骨干培训效果评价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评估参加培训学员的理论和技能培训效果,为进一步改进培训方法、完善培训内容和提高培训质量提供参考依据以及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方法 采用自填问卷的方法,调查2011年4月参加浙江省第一期复合型公共卫生骨干培训的学员的理论和技能培训效果.结果 共发放问卷99份,有效问卷92份,有效率92.93%.参加培训的学员对理论培训和技能培训的总体满意度分别达到94.50%和90.48%,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理论培训中的培训教材质量和课程时间安排对总体效果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技能培训中的培训教材质量对总体效果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2.61%的学员认为<社区预防医学>基本理论有提高,79.34%的学员认为<公共卫生案例分析>技能有提高.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学员对大部分课程的掌握程度优于大专学历的学员.结论 复合型公共卫生骨干理论培训和技能培训总体效果较好,但对于培训教材质量、课程时间安排等对总体培训质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应在今后的培训中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作者:张善春;金雯;刘慧;余运贤;李勤 刊期: 2013年第01期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杂志

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浙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