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张珊珊
目的 了解大学生攻击行为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内容分析法对大学生攻击行为进行调查.结果 大学生攻击行为发生在相互认识的同学间的比例为75.56%,发生在男生与男生之间的比例为62.22%,发生于23时之后的比例为80%;宿舍是大学生攻击行为发生的主要场所,占71.11%;大学生攻击行为主要表现为躯体性攻击和心理性攻击,大学生对攻击行为的应对方式存在较大问题;酗酒是影响大学生攻击行为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结论 攻击行为对大学生生理和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性别、时间、地点及是否酗酒影响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发生.
作者:尹绍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精神分裂症病人出院后生存质量问题.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住院2次以上的5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心理、社会、家庭、精神和经济、文化等全方位的调查,并对回收问卷进行了统计学处理,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给予积极的护理支持.结果 1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高于大专以下文化程度者(x2=13.49,P<0.005);2享受医疗保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生存质量高于自费患者(x2=14.45,P<0.005);③病人对住院治疗疗效较满意,认为病情有明显好转的占69.6%,58.9%的病人对疾病的康复有较强的信心,而67.9%的病人认为自己生活质量较差,又不知道怎样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有53.6%的病人没有日常的保健知识.结论 对出院后的精神分裂症病人,实施支持-教育系统是佳的护理方案,即提供专业咨询、卫生宣教、生活指导,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作者:赵静;王卫华;郭艳峤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儿童精神分裂症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05年8月1日-2007年7月31日在我院首次住院 (年龄≤18岁)经CCMD-3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患者184例,采用临床总体印象量表(疾病严重程度CGI-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及自制调查表,随访与量表现场测评相结合的方法获得资料,后完成随访的患者164例,脱落20例.结果 经x2检验分析得出女性患者的复发率较男性患者低(x2=8.89,P<0.05),女性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状况较男性患者好(x2=10.62,P<0.05).经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有:CGI得分、居住地、自知力恢复程度、是否为独生子女.结论 女性儿童精神分裂症预后较男性好,CGI得分越高的患者社会功能越差,居住在城市、自知力恢复好、是独生子女的患者预后较好.
作者:潘多;李泽爱;刘寰忠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调查不同专业军医大学生的学习习惯,有针对性地促进其学习.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调查不同专业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计划性等方面的习惯.结果 不同专业军医大学生参加学习班、利用图书馆、阅读课外书籍、学习别人的经验、对学习进行总结、请教别人、课堂参与讨论、预习、复习、订立学习计划等方面的习惯均有不同(x2=42.019,37.768,37.453,37.349,67.294,34.995,49.913,38.892,28.992,57.671;P均<0.05).结论 不同专业军医大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同,长学年制、军医、护理、卫管学员的学习习惯相对较好.
作者:鲁娟;崔乔礼;李健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民办高职医学毕业生人格和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选取某民办高职医学院毕业生161人进行艾森克人格 问卷(EPQ)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结果 1民办高职毕业生心理问题检出率为28.57%,SCL-90均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9.67,P=0.000);2人际敏感(t=-2.80,P=0.006)、抑郁(t=-2.52,P=0.013)、焦虑(t=-2.08,P=0.039)、恐怖(t=-2.44,P=0.016)及精神病性(t=-2.18,P=0.031)方面,男生显著低于女生,外倾性男生显著高于女生(t=2.13,P=0.034),神经质男生显著低于女生(t=-2.53,P=0.012);③外倾性与强迫、人际敏感、抑郁呈显著负相关;神经质与SCL-90各因子都呈显著正相关,精神质与SCL-90各因子(除躯体化外)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加强民办高职医学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其人格.
作者:王赛男;杨爱苓;李建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维稳官兵心理健康的现状.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试,并对220名武警官兵与全国常模和军人常模比较.结果 躯体化症状(t=2.91,P=0.0039)、人际关系(t=4.02,P=0.0001)、恐怖(t=4.2936,P=0.0000)、偏执(t=4.525,P=0.0000)和精神病性(t=3.027,P=0.0028)与军人常模比有显著差异;躯体化症状(t=8.0241,P=0.0000)、人际关系(t=3.5196,P=0.0005)、恐怖(t=3.51 29,P=0.0005)、敌意(t=7.0515,P=0.0000)、焦虑(t=1.9967,P=0.0471)与全国(青年)常模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 维稳军人心理健康状态有别于普通人群,和军人常模有差异.
