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莲;何碧波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失眠状况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进行血液透析并存在失眠状况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加强护理干预)各40例,后将2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4周的PSQI评分及患者自我感觉评估结果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4周的PSQI评分及患者自我感觉评估结果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加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其失眠状况,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童慧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骨折患者因其机体功能的突然改变,心理上往往存在较大的落差,其对于自身的角色改变不能适应,极大地影响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情绪状态,而作为与患者接触多的医务人员,其对患者的影响较大,因此应重视对患者的护理方式的选择[1].
作者:潘静宜 刊期: 2011年第16期
1934年,美国纽约大学建立了第1个护理科学学位博士项目.经过70年的发展,2004年全美有88个博士点,分别授予临床型护理博士(doctor of nursing practice,DNP)、护理哲学博士(doctor of philosophy,PhD)、护理科学博士(doctor of nursing science,DNS)、护理教育专业博士(doctor of education,EdD).
作者:刘思薇;周英 刊期: 2011年第16期
随着临床新药的不断推陈出新、种类繁广,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合理配伍现象较前更易发生.为了杜绝和避免由于药物配伍禁忌给患者带来的危害,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护士在工作中必须严格操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总结.
作者:区海玲;孔雪客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胸外科高龄患者围手术期行呼吸道管理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择胸外科高龄开胸手术患者45例为观察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并结合呼吸道护理管理,与既往应用常规护理模式的胸外科高龄患者30例(对照组)进行效果比较.结果 观察组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2.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00%.在观察组中,无一例出现肺不张,而对照组中有2例出现肺不张,发生率为6.67%,2组比较差异显著.在平均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为(22.73+1.82)d,对照组为(29.78±2.32)d,2组比较差异显著.结论 对胸外科高龄患者围手术期加强呼吸道的管理,可以明显减少肺部感染、肺不张等的发生率,并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可以减轻患者的负担,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娟芬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国内部分地区护士对身体评估技能的认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身体评估能力调查问卷,对国内6个省市的医院护理人员采用无记名自填式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115份.结果 护理人群在11项对于身体评估的主观认知条目中认为身体评估是护士必备技能(88.1%),继续学习的重要性(84.8%),缺乏成熟的评估工具(79.8%),工作量大,没有时间(60.8%)排序前4位.通过不同特征护士与主观认知情况的多因素分析得出医院级别和地区是影响主观认知的主要因素.结论 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结构、建立符合不同科室特点的身体评估框架、重视护理继续教育等,对评估技术的发展非常重要.
作者:张立力;时光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为了客观评价护理专业学生的临床护理能力,测试了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临床护理考试系统.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以班级为单位,分别抽取7个班级2007届高职护理学生280名、8个班级的2008届高职护理学生340名,共计620名进行该系统机考测试.结果 未经临床实习的学生(在校二年级学生)与经过临床实习的三年级毕业班学生相比,解答临床护理案例题的成绩有差异.结论 <计算机模拟临床护理考试系统>对评定学生的临床护理能力具有较高的信度.
作者:黄利全;王勤荣;倪卫子;夏涛;朱海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评价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干预实验的方法学质量.方法 电子检索CBM(1979年至2010年)、CNKI(1979年至2010年)、VIP(1989年至2010年)和WF(1998年至2009年),辅以手工检索,全面收集相关文献.由2名评价者独立提取资料并按照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原则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 共纳入48篇随机对照实验.方法 学质量的缺陷主要体现在盲法运用、样本估算、描述随访、病例脱落、不良反应等方面.干预措施多样化,结局评价呈现多角度的特点.结论 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护理干预实验逐年增加,特别是近年来研究者更多采用了随机对照方法,但亦存在不足,有待提高.
作者:周娟娟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揭示近5年我国护理硕士学位论文发展状况和局限性.方法 以中国知网所收录的2006年至2010年的827篇护理硕士学位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从立题依据、知情同意书的签署、资金资助、质量控制、研究主题、研究对象、研究场所、实验设计类型、资料收集方法、统计分析方法等指标进行资料收集,根据统计结果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 近5年我国护理硕士学位论文发展非常迅速,研究领域不断拓宽,研究内容更加丰富,研究设计类型、资料收集方法等日趋复杂和多样化.但在立题依据、伦理问题、质量控制和样本量的确立方面还存在着问题.结论 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科研正在稳步、快速地发展,但在科研意识方面需要加强.