作者:梁晓慧;张志斌;宋永斌;马孝俊;李志枚;侯世芳;徐建春;徐江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监狱民警和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压力、自尊和主观幸福感情况以及三者间的关系,比较两类群体的差异.方法 采用工作压力量表、自尊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91名监狱民警和106名社区工作者进行调查.结果 与社区工作者相比,监狱民警自尊水平低(t=-3.988,P<0.001),对生活满意度低(t=-2.717,P<0.01),体验到的负性情感多(t=2.268,P<0.05).监狱民警和社区工作者的自尊对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t=5.406,P<0.001,t=2.995,P<0.01,t=-6.137,4.724;P<0.001,t=2.941,P<0.01,t=-5.040,P<0.001),工作压力对监狱民警的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t=2.708,P<0.01).结论 监狱民警的自尊和主观幸福感水平较低,应通过工作生活条件的改进、突发事件应对能力的训练、心理健康教育等途径提高其主观幸福感.
作者:崔福建;郑晓边;向远明;关玉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归因风格、应激与抑郁情绪间的关系.方法 使用归因风格量表、生活事件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236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1归因风格、应激与抑郁情绪相关显著(P<0.005),应激对抑郁情绪的直接预测效应显著(β=0.232,P<0.001),归因风格中的成就性事件对抑郁情绪的直接预测效应显著(β=0.219,P<0.001);2以抑郁情绪为因变量进行层级回归分析,归因风格中的内外维度与应激的交互作用项的R2改变显著(△R2=0.061,P<0.001).结论 心理应激和归因风格中的成就性事件对抑郁情绪具有直接预测作用,归因风格中的内外维度对应激与抑郁情绪具有调节作用,它可以缓冲应激对抑郁情绪带来的负面影响.
作者:俎海珍;卢国华;董兰;吴青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Treatment-refractorv schizophrenia,TRS)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40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基础上合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和韦氏记忆量表(WMS)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合并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后PANSS评分明显降低(t=2.04,3.22,3.55;P<0.05或0.01),WMS在治疗第1天末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2.42,2.06,2.23,2.56;P<0.05),但1周、2周末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
作者:邱述领;周保卫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文献分析,结合国内外已有的生活满意度量表,对农民生活满意度的结构进行构建,并在此基础上编制农民生活满意度问卷.方法 采用质性(访谈法)与量性(问卷法)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山西农民为被试进行研究.结果 通过EFA发现农民生活满意度的结构包括2个层次7个维度,并通过CFA进行了验证.结论 农民生活满意度问卷的信效度都达到了统计学指标.
作者:王伟;辛志勇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大一新生对学校环境的感知与适应性之问的关系.方法 采用按学号随机抽样法抽取123名山西某高校大一新生,并采用情境测量自编问卷和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大一新生对学校情境的感知与适应性成正相关(r=0.382,P<0.01);学校环境的社会因子与新生的适应性存在正相关(r=0.461,P<0.01);在感知差异方面,学生干部对社会因子的感知要优于非学生干部(t=2.521,P=0.015),且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一新生对学校环境的感知与适应性之间的相关明显,加强学校环境建设有利于新生的适应.
作者:秦涛;郭巍伟;梁执群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运动员完美主义与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关系.方法 运用运动性心理疲劳问卷和中国运动员完美主义问卷对某体育学院竞技体校126名运动员进行测试.结果 体育院校运动员的完美主义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平均得分(3.33±0.37)分,高分5分,其中男运动员(3.39±0.37)分,女运动员(3.24±0.36)分,男运动员明显高于女运动员(t=2.337,P<0.05);运动员的完美主义与运动性心理疲劳有显著的正相关,其中关注错误因子与运动性心理疲劳的关系紧密;高运动性心理疲劳者的完美主义高于中心理疲劳者,中心理疲劳者的完美主义高于低心理疲劳者,但三者之间的完美主义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体育院校运动员完美主义与运动性心理疲劳有显著正相关,降低运动员对自我的完美主义要求,有利于减轻运动员的运动性心理疲劳.
作者:王翠萍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医护人员人格特征与总体幸福感状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运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EPQ-RSC),对128名医护人员进行测量.结果 男性总体幸福感高于女性(t=2.807,P=0.006);外科医务人员的主观幸福感显著高于妇产科(F=2.629,P=0.038).在P(精神质)、E(外倾性)量表上的得分男性显著高于女性(t=2.329,P=0.000,t=3.625,P=0.019);总体幸福感总分、精力以及松弛和紧张这几个维度与人格特质的外倾性呈显著正相关(r=0.427,0.413,0.311),与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r=-0.525,-0.382,-0.584).结论 医护人员的主观幸福感与人格具有密切的关系.
作者:张东然;侯杰英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自尊影响的长期效果.方法 以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对河北师范大学59名学生进行长达一个学期的团体心理辅导.并于课程结束10个月后对辅导的效果进行再评估.结果 1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的自尊干预有效,提高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辅导前与辅导后差异显著(t=6.531,P<0.001);2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自尊的影响有长期效应,辅导后与辅导结束10个月后差异不显著(t=1.168,P>0.05).结论 进行预防性干预的团体心理辅导能够帮助更多大学生了解自己在心理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的心理问题,使其更好地认识自我和发挥潜能,防止并消除在其成长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心理异常问题.
作者:王威贤;王欣;陈秋梅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广泛性焦虑障碍的心理机制及其干预方法,为大学生的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治疗提供借鉴.方法 在小样本多基线实验设计中,运用元认知干预技术对1例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来访者进行干预.结果 干预前来访者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某些因子分显示异常,如焦虑4.0、恐怖4.14等,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得分为34分.在没有使用任何辅助药物的情况下,通过11次咨询后SCL-90各项因子分均达到正常水平,焦虑1.6、恐怖1.86等,HAMA得分为14分,来访者在学校能够正常生活.结论 此实验初步证明了,元认知干预技术对广泛性焦虑障碍的治疗是很有效的心理干预方法.
作者:金洪源;王韶华;赵越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行为的态度、主观规范与就业意向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编就业意向问卷、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态度问卷和主观规范问卷,对426名广州市高校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 1不同性别大学生的主观规范差异达到显著性水平(F=6.98,P<0.01);2回归分析发现,大学生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态度以及主观规范对大学生就业意向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t=47.635,P<0.001;t=12.867,P<0.01).结论 大学生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的态度、主观规范对大学生的就业意向有一定影响.
作者:路红;吴洁玲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欠发达地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关系,为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领悟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安顺学院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276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朋友支持相关较高,应对方式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80后和90后贫困大学生在抑郁、焦虑、人际关系和敌对因子存在显著差异(t值分别为-2.20,-2.50,2.40,-2.22;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朋友支持、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能够预测心理健康.结论 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存在关联.需改善贫困大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引导他们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
作者:张忠琼;班永飞;殷红敏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山西省大学生考研动机.方法 采用潘佳雁编制的<你为什么报考研究生>问卷,对山西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及太原科技大学5所山西省内高校的200名大三、大四在校生进行调查.结果 1男生考研动机中的兴趣爱好因素显著高于女生(t=2.659,P<0.01);2城市考生考研动机的生活环境(t=4.238,P<0.05)和生活方式(t=5.971,P<0.01)因素显著高于农村和乡镇学生;③大三学生考研动机的工作环境因素高于大四学生(t=2.152,P<0.05).结论 考研动机受到兴趣爱好、生活环境、生活方式和工作环境4种因素的影响.
作者:孟佳;顾昭明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非精神科门诊抑郁症的临床特点、治疗及误诊情况.方法 对符合DSM-IV抑郁症诊断标准,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8,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60(标准分)的72例以躯体不适就诊于非精神科门诊,经多方查治无效而转入精神科门诊的患者,进行临床及量表分析.结果 72例中,有77.8%的初诊患者第一主诉是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而非抑郁症状.经氟西汀治疗6周后,HAMD、SDS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明显下降(P<0.01).结论 非精神科门诊抑郁症患者正确识别可减少误诊发生,抗抑郁剂的应用可有效缓解抑郁症状和躯体不适.
作者:王陶丽;高玲;任清涛 刊期: 2011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大学新生学习适应的现状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影响途径.方法 对山西省某高校350名大学一年级学生进行父母教养方式、学习适应测评.结果 父母教养方式在父母文化程度及从事职业上存在差异(F=3.636,2.751,3.349;P<0.05);大学新生学习适应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相关显著(P<0.01);父母教养方式中的M1(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因子对新生学习适应有很好的预测作用.结论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有一定的影响.
作者:马俊;王伟;牛晓琴 刊期: 201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