作者:李明明;王惠连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围手术期保温措施的具体实施,探讨各种保温技术对大面积烧伤患者生命体征及脏器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40例烧伤患者分为4组各10例,常温组(N组):在手术期间不施加任何干预措施.变温毯组(T1组):手术台表面铺垫一循环变温水毯,连接于变温水箱,温度设置为38℃,术中持续对患者加温.加温输液组(T2组):术中所用输液液体、输血加温至37 ℃.联合组(T3组):手术台表面铺垫-循环变温水毯,连接于变温水箱,温度设置为38℃,同时术中输液液体、输血加温至37℃.术中监测4组患者体温、血气pH及脏器功能.结果 N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皮肤温度偏低,T1组、T2组、T3组皮肤温度虽高于N组,但无显著差异;N组、T2组患者的中心温度逐渐降低,T1组、T3组中心温度在手术过程中无明显变化,与N组之间差异显著.T1组、T3组的血气pH与N组之间差异显著;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在围手术期与术前比较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T3组、T1组与N组之间比较有明显下降.结论 大面积烧伤患者围手术期单纯使用液体加温、变温水毯加温不能起到有效的保温作用,使用液体加温、变温水毯联合加温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具有良好的保温效果,可预防患者体温的下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肖莹;咸春静;苏淑梅;麻海春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总结宫腔镜直视下输卵管插管注射甲氨蝶呤(MTX)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护理.方去对174例早期输卵管妊娠患者进行官腔镜直视下输卵管插管注射MTX治疗的患者术前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讲解此治疗方法的安全性和必要性,术后加强护理及观察.结果 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其中保守治疗成功159例占91.4%.结论 严密观察病情,合理有效的护理是官腔镜直视下输卵管插管注射MTX治疗输卵管妊娠成功的一个重要保证.
作者:张波;任云珠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不同应对方式与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患儿家长心理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96例DDH家长进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心理症状的调查,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得出自评量表各因子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 DDH患儿家长心理症状总分高于国内常模;其心理症状客观存在,结果与国内常模比较,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均有差异;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与积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躯体化与消极呈正相关.结论 DDH患儿家长应给予更多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护理,可能会减少心理症状的发生,使其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
作者:康玉闻;韩月明 刊期: 2011年第16期
随着药物种类不断的增多,护士对各种药物的理化性质和相互作用不熟悉,在输液中易发生配伍禁忌现象.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为无色澄清药液,适用于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人免疫球蛋白为无色澄清药液,用于免疫力低下的患者.
作者:刘丹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呼吸困难是涉及到身体、心理、情绪以及功能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10%~15%的肺癌患者在入院诊断时即有呼吸困难,65%的患者在患病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症状[1].呼吸困难不仅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包括精神因素也可以加重症状[2].
作者:李云娜 刊期: 2011年第16期
随着口腔医学的发展,对于口腔病房的护理模式也在不断更新与发展[1~2].由于口腔疾病自身的特殊性,护理人员除了要配合临床医生进行治疗的同时对于患者临床护理也需要进行更加深刻的探讨和管理[3~4].本研究对我院口腔病房护理管理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筠 刊期: 2011年第16期
进展期胃癌术前辅助性放化疗是目前研究热点之一,研究[1-3]表明术前辅助放化疗能提高可切除进展期胃癌患者R0切除率,降低术后死亡率,延长总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我院2006年6月至2009年10月共完成胃癌新辅助放化疗并行手术13例,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付欢英;杨芳;朱玲;黎昕 刊期: 2011年第16期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之一.房颤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可能导致脑栓塞、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1].
作者:方曙静;林征;孙国珍;徐文华;陈明龙;杨兵 刊期: 2011年第16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疾病防治、健康保健的要求越来越高,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家庭的希望,社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非常关注,因此各大医院的儿科门诊的就医流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邓雪梅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科普图册在婴幼儿外阴阴道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针对门诊0~5岁婴幼儿外阴阴道炎患儿的家长,以预防婴幼儿外阴阴道炎的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插入图片设计制作成科普图册并投入使用.将86名0~5岁患儿的家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名,对照组以发放健康小册加面对面指导,观察组以发放科普图册结合面对面指导的健康教育方式,在发放资料后4~8周进行电话随访.结果 观察组对该疾病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疾病治愈率和对健康教育方式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 以科普图册的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指导,能取得更满意的效果.
作者:程小文;陈映燕 刊期: 2011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linical nursing pathway,CNP)护理模式在ARDS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入住ICU的59例实施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整体护理模式,按常规进行机械通气的监测、治疗和护理;观察组按制订好的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2组患者呼吸机应用时间、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患者及家属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呼吸机应用时间少于对照组,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用于ARDS机械通气中,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陈莲芳;陶方萍;史倩;魏登慧 刊期: 2011年第16期